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面膜概述 1 皮肤概论 1 皮肤结构2 皮肤表面微生物环境3 透皮吸收 2 1 皮肤结构 皮肤由表皮 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表皮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 平均厚度为0 2毫米 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 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 1 角质层 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 含有角蛋白 它能抵抗摩擦 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 角蛋白吸水力较强 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 以维持皮肤的柔润 如低于此值 皮肤则干燥 出现鳞屑或皲裂 由于部位不同 其厚度差异甚大 角质层的细胞无细胞核 若有核残存 称为角化不全 2 透明层 由2 3层核已死亡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 含有角母蛋白 能防止水分 电解质 化学物质的通过 故又称屏障带 3 颗粒层 由2 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 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 颗粒层里的扁平梭形细胞层数增多时 称为粒层肥厚 并常伴有角化过度 颗粒层消失 常伴有角化不全 4 棘细胞层 由4 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 由下向上渐趋扁平 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 形成所谓细胞间桥 5 基底层 又称生发层 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 此层细胞不断分裂 经常有3 5 的细胞进行分裂 逐渐向上推移 角化 变形 形成表皮其他各层 最后角化脱落 基底细胞分裂后至脱落的时间 一般认为是28日 称为更替时间 其中自基底细胞分裂后到颗粒层最上层为14日 形成角质层到最后脱落为14日 基底细胞间夹杂一种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 又称树枝状细胞 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 10 能产生黑色素 色素颗粒 决定着皮肤颜色的深浅 另发现 从护肤的角度来讲表皮并不是最外面的皮肤成分 外面还有一种起保护作用的皮脂膜 3 真皮来源于中胚叶 由纤维 基质 细胞构成 接近于表皮之真皮乳头称为乳头层 又称真皮浅层 其下称为网状层 又称真皮深层 两者无严格界限 1 纤维 有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 网状纤维三种 1 胶原纤维 为真皮的主要成分 约占95 集合组成束状 在乳头层纤维束较细 排列紧密 走行方向不一 亦不互相交织 2 弹力纤维 在网状层下部较多 多盘绕在胶原纤维束下及皮肤附属器官周围 除赋予皮肤弹性外 也构成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支架 3 网状纤维 被认为是未成熟的胶原纤维 它环绕于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周围 在网状层 纤维束较粗 排列较疏松 交织成网状 与皮肤表面平行者较多 由于纤维束呈螺旋状 故有一定伸缩性 2 基质 是一种无定形的 均匀的胶样物质 充塞于纤维束间及细胞间 皮肤为皮肤各种成分提供物质支持 并为物质代谢提供场所 3 细胞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成纤维细胞 能产生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和基质 2 组织细胞 