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范文_第1页
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范文_第2页
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范文_第3页
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范文_第4页
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范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范文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范文 一 实习时间 一 实习时间 2019 年 6 月 6 日 2019 年 6 月 11 日 二 实习地点及路线二 实习地点及路线 毕节市纳雍县 乌箐岭 大黑箐岭 六盘水市 北盘江上游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毕节市威宁县毕节市赫章 天上石林 韭菜坪 三 实习人员 三 实习人员 2019 地理班及指导老师 四 实习目的 四 实习目的 实践出真知 在实践运用知识 时间联系实际 了解土 壤颜色辨别 熟悉土壤水分 ph 值 紧实度 容重的测定 对 土壤肥力进行判断 学会土剖面的挖掘 制作土壤剖面和观察 土壤剖面 增进同学之间与师生之间的情谊 五 土壤地理部分五 土壤地理部分 一 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 工具和材料 1 工具类 土锹 土镐 土铲 土钻 剖面刀四把 毛刷 盆钵二个 土壤标本盒 环刀 包括锤子和环刀柄 绳子 土袋 标签 钢卷尺 门塞尔土壤比色卡 记录薄 铁质剖面取样器 铅笔橡皮若干 胶水 2 瓶等 2 试剂类 1 3 的稀盐酸 ph 试纸 蒸馏水 聚醋酸乙烯 乳液粘结剂 3 仪器类 1 电子天平 二 方法 观察法 估测法 试纸法 期盼是取样 s 行取 样 五点式取样等 三 内容 1 土壤颜色辨别 比色卡 1 1 土壤颜色比色卡定义 我们所说的土壤比色卡指的是门 赛尔土壤比色卡 他是用来测定和描述土壤颜色的标准比色卡 使用时 把某一土样与带标准色阶的卡片相对照 便可定出并 记录下土壤颜色 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土壤颜色的辨别只能通过 观察的来判断 1 2 表 1 2 土壤水分估测 土壤水分定义 土壤中各种形态 或能态 水的统称 3 土壤 ph 估测 1 1 土壤 ph 定义 土壤酸碱度 又称 土壤反应 它是土壤 溶液的酸碱反应 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以 ph 值表示 ph 值等于 7 的溶液为中性溶液 ph 值小于 7 为酸性 反应 ph 值大于 7 为碱性反应 1 2 试纸法 称取 1 克重干土 放入试管中加水 5 毫升 充 分晃动 待溶液澄清后 用 ph 试纸测定 表 2 4 土壤紧实度估测 土壤紧实度定义 土壤紧实度又叫土壤硬度或土壤坚实度 或土壤穿透阻力 是土壤强度的一个合成指标 它由土壤抗剪 力 压缩力和摩擦力等构成 土壤紧实度测定有专门的土壤紧实度仪 土壤硬度计或者 更高档的带定位系统的 gps 土壤紧实度测量仪 受条件限制对 土壤紧实度的测定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和触摸来判定 无法判定 5 土壤容重测定 土壤容重定义 单位体积自然状态下土壤 包括土壤空隙的 体积 的干重 是土壤紧实度的一个指标 在 105 下烘干 7 8 小时 然后称重 算体积 km c 即得 出土壤的容重 由于条见限制没能进行测定 只对其方法作了 简单的了解 6 土壤肥力的判断 土壤肥力的定义 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 需的养分和水 气 热的能力 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 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 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 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 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 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 肥力 前者指在五大成土因素 气候 生物 母质 地形和年龄 影响下形成的肥力 主要存在于未开垦的自然土壤 后者指长期 在人为的耕作 施肥 灌溉和其他各种农事活动影响下表现出 的肥力 主要存在于耕作 农田 土壤 7 土壤剖面的挖掘 观察 土壤剖面的定义 土壤三维实体的垂直切面 显露出若干 大体平行于地表的层次 在这里我们需要通道上面用到上面提到的工具 还有最重 要的一点 老师的的指导 二 土壤剖面总结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纳雍大黑箐岭做了一个土壤剖面 