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四): 文言文阅读(浙江专版)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18题;共274分)1.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注释】景公:齐国国君。陛:皇宫的台阶。(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得 无 楚 之 水 土 使 民 善 盗 耶公 被 狐 白 之 裘(2)解释划线的字。晏子避席对曰_叶徒相似_雨雪三日而不霁_立有间_(3)翻译下面的句子。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4)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一人,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2.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元和二年,转兖州刺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 , 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给帷帐床褥,太官朝夕进食,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及安帝即位,数上疾乞身。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七年,卒于家。后汉书张禹传节选【注】汲:地名。(1)选出与“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 . 策之不以其道C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 祭以尉首(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禹为人忠厚,别人送来的为他父亲办丧事的财物,他一概不收;他把田地房屋都给了他的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体现了他的笃厚。B . 张禹当官为民,任扬州刺史时,亲自察验,纠正了许多冤案;担任下邳相时,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老百姓能温饱自给。C . 永元十五年,皇上要到江陵去,张禹认为皇上不应该冒险到太远的地方去,于是派驿使送去劝谏的奏章,皇上祭祀完了就回来了。D . 张禹深受邓太后器重,在朝中的地位超过了三公,凭借尊立天子并把它记入史册的功劳被封为安乡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室庐相属_ 祠谒既讫 , 当南礼大江_乃诏禹舍宫中_ 数上疾乞身_(4)翻译下列句子。禹将度,吏固请不听。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3. (2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 , 到西河美稷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方入门不顾(理睬)B . 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 . 及事讫(完毕)D . 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2)下面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计日告之 伋辞谢之B . 伋为违信于诸儿 遂止于野亭C . 去后乃至 屠乃奔倚其下D . 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3)下面对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陈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B . 【甲】文中“友人惭”的原因是:他失信在先,根本没有资格谩骂元方的父亲。C . 【乙】文郭伋答应过儿童的事,按约履行,不食言。D . 【乙】文中的儿童因为郭伋守信,所以夹道欢迎,欢送。(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每句限划一处)元方入门不顾使君何日当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其为人若此。4. (18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边的题目: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B . 行/天下之大道C . 骈死于/槽枥之间D . 舍生/而取义者也(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B . 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带来好处)C . 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D . 行道之人弗受(助词,的)(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从人们对“鱼”与“熊掌”的取舍写起,目的在于通过比喻引出“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再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证明,然后强调“舍生取义”“人皆有之”,只是“贤者能勿丧耳”。B . 文章第二段用行道之人不食“呼尔”之食和乞人不不食“蹴尔”之食的事例,证明了“义”“人皆有之”在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C . 文章第三段用一组对比排比句,斥责了那些“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接受优厚俸禄的人的不“义”,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D . 文章比喻的运用,引出了中心论点,证明了“义”重于“生”;对比的运用说明了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赞扬了舍生取义之人,批判了见利忘义之人;排比的运用,使论证逐层深入,说理透辟,气势磅礴,论辩有力。(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5.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注释】若何:为什么。滂滂:流荡貌。艾孔、梁丘据:齐国大夫。刷:清洗。守:拥有。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迭:交替、轮流。(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吏二缚一人诣王 _圣人非所与熙也 _迭去之 _是不仁也 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用自己的话回答【甲】文中结尾楚王笑的原因。用原文回答【乙】文中晏子笑的原因。(4)【甲】【乙】两文都表现出了晏子_的特点。6.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注】掘株:挖了树根的坑。(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螳螂方欲食蝉/饭疏食 , 饮水B . 欲啄而食之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C . 不知前有深坑/狼不敢前D . 而不顾后害者也/元方入门不顾(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欲 饮 清 露 不 知 螳 螂 之 在 后 曲 其 颈 欲 攫 而 食 之 也(3)请找出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7. (9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给下面这句话划一处停顿。其 一 犬 坐 于 前。(2)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B . 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C . 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D . 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竖下视之,气已绝矣!(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 .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 .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 .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8.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与元微之书白居易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 ,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注】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元微之,即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好友。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墙援:篱笆墙。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从流飘荡_负势竞上_爱不能舍_大抵若是_(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断2处)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4)【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作者流露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9. (15分)阅读训练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布囊其口_之虚所卖之_贼易之_(2)翻译句子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10. (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划线的词鸢飞戾天_经纶事务_激石_(2)翻译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 (1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勤学王守仁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 , 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 , 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注】确:确实,踏实。侪(chi)辈:同辈。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1)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弗鄙贱之者乎/先帝不以臣卑鄙B . 彼固将以欺人/汝心之固C . 苟有虚而为盈/彼竭我盈D . 有弗窃笑之者乎/必为有窃疾矣(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 . 而以勤确谦抑为上/不以物喜C . 凡学之不勤/水陆草木之花D . 必其志之尚未笃也/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B . 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C . 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D . 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人果遂以彼为无能?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12.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乙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注释】:籍:项羽的字。项梁:项羽的叔叔。(1)下面每组中画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吴广素爱人 我行我素B . 皆已失期 不期而遇C . 学万人敌 敌众我寡D . 梁与籍俱观 与时俱进(2)对下面画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夺而杀尉(表示顺接,相当于“然后”)B . 尉果笞广(鞭打)C . 梁以此奇籍(因为)D . 虽吴中子弟(虽然)(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13.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八哥与蝉对话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言,唯数句而已。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注】本文据叔苴子改编。鸲鹆(q y):即八哥。罗:张网捕捉。调:调教。曷若:怎么像。(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久之能效人言 效:_但能效数声而止 但:_唯数句而已 唯:_鸟俯首而惭 俯: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蝉 谓 之 曰 子 能 人 言 甚 善 然 子 之 所 言 犹 若 未 言 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曷若我自鸣其意哉?(4)八哥为什么“俯首而惭”?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启发? 14.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人不知而不愠_ 逾矩_不如乐之者_ 笃志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选出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 人不知而不愠B . 学而时习之C . 择其善者而从之D . 切问而近思(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的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5. (12分)(2013山西)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千里之马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划线的字注音。_骈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策之不以其道_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 , 以“食马者”寓_。(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16. (13分)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李绅寒松赋注释:芊眠:茂密状。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盘簿:牢固状。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叶:相合。隆:高。谅:确实。固:鄙视。取:取法。(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穹石盘簿而埋根_ 不蔓不枝_甘冒霜而停雪_(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17.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夏侯玄既被桎梏 , 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虽复刑馀之人,未敢闻命。”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注】桎梏(zhg):脚镣和手铐;拘捕。钟会:钟毓的弟弟。狎(xi):亲近而不庄重。闻命:听从命令。(1)对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尊君在不?(“尊君”古代对别人父亲的尊称。)B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卷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国际组织外籍工作人员劳动合同
- 2025成都公寓租赁及物业维修服务合同
- 2025版商业房产买卖与租赁保证金退还合同范本
- 2025版环保产业投资合同协议范本
- 2025房基地买卖合同范本(含合同解除条款)
- 2025版外墙保温材料性能检测与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5版土地征收补偿协议范本
-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笔试答案无听力)
- 2025年昆山校医考试题库
- 8-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及台账模板(2024-2026年)
- 2025年云南高考历史试卷解读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纤维素纳米纤维(CNF)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高清版)T∕CES 243-2023 《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规范》
- 山东淄博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
- 网约车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 企业丧事慰问管理办法
- 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全文及附表
- 中国画基础知识课件
- 厨房燃气安全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