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有吞噬微生物 代谢产物 色素颗粒和异物的能力 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 3 肥大细胞 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 以真皮乳头层为最多 其胞浆内的颗粒 能贮存和释放组织胺及肝素等 皮下组织来源于中胚叶 在真皮的下部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 其下紧临肌膜 皮下组织的厚薄依年龄 性别 部位及营养状态而异 有防止散热 储备能量和抵御外来机械性冲击的功能 4 皮肤结构 5 2 皮肤表面微生物环境 皮肤微生态由许多生理 形态不同的微环境 生态位 和生活在其中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群系组成 这些微生物群系以细菌为主还包括少量的真菌 病毒和螨虫等 定居在皮肤表层的细菌通常可以分为常驻菌群和暂住菌群 常驻菌群是指长期定居在皮肤 并且可以自我恢复的菌群 暂住菌群是指由于通过接触 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的一类菌群 皮肤表面的常驻菌群主要包括葡萄球菌 棒状杆菌 丙酸杆菌 不动杆菌 马拉色菌等此外还有一些微球菌 革兰阴性菌 常驻菌群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变为条件致病菌 如在免疫功能低下时 表皮葡萄球菌会变为致病菌 把皮肤看作是由各种各样活的微生物和多样生理形态不同的生态位组成的生态系统可以增强对机体和微生物之间平衡关系的认识 皮肤微生物菌群的生长还受皮肤免疫的影响 角质细胞通过识别皮肤表面的微生物 启动了固有免疫反应 释放抗菌肽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等 进而调节皮肤微生物的平衡 皮肤免疫功能的异常则会导致皮肤微生物的改变 如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相比 皮肤变形杆菌 厚壁菌属数量明显增多 而葡萄球菌和丙酸杆菌数量却大大减少 但是免疫功能异常 影响皮肤微生物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皮肤微生物也可以调节机体固有免疫 表皮葡萄球菌还可以产生可溶性苯酚分子调控蛋白 具有类似抗菌肽的作用 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病原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的生长 痤疮丙酸杆菌可以发酵糖类成为短链脂肪酸从而抵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由此可见 皮肤微生物 角质细胞和皮肤免疫功能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稳态体系彼此相互协调维持着皮肤正常生理状态 内容来源 皮肤微生物群系的形成 发展及免疫调节 6 3 透皮吸收 护肤品中的营养成分如果不能被皮肤吸收 就是一种负担 不但会造成 皮肤氧化 还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因此 护肤品的透皮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护肤品的功能性成分是以透皮吸收后积累在作用皮层为最终目的 不需要进入体循环 例如 防晒产品的UV吸收剂应滞留在皮肤表层起吸收和反射紫外线的作用 美白产品作用于表皮的基底层阻断黑色素的产生 抗衰产品作用于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使皮肤富有弹性 透皮吸收的途径主要有3条 1 角质层 2 毛囊 3 汗管 水溶性 极性物质通过角质细胞扩散进入皮肤 脂溶性 非极性物质通过细胞间隙的脂质扩散进入皮肤 细胞间隙虽然只占角质层的30 但阻力较小 因此在透皮吸收中起主要作用 后两条途径为 旁路 只占整个皮肤表面积的1 但大分子物质和离子型物质难以通过富含类脂的角质层 可能由此进入皮肤 7 护肤品中的透皮吸收技术包括软化角质技术 水合技术 乳液技术 渗透促进剂技术 以及使用脂质体 微胶囊 环糊精 纳能托 多孔聚合物微球等将功效成分进行包裹 