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海淀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海淀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海淀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海淀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4 01 2014 年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4 页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2014 1 一 本大题共 5 小题 共 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 按要求完成 1 4 题 刚到北京求学时 未名湖边还能见到宗白华先生散步的背影 那时 美学散步 出版不久 其中许 多隽 言妙语 常被大学生们挂在嘴边 正像宗先生所说的 散步是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的行动 可以 甲 在路旁折一支带露的鲜花 也可以捡起别人弃置不顾的燕石 散步者 悠然意远而又怡然 自足的生活态度 我辈后生其实只能心向往之 倘若只是锻炼身体 浏览风景 这种 散步 不难 可真要像宗先生那样 于一丘一壑 一花一鸟中发现无限 并借以体验生命 激情与诗意 如此 散步 则不易 不只需要闲心 悟性与幽情 还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历史文化知识 这就难怪长者一般比 少年更 乙 于此道 散步者 之悠然 虽有 大隐隐朝市 之类的说法 我还是很难想像 一个人能在车水马龙 的闹市中悠然地散步 南朝刘孝威诗云 神心重丘壑 散步怀渔樵 现 代社会日益都市化 即便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多保留几个街心公园 也难得从容散步的 丙 取材于陈平原 历史文化散步 1 文中 处加点字的注音和 处填入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隽 ju n 言妙语 抑或 B 隽 ju n 言妙语 亦或 C 隽 j n 言妙语 亦或 D 隽 j n 言妙语 抑或 2 依次填入甲 乙 丙三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偶尔 精 心情 B 偶然 长 心境 C 偶尔 长 心境 D 偶然 精 心情 3 填入文中 处的成语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熙熙攘攘 B 万人空巷 C 摩肩接踵 D 项背相望 4 填入文中 处的句子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既取决于适宜的客观环境 也取决于个人的知识经验 B 既得益于个人修养 也取决于客观环境 C 既有赖于个人教养 也离不开生活条件 D 既离不开个人的知识经验 也离不开纯粹的自然环境 5 下列对联中涉及到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 3 分 街头灯影逐花影 村中梅香伴酒香 年高喜赏登高节 秋老还添不老春 桂花开时香云成海 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春回大地 九千万里寒食雨 日暖神州 二十四番花信风 A 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清明节 B 元宵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 C 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清明节 D 春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元宵节 二 本大题共 7 小题 共 3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6 12 题 予幼师事先君 听其言 观其行事 今老矣 犹志其一二 先君平居不治生业 有田一廛 无衣食 之忧 有书数千卷 手缉而校之 以遗子孙 曰 读是 内以治身 外以治人 足矣 此孔氏之遗法 也 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 其遗书在椟 将复以遗诸子 有能受而行之 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 始于洒扫应对进退 及其安之 然后申之以弦歌 广之以读书 曰 道在 是矣 仁者见之斯以为仁 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 颜 闵由是以得其德 予 赐由是以得其言 求 由 由是以得其政 游 夏由是以得其文 皆因其才而成之 譬如农夫垦田 以植草木 小大长短 甘辛成 苦 皆其性也 吾无加损焉 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盛 故古之 知道者必由学 学者必由读书 博说 之诏其君 亦曰 学于古训 乃有获 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 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 尝谓孔子 有民人社稷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孔子非 之 曰 汝闻六言六蔽矣乎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好智不好学 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 贼 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 凡学而不读书者 皆 子路也 信其所好 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 未有不为病者 2014 年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4 01 2014 年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4 页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 非多 学之所能致 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曰 非此之谓也 老子曰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以日益 之学求日损之道 而后一以贯之者 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 藏书室记 注释 傅说 商朝政治家 绞 言语伤人 6 下列语句中 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手缉而校之 