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马赫马赫 曾德尔干涉仪的设计曾德尔干涉仪的设计 一 实验目的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 MZI 的干涉原理 2 掌握 MZI 干涉仪的基本结构和仿真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二 实验原理 MZI干涉原理基于两个相干单色光经过不同的光程传输后的干涉理论 MZI主要由 前后两个3dB定向耦合器和一个可变移相器组成 最终使不同的两个波长分别沿两个不 同的端口输出 其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 1 MZI 干涉原理简图 马赫 曾德干涉结构可用做光调制器 也可用做光滤波器 1 1 马赫 曾德干涉仪的分光原理 马赫 曾德干涉仪的分光原理 设两耦合器的相位因子分别为 当干涉仪一输入端注入强度为 以电场强度 12 0 I 表示为 光波时 可以推出两个输出端的光场强度 以电场强度分别表示为 0 E 12 I I 分别为 1 2 E E 22 22 1101212 22 22 2201212 cos sin 2 sin 2 sin 2 sin sin 2 sin 2 cos 2 IEEL IEEL A A 式中 为传输常数 为干涉仪两臂的长度差 它在干涉仪两臂之间引入的相 12 LLL 位差 为光的频率 n n为光纤纤心的折射率 C C为真空中2 2 Ln L CF 的光速 为马赫一曾德干涉仪的自由程 FC n L 当构成干涉仪的两耦合器均为标准的3 dB耦合器 即分光比为1 1 时 两耦合器 的相位因子为 可以得到干涉仪输出端的强度传输系数分别如下 0 45 2 1 1 12 0 0 2 2 2 22 0 0 1 1 cos 2 2 1 1 cos 2 2 EI TF I E EI TF I E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图2给出了强度传输系数随输入光频率的变化曲线 图2 马赫 曾德干涉仪强度传输系数随频率变化曲线 从图 2 可以看出 两个输出端的强度传输系数正好是反相的 也就是说 当在干 涉仪的一个输入端注入单一频率的光波时 调节干涉仪使一个输出端输出光强度达到 最大时 则另一输出端输出光强度将达到最小 另外 根据图 2 还可以得到一个重要 的结论 当在干涉仪一个输入端同时注入两个频率分别为的光波时 如果二者的频 12 差与干涉仪自由程 F 满足关系式 则可以实 21 1 2 KF 0 1 2 K 现两个频率不同的光波分别在不同的输出端输出 即实现不同频率光波的分离 2 2 马赫 曾德干涉仪的滤波原理 马赫 曾德干涉仪的滤波原理 马赫 曾德滤波器结构如图 3 所示 图 3 马赫 曾德干涉仪滤波器原理图 输入光功率经第一个 3dB 耦合器等分为和两部分 他们分别在长度为和 i i P P 1 i P 2i P 1 L L 的光波导中传输后 经过第二个 3dB 耦合器合在一起 2 L L 设输入光功率 则输入光的电场强度可以表示为 iii PEE i t il EAe i 其中 表示光的偏振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经过第一个 3dB 耦合器将输入光分成两束 每 l i 束光功率可表示为 2 12 2 ii A PP 假设经过和的传输后 两束光的偏振方向保持不变 则他们的电场强度分 1 L L 2 L L 别为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12 12 22 it Lvit Lv ll AA EeiEei 式中 v 为波导中光的传播速度 经过第 2 个耦合器后 总电场强度为 12 12 E 2 it Lvit Lv A EEee 输出光功率 2 22 12 12 1cos cos 2 o ALL PE EALL vv 三 实验内容 三 实验内容 利用 OptiBPM6 0 设计已和 MZI 干涉仪 并分析仿真结果 四 实验方法 四 实验方法 1 1 创建材料库 创建材料库 MaterialsMaterials DiffusedDiffused Crystal name Lithium Niobate Crystal cut Z Z Propagation direction Y Y MaterialsMaterials Dielectric1Dielectric1 Name airair Refractive index 1 01 0 ProfilesProfiles Diffusion Ti LiNbo3Diffusion Ti LiNbo3 Name TiLiNbO3 Group I lateral diffusion length 3 5 Group I Diffusion length in depth 4 2 2 2 晶体参数 晶体参数 Waveguide Properties参数 Width 8 0 Profile TiLiNbO3 Wafer Dimensions 参数 Length 33000 Width 100 2D Wafer Properties参数 Material Lithium Niobate 3D Wafer Properties参数 Cladding Material air Cladding Thickness 2 Substrate Material Lithium Niobate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Substrate Thickness 10 3 3 添加波导和输入平面 添加波导和输入平面 所需波导参数如下 所需波导参数如下 Start offsetEnd offset 波导名称 Horizont al Vertical Horizont al Vertical Width SbendSin10 205750 7 25 默认 Linear15750 7 259000 7 25 默认 SbendSin29000 7 2511500 16 默认 Linear211500 1621500 16 默认 SbendSin321500 1624000 7 25 默认 Linear324000 7 2527250 7 25 默认 SbendSin427250 7 2533000 20 默认 SbendSin502057507 25 默认 Linear457507 2590007 25 默认 SbendSin690007 251150016 默认 Linear511500162150016 默认 SbendSin72150016240007 25 默认 Linear6240007 25272507 25 默认 SbendSin8272507 253300020 默认 在完成波导参数设置后需要分配监控路径 并且插入输入面 输入面的参数中将 Z Z positionposition 的值设置为 0 0000 4 4 仿真 仿真 仿真参数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GlobalGlobal DataData页面 页面 Reference Index ModalModal Wavelength m 1 31 3 2D2D页面 页面 Polarization TMTM Mesh Number of points 500500 BPM solver ParaxialParaxial Engine FiniteFinite DifferenceDifference Scheme Parameter 0 50 5 Propagation Step 1 31 3 Boundary Condition TBCTBC 在设置完仿真参数后运行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境工程师专业资格认证模拟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宿迁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 夏季2025年交通安全工作总结
- 2025年老年人及慢性病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考题及答案(课前)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功就业手册各行业通-用招聘笔试技巧与预测试题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模)道德与法制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高校科研岗位招聘面试题解析
-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英语真题(无答案)
- 2025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下载
- 急性阑尾炎病人护理课件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8部分:安全监测工程
-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考政治主观题背诵提纲汇编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电商数据分析报告顾问合同
-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第3版)课件全套 张有光 00 课程简介 - 12 中国大学教育:理念与实践
- 馕小屋管理办法
- (2025)全国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钢结构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