渗透 缓释 软化角质是使用水杨酸 果酸等使角质层变薄或软化 从而增大透皮吸收 水合技术即提高角质层细胞的角蛋白中含氮物质的水合力 使细胞膨胀 降低结构致密度 从而增大透皮吸收 例如 使用丙二醇 甘油等保湿剂 或贴式面膜使皮肤水合化程度增加 乳液技术包括微乳液和多重乳液 微乳液是粒径在10nm 100nm的两种不混溶液的透明分散体系 易渗透 乳化和增溶能力强 主要用于香精的增溶 多重乳液 W O W和O W O 可同时包含多种有效成分 渗透促进剂分为化学渗透促进剂 中药渗透促进剂和复合渗透促进剂 化学渗透促进剂为氮酮 有机酸 表面活性剂等 应用范围广但会引起刺激 中药渗透促进剂为杜香萜烯 桉叶油 薄荷 丁香等 效果不如化学渗透促进剂 但副作用小且本身具有一定护肤功效 复合渗透促进剂是不同渗透促进剂的复配 内容来源 化妆品功效成分的透皮吸收途径与技术 8 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1 补水保湿2 美白亮肤3 抗衰防晒4 消除痤疮 9 1 补水保湿 角质层是皮肤屏障和功能的部位所在 与皮肤保湿关系最密切 角质层由5 15层细胞核和细胞器消失的薄饼样角质细胞和薄层脂质组成 有学者形象地将角质层比喻为用砖砌成的墙 角质形成细胞构成砖块 间隔堆砌于连续的由特定脂质组成的基质 即灰泥 中 形成特殊的砖墙结构 要使皮肤光滑 柔软和富有弹性 必须使角质层的含水量保持最佳状态 一般认为含水量应在10 20 之间 低于10 皮肤就会干燥 粗糙甚至皲裂 另外保持皮肤湿润还是改善皮肤生理环境 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先决条件 因此 保湿剂是护肤类化妆品的必备原料 人体皮肤中的天然保湿系统主要由水 脂类 天然保湿因子 NMF 组成 脂类呈层状填充于角质层细胞之间 主要作用是形成水屏障 防止水分丢失 大多脂类为非极性物质 可以限制水分在细胞内外及细胞间流动 当各种原因所致脂类缺乏时 其水屏障作用减弱 经表皮水分流失 TEWL 就会增多 出现皮肤干燥脱屑 天然保湿因子 NMF 是存在于角质层内能与水结合的一些低分子量物质的总称 NMF占到角质层细胞基质的10 通过渗透压来吸引水分子 和NMF结合的水是角质层中较固定的一部分 含量变化较大的那部分水与角质层选择性的通透及脂质屏障有关 而通透性又与角质细胞间脂质及板层结构的完整性及特点相关 内容来源 皮肤屏障与保湿 保湿化妆品功效评价与发展展望 10 天然保湿因子 NMF 的化学组成 11 护肤品常用的保湿剂 12 13 14 内容来源 化妆品常用保湿剂保湿吸湿性能研究 保湿剂及保温护理品的配方设计 15 酵母提取物的保湿功效 天然保湿因子 NMF 具有皮肤亲和性好 安全性高等优点 能快速透过皮肤提供皮肤所需养分 深层滋养皮肤细胞 而酵母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天然保湿因子 NMF 如氨基酸 肽类 钠 钾 镁等矿物元素 其中 氨基酸占天然保湿因子 NMF 的40 钠 钾 镁等矿物元素占天然保湿因子 NMF 的12 由此可见 酵母提取物具有天然 安全 强效的保湿功能 酵母细胞壁主要成分包括酵母 1 3 1 6 葡聚糖和甘露聚糖M60 酵母 1 3 1 6 葡聚糖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 可以吸收水分或锁住皮肤角质层水分 酵母甘露糖M60特有的分子结构能锁住水分子 达到长效保湿的效果 此外 甘露聚糖蛋白还能提供皮肤所需水分 由下图可见 酵母甘露糖M60保湿能力不输于号称 可保留比自身重500倍 1000倍的水 的透明质酸HA 16 2 美白亮肤 东方女性对白皙美丽的皮肤尊爱有加 我国女性历来崇尚 肤如雪 凝如脂 白净细嫩的肌肤一直是东方人来衡量女性的重要标准 在我国民间就有 一白遮百丑 的说法 拥有健康 白皙 富有弹性的的皮肤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 皮肤的颜色主要决定于表皮内黑色素含量的多少 黑色素在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中形成 然后转移至基底细胞中 随着表皮细胞的移行被带到表皮层 最后随角化细胞的脱落而脱失 黑色素的形成机制为 黑色素细胞内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 受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 