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高考最后年高考最后 30 天突破障碍天突破障碍 近年来 高考化学第 卷的选考查的基本内容中 对重现率几达到 100 的题型 在 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 我们作了全面的归纳和整理 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确保零错误 这 些题型主要有 一 新科技一 新科技 新材料新材料 新能源新能源 新发现新发现 1 一种新型材料 B4C 它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 关于 B4C 的推断正确的 是 C A B4C 是一种分子晶体 B B4C 是一种离子晶体 C B4C 是一种原子晶体 D 该分子是有 4 个硼原子和 1 个碳原子构 成 2 航天技术测得 二氧化三碳 C3O2 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 下列有关 C3O2的说法 错误错误的是 A C3O2和 CO2都是碳的氧化物 B C3O2和 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C C2O3和 CO 都是具有还原性 D C2O3和 CO 燃烧产物都是 CO2 3 近年来 科学家正在探索利用铝粉作为新能源的可能性 以期铝能成为一种石油的取代 物 假如铝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 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 你认为哪项是错误的 D A 铝质轻 便于运输 贮存 且安全 B 铝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大 且燃烧后新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容易得到有效的控制 C 在地球上 铝矿资源比较丰富 D 现代电冶铝的工业技术已为铝作为新能源奠定了重要基础 4 科学家将液态的金属镓 Ga 充入碳纳米管中 发明出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 碳纳 米管温度计 该温度计通过电子显微镜进行读数 精确度较高 其测量范围在 18 49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常温常压下镓为液体 B 金属镓的体积在 10 500 之间随温度的变化比 较均匀 C 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10 500 之间随温度的变化很小 可忽略不计 D Al OH 3 Ga OH 3均是两性氢氧化物 5 鲨鱼是世界上惟一不患癌症的动物 科学研究表明 鲨鱼体内含有一种角鲨烯 具有 抗癌性 已知角鲨烯分子中含有 30 个碳原子及 6 个 C C 且不含环状结构 则其分子式为 D A B C D C H 3060 C H 3056 C H 3052 C H 3050 6 我国科学家在 1993 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 在一块晶体硅 由硅原子 构成 的表面通过探针拨出硅原子写下了 中国 两字 如下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在上述操作中没有任何变化 B 在上述操作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C 在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此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7 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 如何减少或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品的 使用 一直是许多化学家奋斗的目标 生产和应用绿色化工原料是达到该目标的最有效手 段 碳酸二甲酯 简称DMC 是一种新化工原料 1992年在欧洲被誉为 非毒性化学品 被 誉为有机合成的 新基石 下列关于DMC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A DMC结构简式为 B DMC在空气中能燃烧 产物为CO2和H2O C DMC易溶于水 不溶于乙醇和丙酮 D DMC用于生产非毒性化工产品 故被誉为有机合成的 绿色化工原料 8 在 20 世纪 90 末期 科学家发现并证明碳有新的单质形态 C60存在 后来人们又相继 得到了 C70 C76 C84 C90 C94等另外一些球碳分子 21 世纪初 科学家又发现了 管状碳分子和洋葱状碳分子 大大丰富了碳元素单质的家族 下列有关碳元素单质的说法 错误错误的是 D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肯定要比 C60高 B 熔点比较 C60 C70 C90 金刚石X2 Z2 Y2 B X2 R2 Y2 Z2 C Y2 Z2 R2 X2 D Z2 X2 R2 Y2 2 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 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 NaBH4 2H2O NaBO2 4H2 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NaBH4中 H 为 1 价 D A 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NaBH4是氧化剂 H2O 是还原剂 C 硼元素被氧化 氢元素被还原 D 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 1 1 3 常温下 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 X 2Y3 2Y2 X2 则下列叙述 X 被氧化 X 是氧化剂 X 具有还原性 Y2 是氧化产物 Y2 具有还原性 Y3 的氧化性比 X2 的氧化性强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 B C D 4 已知 I Fe2 SO 2 Cl 和 H2O2均有还原性 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 为 Cl Fe 2 H2O 2 I SO 2 