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儿科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儿科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儿科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儿科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基础知识 济医附院儿科 梦铃 主要内容 小儿年龄分期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各系统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儿科护理常用数据 一 小儿年龄分期 1 胎儿期 指从受精卵形成致胎儿娩出为止 2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3 婴儿期 自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 又称乳儿期 4 幼儿期 1周岁后至满3周岁之前 5 学龄前期 3周岁后至入小学前 6 7岁 为学龄前期 6 学龄期 从入小学起 6 7岁 到青春期 女12岁 男13岁 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7 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从11 12岁开始至17 18岁 男孩从13 14岁开始到18 20岁 称青春期 二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 长 坐高 顶臀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 1 体重定义 体重为身体各器官 组织 及体液的总重量 是衡量儿童体格生长和近期营养状况最重要 最灵敏的指标 一般而言 平均出生体重 男婴为3 3kg 0 4kg 女婴为3 2 0 4kg 生理性体重下降 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 由于摄入不足 胎粪及水分的排出 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 一般下降原有体重的3 9 多在生后3 4日达到最低点 以后逐渐回升 至第7 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1 体重体重增长特点 年龄越小 体重增长越快 出生前3个月体重增长最快 生后3个月末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 12个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 为 第一个生长高峰 2岁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4倍 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再次加快 呈现 第二个生长高峰 非匀速增长 存在个体差异 1 体重体重计算公式 1 6个月 体重 kg 出生体重 月龄 0 77 12个月 体重 kg 6 月龄 0 252岁至青春前期 体重 kg 年龄 2 7 或8 或用公式 3 12个月 体重 kg 月龄 9 21 6岁 体重 kg 年龄 岁 2 87 12岁 体重 kg 年龄 岁 7 5 2 2 身高 长 定义 指头 躯干 脊柱 与下肢长度的总和 是反映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最合适的指标 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 应仰卧位测量 称身长 3岁以后立位测量 称身高 特点 增长规律与体重增长相似 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 出生身长平均为50cm 1岁时75cm 2岁时85cm2岁 12岁身长 高 估算公式 身高 长 cm 年龄 岁 7 77 3 坐高定义 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3岁以下取仰卧位测量 称顶臀长 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4 头围定义 指自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是反映脑发育和颅骨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特点 脑发育居各系统的领先地位 故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 平均33 34cm 1岁时约46cm 2岁时48cm 15岁时54 58cm 基本同成人 头围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 过大或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 脑肿瘤的可能 5 胸围定义 指自乳头下缘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周的长度 反映肺和胸廓的发育 是衡量胸廓 胸背肌肉 皮下脂肪 肺的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 特点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 2cm 约32cm 1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 1岁以后胸围发育开始超过头围 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儿童年龄 岁 减1 2005年调查示 我国儿童胸廓生长较落后 除营养因素外 可能与不重视爬行训练和胸廓锻炼有关系 6 上臂围定义 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 反应上臂骨骼 肌肉 皮下脂肪 和皮肤的发育水平 常用以评估儿童营养状况 评估标准 13 5cm为营养良好 12 5 13 5cm为营养中等 12 5cm为营养不良 三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各系统发育1 颅骨发育2 牙齿发育 1 颅骨发育评价指标 头围大小 骨缝及前后囟闭合迟早 颅骨缝 出生时可略微分开 3 4个月闭合 前囟 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为1 5 2 0cm 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 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 1 1 5岁闭合 最迟不超过2岁 后囟 为顶骨和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出生时既已很小或以闭合 最迟出生后6 8周闭合 异常表现 前囟早闭 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 小头畸形 前囟迟闭 过大见于佝偻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前囟张力增加常示颅内压增高 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2 牙齿发育人一生有两副牙齿 乳牙 20颗 和恒牙 28 32颗 生后4 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 约2 2 5岁出齐 出牙顺序 先下颌后上颌 自前向后 12个月后未出牙为乳牙萌出延迟 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 常见于佝偻病 呆小病 营养不良等 