氧化成多巴 多巴醌 多巴色素 5 6 二羟吲哚 吲哚 5 6 醌等 最终转化为色素颗粒 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除酪氨酸酶起作用外 还有3种酶对黑色素的合成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即多巴色素互变酶 5 6一二羟基吲哚 2 羧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美白剂主要是通过抑制限速酶酪氨酸酶活性 阻断另外3种酶活性或者阻断黑色素氧化途径等3方面 减少黑色素的产生 内容来源 基于黑色素形成机制的美白化妆品功效体外检测方法 植物精华对皮肤美白作用的研究进展 17 护肤品常用的美白剂 18 由上表可以看出合成化学制品如对苯二酚 曲酸等 虽然美白效果好 但存在刺激性 过敏性等安全问题 目前已禁用或少用 而天然美白精华如植物提取物 水解珍珠等 安全性高 效果好 因此拥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19 20 内容来源 甘草酸 熊果苷及氢醌对小鼠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影响的比较研究 壬二酸的化学改性及产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鞣花酸类化合物在植物界的分布及其生物活性 鞣花酸抑制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及黑素传递的实验研究 石榴皮中鞣花酸的美白及抑菌性能的研究 植物精华对皮肤美白作用的研究进展 水解珍珠美白机理探讨 21 酵母提取物的美白功效 酵母提取物是从天然酵母中提取的一种活性物 主要是通过将酵母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和肽 核酸降解为核苷酸 并和酵母细胞中的其他活性物一起被抽提得到的 目前 已通过通过离体实验和人体实验分别验证了纯天然酵母提取物的美白功效 离体组织切片实验结果表明 与安慰剂相比 质量分数为0 5 和1 0 的酵母提取物水溶液对黑色素的抑制率分别为55 8 p 0 05 和81 2 p 0 01 而质量分数为1 0 的曲酸水溶液 阳性对照 对黑色素的抑制率为25 9 p 0 05 在双盲人体实验中 相比使用安慰剂一侧的皮肤 使用质量分数为3 酵母提取物美白霜的皮肤亮度在整个测试期间呈增长趋势 截至测试42d时 仍然保持30 以上的增长 p 0 05 皮肤的黑色素指数 MI 值在整个测试期间呈下降趋势 截至42d时 仍然保持38 的下降 p 0 05 可见酵母提取物有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美白功效 p 0 05 内容来源 纯天然酵母提取物的皮肤美白功效 22 3 抗衰防晒 皮肤老化是一个复杂 长期且慢性累积的生理 病理过程 既包含由遗传因素及不可抗力因素 如重力 机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随机体衰老的改变 引起的自然老化 也包含由环境因素如紫外线辐射 UVR 吸烟 风吹 接触化学物质等引起的外源性老化 日光中紫外线辐射 UVR 长期反复的照射是环境影响中皮肤老化的最重要因素 紫外线辐射 UVR 也称紫外线 属非电离辐射 波长范围在100 400nm之间 按波长长短可分为长波紫外线 UVA 315 400nm 中波紫外线 UVB 280 315nm 和短波紫外线 UVC 100 280nm UVR可使皮肤组织胶原纤维减少 异常弹性纤维沉积 基质消失 代之以杂乱的微丝 导致皱纹 松弛及其它老化症状的出现 UVR可以引起皮肤细胞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包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 朗格汉斯细胞减少 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角质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激活等 23 其中 UVC几乎全被大气臭氧层吸收 到达地球表面对人体产生作用的主要是UVB 占到达地表UV总量的5 和UVA 占到达地表UV总量的95 而UVA又可进一步分为UVA 315 