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2013年高考化学统考试题(二)_第1页
番禺区2013年高考化学统考试题(二)_第2页
番禺区2013年高考化学统考试题(二)_第3页
番禺区2013年高考化学统考试题(二)_第4页
番禺区2013年高考化学统考试题(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番禺区 2013 年高考化学统考试题 二 命题人 番禺中学 吴春樵 仲元中学 曹君剑 一 单选题 每题 4 分 共 24 分 7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蔗糖 钡餐 硫酸钡 和水分别属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B 淀粉 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D 光导纤维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8 下列陈述 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陈述 I陈述 II ASO2有漂白性SO2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硫酸铜是强酸弱碱盐蒸干 CuSO4溶液可以得到 Cu OH 2固体 CSO2是酸性氧化物将 SO2通入 BaCl2溶液可生成 BaSO3沉淀 D氢氧化铝显两性向氢氧化铝悬浊液中分别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和 NaHSO4溶液 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9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工业上利用反应在 3Cl2 8NH3 N2 6NH4Cl 检查氯气管道是否 漏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雾 B 该反应利用了氨气的还原性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 6molNH4Cl 有 18mol 电子转移 10 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对原子质量 O 16 A 常温下 8gO2和 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 4nA 个电子 B 1molFe2 与足量的 H2O2溶液反应 转移 2nA个电子 C 1 L 0 1 mol NaHCO3液含有 0 1nA 个 HCO3 1 L D 常温常压下 22 4L 的 NO2 和 CO2合气体含有 2 nA 个氧原子 11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Sm 与Sm 的说法正确的是 144 62 150 62 A Sm 与Sm 互为同位素 B Sm 与Sm 的质量数相同 144 62 150 62 144 62 150 62 C Sm 与Sm 是同一种核素 D Sm 与Sm 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 144 62 150 62 144 62 150 62 62 12 右图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 关系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M N B 离子半径 X Y C X 和 Y 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含离子键 2 D 化合物 MX2能与碱反应 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二 双项选择题 每题 6 分 漏选 3 分 错选 0 分 共 12 分 22 Cu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 Cu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 电解总 反应为 2Cu H2O 电解 Cu2O 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 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铜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u e Cu D 当有 0 2mol 电子转移时 有 0 1mol Cu2O 生成 23 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 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 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 W s I2 g WI2 g H 0 温度 T1 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灯管工作时 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 WI2 g 会分解出 W W 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 灯丝附近温度越高 WI2 g 的转化率越低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2 2 WIc IcWc K D 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三 非选择题 30 16 分 贝诺酯 又名朴炎痛 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 痛 感冒发烧等的治疗 贝诺酯可由阿司匹林 I 和扑热息痛 II 对乙酰氨基酚 合成 I II 贝诺酯 其中 阿司匹林 I 可由化合物 III 经由以下步骤合成 III IV V VI I 1 化合物 V 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2 化合物 VI 的结构简式为 反应 的反应类型为 3 反应 和反应 的作用是 3 4 化合物 I 发生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5 写出化合物 II 的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苯环上仅有两个处于对位的官能团 