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A卷.doc_第1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A卷.doc_第2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A卷.doc_第3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A卷.doc_第4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诗歌鉴赏 (共20题;共143分)1. (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冰壶洞明胡应麟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1)“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6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苏秀道中(宋)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 , 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霖:一连数日的大雨。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望岁:盼望丰收年成。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从夜晚下雨写起,“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形成鲜明对比,细微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喜悦。B . 颔联形象地道出了诗人盼雨的心情,也隐隐表达出自己的喜雨不单单是因为大雨赶走了炎热,带来了凉爽。C . 颈联仍写喜雨,前一句是诗人的想象,说明自己喜雨,是因为这场及时雨,使秋收有望;后一句以听雨打桐叶,寄托自己欣喜的心情。D .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精神。(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 3. (10分)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1)本诗的作者是唐朝的著名诗人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B . 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多多体谅,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C . 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D . 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4. (10分)阅读诗歌节选,按要求作答。 刈草的孩子艾青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1940年(1) 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营造了一种_的氛围,衬托出刈草男孩_的特点。 (2)阅读泰戈尔的诗句真理,以青春或奉献为题进行仿写。 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泰戈尔真理仿写:_。5. (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饮酒结庐在人境,_。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在原文横线上填上所缺的诗句。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 结庐在人境:_心远地自偏:_(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话应怎样理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_。 (6)请你写出陶渊明另一首我们学过的饮酒诗中两句来。 6. (6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7. (6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韦应物:中唐前期诗人,先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但是无能为力。独怜:唯独喜欢。野渡:郊野的渡口。(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春潮带雨晚来急”中的“急”字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情景交融,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并揣摩这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从本诗中找出描写优美迷人的乡村风光的句子。(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情感?9. (2分)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 宋陈起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1) 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10. (3分)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B . 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C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D . 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 . 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C .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D .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11. (1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邯郸冬至夜思家”中“冬至”是“_”(指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九月九日”是_节。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没有从自身写起,而是运用了想象,分别从哪个词语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 (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列对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B . 颔联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C . 颈联中,诗人在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同时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 . 尾联描绘的意境是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格调,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格调高远 意蕴悠长B . 明快抒情 富含哲理C . 意境辽阔 基调低沉D . 豪放洒脱 轻松愉快13. (10分)阅读下间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是一首七言_。(体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用“千寻”形容塔高,借塔的高峻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B . 最后两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C . 这首诗即景说理,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D . 全诗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14. (6分)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_和夕阳。 (2)下列理解恰当的是( ) A . 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B . 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C . 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D . 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15. (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荦(lu)确:山多大石的样子。(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的环境特点。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6. (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分别解释加点的“涵虚”和“端居”的意思。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7. (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宗泽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 , 缓步徐行静不哗。【注】(宗泽)南宋抗金名将,义乌人。(伞幄)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的仪仗。幄,伞边布幔。(垂垂)飘挂状。(策)策略。(1)这首诗写宗泽率领自己的军队于清晨出发,去进行一次军事活动的情景。全诗突出了一个“_”字(用诗中的一个字回答) (2)结合诗句,说说宗泽是一位怎样的大将。 18. (1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进行简要赏析。 19.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阀,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眼。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和_,词中划线的“此事”指的是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B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C . 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D .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0. (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春夜洛城闻笛中的“闻”在诗中的意思是_。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描写的情景? (3)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