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22 JT137 20152015 12 编制背景 1 国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T50378 2006于2006年3月7日发布 于2006年6月1日实施 2 我省于2012年10月16日发布并实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22 T1591 2012 并依据该标准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及绿色建筑标识的评审工作 3 修编后的国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T50378 2014于2014年4月15日发布 于2015年1月1日实施 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T50378 2006将同时废止 4 依据新国标 我省于2014年10月开始修编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22 1591 2012 修编后的省标为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22 JT137 2015 于2015年2月9日发布 于2015年2月9日实施 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22 T1591 2012将同时废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1将原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 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 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原标准采用的达标条数计数法判定绿色建筑星级 改为分数计数法判定 3取消 一般项 和 优选项 二者合并成为 评分项 4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 增加 施工管理 类评价指标 5增设加分项 鼓励绿色建筑技术 管理的创新和提高 6明确单体多功能综合性建筑的评价方式与等级确定方法 7修改部分评价条文 并为所有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分配评价分值 吉林省住建厅文件要求 全省地级城市 公主岭市 梅河口市 延吉市的新建住宅项目 未通过施工图审查的 和全省县以上城市政府投资的新建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项目 未开工的 应当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 设计 施工和验收 绿色建筑设计报审要求 1 长春市建委规划报批要求 填写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word文档 其主要内容为 一 设计依据二 工程概况 面积 层数 高度 容积率 绿地率 建筑密度 人数 泊车位等 三 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与自评分表见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22 JT137 2015第72页表A 0 1四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与结果汇总表见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22 JT137 2015第80页表B2 施工图审查要求在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有各专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且各专业设计应符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的要求 施工图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的主要内容 1设计依据2工程概况 面积 层数 高度 容积率 绿地率 建筑密度 人数 泊车位等 3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与自评分表4节地与室外环境4 1控制项的设计内容4 2评分项的设计内容5节能与能源利用5 1控制项的设计内容5 2评分项的设计内容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 1控制项的设计内容6 2评分项的设计内容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 1控制项的设计内容7 2评分项的设计内容8室内环境8 1控制项的设计内容8 2评分项的设计内容9创新项设计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报审要求 3 绿色建筑标识报审要求项目经施工图审查合格后 向省住建厅申报 由省住建厅组织绿色建筑评审专家进行评审通过 并报住建部审核或备案 应提交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书 和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 及各种证明文件 如选址 规划 环评 日照分析 各种计算书 各种检测报告 各种模拟报告 环境设计 苗木表 室内装修设计图等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 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节地与室外环境5节能与能源利用 其中的建筑专业部分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其中的建筑专业部分 8室内环境质量 其中的建筑专业部分 9施工管理10管理运营11提高与创新 1总则 1 0 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 制定本标准 1 0 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建筑包括 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包括 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包括 办公建筑 商业建筑 旅馆建筑 教育建筑 医疗建筑 观演建筑 体育建筑 会展博览建筑 交通建筑 科研建筑 文化娱乐建筑 旅游宗教建筑等 1总则 1 0 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 环境 资源 经济及文化等具体情况 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建筑全寿命周期 建筑从规划设计 施工 运营 拆除 形成一个全寿命周期 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 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 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 舒适 低耗 无害的活动空间 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与保护环境 同时满足建筑功能 1总则 1 0 4绿色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0 1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在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这是我国政府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结合我国国情 对绿色建筑作出的定义 简言之就是 四节一环保 2术语 2 0 2热岛强度heatisland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 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 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 0 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annualrunoffvolumecaptureratio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 滞蓄 调蓄和收集回用 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术语 2 0 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风能 