340nm 和UVA 340 400nm 目前认为UVA 的生物学作用与UVB类似 相同剂量UVB对皮肤的损伤比UVA约大800 1000倍 在3种不同波长的紫外线中 UVA导致细胞自由基生成 脂质过氧化的能力最强 可影响真皮组织中的胶原及弹力纤维 产生皮肤光老化 UVB主要引起表皮层及真皮浅层的病变 产生日晒红斑 免疫抑制及皮肤癌 UVA和UVB联合作用可同时引起表皮和真皮的一系列病变 且UVA的存在还能加强UVB的致红斑效应 此外 UVB可引起皮肤细胞DNA光加合物嘧啶二聚体的形成 如对后者修复不善 可导致DNA突变及皮肤癌的发生 UVA则主要通过氧化作用生成过氧化物造成继发性的DNA损伤 继而加强UVB的致癌作用 据估计 暴露皮肤的老化约90 是由紫外线的光老化作用引起 事实上 暴露部位皮肤从外观上看一般比非暴露部位要显得老三十年左右 因此 预防皮肤老化最重要的基本环节是防晒 此外也包括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促进细胞分化 增殖 促进胶原和弹性细胞合成 抗氧化等 内容来源 紫外线辐射对人类皮肤健康的影响 抗皮肤老化化妆品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皮肤老化与化妆品系列讲座六 24 衰老表现 衰老原因 对抗方法 有效成分 出现皱纹 由缺水引起的细胞皱缩 老化 组织缺少 萎缩 出现组织学结构和形态学改变而使皮肤逐渐出现细小皱纹 补水保湿 甘油 天然保湿因子 NMF 等 朗格汉斯细胞减少 皮肤表面粗糙 表皮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角质层不能及时脱落 角质剥脱 果酸等 黄褐斑 日光性雀斑样痣等色素增加 自由基 紫外线辐射引起的光老化 竞争或直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熊果苷 曲酸等 黑色素形成 氧化反应 抗氧化 维生素E等 皮肤损伤 消除自由基 维生素C等 酵母 1 3 1 6 葡聚糖 维A酸类 25 酵母提取物的抗衰功效 由上图分析可见 皮肤衰老的原因包括 缺水 黑色素积累 自由基破坏作用等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紫外线的光老化作用 约占90 酵母提取物除了具有之前提到过的补水保湿 美白亮肤的功效 还具有清除自由基 防紫外辐射等功效 应用效果 自由基是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 可损害皮肤组织和细胞 进而引起衰老效应 羟基自由基是活性氧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自由基 它几乎能与活细胞中任何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 且反应速度极快 是对机体危害最大的自由基 应用效果显示酵母提取物具有高效的自由基清除效果 具有良好的抗衰老功能 26 酵母提取物中 抗衰功效最突出的是由酵母制备的 1 3 葡聚糖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免疫系统的刺激剂 因为它具有活化巨噬细胞 中性白细胞和皮肤中特有的免疫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的作用 并诱发局部或系统的免疫和修复功能 其机理是由于朗格汉斯细胞表面上存在专门响应 葡聚糖的受体 从而刺激朗格罕细胞激活免疫应答 其他的葡聚糖 例如甘露聚糖 半乳聚糖和 1 4 或 1 4 联接的葡聚糖就没有这种活性 其中 朗格汉斯细胞的减少又与皮肤老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此可知 酵母 1 3 葡聚糖除了免疫 修复外 还有抗衰的功效 但是 从发面酵母细胞壁分离得到的葡聚糖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粒子聚合物 不适合在化妆品中使用 因此 发展出了将纯 1 3 葡聚糖改性成羧甲基化葡聚糖 CM 葡聚糖 的技术 羧甲基化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取代度能达到0 75 该取代度已足以使该物质溶于水而且不破坏它原来的螺旋形结构 正是这种构型 使得它具有特殊的活性 CM 葡聚糖在4 的浓度范围内是可溶的并符合化妆品的要求 