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上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上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上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上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上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1 3节 第一节概述 学科诞生标志 社会心理学论 美国社会学家罗斯 E A Ross 1908年 社会心理学导论 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 W Mdougall 1908年 2 一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3 心理学和社会学是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两个重要的母体 社会心理学 侧重于心理学 奥尔波特 F H Allport 研究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奥尔波特 G W Allport 个体知 情 意如何受他人影响 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 研究社会互动的科学 侧重于社会学 艾尔乌德 C A Ellwood 兄弟俩 4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人 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 社会情境 社会刺激 过去的经验个体的人格即时的情境 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决策 5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6 社会心理学简史 哲学思辨阶段 古希腊至19世纪上半叶主要是围绕 人性 问题进行了漫长的思考与辩论 1 经验描述阶段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观察的基础上 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谢夫勒从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的术语 2 实证分析阶段 20世纪20年代至今从描述研究 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 3 7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1 社会学习论 2 社会交换论 3 符号互动论 4 精神分析论 8 1 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了社会学习论 9 一 社会学习论 学习的机制 1 联想 2 强化 正 负 3 模仿 社会学习论主要是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 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 10 联想到食物 11 正 负强化与正 负惩罚的区别 12 观察学习 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 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 或对已有行为模式加以修正 13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外部强化 结果替代性强化 榜样自我强化 自我奖赏 14 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认为行为决定于过去的学习经验 比较忽视当时的情境细节 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 而忽视个体当时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 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的分析 15 二 社会交换论 时间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创始人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G Homans 基本观点 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人的社会行为 他们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 由于每个人都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和付出最小的代价 所以交换行为本身就成了得与失的权衡 16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命题 成功命题奖赏 重复 奖赏多 重复率高 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的或相似的行为 价值命题越有价值 越可能重复 17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命题 续 剥夺 满足命题相同奖赏次数越多 价值越小 侵犯 赞同命题没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 愤怒 侵犯 得到甚至超过预期奖赏 或没有受到预期惩罚时 赞同 18 3 符号互动论 时间 始于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 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 W James 米德 M Mead 最早使用 符号互动 术语的是布鲁默基本观点 社会 是所有个体在持续的沟通与互动中形成的动态实体 在研究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时必须先了解群体的行为 在了解群体生活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和重视事物的意义 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19 什么是符号 社会心理学的 符号 包括 语言文字动作 姿势 符号的功能 人们形成和改变着自我的概念建立和发展相互的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的变化 20 二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 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 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 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 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21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心智 自我和社会三者不是分离的结构 三者形成和发展都以使用符号为前提的 社会行为就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 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内化过程就是人的 自我互动 过程 人在人际互动中学习到了有意义的符号 然后运用符号发展自我 社会的内化过程和个体的外化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22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续 行为并不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 而是在行动过程中自己 设计 的 个体的行为 受其自身对情景的定义的影响和制约 个体与他人的谈判和协商问题中 关键的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 自我是社会的产物 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 23 4 精神分析论 3 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 2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第四单元 24 休息一下 25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26 第一单元 社会化 一 社会化的概念二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三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四 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五 社会化的分类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一单元 27 亚里士多德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一单元 28 一 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指个体由自然人成长 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是个体同他人交往 接受社会影响 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 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 社会心理 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 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一单元 29 一 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指个体由自然人成长 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同他人交往 接受社会影响 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 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 社会心理 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一单元 30 这是哈萨克斯坦发现的6岁狼孩 名叫艾贝尔 这是在印度发现的8岁狼孩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一单元 31 早期社会化 儿童及青少年期的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成人期的社会化 再社会化 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社 会 化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一单元 32 二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确定人生理想 培养社会角色 33 三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34 四 社会化的载体 一 家庭 二 学校 三 大众传播媒介 四 参照群体 35 一 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化过程中 位置独特 地位突出 36 二 学校 进入学龄期 学校成为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 罗森塔尔效应 皮革马利翁效应 期待效应 毕 比 马龙效应 及对教育的影响 37 三 大众传播媒介 四 参照群体 能为个体的态度 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 38 五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 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语言社会化开始其它社会化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语言集中反映社会文化性别社会化性性别性别角色 道德社会化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 知 道德情感 情 道德行为 意 政治社会化核心内容 爱国意识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 39 第二单元社会角色 一 社会角色的概念二 社会角色的分类三 角色扮演四 角色失调 40 一 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 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角色理论根据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来研究和解释个体的的行为及其规律 41 二 社会角色的分类 按角色获得方式先赋角色 父母 成就角色 老师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规定型角色 