太阳能 水能 生物质能 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 0 5再生水reclaimedwater污水经处理后 达到规定水质标准 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 0 6非传统水源non traditionalwater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 包括再生水 雨水 海水等 2术语 2 0 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进行直接再利用的 或经过组合 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例如 钢结构型材 金属管线 保存完好的砖石 砌块 预制板材等 2 0 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例如 钢筋 玻璃 砖石等 3基本规定3 1一般规定 3 1 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评价单栋建筑时 凡涉及系统性 整体性的指标 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建筑单体和建筑群均可以参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评价 首先应基于评价对象的性能要求 当需要对某工程项目中的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时 由于有些评价指标是针对该工程项目设定的 如住宅区的绿地率 或该工程项目中其他建筑也采用了相同的技术方案 如再生水利用 难以仅基于该单栋进行评价 此时 应以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为基准进行评价 3 1一般规定 建筑群是指位置毗邻 功能相同 权属相同 技术体系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体建筑组成的群体 如住宅建筑群 办公建筑群等 当对建筑群进行评价时 可先用本标准中的评分项 加分项对各个单体建筑进行评价 得到各单体建筑的总分 再按各单体建筑的建筑面积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建筑群的总得分 最后按建筑群的总得分来确定该建筑的绿色建筑的等级 3 1一般规定 3 1 2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 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设计评价的重点是在评价绿色建筑方面采取的 绿色建筑措施 而且要评价这些 绿色措施 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除此之外 运行评价还关注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留下的 绿色足迹 关注绿色建筑正常运行后的科学管理 简言之 设计评价 所评的是建筑的设计 运行评价 所评的是已投入运行的建筑 3 1一般规定 3 1 3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 合理确定建筑规模 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 设备和材料 对规划 设计 施工 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 并应向评价机构提交相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 含设计说明 设计图纸 计算书等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的审查意见与审查报告及本标准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3 1 4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要求 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 出具评价报告 确定等级 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 尚应进行现场核查 3 2评价与等级划分 3 2 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施工管理 运营管理7类指标组成 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 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 2 2设计评价时 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进行评价 但可预评相关条文 运行评价应包括7类指标 3 2评价与等级划分 3 2 3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 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3 2 4绿色建筑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等级 3 2 5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各自的总分均为100分 7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 Q2 Q3 Q4 Q5 Q6 Q7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 3 2 6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8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3 2评价与等级划分 理论满分 7类指标每一类的部分均为100分 实际满分 当某类指标中有部分条文不参评项 其评分项的条文数量减少 实际可能达到的满分值则小于100分 即 实际满分 理论满分 100分 不参评条文的分值 参评条文的满分值每类指标的得分 Q1 7 实际得分值 实际满分 100 3 2评价与等级划分 以 节地与室外环境 为例 按本标准规定 节地与室外环境 评价指标评分项总分为100分 而某建筑有某条文不参评 该条文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则适用于该建筑 节地与室外环境 评价指标的评分项总分值为 100分 12分 88分 经评价 该建筑 节地与室外环境 评价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合计为66分 则该建筑 节地与室外环境 评价指标评分项得分Q1为 Q1 66 88 100 75 分 3 2评价与等级划分 3 2 7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 其中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1 w7按表3 2 7取值 Q w1Q1 w2Q2 w3Q3 w4Q4 w5Q5 w6Q6 w7Q7 Q8表3 2 7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 3 2评价与等级划分 3 2 8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 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 60分 80分时 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 绿色建筑评价评分可采用附录A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与结果汇总可采用附录B 某住宅建筑项目设计阶段自评分表自评总分 63 53 3 2评价与等级划分 3 2 9对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 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文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 确定各评价条文的得分 总体原则 不论建筑功能是否综合 均以各个条 款为基本评判单元 总体处理原则 1 只要有涉及即全部参评 以商住楼为例 2 系统性 整体性指标总体评价 以住宅小区为例 3 所有部分规章满足要求才得分 允许部分不参评 但不允许部分不达标 4 就低不就高 以商住楼为例 某条住宅得8分 而公建得4分 最终为4分 5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如对某些标准条文 条文说明及细则中均没有明示的特定情况 3 2评价与等级划分 3 2 10绿色建筑评价的技术原则和评判依据可参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的通知 建科 2015 108号 