它可以和大部分的化妆品成分相配伍 大部分生产工艺条件对其不受影响 27 CM 葡聚糖的主要功能包括 1 增加皮肤的保湿性 2 减弱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损伤 3 提高角质层的更新速度 4 改善皮肤的紧密度 5 减轻由果酸引起的皮肤红斑和刺痛感 6 有效防止因紫外线UVA照射 刺激表皮所造成的氧化 用含有和不含有CM 葡聚糖护肤品涂抹过的皮肤经十二烷基硫酸钠接触后 经表皮散失水分的量的变化情况表明 CM 葡聚糖可以增加皮肤的保湿性以及减弱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损伤 28 角质细胞的更新速率随CM 葡聚糖浓度增大而增大 29 测试过程 10个试验者的前臂一星期两次用模拟太阳光照射仪在0 75MED照射 假如皮肤不经过预先处理 在28天后 皮肤的紧密度就会降低 当皮肤用对照物 不含CM 葡聚糖的配方 预先处理后 在14天和28天后 皮肤的紧密度稍微有所改善 在同样的对照物中加入0 04 的CM 葡聚糖 在28天后 与不处理和用不含CM 葡聚糖的对照物处理过的皮肤相比 皮肤的紧密度有明显的改善 30 CMG与皮肤亲和性良好 具有抗过敏刺激效果 31 内容来源 羧甲基酵母葡聚糖在护肤品中的应用研究 羧甲基 1 3 葡聚糖在护肤品中的功能 效果 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导致皮肤红斑 加速皮肤老化 导致皮肤细胞氧化受损 CM 葡聚糖能明显加速皮肤从晒伤中修复 改善皮肤因晒伤导致的红斑 老化和皮肤不适 32 4 消除痤疮 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 青春期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不一 从生理性粉刺到炎症性丘疹 脓疱 结节 囊肿 严重者还易形成瘢痕 面部黑色素沉积 痤疮不仅影响人的美观 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以至行为方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它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心身疾病 内容来源 痤疮病因及外治法研究进展 痤疮治疗新进展 中国痤疮治疗共识会推荐治疗方案 33 消除痤疮的药物虽多 但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 使用维生素B族治疗痤疮可以方便地取得较好的疗效 而且没有副作用 众所周知 维生素B族的最佳来源是酵母 维生素B族有十二种以上 所有的维生素B必须同时发挥作用 称为VB的融合作用 单独摄入某种VB 由于细胞的活动增加 从而使对其它VB的需求跟着增加 所以各种VB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所谓 木桶原理 罗杰 威廉博士指出 所有细胞对VB的需求完全相同 与护肤密切相关的B族维生素包括B1 B2 B3 B6 H和B12等 酵母提取物消除痤疮的功效 34 维生素B1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减轻皮肤炎症反应 有防治脂溢性皮炎 湿疹 增进皮肤健康之功效 维生素B2参与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 能帮助皮肤抵抗日光的损害 促进细胞再生 体内缺乏维生素B2时 皮肤对日光比较敏感 容易出现日光性皮炎 被日光晒久了 脸部发红发痒 在鼻子周围有粉状物出现 维生素B3可以抑制皮肤黑色素的形成 防止皮肤粗糙 有利于受伤害的细胞或皮肤复原 烟酰胺是维生素B3的一种衍生物 治疗痤疮时使用的维A酸类药物会引起皮肤的红斑 干燥 脱屑等不良反应 烟酰胺可减轻这些不良反应 维生素B6是很多酶和辅助酶分子结构的一部分 可促进氨基酸的代谢以保持皮肤健康 可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及透明质酸酶活性 降低变态反应 炎症反应 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可用于防治皮肤粗糙 粉刺 日光晒伤 止痒和阳光晒黑 还可用于防治脂溢性皮肤炎症 一般性痤疮 干性脂溢性皮炎湿疹和落屑性皮肤变化 