2岁以内乳牙数目约为 月龄减4 6 恒牙 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颗恒牙即第一磨牙 又称六龄齿 6 12岁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 代之以恒牙 一般在20 30岁时出齐 四 神经心理发育 o神经系统发育o感知觉的发育 视 听 嗅 味 触觉 o运动的发育 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o语言的发育o心理活动的发展 注意 记忆 思维 想象 情绪 情感 意志 性格 1 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1 脑的发育在胚胎时期神经系统首先形成 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出生时脑重约370g 占体重的10 12 左右 7岁时已接近成人脑重约1500g 3岁时神经细胞分化基本完成 8岁时接近成人 神经纤维到4岁时完成髓鞘化 故婴儿期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缓慢 易泛化 小儿脑耗氧约占总耗氧量的50 而成人仅为20 2 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成熟 脊髓的成长和运动功能的发育相平行 胎儿时脊髓下端达第二腰椎下缘 4岁时上移至第一腰椎 作腰椎穿刺时应以4 5腰椎间隙为宜 出生时小儿即具有觅食 吸吮 吞咽 拥抱 握持等反射 握持反射在3 4月时消失 2 感知觉的发育定义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地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儿童运动 语言 社会适应能力的发育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视感知发育 6岁视深度充分发育听感知发育 4岁时听觉发育完善味觉和嗅觉发育 4 5个月婴儿对食物味道的轻微改变已很敏感 故应适时添加各类转乳期食物皮肤感知的发育知觉发育 指人对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反映 3 运动发育 大运动和精细运动 规律 从不协调到协调3 4个月婴儿看到玩具会手足乱动但拿不到 5个月以后就能准确抓住 从上到下抬头 抬胸 坐 站 走 从近到远抬肩 伸臂 双手握物 手指取物 先正向动作后反向动作先会抓东西才能放下东西 先会向前走 再会向后退 3 运动发育规律 大运动的发育二抬四翻六会做七滚八爬周会走 3 运动发育程序 4 语言发育 2个月应答性微笑 发出和谐的喉音 3 4个月能咿呀发音 3个月自发咕咕声4个月应答性发声 笑出声 5个月能喃喃的发出单调音节ah ge ah goo 咂舌6个月唇辅音加A发双元音ma ba ai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8个月mama baba 辨别问句与叙述句语调10个月学发音 有意识叫妈妈 爸爸 听懂伴有手势的吩咐 如挥手再见 12个月开始会说单词 如 再见 没了 等15个月会2个不同音的词语 用手势表示需要18个月会3个不同音的短句 指出碗 杯 匙三件中一件21个月会4个不同音的短句 说出碗 鞋 袜三件中一件2 3岁口头语言关键时 1000个字 听讲故事 与人交谈 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 一 体格生长偏离1 低体重2 体重过重3 消瘦4 矮身材 二 心理行为异常1 屏气发作2 吮拇指癖 咬指甲癖3 儿童擦腿综合征4 遗尿症5 违抗 发脾气6 攻击性行为7 破坏性行为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多动症 9 学习障碍 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 小儿怎样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幼儿年龄小 喜爱活动 可是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善 缺乏生活经验 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 对他们的保育和护理稍有疏忽 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因此幼儿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幼儿意外事故 关键在于 防 预防小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 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到公共场所参观 游览 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前 应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 有事应告诉大人后再处理 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小玩具和锐利的器具 更不能将其放在口 鼻 耳中 以防伤害 造成事故 教育幼儿在过马路时 应遵守交通规则 红灯停 绿灯走 要走人行道 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 不爬树爬墙 避免碰撞 讲解和宣传科学常识 让幼儿懂得玩火 玩电 玩水的危险性 以防止意外事故 不随便采摘花果 捕抓昆虫 更不能放入口中 以防意外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才能减少儿童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 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 加强安全防护定期检查建筑物 设备和用具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运动器械 大型游乐设施等都必需要牢固 安全 经常检修 孩子的睡床 家中的门窗 都要加护栏杆 不要随便让孩子单独爬楼梯 可能引起各种意外的物品置于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 如药物 杀虫剂等 儿科护理常用数据 脉搏和呼吸的年龄变化年龄脉搏数 分钟 呼吸数 分钟 新生儿期120 14040 451110 13030 402 3100 12025 304 780 10020 258 14岁70 9018 20 儿科护理常用数据 消化系统新生儿胃内容量为30 60ml 1 3个月时为90 150ml 1岁时250 300ml 5岁时700 850ml 成人时约2000ml 早产儿用硅胶管插入长度为10cm 1周更换1次 早产儿鼻饲与次数体重 1500g者 15ml 次 间隔3h 体重 1500g早产儿 2 4ml 次 1 2h 次 酌情增加 每次增加2ml 小儿灌肠液量6个月以内小儿50ml 6 12个月为100ml 1 2岁为200ml 2 3岁为300ml 3 7岁为300 700ml 7岁以上为400 800ml 肛管插入长度婴儿2 5 4cm 儿童5 7cm 保留长度10 15cm 灌肠筒距床约30 40cm 给氧法鼻导管吸O2 导管插入鼻前庭约1cm 氧流量为 婴幼儿0 5L min 相当于100个气泡 学龄前儿童1L min 学龄儿童1 5L min 氧气浓度为30 40 儿科护理常用数据 电动吸引器使用根据小儿年龄 分泌物黏稠度选用不同型号吸痰管 吸引力调节控制为 新生儿 13 3kPa 100mmHg 婴幼儿13 3 26 6kPa 100 200mmHg 儿童 39 9kPa 300mmHg 儿科环境温湿度要求早产儿室湿度 55 65 温度 28 新生儿室湿度 55 65 温度 24 25 儿科病房湿度 55 60 温度 22 24 蓝光疗法相对湿度 55 60 温度 30 32 灯管距患儿33 55cm 儿科护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