执行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1控制项 4 1 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 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 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1提交资料 项目场地区位图 地形图 规划设计文件及当地城乡规划 国土 文化 园林 旅游或相关保护区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法定规划文件或出具的证明文件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1控制项 4 1 1主要设计内容 1 简要说明项目选址的建设用地属性以及场地内地形 资源情况 2 若涉及本条中所列各类保护区或文物古迹 简要说明保护或改造的措施 例如在设计说明中控制项4 1 1的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选址符合长春市总体规划和XXX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依据长春市规划局规划条件 2015 000号及规划设计条件图 场地地形图 本项目场地内地形比较平坦 没有文物及历史保护建筑 没有自然水系和湿地 森林和有价值的树木 场地为城市建设用地 而非基本农田 也没有其他保护区 因此 符合各类保护文物和古迹的建设控制要求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1控制项 4 1 2场地应无洪涝 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无危险化学品 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 无电磁辐射 含氡土壤等危害 1提交资料 建筑场地地形图 项目环评报告 规划设计文件 对场地中的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采取的避让 防止 防护或控制 治理等措施 对场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采取的治理与防护措施及相关检测报告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1控制项 在绿色建筑设计说明或自评估报告中应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 例如在设计说明中控制项4 1 2的主要设计内容 1 本项目场地为长春市建设用地 根据长春市城市规划防洪设计 本项目场地的防洪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防洪标准 GB50201及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划 GB T50805的规定 2 抗震防灾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GB50413的要求 3 根据土壤中氡浓度检测报告 氡浓度最大点处的氡含量为4651Bq 20000Bq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的规定 可不采取防氡工程措施 4 依据本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015 000号 本项目场地附近没有洪灾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危险源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 爆 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的规定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1控制项 4 1 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1提交资料 项目环评报告 对污染源的治理措施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1控制项 在绿色建筑设计说明或自评估报告中应说明避免排放超标的控制措施 例如在设计说明中控制项4 1 3的主要设计内容 1 依据环评报告 本项目场地周围无超标排放的污染源 2 住区饮食店的烟气通过高出屋面的竖向烟道排放 3 本项目采用城市集中供热 不设置锅炉房 无超标排放的烟气或其他工业废气 4 本项目的污水均为生活污水 经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排放 5 本项目垃圾转运站采用水冲设备 周边用围栏分隔 无超标污染物排放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1控制项 4 1 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 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1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规划批准文件 规划设计文件 建筑设计文件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1控制项 例如在设计说明中控制项4 1 4的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位于 c气候区 长春市为3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本项目为旧区改造内的新建住宅 其日照标准为 1 住区内住宅为大寒日1小时 2 对住区外居住建筑为大寒日2小时 3 住区内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日照时数为冬至日2小时 4 住区内托幼建筑的日照时数为冬至日3小时 根据日照分析报告 本项目满足日照标准要求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土地利用 4 2 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评价总分值为19分 1评分规则 1 对居住建筑 根据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表4 2 1 1的规则评分 2 对公共建筑 根据其容积率按表4 2 1 2的规则评分 表4 2 1 1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土地利用 居住用地 居住区用地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 人均用地指标A 人均占用居住用地的面积 A R H 3 2R 参评范围的居住用地面积H 住宅户数 3 2指每户按3 2人计算对于某些住宅小区内的住宅建筑有多种楼层时 可按下式计算 Ao H1 41 H2 26 H3 24 H4 22 H5 13 3 2 得15分 Ao H1 35 H2 23 H3 22 H4 20 H5 11 3 2 得19分 Ao 标准值 H1 3层以下建筑的户数H2 4 6层建筑的户数 H3 7 12层建筑的户数 H4 13 18层建筑的户数 H5 19层以上建筑的户数 当R Ao时则满足要求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土地利用 4 2 1在绿建设计说明和自评估报告中应说明 1 3层以下住宅的户数和人数 按每户3 2人计算 2 4 6层住宅的户数和人数3 7 12层住宅的户数和人数4 13 18层住宅的户数和人数5 19层以上住宅的户数和人数6 人均用地指标的标准值和计算值在申报绿建标识时应提供人均用地计算书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土地利用 4 2 1 2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规划设计文件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或公共建筑容积率指标计算书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土地利用 4 2 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评价总分值为9分 1评分规则 1 居住建筑按下列要求评分并累计 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达到30 旧区改建达到25 得2分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按表4 2 2 1的规则评分 最高得7分 表4 2 2 1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土地利用 设计说明中评分项4 2 2的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为旧区改造项目 