警察 开放型角色 朋友 按角色功能功利型角色 商人 表现型角色 教授 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 演员 不自觉角色 性别角色 42 角色期待 社会公众对这一角色的期待 角色领悟 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往往根据公众期待 角色实践 在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基础上 表现其社会角色的过程 三 角色的三个阶段 43 一 角色期待 个体承担某一角色 首先遇到的就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 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什么样的 一名优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是什么样的 44 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45 四 角色失调 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 障碍 甚至是遭遇失败 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46 一 角色冲突 角色间冲突 同一主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冲突 岳飞作为将军和儿子 角色内冲突 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有不同的期待所引起的冲突 教师 47 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 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 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 都会造成角色不清 某新上任的纪委书记 二 角色不清 48 三 角色中断 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 退休 四 角色失败 最严重的角色失调 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 放弃原有角色 商人破产打工 49 第三单元 自我 身份与自尊 人啊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50 一 自我 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 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 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一般而言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 他人对自己的反应 根据自己与环境中他人的比较意识 特别是童年经历等方面不自觉地形成的 一 自我的概念 主我 镜我 客我 51 二 自我的结构 物质自我 身体层面 反思自我 对自我的反馈关于他人对我看法的评价 理想自我 对自己的期待 心理自我 心理世界 社会自我 社会如何看我 意识到 52 三 自我概念的功能 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 解释经验 3 决定期待 53 四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 生理自我 出生后8个月到3周岁 2 社会自我 3岁至13 14岁 3 心理自我 青春期 成年 54 五 自我概念的测量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55 反馈 表现性的句子多 还是反映自己看法的句子多 表现性的多 自我认识深度不够 或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正面的评价多还是负面的评价多 是否自信 正 负都有还是只有一方面的 自我意识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 是客观还是过度自卑和自负 内容是否有集中的主题还是分散 集中的反映你如今最关注的事物 56 二 身份 身份的定义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身份中由角色构成的 身份的特点客观性 社会地位是客观的主观性 自我概念具有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 相对稳定契约性 权利 义务 57 三 自尊 一 自尊的概念 詹姆斯提出自尊的经典公式 自尊 成功 抱负 自尊取决于成功 还取决于成功对个体的意义 58 一 自尊的概念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个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59 二 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 4 根据相似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1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2 行为表现的反馈 3 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60 三 自尊的测量 罗森伯格 M Rosenberg 自尊量表 P130 61 常模 计分方式 正向计分题 ABCD分别计4 3 2 1分 反向计分题 ABCD分别计1 2 3 4分 将10道题的得分累计起来即为自尊分 10 15分 自卑者16 25分 自我感觉平常者26 35分 自信者36 40分 超级自信者 62 休息一下 63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64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一 基本概念二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65 一 基本概念 社会知觉是对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 个人对他人 群体 自己 行为原因的知觉 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 66 二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一 认知者的经验 二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三 认知者的情绪 67 一 认知者的经验 68 图式 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新事件输入 对此事有没有主动图式 产生推理 长时记忆 关于事件的输出信息 寻找相应的图式 储存事件 创造新图式 储存推理 69 图式的作用 对新觉察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的作用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70 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二 印象形成的效应三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四 印象管理 71 一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 印象是个体 认知主体 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印象形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 总是按照以往经验 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 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 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的定向 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72 二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三种效应 一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 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 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 意义 1 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完成的 2 自己会利用首因效应 给他人以良好的印象 3 不要只利用首因效应观察人 要充分全面的观察他人 观察其过去 现在 将来 73 近因效应 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74 二 光环效应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 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 75 博达列夫实验 给两组大学生发同一个人的照片 告诉A组此人是罪犯 告诉B组此人是科学家 实验要求 两组被试对照片上的人进行描述 76 A组的评价 深陷的眼睛 证明内心的仇恨 突出的下巴意味着他沿着罪恶道路走下去的决心 B组的评价 深陷的双眼表示其思想的深度 突出的下巴表现出其在科学的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博达列夫实验结果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二单元 77 三 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78 刻板印象的意义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 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 会使人对某些群体成员产生偏见 甚至歧视 79 三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一 加法模式 二 平均模式 三 加权平均模式 四 中心品质模式 80 加法模式举例 甲 总分13分 机智 4学识渊博 4沉着 2自信 3 乙 总分14分 机智 4学识渊博 4沉着 2自信 3坦率 3邋遢 2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二单元 81 平均模式举例 甲 4 4 2 3 4 3 25分 机智 4学识渊博 4沉着 2自信 3 乙 4 4 2 3 3 2 6 2 33分 机智 4学识渊博 4沉着 2自信 3坦率 3邋遢 2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二单元 82 加权平均模式举例 83 四 中心品质模式 阿希1946年实验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 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 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 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 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的印象 第一组 聪明 灵巧 勤奋 热情 果断 实际 谨慎第一组 聪明 灵巧 勤奋 冷淡 果断 实际 谨慎第一组的被试多数认为此人慷慨 幸福 人道 而第二组的评价几乎相反 84 四 印象管理 一 印象管理的概念 亦称印象整饰 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 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 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85 二 印象管理的作用 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三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1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2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3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86 第三单元归因 一 归因的概念二 归因原因的分类三 控制点理论四 归因原则五 影响归因的因素 87 一 归因的概念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 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二 行为原因的分类 一 内因与外因 二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三 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88 三 控制点理论 时间 20世纪50 60年代人物 英国心理学家罗特 J Rotter 观点 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内控者和外控者 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