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无色气体 6 化合物 在 催化作用下也能与扑热息痛 II 发生类似 的反应 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31 16 分 已知 将 KI 盐酸 试剂 X 和淀粉四种溶液混合 无反应发生 若再加入双氧 水 将发生反应 H2O2 2H 2I 2H2O I2 且生成的 I2立即与试剂 X 反应而被消耗 一段时 间后 试剂 X 将被反应生成的 I2完全消耗 由于溶液中的 I 继续被 H2O2氧化 生成的 I2与淀 粉作用 溶液立即变蓝 因此 根据试剂 X 的量 滴入双氧水至溶液变蓝所需的时间 即可推 算反应 H2O2 2H 2I 2H2O I2的反应速率 下表为某同学依据上述原理设计的实验及实验记录 各实验均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往烧杯中加入的试剂及其用量 mL 编 号 0 1 mol L 1 KI 溶液 H2O 0 01 mol L 1 X 溶液 0 1 mol L 1 双氧水 1 mol L 1 稀盐酸 催化剂 开始变蓝 时间 min 120 010 010 020 020 0无1 4 220 0m10 010 0n无2 8 310 020 010 020 020 0无2 8 420 010 010 020 020 0 5 滴 Fe2 SO4 3 0 6 1 已知 实验 1 2 的目的是探究 H2O2浓度对 H2O2 2H 2I 2H2O I2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 验 2 中 m n 2 已知 I2与 X 反应时 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 按面表格中的 X 和 KI 的加入量 加入 V H2O2 才确保看到蓝色 3 实验 1 浓度 c X t 的变化曲线如图 若保持其它条 件不变 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 分别画出实验 3 实验 4 c X t 的变化曲线图 进行相应的标注 4 实验 3 表明 硫酸铁能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 填 提 高 或 降低 了反应活化能 5 环境友好型铝 碘电池已研制成功 已知电池总反应为 2Al s 3I2 s 2AlI3 s 含 I 传导有机晶体合成物作为电解质 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4 94 95 96 97 98 99 100水解持续时间 min 水解率 12 15 22 49 1 充电时 Al 连接电源的 极 32 15 分 回收再利用锗产品加工废料 是生产 GeO2的重要途径 其流程如下图 1 Ge2 与氧化剂 H2O2反应生成 Ge4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蒸馏可获 GeCl4 在此过程中加入浓盐酸的原因是 3 GeCl4水解生成 GeO2 nH2O 化学方程式为 温度对 GeCl4的水解率产生的影响如图 1 所示 其原因是该水解反应 H 0 或 8 的溶液中 GeO2逐渐 溶解时发生的反应 33 17分 发酵粉是一种生产面制品和膨化食品的化学膨松剂 由小苏打 臭粉 碳酸氢铵 明矾 中的两种物质组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 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假设 1 假设 1 由小苏打和臭粉组成 2 假设 2 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 假设3 由 组成 方案与流程 为探究某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得到如下现象 2 该发酵粉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3 另一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可能为假设2情况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 写出实验步骤 预期 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 1 取少量样品溶于稀盐酸后 将溶液分成两份 2 5 3 3 另一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组成为小苏打和碳酸氢铵 为探究其化学式 化学式可表示为 nNaHCO3 m NH4HCO3 称取 4 05 g 该产品在烧杯中溶解后 移入 配成 100 mL 溶液 用移液管取 25 00mL 溶液 滴加足量盐酸 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生成的白色沉淀经 干燥 称量为 1 25 g 则该发酵粉的化学式为 相对分子质量 NaHCO3 84 NH4HCO3 79 CaCO3 100 番禺区番禺区 20132013 年高考化学统考试题 二 答卷年高考化学统考试题 二 答卷 班别 姓名 学号 分数 30 1 2 3 4 5 6 31 1 m n 2 3 如右图 4 填 提高 或 降低 5 32 1 离子方程式 6 2 3 化学方程式为 H 0 或 4 33 题 1 2 填化学式 3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 1 取少量样品溶于稀盐酸后 将溶液分成两份 2 3 4 7 番禺区番禺区 20132013 年高考化学统考试题 二 答案及评分细则年高考化学统考试题 二 答案及评分细则 7 12CDBAAC 22 AD 23 AD 30 16 分 1 醚键 羧基 2 分 2 2 分 取代反应 2 分 3 防止氧化侧链甲基时酚羟基被氧化 2 分 4 3 分 5 2 分 6 3 分 31 16 分 1 20 0 20 0 各 2 分 共 4 分 2 0 5mL 2 分 4 降低 2 分 画图 共 4 分 标注 2 分 5 Al 3e 3I Al I3 负极 各 2 分 共 4 分 32 15 分 8 1 Ge2 H2O2 2H Ge4 2H2O 3 分 2 抑制 GeCl4水解 2 分 3 GeCl4 2 n H2O GeO2 nH2O 4HCl 3 分 2 分 C 2 分 4 GeO2 2OH GeO32 H2O 3 分 33 17 分 1 臭粉和明矾 2 分 2 NH4HCO3 和 NaHCO3 2 分 3 8 分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 1 取少量样品溶于稀盐酸后 将溶液分成两份 2 用光洁无锈的铁丝 1 分 蘸取其中一份溶液在酒精 灯外焰灼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