绿地各项指标为 住区用地面积 000000 00m2 住区绿地面积 00000 00m2 住区绿地率 00 00 住区公共绿地总面积 00000 00m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0 00m2 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 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 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 应包括居住区公园 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土地利用 公共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表7 0 4 1规定 表内 设置内容 可视具体条件选用 2 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3 绿化面积 含水面 不宜小于70 4 便于居民休憩 散步和交往之用 宜采用开敞式 以绿篱或其它通透式院墙栏杆作分隔 5 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 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 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6 其他块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 面积不小于400m2和日照要求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土地利用 2 公共建筑按下列要求评分并累计 绿地率按表4 2 2 2的规则评分 最高得7分 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 得2分 4 2 2 2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2提交资料 1 居住建筑设计评价提交规划设计文件 园林景观设计文件 住区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计算书 2 公共建筑设计评价提交规划设计文件 园林景观设计文件 绿地率计算书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土地利用 4 2 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评价总分值为6分 1按表4 2 3的规则评分 表4 2 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分规则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土地利用 2提交资料 1 居住建筑设计评价提交规划设计文件 建筑设计文件及相关指标计算书 2 公共建筑设计评价提交规划设计文件 建筑设计文件及相关指标计算书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室外环境 4 2 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评价总分值为4分 1按下列规则评分并累计 1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 2 得2分 2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 T163的规定 得2分 3 无玻璃幕墙本条直接得2分 无室外夜景照明本条直接得2分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玻璃幕墙设计文件 夜景照明设计文件 光污染分析专项报告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室外环境 4 2 4公建主要设计内容 1 本项目玻璃幕墙采用5 白玻 12A 5LOW E 白色高透光 中空玻璃 可见光反射比为0 18 0 2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 GB18091的相关要求 2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 T163的规定 见电气设计图 4 2 4住宅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无玻璃幕墙 室外夜景照明为低矮路灯 对居室无影响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室外环境 4 2 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的有关规定 评价分值为4分 1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项目环评报告 环境噪声影响测试评估报告 噪声预测分析报告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室外环境 国标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规定了5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 表1环境噪声限值单位 dB A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室外环境 4 2 5主要设计内容 依据本项目环评报告 场地位于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中的3类 环境噪声检测情况见下表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的有关规定 具体措施 1 总平面设计合理布局 对住宅建筑的主要居住房间安排在背离交通干道一侧 同时远离设备用房 2 采取住宅与交通干道一侧采用道路隔声屏障 绿化降噪 对设备用房采用隔声和消声等措施 环境噪声检测情况单位 dB A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室外环境 4 2 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 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评价总分值为6分 1按下列规则评分并累计 1 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 s 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 得2分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 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 得1分 2 过渡季 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漩涡或是无风区 得2分 50 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 5Pa 得1分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规划设计文件 建筑设计文件 风环境模拟计算报告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室外环境 4 2 6主要设计内容 根据风环境模拟报告得出以下结果 1 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 5m高处的风速为 0 00m s 风速放大系数为 0 00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 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为 00Pa2 过渡季 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会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 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为 大于2Pa 外窗中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 5Pa的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比例 000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室外环境 4 2 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 评价总分值为4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 构筑物遮荫措施的面积达到10 得1分 达到20 得2分 2 超过70 的道路路面 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 