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CD A 2Fe3 SO2 2H2O 2Fe2 SO42 4H B I2 SO2 2H2O H2SO4 2HI C H2O2 H2SO4 SO2 O2 2H2O D 2Fe2 I2 2Fe3 2I 5 某 FeCl2 溶液中混有 FeI2 杂质 根据已知反应 2FeCl3 2KI 2FeCl2 2KCl I2 2FeCl2 Cl2 2FeCl3 F2 2KI 固 2KF I2中的有关 事实 要除去其中的 FeI2 应选用的试剂是 C A F2 B 过量 Cl2 C FeCl3 D FeCl2 6 24mL0 05mol L 的 Na2SO3溶液恰好与 20mL0 02mol L 的 K2Cr2O7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则在还原产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B A 6 B 3 C 2 D 0 7 将一定量的锌与 100mL 18 5mol L 浓硫酸充分反应后 锌完全溶解 同时生成气体 A33 6L 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 1L 测得溶液的 pH 1 则下列叙述中错误错误 的是 D A 气体 A 为 SO2和 H2的混合物 B 气体 A 中 SO2与 H2的体积比为 4 1 C 反应中共消耗 Zn 97 5g D 反应中共转移电子 3mol 8 羟胺 NH2OH 是一种还原剂 能将某些氧化剂还原 现用 25 00mL0 049mol L 的羟 胺的酸性溶液跟足量的硫酸铁溶液在煮沸条件下反应 生成的 Fe2 恰好与 24 65mL 0 020mol L 的 KMnO4酸性溶液完全作用 已知 FeSO4 KMnO4 H2SO4 Fe2 SO4 3 K2SO4 MnSO4 H2O 未配平 则在上述反应中 羟胺的氧化产物是 B A N2 B N2O C NO D NO2 9 在 CuSO4 FeS2 H2O Cu2S FeSO4 H2SO4反应中 末配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SO4是氧化剂 FeS2是还原剂 D B 1mol CuSO4能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mol 2 1 C Cu2S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产物中的 SO离子只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2 4 10 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 也能与浓硝酸反应 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 可将方程式表 示为 Cu HNO3 Cu NO3 2 NO NO2 H2O 1 硝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2 0 3mol Cu 被硝酸完全溶解后 Cu 失去的电子数是 如果得到的 NO 和 NO2 物质的量相同 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 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3 如果参加反应的 Cu 和 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 10 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如果没有对该反应中的某些物质的比例作限定 则方程式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 原因是 1 氧化剂 酸 NO NO2 2 0 6NA 0 9mol 4 48L 3x x 0 6x 0 15mol n HNO3 0 15 2 0 3 2 0 9mol 3 n 气 0 3 2 3 3Cu 10H 4NO3 3Cu2 NO 3NO2 5H2O 4 该反应式含两种还原产物 两者的比例和氧化剂 还原剂的用量都可以发生变化 七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七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 在 101kPa 和 25 时 有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B H2 g O2 g H2O g H 241 8kJ mol 1 2 H2 g O2 g H2O l H 285 8kJ mol 1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H2燃烧生成 1mol H2O g 时 放出 241 8 kJ 的热量 B H2的燃烧热为 285 8 kJ C O2前面的表示参加反应的 O2的物质的量 1 2 D 1 mol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吸收 44kJ 的热量 2 为了更好地解决能源问题 人们一方面研究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另一方面寻找新能 源 以下做法可以提高燃料效率的是 A A 将煤转化成煤气或转化为液体甲醇 B 将煤脱硫后燃烧 C 通入大大过量的空气 D 将煤干馏成煤焦油来燃烧 3 中国锅炉燃煤采用沸腾炉逐渐增多 采用沸腾炉好处在于 CD A 增大煤炭燃烧时的燃烧热并形成清洁能源 B 减少炉中杂质气体 如 SO2等 的形成 C 提高煤炭的热效率并减少 CO 的排放 D 使得燃料燃烧充分 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4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C 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 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 由 C 石墨 C 金刚石 H 119 kJ mol 可知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在稀溶液中 H aq OH aq H2O l H 57 3 kJ mol 若将含 0 5mol H2SO4 的浓硫酸与含 1 mol NaOH 的稀溶液混合 放出的热量大于 57 3 kJ D 在 101kPa 25 时 