维生素H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 改善皮肤粗糙 防止毛发脱落 脂溢性皮炎 多晶型的粉刺 痤疮 等 维生素B12对治疗脸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具有促进恢复的应用 内容来源 烟酰胺与全反式维A酸相互作用对小鼠表皮结构的影响 维生素B12在痤疮凹陷性瘢痕中的应用 35 面膜概述 1 面膜分类2 面膜基料3 面膜膜布 36 1 面膜分类 面膜通过阻隔肌肤与空气的接触 抑制皮脂分泌和汗水蒸发使肌肤温度上升 肌肤温度上升后 便会促进血液循环 使面膜内的有效成分渗入到表皮层或更深 更广的地方 血液循环加快会使皮肤红润 有光泽 而皮肤吸收更多水分 营养精华及各种有效成分后 可有效改善皮肤缺水和暗哑 减少细纹生成 延缓皮肤衰老 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祛斑和除痘的功效 使用面膜还可软化角质 扩张毛孔 促进汗腺分泌和清除表皮细胞代谢物 达到清洁与保养皮肤的效果 按照面膜功效可将其分为保湿面膜 美白面膜 淡斑面膜 紧致面膜 抗皱面膜 焕肤面膜 清洁面膜 紧致毛孔面膜和局部面膜 按照面膜的剂型分类可分为撕拉型面膜 泥膏面膜 乳霜面膜 啫喱面膜和贴式面膜 目前 大家提到的面膜一般指贴式面膜 37 撕拉型面膜是一种敷到脸上变干后结成一层膜的面膜 它能使脸部皮肤温度升高 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面膜干燥后 通过撕拉的方式将毛孔中的污物带出来达到去死皮的功效 现在人们对撕拉类面膜的争议较多 因为 撕拉 本身对皮肤的损伤很大 容易引起毛孔粗大 皮肤过敏等症状 同时这种类型的面膜补水能力 滋养能力也较差 泥膏面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有消炎 杀菌 清除油脂 抑制粉刺和收缩毛孔的作用 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还能为肌肤补充营养 达到养护肌肤的目的 使用时其在皮肤上形成封闭的泥膜 具有快速深层保湿 修护肌肤 恢复细胞活力 去除角质的功效 乳霜面膜配方与面霜体系相近 但与面霜相比乳霜面膜含有大量保湿成分 丰富的油脂和活性物 为肌肤提供高强度的补水和丰富的营养 啫喱面膜使用时具有水润轻盈的肤感 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层 防止水分蒸发 提供持久的补水功效 贴式面膜包含面膜布和精华液 面膜布作为介质 吸附精华液 可以固定在脸部特定位置 形成封闭层 促进精华液的吸收 贴式面膜拥有即刻保湿 提亮肤色和改善皮肤纹理的效果 是面膜类产品中销量最大 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品类 内容来源 8种面膜的配方与制备工艺 面膜配方技术和面膜布材质概述 38 2 面膜基料 这里所说的面膜特指贴式面膜 料体为透明的增稠型面膜精华液 稠型面膜贴中的精华液 可以分为水 保湿剂 粘度调节剂 功效或植物提取物 舒缓成分 其它稳定剂 防腐剂 以及香精色素等 1 保湿剂略去水这个最大量的添加成分不说 第二大添加量的成分就是保湿剂了 在增稠型的精华液中 最常见的保湿剂为各类小分子多元醇类 比如甘油 丙二醇 丁间二醇等 这类保湿剂的保湿原理在于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 通过氢键能够结合周围的水分子起到保湿作用 此外还有高分子类保湿剂 最常见的就是透明质酸 当然 其它非多元醇类常见的保湿剂还包括氨基酸 胶原蛋白 PCA 钠等等 那么这些保湿剂在国内市场上市的面膜贴中 哪些面膜成分用得最多呢 答案如下 甘油 丁间二醇 丙二醇 透明质酸 钠 芦荟可以看出 甘油稳稳地排在保湿剂的第一把宝座上 甘油是一种廉价而质优的保湿剂 几乎在绝大部分护肤品中都有添加 但甘油量添加多了 会有粘腻感 丁间二醇 丙二醇相对会没那么粘 不过丁间二醇较贵 丙二醇量也不适合添加过多 因为其可能使皮肤渗透性加强 将外界刺激物带入皮肤 引起皮肤刺激 而透明质酸这类成分价格高 保湿性能好 肤感也好 算是面膜产品中必备的保湿成分了 当然一般添加量不会很高 一般在0 1 0 5 之间 也就是小于1 的添加量以下 39 2 粘度调节剂没有粘度 流变 调节剂的精华液会让人觉得没有料 但实际上并不是没有功效 因而需要有一些粘度调节成分让面膜看上去更厚实一些 此外 