4 得2分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规划设计文件 建筑设计文件 园林绿化设计文件 相关指标计算书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室外环境 场地内遮荫措施统计 道路路面 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统计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室外环境 4 2 7提交清单及要求 1 总平面图 应体现场地内建筑 步道 庭院 广场 游憩场 地面停车场等的位置及面积 2 乔木种植平面图 应体现所有乔木的名称及其所在位置 3 乔木苗木表 应体现各类乔木的名称 数量 成年乔木的树冠正投影面积 4 景观总平面图 应体现场地构筑物的位置 及构筑物的数量 遮荫面积等技术经济指标 5 乔木 场地构筑物遮荫面积比例计算书 应包括乔木以及构筑物遮荫面积的详细计算 6 屋顶 场地铺装平面图 应体现各类铺装的类型 位置 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及面积 7 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0 4的道路路面 建筑屋面面积占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总面积的比例计算书 应包括道路路面 建筑屋面面积各类铺装的类型 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及面积的统计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III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 2 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评价总分值为9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 得3分 2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 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得3分 3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得3分 2提交资料 规划设计文件 场地周边城市交通图或交通规划图 场地出入口与公共交通设施区域位置图 人行通道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图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III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 2 8主要设计内容 1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500m以内的公交站点数为00个 公交线路名称为 XXX 站点名称为 XXX2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以内的公交站点或轨道交通站点为 00个 公交线路或轨道交通站的名称为 XXXX 站点名称为 XXX 3 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之间有便捷的人行通道 其布置见总平面图 或场地周边公共交通布局图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III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 2 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评价分值为3分 1评分规则 如果建筑场地外已有无障碍人行通道 场地内的无障碍通道必须与之相联系才能得分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规划设计文件 场地内人行通道设计文件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III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 2 9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场地内已按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 2012的要求设置缘石坡道和盲道 并与场地外已有的无障碍人行道相联通 并在建筑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 详见总平面无障碍设计图及建筑一层平面图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III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 2 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评价总分值为6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 方便出入 且有遮阳防雨措施 得3分 2 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 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 得3分 1 采用机械式停车库 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2 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 提高停车场 库 使用效率 3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 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规划设计文件 停车场所设计文件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III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 2 10主要设计内容 1 本项目设置了自行车棚 采用轻钢结构 顶棚采用玻璃钢阳光棚 2 采用地下停车库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地下停车库内可停放000辆小汽车 3 本项目根据规划要求合理设置了地面停车 地面停车位数量为000个 不挤占住区步行空间及活动场地 以上内容详见总平面规划设计图和地下一层平面图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III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 2 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评价总分值为6分 1评分规则 1 居住建筑 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 得3分 满足4项及以上 得6分 1 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0m 2 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3 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4 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 5 场地1 000m范围内设有5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III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 2 11住宅建筑主要设计内容 1 本项目场地内设有幼儿园 其服务半径不大于300m 2 从本住区 东南西北 出入口到达XXX小学的步行距离为000m 3 本项目沿场地周边设置了商业服务设施 从住区各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均不大于500m 4 本项目沿场地周边道路设置了商业服务设施 并向周边居民开放 5 居住建筑场地1000m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别包括 教育 医疗卫生 文化体育 商业服务 金融邮电 社区服务 市政公用 市政管理 其他 如汽车4S店 幼教服务 各种培训等 住区场地1000m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III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2 公共建筑 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 得3分 满足3项及以上 得6分 1 