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 放出 285 8 kJ 热量 氢气燃烧的热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 g O2 g 2H2O l H 285 8 kJ mol 5 已知充分燃烧 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 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 并放出热量 b kJ 则 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A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H 4b kJ mol B C2H2 g 5 2O2 g 2CO2 g H2O l H 2b kJ mol C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H 2b kJ mol D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H b kJ mol 6 氢气 H2 一氧化碳 CO 辛烷 C8H18 甲烷 CH4 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 g O2 g H2O l H 285 8 kJ mol 1 2 CO g O2 g CO2 g H 283 kJ mol 1 2 C8H18 l O2 g 8CO2 g 9H2O l H 5518 kJ mol 25 2 CH4 g 2O2 g CO2 g 2H2O l H 890 3 kJ mol 相同质量的 H2 CO C8H18 CH4完全燃烧时 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B A H2 g B CO g C C8H18 l D CH4 g 7 已知 H aq OH aq H2O l H 57 3 kJ mol 若向三份等体积 等物质的量浓 度的 NaOH 溶液中分别加入 稀醋酸 浓硫酸 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并将上述 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分别记为 Ql Q2 Q3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 Q1 Q3 Q2 B Ql Q2 Q3 C Q1Q2 B Q1 Q2 C Q10 在同温同 压 下向甲密闭容器中通入 1mol N2和 3mol H2 达平衡时 放出的热量为 Q1 kJ 向另一 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乙中通入 0 5mol N2和 1 5mol H2 反应达平衡时 放出的热量为 Q2 kJ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C A 2Q2 Q1 Q B 2Q2 Q1 Q C 2Q2 Q1 Q D Q1 Q2 D 若 X 为固态 Y 为气态 到达平衡后若在 中再加入 1molZ 则新平衡时 Z 的体 积分数变小 4 反应 N2 g 3H2 g 2NH3 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分别用 N2 H2 NH3三种物质在单 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V N2 V H2 V NH3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 是 CD A V N2 V NH3 B 3V H2 2V NH3 C V NH3 V H2 D V H2 3V N2 3 2 5 可逆反应 2NO2 2NO O2在定容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温度 10203040506070 溶解度 g 20 931 645 863 985 5 110 0 138 0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O2的同时生成 2 nmolNO2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O2的同时生成 2 nmolNO 用 NO2 NO 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 2 2 1 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B C D 6 将 2molSO2 1molO2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 2SO2 g O2 g 2 SO3 g 达到平衡后 改变下列条件 SO3的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 A 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 充入 1mol SO3 g B 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容积不变 充入 1mol SO3 g C 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 充入 1mol O2 g D 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 充入 1mol Ar g 7 在体积 温度都相同的条件下有如下反应 2A 气 2B 气 C 气 3D 气 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 A B 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 2mol C D 的起 始物质的量分别为 2mol 和 6mol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D A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 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 B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 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不同 C 达到平衡时 