x 1 如表 3 在赫章的时候我们也做了这样一个土壤剖面 x 5 不过还没听老师讲解 表 3 六 植物地理部分六 植物地理部分 一 实习内容 一 实习内容 一 认识植物分类及总结 一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1 壳斗科 山毛榉科 fagaceae 青冈栎 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 oerst 又名 紫心木 青栲 花梢树 细叶桐 铁栎 形态特征 五月开黄绿色花 花单性 雌雄同株 雄花柔 荑花序 细长下垂 坚果卵形或椭圆形 生于杯状壳斗中 十 月成熟 习性 喜生于微碱性或中性的石灰岩土壤上 在酸性土壤 上也生长良好 2 马尾树科 rhoipteleacea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 又名 松树 枞树 青松 又名 松树 枞树 青松 生镜 海拔 1900m 左右的路边丛林 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 马尾松树干较直 外皮深红褐色微灰 纵裂 长 方形剥落 内皮枣红色微黄 心边材稍明显 边材浅黄褐色 甚 宽 常有青皮 心材深黄褐色微红 年轮极明显 极宽 木射浅 细 树脂道大而多 横切面有明显油脂圈 材质硬度中等 纹 理直或斜不匀 结构中至粗 干燥时翘裂较严重 不耐腐 长 纵裂 长片状剥落 木材纹理直 结构粗 含树脂 耐水湿 重要 材用树种 习性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喜微酸性土壤 但怕水涝 不 耐盐碱 在石砾土 沙质土 粘土 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 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3 樟科 lauraceae 山鸡椒 又名 木香子 木姜子 生镜 生于向阳丘陵和山地的灌丛或疏林中 海拔 2050m 左右 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高 3 8 10 米 幼树树皮黄 绿色 光滑 老树树皮灰褐色 小枝细长 绿色 无毛 枝 叶具芳香味 顶芽圆锥形 外面被柔毛 叶互生 披针形 椭 圆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 长 5 13 厘米 宽 1 5 4 厘米 先 端渐尖 基部楔形 上面绿色 下面灰绿色 被薄的白粉 两 面均无毛 羽状脉 侧脉每边 6 10 条 纤细 与中脉在两面 均凸起 叶柄长 0 6 2 厘米 无毛 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于叶腋 短枝上 总梗细长 长 6 10 毫米 苞片 4 坚纸质 边缘有睫毛 内面密被白色绒毛 每一伞形花序有花 4 6 朵 先叶开放或与叶 同时开放 花梗长约 1 5 毫米 密被绒毛 花被片 6 宽卵形 雄花 中能育雄蕊 9 花丝中下部有毛 第三轮雄蕊基部的腺体具短 柄 退化雌蕊无毛 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 子房卵形 花 柱短 柱头头状 果近球形 直径 4 5 毫米 无毛 幼时绿色 成熟时黑色 果梗长 2 4 毫米 先端稍增粗 果托小浅盘状 径 约 2 5 毫米 花期 11 月至翌年 4 月 果期 5 9 月 习性 适应性较强 4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绣球 hydrangea macrophylla 中文名 绣球 群芳谱 生镜 生于海拔 1900m 的路边丛林中 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 灌木 高 1 4 米 茎常于基部发出多数放射枝而 形成一圆形灌丛 枝圆柱形 粗壮 紫灰色至淡灰色 无毛 具 少数长形皮孔 叶纸质或近革质 倒卵形或阔椭圆形 长 6 15 厘米 宽 4 11 5 厘米 先端骤尖 具短尖头 基部钝圆或阔楔 形 边缘于基部以上具粗齿 两面无毛或仅下面中脉两侧被稀 疏卷曲短柔毛 脉腋间常具少许髯毛 侧脉 6 8 对 直 向上斜 举或上部近边缘处微弯拱 上面平坦 下面微凸 小脉网状 两面明显 叶柄粗壮 长 1 3 5 厘米 无毛 伞房状聚伞花序近 球形 直径 8 20 厘米 具短的总花梗 分枝粗壮 近等长 密 被紧贴短柔毛 花密集 多数不育 不育花萼片 4 阔物卵形 近圆形或阔卵形 长 1 4 2 4 厘米 宽 1 2 4 厘米 粉红色 淡 蓝色或白色 孕性花极少数 具 2 4 毫米长的花梗 萼筒倒圆锥状 长 1 5 2 毫米 与花梗疏被卷曲短柔毛 萼齿卵状三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瓣长圆形 长 3 3 5 毫米 雄蕊 10 枚 近等长 不突出 或稍突出 花药长圆形 长约 1 毫米 子房大半下位 花柱 3 结果时长约 1 5 毫米 柱头稍扩大 半环状 蒴果未成熟 长 陀螺状 连花柱长约 4 5 毫米 顶端突出部分长约 1 毫米 约 等于蒴果长度的 1 3 种子未熟 花期 6 8 月 习性 喜温暖 湿润和半阴环境 5 蔷薇科 rosaceae 