两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 或公共建筑兼容两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 2 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 资源共享 3 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4 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规划设计文件 场地出入口与公共服务设施区域位置图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III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 2 11公共建筑主要设计内容 1 本项目包含商业 餐馆 停车 办公 娱乐等多种功能 2 本项目供热 变配电 消防控制中心 消防水池和水泵房等多种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均为共同使用 资源共享 3 本项目门前广场可向公众开放 4 本项目室外活动场地在晚上可向周边居民开放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4 2 1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 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 湿地和植被 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评价分值为3分 1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场地地形图 规划设计图 生态保护和补偿计划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4 2 12主要设计内容 1 本项目场地内没有自然水域 湿地和需要保护的树木 原有植被为自然杂草地 或场地内有一些树木 包括松树 杨树 柳树等 均为绿化用树木 本项目总平面规划设计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有树木进行绿化 如有实在不可避免需砍伐的树木 本项目开发商将与当地园林部门签订协议 将树木移植到其它地块 当进行移植时 应根据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使用林地砍伐林木进行补偿的若干规定 进行生态补偿 其费用纳入环保投资 2 本项目设计要求在建设过程中 将场地表层土在附近或异地存放 待工程结束后及时复原 并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设计 对工程结束后的生态状况进行了合理的补偿 或本项目内原有的植被等均有保留 并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设计 对工程结束后的生态状况进行了合理的补偿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4 2 1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 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评价总分值为9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下凹式绿地 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 得3分 2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 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 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得3分 3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 得3分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场地内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统计 4 2 13主要设计内容 1 本项目场地用地面积00000 00平方米 不大于10h 可不做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2 本项目所在地 长春当地年降雨量561mm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3 屋面雨水采用外排系统 经雨水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 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 由室外雨水管汇集 排至市政雨水管 项目内采用雨污分流 避免雨水在外排过程中跟油污水之间汇流 减少了雨水的外排污染 注 本住区设有大面积地下停车库 地下停车库顶板上设有绿化及活动场地 其覆土深度为0 6m 1 5m 满足园林绿化的要求 4 透水铺装面积比例计算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地形图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设计文件 场地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场地大于10hm2的应提供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相关指标计算书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4 2 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 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评价总分值为6分 1评分规则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 69 得3分 达到70 84 得6分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控制雨量见表4 2 14 表4 2 14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控制雨量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注 1表中年均降雨量的统计数据年限为1981年 2010年 系引自吉林省气象部门 2其他城市的设计控制雨量 可参考临近城市的数值 或依据当地降雨资料进行统计计算确定 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中间数值对应的设计控制雨量可采用插入法计算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规划及场地雨水外排设施设计文件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书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项目所在地 长春 年均降雨量 557mm4 2 14提交材料及要求 1 景观绿化图纸 应体现项目红线范围内下凹绿地 雨水花园位置 面积 并提供下凹绿地 雨水花园剖面设计图 2 雨水排水图纸 提供屋面雨水 道路雨水排水图纸 并提供其进入地面生态设施的设计图 3 景观铺装图纸 应在场地铺装图中标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 面积 铺装材料等 4 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 应介绍当地降雨统计数据 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确定雨水设施规模和最终方案 场地年径流总量计算表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4 2 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 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评价总分值为6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采用乔 灌 草结合的复层绿化 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得3分 2 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 100平方米 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 屋顶绿化等方式 得3分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绿化设计文件 