途径的反应速率 vA等于 途径的反应速率 vD D 达到平衡时 途径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为 途径所得混合气体密度的 1 2 8 右图表示可逆反应 A g B g nC g H2 D 反应由逆反应方向开始 9 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 2 mol A 和 1 mol B 发生反应 2A g B g x C g 达到平 衡后 C 的体积分数为 W 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 按起始物质的量 A 0 6 mol B 0 3 mol C 1 4 mol 充入容器 达到平衡后 C 的体积分数仍为 W 则 x 值为 A A 只能为 2B 只能为 3 C 可能是 2 也可能是 3D 无法确定 10 温度为 T 压强为 1 01 106Pa 条件下 某密闭容器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A g B g 3C 测得此时 c A 0 022 mol L 1 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 2 02 106Pa 第 二次达到平衡时 测得 c A 0 05 mol L 1 若继续压缩容器 使压强增大到 4 04 107Pa 第三次达到平衡时 测得 c A 0 75 mol L 1 则下列关于 C 物质状态的推 测正确的是 CD A C 为非气态 B C 为气态 C 第二次达到平衡时 C 为气态 D 第三次达到平衡时 C 为非气态 11 在一定条件下 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NO2 g O2 g 2NO g H 0 达到平稳 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 X Y 随 X 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AB A 当 X 表示温度时 Y 表示 NO2的物质的量 B 当 X 表示压强时 Y 表示 NO2的转化率 C 当 X 表示反应时间时 Y 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 当 X 表示 NO2的物质的量时 Y 表示 O2的物质的量 0 x y 12 已知2SO2 g O2 g 2SO3 g H 197kJ mol 同温下 往相同体积的密闭 容器甲 乙中分别充入2molSO2 1molO2 和1molSO3 1molSO2 0 5mol O2 当它们分别 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 KJ和Q2KJ 则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C A Q2 1 2 Q1 98 5 B Q2 1 2 Q1 98 5 C Q2 1 2 Q1 98 5 D 1 2 Q1 Q2 盐酸 B 反应所需时间 醋酸 盐酸 C 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醋酸 盐酸 D 开始反应速率 盐酸 醋酸 十三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十三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 的简单计算的简单计算 1 某温度下 O 1 moL L 醋酸溶液的 pH 3 将该温度下 O 2 moL L 醋酸溶液和 O 2 mol L 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混合液的 pH 4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该温度下 O 01 mol L 醋酸溶液的 pH 4 B 该温度下 用 PH 3 醋酸和 PH 4 醋酸分别完全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 NaOH 溶液 消 耗两醋酸的体积比为 l 10 C 该温度下 0 2 mol L 醋酸溶液和 0 4 mol L 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混合 液的 pH 4 7 D 该温度下 0 2 mol L 盐酸溶液和 0 4 mol L 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混合 液的 pH 4 7 2 在 0 01mol L 硫酸溶液中 水电离出的 H 浓度是 D A 1 10 12mol L B 0 02mol L C 1 10 7mol L D 5 10 13mol L 3 重水 D2O 的离子积为 1 6 10 15 可以用 pH 一样的定义来规定 pD lg D 以下关 于 pD 的叙述正确的是 CD A 中性溶液的 pD 7 0 B 含 0 01mol NaOD 的 D2O 溶液 1L 其 pD 12 0 C 溶解 0 01molDCl 的 D2O 溶液 1L 其 pD 2 0 D 在 100mL0 25mol L 的 DCl 重水溶液中 加入 50mL0 2mol LNaOD 的重水溶液 其 pD 1 0 4 在某未知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后测得溶液中 c Na 与 C CH3COO 之比等于 1 1 对原来未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B A 可能是强酸溶液 B 可能是强碱溶液 C 可能是中性溶液 D 难以确定 5 常温下 有甲 乙两份体积均为 1 L 浓度均为 0 1 mol L 1的氨水 其 pH 为 11 甲用蒸馏水稀释 100 倍后 溶液的 pH 将为 a 乙与等体积 浓度为 0 2mol L 1 的 HCl 混合 在混合溶液中 n NH4 n H n OH b mol a b 正确的答案组合 是 B A 9 11 之间 0 1 B 9 11 之间 0 2 C 12 13 之间 0 2 D 13 0 1 十四 盐类的水解及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十四 盐类的水解及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 将 0 1mol 下列物质置于 1L 水中充分搅拌 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C A KCl B Mg OH 2 C Na2CO3 D MgSO4 2 已知 NaHSO3显酸性 NaHCO3溶液显碱性 