粘度调节剂还能让面膜使用时更方便 假如面膜纸里全是水一样稀的精华 将面膜贴到脸上时精华 水 就会容易流到身上去了 因而粘度调节剂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选择不好或添加量不对还会让面膜用后过于粘腻 最热门的面膜贴粘度调节剂如下 卡波姆 黄原胶 羟乙基纤维素 丙烯酸 酯 类 C10 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这类高分子聚合物成分一般是造成你使用面膜后 再使用其它护肤品感觉有些搓泥的重要原因 此外 还有小核菌胶 也具有保湿和粘度调节作用 不过比较贵 在国内上市的面膜中用得不算普遍 3 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 添加量难以判断 真真假假 说不清楚在产品中到底有没有什么具体作用 常用的植物提取物成分如下 使用频率从高到低 库拉索芦荟叶提取物 海藻提取物 绿茶提取物 人参提取物 甘草根提取物 小黄瓜提取液 仙人掌花提取物 燕麦提取物 当归提取物植物添加量在面膜中是很重要的配合宣传的成分 如果把植物添加物单独作为面膜产品宣称的一种分类 那么这种植物添加的宣称是仅次于面膜的最大功效宣称 保湿 之后的第二大宣称了 第三是美白 40 4 舒缓成分面膜作为功效成分高渗透型产品 在有效成分能更有效进入皮肤的同时 也会将外界刺激物带入皮肤引起刺激 因而舒缓成分的添加变得重要起来 面膜贴中常用的舒缓成分有如下 尿囊素 红没药醇 甘草根提取物 积雪草提取物5 pH调节成分pH调节成分在化妆品中大量使用 这些用来调节pH值 pH值小于7为酸性 7 14为碱性 以保证各个面膜成分能够在适当的pH范围内能够稳定下来 经调查 常见的在国内面膜产品中使用的pH调节剂为三乙醇胺 柠檬酸 氢氧化钾 乳酸 氢氧化钠 柠檬酸钠 乳酸钠 氨基酸 如精氨酸 谷氨酸等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钠等强碱性成分作为面膜成分 因其添加量小 到了面膜产品里就被中和成盐和水了 不用担心会伤害皮肤 乳酸 氨基酸类都是不错的pH调节成分 还能保湿 41 6 防腐剂由于面膜中水含量非常多 容易受微生物污染 特别是面膜精华液营养物质含量也高 因此对防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统计出来的流行的防腐剂排序 羟苯甲酯 双咪唑烷基脲 苯氧乙醇 甲基异噻唑啉酮 MIT 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 羟苯丙酯 DMDM乙内酰脲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2 溴 2 硝基丙烷 1 3 二醇 咪唑烷基脲 羟苯乙酯 山梨酸钾 苯甲醇 苯甲酸钠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较少使用的防腐剂成分 比如氯苯甘醚 季铵盐 15 脱氢乙酸钠防腐剂是需要重点去关注的面膜成分 虽然正规添加一般认为不会产生致癌问题 但是皮肤刺激的问题却是不少 比如苯氧乙醇所产生的灼热感 甲基异噻唑啉酮 MIT 可能产生的过敏等 更有一些老式的防腐剂比如2 溴 2 硝基丙烷 1 3 二醇等是可以淘汰的 注意 羟苯甲酯也就是常说的尼泊金酯 是用量最多的防腐剂了 7 其它成分面膜中的其它成分包括香精 着色剂 稳定剂 如EDTA 二钠 等 香精是个混合物 本身就是由各类人工的 天然的香料组成的 香料本质也就是各类化学成分 其中有一些能作为香料的成分确实是致敏原 但为了增加使用过程中的愉悦体验 并避免某些原料的不太好闻的气味 化妆品中会添加一些香精 化妆品中的香精香料没有标出具体名称 通常用 香精 标示 为了达到美化和修饰人体的目的 或为了增加产品的吸引度和加强消费者的使用感受 化妆品中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的着色剂 色素对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危害 一般不会致敏 42 3 面膜膜布 近几年贴式面膜飞速发展促进了面膜布厂家在面膜材质和款式上不断创新 开发出各式各样的面膜布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面膜布材质主要有无纺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