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植计算书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4 2 15住宅小区主要设计内容 项目所在地为东北 场地内采用乔木 灌木 草木结合的复合绿化设计 满足植物的多样化设计需求 种植在地下车库顶板上绿化植物 其种植区域覆土深度为1 5m 项目用地面积 00000 00m2 绿地面积 0000 00m2绿地中乔木的数量 000株 平均每100m2绿地面积上的乔木数 0 00株本项目中的主要绿化物种 乔木 红皮云杉 樟子松 五角枫 蒙古栎 银中杨 紫椴 糖槭 水曲柳 家杏 山楂 山梨A 山梨B 山荆子 灌木 卫矛 暴马丁香 紫丁香 长白忍冬 东北珍珠梅 重瓣榆叶梅 草木 珍珠绣线菊 红端木 水蜡 金叶榆 紫叶李 金山绣线菊 紫玉簪 荷花菊 紫色鼠尾草 八宝景天 金娃娃萱草 鸢尾 草坪 4节地与室外环境4 2评分项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4 2 15公共建筑主要设计内容 1 屋顶可绿化面积 000 00m2 屋顶绿化面积 000 00m2 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比例 00 00 2 主要植物种类 乔木 红皮云杉 樟子松 五角枫 蒙古栎 银中杨 紫椴 糖槭 水曲柳 家杏 山楂 山梨A 山梨B 山荆子 灌木 卫矛 暴马丁香 紫丁香 长白忍冬 东北珍珠梅 重瓣榆叶梅 草木 珍珠绣线菊 红端木 水蜡 金叶榆 紫叶李 金山绣线菊 紫玉簪 荷花菊 紫色鼠尾草 八宝景天 金娃娃萱草 鸢尾 草坪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1控制项 5 1 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1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与国家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相关的设计文件 建筑节能计算书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1控制项 5 1 1 5 1 1住宅建筑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各项建筑节能指标均符合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节能65 DB22 T450的要求 具体指标详见建筑节能专篇 5 1 1公共建筑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各项建筑节能指标均符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22 436的要求 具体指标详见建筑节能专篇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1控制项 5 1 1 建筑节能专篇的主要内容 一 设计依据二 工程概况 所在地区 面积 层数 体形系数 结构形式 饰面材料 三 外围护结构所选用保温材料及构造作法 外墙 屋面 门窗 与不采暖房间隔墙 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变形缝 周边地面 地下室外墙 地下室顶板 细部构造等 四 围护结构各部位热工性能指标 各朝向窗墙面积比 外墙 屋面 门窗 与不采暖房间隔墙 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等部位的传热系数 周边地面 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的热阻值等 五 保温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 密度 导热系数 蓄热系数 修正系数等 六 施工要求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2评分项 建筑与围护结构 5 2 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 对建筑的体形 朝向 楼距 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评价分值为6分 1评分规则 如果建筑的体形简单 朝向接近正南正北 楼间距 窗墙比也满足标准要求 可视为设计合理 本条直接得6分 体形等复杂时 应对体形 朝向 楼距 窗墙比等进行综合性优化设计 对于公共建筑 如果经过优化之后的建筑窗墙比都低于0 5 本条直接得6分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建筑规划设计文件 建筑设计文件 建筑节能计算书 优化设计报告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2评分项 建筑与围护结构 5 2 1住宅建筑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位于长春市 为严寒C区 建筑朝向为接近南北向 体形为条式 体形系数为0 00 建筑的窗墙比为 东向0 00 南向0 00 西向0 00 北向0 00 满足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节能65 DB22 T450的要求 建筑的楼间距最小是A栋和B栋之间 距离为00 00m 通过日照模拟分析 楼间距符合日照标准及卫生与防火间距的要求 夏季和过渡季节 建筑迎风侧和背风侧压差均大于0 5Mpa 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2评分项 建筑与围护结构 5 2 1公共建筑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位于长春市 为严寒C区 建筑朝向为XX向 体形简单 体形系数为0 00 建筑的窗墙比为 东向0 00 南向0 00 西向0 00 北向0 00 满足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22 436的要求 本建筑与其他建筑的楼间距为00 00m 通过日照模拟分析 楼间距符合日照标准及卫生与防火间距的要求 或者 本项目建筑的体形虽然比较复杂 朝向为XX向 本建筑与其他建筑的楼间距为00 00m 通过日照模拟分析 楼间距符合日照标准及卫生与防火间距的要求 经优化设计后 其窗墙面积比为东向0 00 南向0 00 西向0 00 北向0 00 均低于0 5 夏季和过渡季节 建筑迎风侧和背风侧压差均大于0 5Mpa 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2评分项 建筑与围护结构 5 2 2外窗 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有严格的室内温湿度要求 不宜进行自然通风的建筑或房间 本条不参评 当建筑层数大于18层时 18层以上部分不参评 评价总分值为6分 1评分规则 1 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 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 得4分 达到10 得6分 2 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 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 得4分 达到35 得6分 3 设玻璃幕墙和外窗的建筑 对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和外窗分别按本款第1项和第2项进行评价 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2评分项 建筑与围护结构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建筑设计文件 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及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计算书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2评分项 建筑与围护结构 5 2 2住宅建筑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为设外窗但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 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为00 00 详见计算书 5 2 2公共建筑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设有外窗 同时也设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其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为00 玻璃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为00 详见计算书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2评分项 