6 1 峨眉蔷薇 rosa omeiensis rolfe 又名 刺石榴 山石榴 生镜 多生于山坡 山脚下或灌丛中 海拔 1900m 米左右 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 高 3 4 米 小枝细弱 无刺或有扁而 基部膨大皮刺 幼嫩时常密被针刺或无针刺 小叶 9 13 17 连叶柄长 3 6 厘米 小叶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 长 8 30 毫米 宽 4 10 毫米 先端急尖或圆钝 基部圆钝或宽楔形 边缘有锐 锯齿 上面无毛 中脉下陷 下面无毛或在中脉有疏柔毛 中 脉突起 叶轴和叶柄有散生小皮刺 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 顶端离 生部分呈三角状卵形 边缘有齿或全缘 有时有腺 花单生于 叶腋 无苞片 花梗长 6 20 毫米 无毛 花直径 2 5 3 5 厘米 萼片 4 披针形 全缘 先端渐尖或长尾尖 外面近无毛 内面有稀 疏柔毛 花瓣 4 白色 倒三角状卵形 先端微凹 基部宽楔形 花柱离生 被长柔毛 比雄蕊短很多 果倒卵球形或梨形 直 径 8 15 毫米 亮红色 果成熟时果梗肥大 萼片直立宿存 花 期 5 6 月 果期 7 9 月 习性 喜温湿 6 2 小叶栒子 cotoneaster horizontgalis 又名 平枝栒子 铺地蜈蚣 矮红子 生镜 生于 1900m 左右的多石山坡或灌木丛中 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 为常绿矮生灌木 枝开张成整齐的二列状 叶 小 厚革质 近圆形或宽椭圆形 花小 无柄 单花或 2 朵并 生 粉红色 果实近球形 鲜红色 花期 5 6 月 习性 喜光 也稍耐阴 多散生于海拔 2019 4000m 的高山 湿润多石坡地 喜空所湿润环境 耐土壤干旱 瘠薄 也较耐 寒 但不耐湿涝 6 杨柳科 salicaceae 皂柳 salix wallichiana anders 又名 毛狗条 山杨柳 生镜 海拔 2050 左右的山坡丛林 习性 喜温热 7 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中文名 过路黄 生镜 生于 1900m 沟边 路旁阴湿处和山坡林下 纳雍乌箐 岭 形态特征 茎柔弱 平卧延伸 长 20 60 厘米 无毛 被 疏毛以无密被铁锈色多细胞柔毛 幼嫩部分密被褐色无柄腺体 下部节间较短 常发出不定根 中部节间长 1 5 5 10 厘米 叶 对生 卵圆形 近圆形以至肾圆形 长 1 5 2 6 8 厘米 宽 1 4 6 厘米 先端锐尖或圆钝以至圆形 基部截形至浅心形 鲜时稍厚 透光可见密布的透明腺条 干时腺条变黑色 两面 无毛或密被糙伏毛 叶柄比叶片短或与之近等长 无毛以至密被 毛 花单生叶腋 花梗长 1 5 厘米 通常不超过叶长 毛被如茎 多少具褐色无柄腺体 花萼长 4 5 7 10 毫米 分裂近达基部 裂片披针形 椭圆状披针形以至线形或上部稍扩大而近匙形 先端锐尖或稍钝 无毛 被柔毛或仅边缘具缘毛 花冠黄色 长 7 15 毫米 基部合生部分长 2 4 毫米 裂片狭卵形以至近披针 形 先端锐尖或钝 质地稍厚 具黑色长腺条 花丝长 6 8 毫米 下半部合生成筒 花药卵圆形 长 1 1 5 毫米 花粉粒具 3 孔沟 近球形 29 5 32 27 31 微米 表面具网状纹饰 子房卵珠形 花柱长 6 8 毫米 蒴果球形 直径 4 5 毫米 无毛 有稀疏黑色 腺条 花期 5 7 月 果期 7 10 月 习性 喜阴湿 8 锁阳科 cynomoriaceae 锁阳 songariacynomoriumherb 又名 不老药 生镜 肉质寄生草本 寄生于白刺 泡泡刺 的根上寄生植物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形态特征 茎圆柱形 暗紫红色 高 20 100 厘米 径约 3 6 厘米 大部埋于沙中 基部粗壮 具鳞片状叶 鳞片状叶 卵圆形 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 长 0 5 1 厘米 宽不及 1 厘米 先端尖 习性 寄生 9 龙胆科 gentianaceae 龙胆草 gentiana scabra bunge 滇龙胆 又名 陵游 草龙胆 龙胆 苦龙胆草 地胆草 胆草 山龙胆 四叶胆 生镜 1900m 左右山坡草地 林下 灌丛中 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高 30 50 厘米 须根肉质 主茎 粗壮 有分枝 枝多数 丛生 直立 木质化 近圆柱形 中 空 幼时具乳突 老时变光滑 无莲座状基生叶丛 花期 7 9 月 果期 10 12 月 习性 喜温 10 山茱萸科 cornaceae 四照花 cronusjaponicavar chinensis 属中文名 四照花属 又名 石枣 羊梅 山荔枝 生境 路边林中 海拔 1900m 贵州纳雍乌箐岭 习性阳生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 高 3 8m 嫩枝有白色柔毛 后脱 落 叶卵形 卵状椭圆形 此次实习采到的花瓣上有红色的斑点 习性 喜光 耐半荫 较耐寒 11 蓼科 polygonaceae 杠板归 herba polygoni perfoliati 又名 河白草 蛇倒退 梨头刺 蛇不过 