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 (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诽bn_ zhn_扎 d_防抱yun_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2. (8分)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 (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_,_。(木兰诗) (2)草树知春不久归,_。杨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晚春) (3)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主题。如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直接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其挂念的复杂情感;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_,_”,则由己及人,想到听闻笛声的游子也被唤起浓浓思乡之情。 三、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分)3. (1分)文言重点字词解释暮而果大亡其财_宾客意少舒_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同舍生皆被绮绣_先帝不以臣卑鄙_吾孰与城北徐公美_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4. (1分)名著阅读。 (1)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_;这本书被誉为“_”。 (2)我校举行“好书我推荐”活动,你将带着昆虫记参赛。请你用简洁扼要的语言为这部书写一篇精彩的推荐语。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5. (25分)阅读坐在过道里的民工,完成小题。 坐在过道里的民工非鱼在异乡。我想去一个叫“马道”的街道看看,大家都说那里是这个城市的“核”。刚踏上公交车,还没来得及找个合适的位置,就听见身后大呼小叫。不用看,肯定是刚才在车站候车的几个民工。他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家在手里拎着:破旧的蛇皮袋,装着一床被子,几件换洗衣服,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或者是工地,或者是街头。似乎永远梳理不顺的头发,似乎永远洗不干净的脸和手,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明显的特征。他们提着、拖着“家”上来,毫无顾忌地大声叫嚷着,然后把“家”放在中间过道上,一屁股坐了上去。车在行走,不断有人上上下下,车内的人越来越多。这几个民工依旧在大声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人更多了,过道拥挤起来,坐着的他们有些碍事了。有人小声发出抱怨,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不被他们的“家”蹭到。抱怨声越来越大,说他们挡了道,一个胖乎乎的老太太大声呵斥,一个民工指指他的包袱卷:“你可以坐上去,也可以踩,没关系。”老太太鄙薄地瞥了一眼:“我才不坐。”拥挤的人群和喧闹的说话声,我渐渐听不清楚自动报站名的声音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在那个叫马道的地方下车,更看不清楚车窗外。我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姑娘:“马道街快到了吗?”她头也没抬:“还早呢。”“还有几站?”她不知道是没有听到还是不屑于回答,始终再没有吭声,一直悠闲地看着窗外。又过了几站,我忍不住又问身边一个站着的大姐:“现在到哪儿了?”她似乎也不太熟悉,看了看说:“似乎是一附院吧?”“马道街还远吗?”她说:“我也不知道。”我很纳闷,这个城市不至于有那么大吧?车里的几个民工依然在大声地说着话,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周围人也在说着话,抱怨着几个民工,抱怨着公交车,抱怨着其他的一些事。车拐了个弯,一个民工很促狭地喊了一嗓子:“前方到站马道街。”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扭头看了看他,他正低头摆弄系在蛇皮袋上的一堆铁丝,另几个民工还在继续说话。街道渐渐窄起来,人渐渐多起来,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小店铺, 还有人力车, 依稀是旧时的繁华。那个民工又喊起来:“马道街到了,有在马道街下车的乘客准备下车了。”他模仿着公交车的售票员,有着浓重家乡口音的普通话惹起了几声哂笑。我明白了,他在提醒我,该下车了。又扭头看他,他依然在摆弄那堆铁丝,好像从来就没有张口说过话,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属于他,和他无关。很显然,他和我一样,不属于这个城市。车门打开,我从他们身边挤过去,和很多人一起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下车,站在异乡的马道街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所有在异乡的温暖,只有来自那个坐在过道上的民工,那个一直摆弄铁丝的民工。(选自新浪网,有删改)(1)根据小说情节,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我”上车遇见一群民工,他们_;一路上,“我”听不清报站名,有个民工促狭地喊了声站名提醒“我”;车近马道街时,这个民工_;“我”挤下车,站在马道街上,感受来自那个民工的温暖。(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他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家在手里拎着。(加下划线字“拎”很有表现力,传递出许多“言外之意”,请你具体说说。)车门打开,我从他们身边挤过去,和很多人一起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下车,站在异乡的马道街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把画线部分的字删除,这样好吗?请简要分析。)(3)小说设置“我”向姑娘和大姐询问马道街站点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4)文章最后一句说:“所有在异乡的温暖,只有来自那个坐在过道上的民工,那个一直摆弄铁丝的民工。”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权威发布】“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年份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2016年553%661%78%106%2017年597%710%143%128%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年份纸质媒介数字化媒介图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2016年2021326657274413 9552017年2041206960780412681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广州调查】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各抒己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B .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C . 2017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D . 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B . 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C .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D . 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3)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7. (6分)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_和夕阳。 (2)下列理解恰当的是( ) A . 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B . 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C . 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D . 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 (16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竞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耳,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耶,理而立天子耶?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耶?昔对王宰世,茅茨采椽圆,而万人以宁。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耶!”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选自后汉书逸民传)【注】延熹,汉桓帝的年号。茅茨采椽(chun):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橡。(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 是进亦忧_微斯人,吾谁与归?_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_立天子以父天下邪_(2)请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4)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范仲淹和江阴老父各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八、 作文 (共1题;共1分)9. (1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去年夏天,重庆某地67岁的何奶奶没等到9岁孙子团团来过暑假,就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亲自去接,没想到孙子不愿意去,在地上打滚哭闹,说奶奶家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父母无可奈何。何奶奶对此很伤心费解,自己会讲故事会唱歌,还做得一手美食,团团是她一手带大的,如今到底输在了哪里?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同学们的激烈讨论。甲同学说:暑假那么长,那么无聊,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怎么熬得过去呢!乙同学说:何奶奶待团团这么好,讲故事唱歌还为他做美食,这样也太伤她的心了!丙同学说:子不教,父之过。团团任性妄为、网络成瘾,难道他父母没责任吗?丁同学说:网络成瘾的何止团团一个?你看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