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学第8版第二篇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0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学第8版第二篇ppt课件.ppt_第2页
第10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学第8版第二篇ppt课件.ppt_第3页
第10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学第8版第二篇ppt课件.ppt_第4页
第10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学第8版第二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篇循环系统疾病第十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内科学第八版 2 概述 定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 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特点 为大小不等 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 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受累部位 瓣膜最常受累 其次为室间隔缺损部位 腱索或心壁内膜 3 分类 1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2 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卫生保健相关性社区获得性静脉毒品滥用3 根据瓣膜材质分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4 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区别 5 内容 第一节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第二节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6 第一节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7 病因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引起IE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急性者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亚急性者 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 8 发病机制 一 亚急性1 血流动力学因素 器质性心脏病造成血流异常2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内皮受损形成无菌性赘生物 成为培养基 3 短暂性菌血症 身体抵抗力低下造成菌血症4 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细菌定居在赘生物上 使赘生物继续扩大 9 发病机制 二 急性尚不清楚 主要累及正常瓣膜 主动脉瓣最常受累 可能与细菌数量巨大 细菌毒力强有关 正虚邪胜 10 病理 一 心内膜感染和局部扩散 1 感染致瓣膜破损 穿孔或腱索断裂2 局部扩散 瓣环 心肌脓肿 传导组织破坏 乳头肌断裂 室间隔穿孔和化脓性心包炎 二 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三 血源性播散 形成迁移性脓肿 四 免疫系统激活 脾大 肾小球肾炎 关节炎 心包炎和微血管炎 引起皮肤黏膜体征和心肌炎 11 图 瓣叶破坏 穿孔的大体形态照片 12 主动脉瓣 感染性心内膜炎 13 临床表现 一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 例外 老年 心肾衰竭重症患者 亚急性 热型 弛张热 39 午后及晚上高 头痛 背痛 关节痛 麻黄汤症 非特异性症状如全身不适 乏力 食欲不振 体重减轻等急性 热型 寒战高热 呈爆发性败血症过程 突发心衰常见 14 临床表现 二 心脏杂音产生的原因 基础心脏病和 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急性 比亚急性者更容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 15 临床表现 三 周围体征多为非特性近年来已经不多见原因 微血管炎或微栓塞 16 临床表现 四 动脉栓塞 赘生物栓塞体循环栓塞肺循环栓塞 肺梗死 肺坏死 脓气胸 五 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脾大 免疫系统激活贫血 多见于亚急性患者 表现为苍白乏力和多汗 多为轻中度贫血 17 并发症 一 心脏并发症 最常见 18 并发症 二 细菌性动脉瘤 多见于亚急性者 一般见于病程晚期 多无症状 破裂可致死 19 并发症 三 迁移性脓肿 多见于急性患者 肝 脾 骨髓 神经系统 四 神经系统 脑栓塞 脑细菌性动脉瘤 脑出血 中毒性脑病 脑脓肿 化脓性脑膜炎 五 肾脏肾动脉栓塞 肾梗死 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20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 常规检查1 尿液 血尿 蛋白尿 管型尿2 血液 急性 白细胞高 亚急性 贫血 WBC正常 ESR高 二 免疫学检查丙种球蛋白高 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 类风湿因子高 21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三 血培养诊断IE最重要的方法亚急性未经治疗 第1日间隔1小时采血3次培养 次日无细菌生长再采血3次即开始治疗 已用抗生素 停药2 7日采血治疗 急性 入院即采血3次 之后马上治疗 22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四 X线检查肺部多处小片状阴影 脓毒性肺栓塞所致的肺炎肺淤血或肺水肿征 左心衰竭主动脉增宽 主动脉细菌性动脉瘤 需经血管造影证实 CT 脑梗死 脓肿和出血 2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五 ECGAMI AVB 室内阻滞 IVB 提示主动脉瓣环或室间隔脓肿 24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六 超声心动图1 赘生物 经胸壁可检出 5mm的赘生物经食道 人工瓣时使用未发现不能排除IE感染治愈后 赘生物持续存在IE复发 赘生物增大或新赘生物出现2 心内并发症 瓣膜关闭不全 瓣膜穿孔 腱索断裂 瓣周脓肿 心包积液3 基础疾病 瓣膜病 先心病 25 26 27 28 TEE二尖瓣后叶赘生物 29 诊断及鉴别 I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是诊断IE的2大基石 Duke诊断标准 修订版 例外 在血培养阴性 感染累及人工瓣膜或起搏器导线 右心IE等情况 该标准敏感性下降 此时主要依靠临床判断 30 Duke诊断标准 确诊2项主要诊断标准或1项主要诊断标准 3项次要诊断标准5项次要诊断标准疑诊1项主要标准 1项次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 31 Duke诊断标准 主要诊断标准1 血培养阳性 1 2次不同时间的血培养检出同一典型IE致病微生物 如草绿色链球菌 金葡菌 2 多次血培养检出同一IE致病微生物 2次至少间隔12h以上的血培养阳性 