建筑与围护结构 5 2 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现行地方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节能65 DB22 T450或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22 436的规定 评价总分值为10分 1评分规则 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相关现行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5 得5分 达到10 得10分 2 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达到5 得5分 达到10 得10分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建筑设计文件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幅度计算书及供暖空调设计文件 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计算书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2评分项 建筑与围护结构 5 2 3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围护结构性能比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节能65 DB22 T450的规定指标提高了0 00 具体指标详见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比较表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比较表 5节能与能源利用5 2评分项 供暖 通风与空调5 2 4 5 2 8见暖通专业 照明与电气5 2 9 5 2 12见电气专业 能量综合利用5 2 13 5 2 16见暖通专业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见水暖专业 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 1控制项 7 1 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1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设计文件 主要设计内容 本项目未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制品 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 1控制项 7 1 2混凝土结构中梁 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1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设计文件 本条仅针对混凝土结构中梁 柱纵向普通钢筋 不涉及混凝土结构中的其他构件 主要设计内容 在绿色建筑说明中说明 梁 柱纵向普通钢筋所采用的不低于400MPa级热轧钢筋牌号 梁 柱配筋图中选用该钢筋即满足本条要求 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 1控制项 7 1 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 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1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设计文件 有装饰性构件的应提供其功能说明书和造价计算书 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 1控制项 7 1 3主要设计内容 1 本项目建筑立面设计简洁 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仅在窗口处有少量装饰线角 2 未采用不具备导光 导风 载物 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 格栅 构架和塔 球 曲面等装饰性构件 3 女儿墙高度为0 00m 未超过规范要求的2倍 4 当采用不具备导光 导风 载物 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 格栅 构架和塔 球 曲面等装饰性构件时 装饰性构件的工程造价占本工程总造价的0 00 低于总造价的2 装饰性构件的造价 00000 万元 工程总造价 0000000 万元 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 0 00 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 2评分项 节材设计 7 2 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 评价总分值为9分 1评分规则 根据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 建筑形体不规则 得3分 建筑形体规则 得9分 对形体 特别不规则 的建筑和 严重不规则 的建筑 本条不得分 2提交资料 设计评价提交建筑及结构施工图 建筑形体规则性判定报告 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 2评分项 节材设计 7 2 1 结构 建筑体型的规则性 一般划分为 规则 不规则 特别不规则 严重不规则 具体见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第3 4 3条 建筑体型规则得9分 建筑体型不规则得3分 建筑体型特别不规则得0分 本条应根据建筑 结构施工图 结构计算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判断建筑体型的规则性 根据不规则程度确定相应得分值 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 2评分项 节材设计 7 2 2对地基基础 结构体系 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 达到节材效果 评价分值为5分 1提交资料 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雅安市2025四川雅安市石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核招聘事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苍溪县2025年上半年广元苍溪县面向社会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互联网营销策划方案及执行策略
- 玉环市2025浙江台州市玉环市事业单位招聘7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Unit 6 sunshine for all Grammar 教学设计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河南省2025年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7.5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初中数学冀教版2012七年级下册-冀教版2012
- 毕节市2025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宣传部下属事业单位考调3人(贵州)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梧州市2025广西梧州市蒙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编外人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天津市2025天津体育学院第三批公开招聘硕士岗位工作人员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市场需求分析与行业趋势及发展策略报告
- 人工智能+新能源设备研发应用分析报告
- 粉尘涉爆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公路施工汇报材料
- 力量国际礼仪培训课件
- 危化品经营安全培训管理课件
- 对银行消防培训课件
- 交通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公司
- 工商业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投资分析
- 保安节前安全培训课件
- 临床运动处方实践专家共识(2025)解读 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