缉 收集整理 B 然后申之以弦歌 申 陈述说明 C 有兼人之才 兼 超过 D 其蔽也贼 贼 偷窃 7 下列各组语句中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吾世其庶矣乎 甘辛咸苦 皆其性也 B 广之以读书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C 傅说之诏其君 非此之谓也 D 而况余人乎 凡学而不读书者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 始于洒扫应对进退 翻译 孔子教育人的方法 是从家务劳动 礼节 行为举止开始的 B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 翻译 像孔子那样的人 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 然后才能有所成就 C 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 翻译 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 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 D 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翻译 那么子路不读书 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 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 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 内以治身 外以治人 的观点 C 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 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 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 他认为 一以贯之 是增长学问的力法 10 本文作者与其父 其兄 并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 2 分 11 用斜线 给上文中的划线处断句 5 分 虽 然 孔 子 尝 语 子 贡 矣 曰 赐 也 汝 以 予 为 多 学 而 识 之 者 欤 曰 然 非 欤 曰 非 也 予一 以 贯 之 12 文中 有民人社稷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这句话的意思是 治理国家 管理百姓等方面的实践就是 学习 为什么一定是读书才算学习呢 请概括孔子不同意子路这种说法的理由 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 对子路这一说法的认识 不少于 200 字 12 分 三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16 分 13 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 完成 题 8 分 漫感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 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 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箭 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 苍凉归棹后 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 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 分 料想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 惘然 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 前诗中的 负尽 和后诗中的 一例消 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 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 百感交集 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 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 又沉郁悲慨 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剑气箫心 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 从这两首诗中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 5 分 14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限选其中 4 道题 8 分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韩愈 师说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 岳阳楼记 2014 年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4 01 2014 年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4 页 月 是我国诗词中的典型意象 白居易在 琵琶行 中用 来营造送别友人时凄清的氛围 李白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用 来表达与友人离别的愁绪 沁园春 长沙 中诗人面对祖国山河发出深沉的思考 四 本大题共 3 小题 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 15 17 题 在英文中 原创性或者独创性一般用 originality 这个词来表示 而它又来自 origin 后者的意思是 起源 开端 因此 当我们说一件艺术作品是原创的 意味着它是一个新起点 新开端 好像脱离 了原有的传统 成为后来者学习 延续的榜样 甚至形成了新的传统 但是 之所以可能成为 新的传统 显然需要一个 旧的传统 来作参照 在美国诗人艾略特看 来 单独评判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在一个系统中 艺术家相对于传统的独创性才能得 到理解 也就是说 我们需要把他跟前人进行对照 比较才能 定位 他的艺术 所以艺术家想要创新 首先需要充分体认已有的传统 从而确立基本的历史坐标 在此前提下 有价值的艺术创作才是可能的 艾略特将传统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 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产生后 