所有3次血培养均阳性 或4次或4次以上的多数血培养阳性 3 Q热病原体1次血培养阳性或其IgG抗体滴度 1 8002 心内膜受累证据 符合以下至少1项标准 1 超声心动图异常 赘生物 脓肿 人工瓣膜裂开 2 新出现的瓣膜反流 32 Duke诊断标准 次要诊断标准1 易患因素 心脏本身存在易患因素或静脉药物成瘾者2 发热 体温 38 3 血管征象 主要动脉栓塞 感染性肺梗死 细菌性动脉瘤 颅内出血 结膜瘀点及Janeway损害4 免疫性征象 肾小球肾炎 Osler结节 Roth斑及类风湿因子阳性5 致病微生物感染证据 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或与IE一致的活动性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33 诊断及鉴别 IE的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多脏器 既多样化 又缺乏特异性 需要鉴别的疾病很多 与亚急性IE鉴别急性风湿热SLE左房粘液瘤淋巴瘤腹腔内感染结核病与急性IE鉴别金葡菌 淋球菌 肺炎球菌和G 杆菌败血症 34 治疗 一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应用 3 5次血培养后即可开始充分用药 杀菌而非抑菌 大剂量 长疗程静脉用药为主病原微生物不明时 急性者针对金葡菌 链球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效广谱抗生素 亚急性者针对大多数链球菌病原微生物已分离时 据药敏结果选用抗微生物治疗 35 治疗 一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1 经验治疗 病原菌未培养出时 急性IE 萘夫西林2gq4hIVgtt 氨苄西林2gq4h或庆大霉素每日160 240mg亚急性IE青霉素为主 或加庆大霉素不能耐受 内酰胺酶时 用万古霉素每日30mg kg d 环丙沙星800mg分2次ivgtt 疗程4 6w 36 治疗 一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2 已知致病微生物时 1 对青霉素敏感 首选青霉素1200 1800万u d ivgttq4h 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1mg kg ivgttq8h 青霉素过敏时 头孢曲松2g d 或万古霉素30mg kg d q12h 24h不超过2g 至少用药4w 37 治疗 一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2 已知致病微生物时 2 对青霉素耐药的链球菌 青霉素 1800万Uq4h 4w 庆大霉素1mg kg 万古霉素 38 治疗 一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2 已知致病微生物时 3 肠球菌心内膜炎 青霉素 庆大霉素 青霉素1800 3000万U d q4h 庆大霉素同前 4 6w 氨苄西林 庆大霉素 氨苄西林12g d 庆大霉素剂量同前 4 6w 治疗过程中酌减庆大霉素 上述治疗效果不佳 改用万古霉素 39 治疗 一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2 已知致病微生物时 4 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敏感 萘夫西林或苯唑西林均2gq4h 4 6w 治疗3 5d后加庆大霉素 青霉素过敏或无效者 加头孢唑啉2gq8h 4 6w 治疗3 5d后加庆大霉素 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无效 可用万古霉素4 6w 40 治疗 一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2 已知致病微生物时 5 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 万古霉素 41 治疗 一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2 已知致病微生物时 6 其他细菌青霉素 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 加或不加氨基糖苷类类 4 6wG 杆菌感染 氨苄西林2gq4h或哌拉西林2gq4h或头孢噻肟钠2gq4 6h或头孢他啶2gq8h 加庆大霉素160 240mg d 42 治疗 一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特别说明上述抗生素方案参考美国内科学会提出的 我国庆大霉素耐药发生率高 且肾毒性大 故多选用阿米卡星替代 剂量0 4 0 6g d 分次静脉注射 43 治疗 二 外科治疗主要指征由瓣膜功能衰竭所致的心力衰竭尽管积极抗生素治疗下 仍有持续败血症再发栓塞 44 预后 自然病程 急性4周内死亡亚急性 6月 细菌学治愈五年存活率60 70 复发 10 在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再发 45 预防 1 最有效预防IE的措施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的牙科检查2 在任何静脉导管插入或其他有创操作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无菌操作3 预防性抗生素应较以往减少 仅限于最高危患者 高危牙科操作时 操作前30 60min使用1剂以下抗生素 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2g口服或静脉给药过敏者使用克林霉素600mg口服或静脉给药 46 THEEND 47 第二节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48 一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分类 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术后60d以内 相当于急性IE 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60d以后 相当于亚急性IE 49 一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50 一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诊断术后发热 出现新杂音 脾大或周围栓塞征 血培养同一种细菌阳性结果至少2次 可诊断本病 预后不良 51 一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治疗1 应在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用药基础上 将疗程延长6 8w 2 任一用药方案均应加阿米卡星 3 对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致病者 应用万古霉素15mg kg q12h ivgtt 利福平300mgq8h口服 6 8w 开始的2周加阿米卡星 4 早期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应积极手术 52 一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瓣膜再置换术适应证 因瓣膜功能不全致中至重度心力衰竭 真菌感染 充分抗生素治疗后持续有菌血症 急性瓣膜阻塞 X线透视发现人工瓣膜不稳定 新发生的心脏传导阻滞 53 二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1 致病菌最常来源于皮肤 药物污染所致者较少见 主要致病菌是金葡菌 其次是链球菌 G 杆菌和真菌 2 受累瓣膜 大多累及正常心瓣膜 三尖瓣占50 其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