生镜 生于海拔 1900m 路边丛林中 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 茎有棱 红褐色 有倒生钩刺 叶互生 盾状 着生 叶片近三角形 长 4 6cm 宽 5 8cm 先端尖 基部近 心形或截形 下面沿脉疏生钩刺 托叶鞘近圆形 抱茎 叶柄长 疏生倒钩刺 花序短穗状 苞片圆形 花被 5 深裂 淡红色或白色 结果时增大 肉质 变为深蓝色 雄蕊 8 花柱 3 裂 瘦果球形 包于蓝色多汁的花被内 花期 6 8 月 果期 9 10 月 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 土壤以疏松 肥沃的腐叶土最宜 2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1 蕨类 pteridophyta 假蹄盖蕨 athyriopsis japonica thunb ching 图 1 生镜 海拔 1900m 左右的路边低洼丛林 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 根茎长匍匐状 疏生宽被针形鳞片 叶为二回 羽状深裂 草质 叶柄淡褐色 长 10 30 公分 叶片长 15 40 公 分 宽 6 10 公分 往上逐渐变小 羽轴被短毛 羽片长 3 10 公分 宽 1 3 公分 基部羽片略缩短 披针形或镰形 羽 状深裂 裂片圆形 先端有浅锯齿缘 两侧近乎全缘 孢 子囊群长条状 成对或单独生长 著生侧脉上 孢膜线形膜质 二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一 植物标本的采集 标准 大小适中 标本完整 具有花叶果 对于草本 植物 要全株采集 应该具有完整的枝茎叶 无虫蛀等 不 能重复 二 植物标本的制作 把植物标本放在台纸上 要美观 放时以正面为主 要有部分背面 对于比较密集的叶要修剪 若为复叶剪去叶子 的一边 叶子过密要剪去 留下叶柄 制作时要分小组 因为 每个人的细心程度不一样 而且 可以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三 植物群落的调查 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为 乔木 灌木 蕨类 草本 地被 植物 如表 四 植物群落的演变 植物群落的概念 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 具有一定的 植物种类组成和一定的外貌及结构与环境形成一定相互关系并 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生态系统的演替 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种生态系统类 型 或阶段 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 或阶段 替代的顺序过程 生 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 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 以 内因为动因的演替 称为内因演替 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 的各种因素 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在我们实习的地方 一进山门就可以看到都是马尾松林 因为它作为绿化的先锋而被种植 再往内走就可以看到植物种 类为马尾松林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 并且马尾松很少而 且矮小 而到了实习地后 植被变成与当地气候 水文相适应 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 七 实习心得体会七 实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 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 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系上的安排下 老师的领队下我们 09 地理班进行了这次的土壤地理的野外实习 过程 一共 6 天 现在我就将这六天以来的野外实习生活做一 个简单的总结 1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准备工作做好 了才能在实习中获得 学到更多 假如说老师说到的知识自己 却感到一头雾水 这养的话实习也就变成一次没有目的的乘车 旅行 在这之前自己也做了点准备 比如 了解实习有可能用 到的知识 实习过程中可能要用到的一些方法的总结等 虽让 自己做了准备 不过实习过程中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自己对 基础只是的把握程度和应用还不够 自己需要更近一步 更深 层次的把握 2 实习过程 我们实习的路线是 纳雍六盘水市水城威宁赫章 然后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