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_第1页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_第2页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_第3页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_第4页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61 实验三实验三 实验性缺氧实验性缺氧 实验目的 1 掌握各型 低张性和血液性 缺氧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 了解缺氧的分类 2 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机体的变化 活动状况 呼吸 粘膜及肝脏的颜色 及 存活时间 3 观察不同年龄和中枢兴奋状态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理解条件因素在缺 氧发病中的重要性 4 掌握各型缺氧的发生机制及特点 5 了解常见血液性缺氧的解救措施 实验原理 导致低张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和外呼吸功能障碍 本实验将小鼠放置于加入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内 随着小鼠的呼吸消耗 广口 瓶中氧气含量逐渐降低 模拟外环境氧分压过低引起的低张性缺氧 观察低张 性缺氧时机体的变化 活动状况 呼吸 粘膜及肝脏的颜色 及存活时间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很多 除缺氧时间 速度 类型和程度外 还与缺氧时中枢功能状态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应用药物改变小鼠的 中枢兴奋状态及选择不同年龄的小鼠 观察不同条件下低张性缺氧小鼠的活动 状况和存活时间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从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 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 本实验将复制两种常见血液性缺 氧模型 一氧化碳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 一氧化碳可与血红 蛋白结合 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 从而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 低而引起机体缺氧 亚硝酸钠是强氧化剂 可使血红蛋白分子内二价 Fe2 氧化 成为三价 Fe3 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同样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血 液性缺氧 实验对象 成年小鼠 性别 年龄 体重近似 雌雄不拘 新生小鼠 实验药品和器材 3 75 尼可刹米 0 25 氯丙嗪 生理盐水 钠石灰 5 亚硝酸钠 1 亚 甲兰 浓硫酸 草酸 缺氧瓶带气压平衡装置 耗氧量测定装置 图 1 1 ml 注射器 5 ml 注射 器 电子天平 纱布 滤纸 眼科剪 眼科镊 小烧杯 酒精灯 火柴 CO 发生装置 图 2 气囊袋 2 62 实验步骤 1 低张性缺氧低张性缺氧 1 取体重接近的成年小鼠 2 只 称重后分别放入盛有钠石灰 大约 4 5 g 以双层纱布包裹 的两个缺氧瓶 A 瓶和 B 瓶 中 A 瓶不盖胶塞 暴露 于空气中 B 瓶用胶塞塞紧瓶口 2 比较观察 2 只小鼠的活动状况 皮肤 口唇 黏膜和肝脏颜色 呼吸频率 次数 10 s 和深度 记录小鼠出现抽搐的时间及存活时间 3 通过耗氧量测定装置测量低张性缺氧 B 瓶 的小鼠耗氧量 4 计算耗氧率 计算方法见附录 5 当 B 瓶小鼠死亡后 将 A 瓶中小鼠断颈处死 解剖 2 只小鼠腹腔 取出 小鼠肝脏组织 置于标记的白色滤纸上 比较观察肝脏的颜色 2 不同年龄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不同年龄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 取成年小鼠和新生幼鼠各 1 只 将 2 只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内 每瓶均放 置纱布包裹的钠石灰 5 g 盖上胶塞 2 观察小鼠的活动状况 皮肤 口唇 黏膜和肝脏颜色 呼吸频率 次数 10 s 和深度 记录小鼠出现抽搐的时间及存活时间 表一 低张性缺氧各项指标变化及不同年龄对低张性缺氧耐受性的影响表一 低张性缺氧各项指标变化及不同年龄对低张性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3 63 分组分组活动状况活动状况黏膜颜色黏膜颜色呼吸呼吸耗氧率耗氧率抽搐出现时间抽搐出现时间 s 存活时间存活时间 s 肝脏颜色肝脏颜色 正常对照 A 组 低张性缺 氧 B 组 新生幼鼠 组 3 不同中枢状态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不同中枢状态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 取成年小鼠 3 只 A B C 组 称重并标记编号后分别作如下处理 A 组 小鼠腹腔注射 3 75 尼可刹米溶液 0 08 ml 10g B 组小鼠腹腔注射 0 25 氯丙嗪溶液 0 1 ml 10g C 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 1 ml 10g 2 