往往会搅动 改变原来的由 艺术经典构成的秩序 这意味着 真正原创性的艺术一旦产生出来 就会重新塑造艺术传统的形态 而 这样的原创 只有对传统 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 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 李可染语 后 才能实现 反过来说 传统正是在后来者的原创艺术中 才被不断激发活力 留存下来 人们追求原创性 是因为它具有开启 影响未来的可能性 但是 一件作品针对传统的 新 或许 是可以辨别的 而它是否能通向未来 成为新的开端 当时的人往往难以辨别 艺术家 批评家都对这 种辨别力梦寐以求 却从来没有人能够说明白 原因在于 原创的标准一旦能够用语言表述清楚 那就 多半变成了教条 而依照教条创作的艺术 又不可能是原创的 这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悖论 一般来说 我们只能依据 事后的效验 某艺术作品在后世的影响力 命运 来判断该作品 原创性 的含 量 当代艺术家要创作能够经得起与以往经典作品进行比较的艺术作品 因为那些经典作品曾是新传统 新开端 已成功地通往未来 即现在 这就把当下的艺术作品的品质与 事后的效验 联系起来了 取材于张晓剑 艺术中的原创性问题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艾略特认为单独评判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没有意义 作者同意这一观点 B 艺术家要用历史的眼光给自己确定艺术坐标 从而让创作具有价值 C 新的艺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会搅动 改变原有的由艺术经典构成的秩序 D 能够经得起和以往经典比较的艺术作品 容易成为艺术创作中的新起点 16 最能体现文中划线句子含义的一项是 3 分 A 艺术大师齐白石在谈自己的绘画感受时说 写生不是绘制标本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B 台湾著名艺术家朱德庸谈到创作感悟时说 每个人都是 花前半生找入口 花后半生找出口 C 古典文学家樊修章认为 宋代诗人面对唐诗这座高峰形成的磁场 都极力想跳进 又极力想跳出 D 2012 年国际建筑奖获得者王澍 建造具有现代风格的博物馆时使用了拆除古建筑所遗弃的青砖灰瓦 17 下面这则材料中 徐悲鸿等艺术家的刨作体现了上文中 原创性 的几个特征 请依据上文相关内 容 并结合下面材料加以分析 6 分 20 世纪三 四十年代 中国画一度衰落 一批具有深厚传统绘画功底的青年画家 积极投身于中国 画改革 徐悲鸿把当时油画中的造型 透视等方法运用到创作中 塑造了独具特色的 马 蒋兆和开 创了用毛笔素描的水墨人物画法 代表作 流民图 杜甫 林风眠用中国画技法表现西方现代派的 艺术特征 他们独开新风 均自成一家 又都以各自的努力振兴了国画艺术 五 本大题共 3 小题 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 18 20 题 北朝北朝 北朝北朝 品味魏晋南北朝人和南北朝之间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调 一直是我乐而不疲的追求 可是一千五百 年前的南北中国毕竟是难以跨越的两个世界 我时常会想像他们隔江眺望的情景 从此岸到彼岸 究竟 有多远 也许回答是 永远 年轻时 晋人 怪诞 的生活情调比较符合我的口味 尽管面对屠戮 流徒 离乱 他们还是让 小情小调萦绕周遭 给苦痛点缀一些花边儿 权且当作乱中的慰藉 在我眼里 六朝人都是地道的文人 2014 年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4 01 2014 年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4 页 坯子 清高自负 狂妄孤傲 他们喜欢一些清新的小玩意儿 爱鹅爱鹤爱琴爱林泉 得不到就寝食不宁 他们标榜放达 喜欢清谈玄远 山清水秀 沃野千里的江南毕竟是富庶的 这给骚人墨客驰骋怀抱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此时造纸 术的突飞猛进 使文人的挥洒酣畅淋漓 纸的襄助 推进了江南书风向飘逸道媚发展 并大踏步地走向 前卫 可是再也没有比纸更脆弱的东西了 或堕于水或焚于火或蛀于蠹 千年下来风流云散 难觅只字 片纸 宋齐梁陈书法史中 有名姓的书家二百人 他们留下名姓却无一丁半点墨痕 现在的我们依凭什 么来评说他们呢 透过江南的风流潇洒 从此岸到彼岸 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全然不同的格调 平时翻看史书 总觉 得对北朝的描述不及南朝那么热烈和幽默 北中国从来都是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等部族混战厮杀的 兵家之地 连年兵瑟而致赤地千里 地域和气候熏陶了马背民族的尚武精神 他们不像南朝人 竞一韵 之奇 争一字之巧 而在冲锋陷阵上大显身手 这样的部族 文化品味又该如何 坐在龙门石窟对面 从窗口隔着伊水远望这座石山 石窟静静地矗立着 一脸冷峻和硬朗 没有 丝毫的粉饰和张扬 北方虽石质优良 经过千年的霜雪浸洗 多处不免残破漫漶 显出一副沧桑之相 但是它的峥嵘气象和恢宏格局 分明储满了永恒 北朝人似乎对坚硬的石头有着天生的情缘 他们属意石头 并不是即兴而发随意而止 哪儿大写 意 哪儿小精工 都条理清晰工写分明 南朝文人对石共也有感情 吟咏石头的诗章也作了不少 只是 他们不愿 动手 赋诗之余 南朝文人对石头还有另一种嗜好 即采石炼丹化为腹中之物 企盼药石 空肠过而得长生不朽 北朝人对石头采取的是最实在的态度 在南朝人隔江清谈 般若 涅槃 时 北朝的偶像崇拜 向往净土的梦想又一次在石头上化为现实 在北魏至唐一百五十年间的十万余尊造像 中 北魏造像就不下三万尊 我凝神微观这些造像的细部 用手抚摸其中精美的线条时 手眼都有些发 潮 镌刻在龙门石窟古阳洞顶的北魏 广川王造像记 既方朴又灵秀 既缜密又疏朗 雍容锐利又 干脆利落 使人惊叹刻手刀工的简净 石头可不好摆弄 我们可以想见这样的场景 高高的洞顶 凿刻 者搭架登高 仰卧行事 一手握钎一手执锤 敲击中火花迸溅 乱石扑面 才凿出这精致的五十个字 可不像南朝文人飞觞赋诗那么浪漫 冰天雪地里 饥寒交迫中 剔除一方方顽石 磨秃一把把凿头 冬 去春来雪化冰消 佛陀终于露出了笑靥 北朝人刻石根本没有想不朽 想永恒 所以他们面对坚硬的石山会充满喜悦 他们也不觉艰辛 所以众多的造像都流露着佛陀慈祥平和的神采 他们造石窟 建寺院 拜佛求福是主旨 而把石窟当作 艺术殿堂来审美 那是后世文人的发挥并非北朝人的本意 我们在惊叹北朝石窟的艺术性时 只好为湮没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唱一支挽歌了 从此岸到彼岸 也许我看清楚了 南派的江左风流 疏放妍妙 北派的中原古法 厚重苍茫 各极一时之盛 难以论说 高下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要找寻的是与艺术心灵相契合的空间 使精神化的生命洞穿生活中浮华附 丽的表层 真正对艺术前景寄予切实的期望 啊 还是北朝 还是北朝 取材于朱以撒的同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