现有浓度为 0 1mol L 的 NaHSO3和 NaHCO3两种溶液 两种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 R 表示 S 或 C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C A c Na c HRO3 c H c RO32 c OH B c Na c H c HRO3 c RO32 c OH C c H c H2RO3 c RO32 c OH D c Na c HRO3 H2RO3 2c RO32 3 已知一种 H 1 10 3mol L 的酸和一种 OH 1 10 3mol L 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 液呈酸性 其原因可能是 B A 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 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 等浓度的强酸与弱碱溶液反应 D 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4 将 0 2 mol L 1HCN 溶液和 0 1 mol L 1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溶液显碱性 下列 关系中正确的是 BD A c HCN c CN C c HCN c CN c OH D c HCN c CN 0 1mol L 1 5 将 pH 2 的盐酸和 pH 12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 溶液中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C A c NH4 c Cl c H c OH B c Cl c NH4 c OH c H C c NH4 c Cl c OH c H D c Cl c NH4 c H c OH 6 下列混合液中 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A 10ml 1mol LNIH4Cl 溶液与 5mL0 2mol LNaOH 溶液混合 c Na c C1 c OH c H B 10mL0 1mol L 氨水与 10mL0 1mol L 盐酸混合 c Cl c NH4 c OH c H C 10mL0 1mol LCH3COOH 溶液与 5mL0 2moL LNaOH 溶液混合 c Na c CH3COO c OH c H D 10mL0 5mol LCH3COONa 溶液与 6mLlmoL L 盐酸混合 c Cl c Na c OH c H 7 下列混合液中 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D A 10ml 1mol LNIH4Cl 溶液与 5mL0 2mol LNaOH 溶液混合 c Na c C1 c OH c H B 10mL0 1mol L 氨水与 10mL0 1mol L 盐酸混合 c Cl c NH4 c OH c H C 10mL0 1mol LCH3COOH 溶液与 5mL0 2moL LNaOH 溶液混合 c Na c CH3COO c OH c H D 10mL0 5mol LCH3COONa 溶液与 6mLlmoL L 盐酸混合 c Cl c Na c OH c H 8 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 NaHA 溶液 若 PH c HA c H c A2 c OH B c Na c H c H 2c A2 c OH C c H c A2 c OH c H2 A D c Na c HA c H2 A 2 c A2 十五 电化学部分十五 电化学部分 常见题型 原电池的基本原理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设计原电池 实现某一 给定的反应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电极反应产物的计算 可能会结合生活中的 电池或一些新型电池对 2 3 4 点内容加以考查 1 制H2O2过程中 先用电解NH4HSO4 以昂贵的铂作电极 得到过二硫酸 阴极 2H3O 2e H2 2H2O 然后过二硫酸水解 最后可以制得H2O2 第一步水解 H2S2O8 H2O H2SO4 H2SO5 第二步水解 H2SO5 H2O H2SO4 H2O2 则要制得1mol H2O2 电解时转移电子数为 D A 0 5mol B 1mol C 1 5mol D 2mol 2 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 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 KOH 溶液中 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乙 烷和氧气 其总反应为 2C2H6 7O2 8KOH 4K2CO3 10H2O 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 确的是 C A 负极反应为 14H2O 7O2 28e 28OH B 放电一段时间后 负极周围的 pH 升高 C 每消耗 1 mol C2H6 则电路上转移的电子为 14 mol D 放电过程中 K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3 长时间电解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叙述中 错误的是 C A 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 B 阴极上得到氢气 阳极上得到氧气 C 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值不变 D 阴 阳两极上收集的气体 其体积比是 2 1 4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 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C A 2H 2e H2 B Fe2 2e Fe C 2H2O O2 4 e 4OH D Fe3 e Fe2 5 1998 年两位希腊化学家在 科学 杂志上发表论文 称他们在 常压下把氢气和用氦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 570 的电解 池 如右图 中 氢气和氮气在电极上合成了氨气 且转化率达到了 78 用来合成的电解质在电解池中起传导 H 的作用 它是一种固体复合 