腹腔注射结束后迅速将 3 只小鼠放入缺氧瓶中 每瓶均放置纱布包裹的钠 石灰 5 g 盖上胶塞 3 比较观察 3 只小鼠的活动状况 皮肤 口唇 黏膜和呼吸频率 次数 10 s 和深度 记录小鼠出现抽搐的时间及存活时间 表二 不同中枢状态对低张性缺氧耐受性的影响表二 不同中枢状态对低张性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分组分组缺氧前活动状况 缺氧前活动状况 呼吸 唇色呼吸 唇色 缺氧时活动状况 缺氧时活动状况 呼吸 唇色呼吸 唇色 出现抽搐的时间出现抽搐的时间 s 存活时间存活时间 s 尼可刹米组 氯丙嗪组 生理盐水组 4 CO 中毒性缺氧中毒性缺氧 1 取草酸 3 ml 加入 CO 发生装置试管内 再加入浓硫酸 2 3 ml 塞紧试管 点燃酒精灯置试管下缓慢加热可见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即可 将 CO 发生装 置连接气囊袋收集产生的 CO 备用 2 取成年小鼠 2 只 分别将其放入缺氧瓶 每瓶均放置纱布包裹的钠石灰 5 g 中 观察其正常表现后 用注射器从气囊袋中抽取 5 ml CO 注入一缺氧 瓶中 并迅速盖上胶塞 另一缺氧瓶不盖胶塞 4 64 3 观察小鼠的活动状况 皮肤 口唇 黏膜和呼吸频率 次数 10 s 和深度 当小鼠出现抽搐时立即取出小鼠 注意盖好胶塞 并迅速置通风处 观察 小鼠各项指标是否恢复 若指标恢复 继续将小鼠放回缺氧瓶中盖上胶塞 直至死亡 记录存活时间 4 解剖 CO 中毒小鼠的肝脏 观察记录其颜色变化 2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 取成年小鼠 2 只 称重 观察其正常表现后 腹腔均注射 5 亚硝酸钠溶 液 0 1ml 10g 后 一只小鼠立即腹腔注射 1 亚甲兰 0 1 ml 10g 另一小鼠 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 1 ml 10g 3 观察小鼠的活动状况 皮肤 口唇 黏膜和呼吸频率 次数 10 s 和深度 并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4 解剖亚硝酸盐中毒小鼠的肝脏 观察记录其颜色变化 表三 血液性缺氧小鼠各项指标变化表三 血液性缺氧小鼠各项指标变化 分组分组活动状况 呼吸 唇活动状况 呼吸 唇 色色 出现抽搐的时间出现抽搐的时间 s 存活时间 存活时间 s 肝脏颜色肝脏颜色 正常对照组 CO 中毒组 亚硝酸盐中 毒组 亚硝酸盐中 毒解救组 实验注意事项 1 复制低张性缺氧时 要求缺氧瓶必须密闭 必要时可在瓶口涂上凡士林达 到密闭效果 2 各组小鼠体重要求接近 体重差不得超过 4 g 3 小鼠腹腔注射时应从左下腹斜向上进针 以免导致肝脏损伤 同时也可避 免将药液注入肠管 膀胱和血管内 4 复制 CO 中毒性缺氧时 CO 注射量不宜过多 以免动物迅速死亡而致血液 颜色变化不明显 影响结果观察 5 给动物注射亚甲蓝的剂量要求适当 剂量过少达不到抢救 NaNO2 中毒的 目的 剂量过大反而会加重 NaNO2 的中毒作用 6 CO 是毒性较强的气体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防护 建议实验室窗户打开通 5 65 风 思考题 1 低张性缺氧时小鼠的呼吸 口唇皮肤粘膜颜色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其机制 是什么 2 结合实验结果思考不同中枢功能状态对缺氧耐受性影响的机制 3 相同缺氧条件下为什么对新生鼠和成年鼠的存活时间不一致 4 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有何异同 5 各种类型缺氧口唇 皮肤 血液颜色有何变化 产生这些变化的机制是什 么 6 CO 是通过什么机制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的 附录 1 CO 产生原理产生原理 实验中应用 CO 发生装置产生 CO 是向草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浓硫酸后 经适当加热而产生的 其反应原理如下 H2SO4 HCOOH CO H2O 2 钠石灰的作用钠石灰的作用 缺氧瓶内加入钠石灰的目的是吸收小鼠呼出的 CO2 使瓶内环境为单纯性 低张性缺氧 试剂型钠石灰为粉红色颗粒状物质 其吸收 CO2的反应式如下 NaOH CaO CO2 Na2CO3 H2O 3 亚甲蓝的作用机制亚甲蓝的作用机制 亚甲蓝 mgthyene blue 又称美蓝或甲烯蓝 是一种碱性染料 其氧化型呈蓝 色 还原型为无色 适当剂量亚甲蓝可作为亚硝酸盐中毒时的抢救药物 机制 是当氧化型亚甲蓝进入机体后可接受还原性辅酶 传递的氢离子而转变成为还 原型无色亚甲蓝 而无色亚甲蓝能够迅速使高铁血红蛋白转化为正常血红蛋白 在此过程中 无色亚甲蓝又被氧化成为亚甲蓝 如此反复循环 达到解毒作用 但必须指出 亚甲蓝本身是一种氧化剂 因此它也是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如 果应用剂量过大 还原性辅酶 不能很快将其全部还原为无色亚甲蓝 那么氧 化型亚甲蓝会促进更多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而加重病情 因此 应用亚甲蓝治 疗抢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 使用剂量一定要适当 切忌大剂量应用 4 小鼠耗氧率的测定小鼠耗氧率的测定 1 测定原理 在密闭缺氧瓶有限的空间内 小鼠不断消耗氧气和呼出 CO2 后者被钠石灰吸收 随着氧分压的逐渐下降 使缺氧瓶内形成负压 当把缺氧 6 66 瓶橡胶管与测氧装置的刻度移液管连通并打开螺旋夹后 移液管内液面因为瓶 内负压吸引而上升 其液面从 0 参考点上升的毫升数既该小鼠消耗的氧量 见图 1 2 方法与步骤 1 量筒内加入约 2 3 高度的水 插入刻度移液管 移液管一端与缺氧瓶连 接胶管连通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