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读书心得_第1页
组工干部读书心得_第2页
组工干部读书心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组工干部读书心得读书对我来说,似乎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事情,已经融入生活。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很羡慕同学有一本唐诗三百首 ,渴望自己也有一本。但这个愿望一直到上初中才得以实现。也许就是那段漫长而刻骨铭心的期待,令我犯上“书痴症” ,一病不起,一往情深。在压力大、节奏快的现代社会,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上,要想摆放一张安静的书桌、保持一种求知若渴的定力,似乎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爱书之人来说,应该怎么办?借助一句顺口溜,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未尝不是增强读书定力的良方。“死读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耐力。古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其实是一种把读书当做进身之阶和“敲门砖”的态度。一旦把门敲开,书本就弃之不顾了。而真正的读书人,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向往。所谓的“死读书” ,就是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是一种“板凳要坐十年冷” “读书不为稻粱谋”的态度。我在工作之外,总会极力回避一些应酬,尽量多留一些时间潜心诵读。无论是在基层一线还是在机关部门,无论是出差路上还是过节回老家,总有那么几本书伴随着我。就算再忙,总有工作闲暇之时、客走人静之夜,手捧2 / 3一卷、操持雅好,尽洗尘心、神游物外,何其快哉!“读死书”考验的是眼力。在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最吸引我的往往并不是新近流行的“快餐读物” ,而是那些尘封已久、乏人问津的“古董货” ,或是那些理论艰深、读起来“烧脑子”的“大部头” 。这种大家都不爱看、不屑看的,大概就是所谓的“死书”吧?这些书或是年头久了“不合时宜” ,或是学术味浓“不切实际” ,往往被敬而远之。但我却发现“死书”如获至宝、阅读“死书”如饥似渴。这些年我常买一些古籍,或一些学术著作,几年下来,我感到正是由于在读书上坚持“不走寻常路” 、思想认识上力求“见人之未见” ,下笔才能“发人之未发” ,写出几篇让自己感觉尚可、亦能为周围朋友认可的文章。可以说,读书满足了个人所需的精神营养,为个人成长补了钙、充了电。当然,干部读“死书” 、钻“故纸堆” ,主要还是着眼于如何把“死书”读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阅读思考的成果运用到修身做人、干事创业上。“读书死” ,大概可以算是学习定力的最高境界了。古人有“三余读书法” “三上读书法” ,又有“四时读书法”等等。总之,职场中无论何业、一生中无论老少、一年中无论寒暑、一天中无论何时,都宜读书。这种“读书死”的办法,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用生命在读书” 。的确,读书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干部而言,有改造3 / 3自己、改进工作的重大使命,因此随着时间推移,尽管认识水平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