氧化物 缩写为 SCY 电解池的两个电极则是吸附在 SCY 内外表面 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不正确的是 D A 阳极的反应式为 H2 2e 2H B 阴极的反应式为 N2 6e 6H 2NH3 C 电解的总反应式 N2 3H22NH3 D 电解的总反应式为 3H N3 NH3 6 据报道 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 电池 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或锂电池的十倍 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 其 电池反应为 2CH3OH 3O2 4OH 2CO32 6H2O 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是 A A 放电时 CH3OH 参与正极反应 B 充电时阴极产生 CH3OH C 放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D 充电时每生成 1molCH3OH 则转移 6mol 电 子 7 7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MCFS 发明于 1889 年 上世纪的 30 60 年代在荷兰得到广泛的发 展 而且建成了寿命超过 40000 小时的电池 可应用于中心电站 现有一个碳酸盐燃料电池 以一定比例 Ll2CO3和 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 操作温 度为 650 在此温度下以镍为催化剂 以煤 气 CO H2 直接作燃料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 极为 极 发生 填 氧化 或 还原 反应 该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 电池总反应为 1 正 还原 2CO2 O2 4e 2CO32 2 CO H2 O2 CO2 H2O 十六 化学实验基础部分十六 化学实验基础部分 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 溴乙烷水解后的碱性溶液不能用硝酸酸化 因为硝酸会把 Br 氧化 再加入 AgNO3溶液则不会产生浅黄色沉淀 B 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 用盐酸将 KMnO4溶液酸化 C 证明 CH3CH2CH CHCH2CHO 分子中有碳碳不饱和键的方法 向其中加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 时 在无其它阳离子干扰时 所加的 BaCl2溶液用盐酸 酸化 2 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B 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 中和滴定中所用的锥形瓶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中所用的容量瓶 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 NH3的烧瓶 A B C D 3 如图所示 挤压胶头滴管 装有液体 a 将液体加入到广口瓶 装有另一种物质 中 两装置中的气球 干瘪 b 都有明显地胀大 忽略液 体体积对气球影响 以及外界和广口瓶间热量的传递 影响 则所用试剂不可能是 C A 甲 H2O 和 CaO 固体 乙 H2O 和 NH4NO3 固体 B 甲 盐酸和 Na2O2 固体 乙 亚硫酸钠溶液和氯 气 C 甲 NaOH 溶液和 CO2 乙 盐酸和 NaHCO3溶液 D 甲 浓 H2SO4和蔗糖 固体 乙 H2O 和 NO2 4 下列各组中的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B A 用浓硫酸与溴化钠强热制溴化气气体 B 用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检验亚硫酸钠是否被氧化 C 用新制氢氧化铜鉴别葡萄糖 甲醛和甲酸溶液 D 用溴水鉴别苯 苯酚和苯乙烯 5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 下列几种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正确的是 浓 H2SO4滴到皮肤上 先用水冲洗 再用布擦干 苯酚酒到皮肤上 用 Na2CO3溶液洗涤 酒精不小心洒在实验桌上 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版安全规程试题及答案
- 近代建筑遗产历史影像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以北京老城为例
- 面向OpenStack云平台计算服务的任务流优化及应用
- 电机检修工岗前流程优化考核试卷含答案
- 砖瓦原料工操作规程水平考核试卷含答案
- 气候变化对河北省玉米增产潜力的影响及适应措施研究
- 疫苗制品工风险识别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 叶面硒肥与生物炭的施用对作物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聚酯薄膜拉幅工安全生产规范竞赛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起重机械指挥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流感防控培训课件
-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 2025压缩工试题及答案
- 装修公司施工管理办法
- 保洁道路安全培训课件
- 发改委考试真题及答案
- 脑波助眠仪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场景与市场分析
- 巡察底稿制作培训课件
- 网格员法制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文印岗位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集
- 202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作文范文赏析及写作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