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实体瘤中mdrl基因与p53基因的表达及关系.doc_第1页
浅谈儿童实体瘤中mdrl基因与p53基因的表达及关系.doc_第2页
浅谈儿童实体瘤中mdrl基因与p53基因的表达及关系.doc_第3页
浅谈儿童实体瘤中mdrl基因与p53基因的表达及关系.doc_第4页
浅谈儿童实体瘤中mdrl基因与p53基因的表达及关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摘要: 在儿童肿瘤的治疗中,化学治疗是主要手段之一,但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障碍。mdrl基因/pgp的过度表达与某些儿童实体瘤的耐药、较差的预后、化疗和病理分型相关,肿瘤细胞mdrl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有较大的临床意义。p53突变率。体外培养和基因转染研究表明p53基因对mdrl启动子的调节作用,野生型p53能够抑制mdrl基因转录,减小pgp生成,而突变型p53能刺激mdrl启动子,增强mdrl基因的表达。而在小儿实体瘤中,p53基因可能对mdrl基因也有调控作用。 1mdrl基因与儿童实体肿瘤的多药耐药性 在儿童肿瘤的治疗中,化学治疗是主要手段之一,但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障碍。肿瘤耐药性的特点是,耐药性瘤细胞可以对一些在结构和功能上迥然不同的药物产生耐受,即所谓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现象。肿瘤细胞耐药可分为内在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两类。目前,有近一半的儿童恶性实体瘤不能治愈,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据美国癌症患者中,90%以上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耐药的影响。近10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肿瘤的多药耐药性研究,试图揭示mdr的本质和其作用机理,同时对mdr的逆转进行研究。 11 mdr表型与p-糖蛋白 1968年,kessel等首先在啮齿类动物的细胞中发现mdr现象。1976年,juliano 和ling的研究对秋水仙碱耐药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ho)时,发现其胞膜中有一个分子量约170kda的糖蛋白与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于是命名为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该蛋白的发现,首次解释了产生mdr的分子机制。 近来有关mdr细胞株研究结果揭示mdr细胞株常表现出复杂的多元化。表型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增强对多种细胞毒药物耐受;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过度表达170-180kda膜糖蛋白(pgp);增加药物的细胞外排能力;协同细胞膜活性因子感受性;耐药能力能被某些化学物质逆转。 与mdr有关的许多药物都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剂,如阿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花碱、vp-16、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等。虽然mdr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谷胱甘肽及相关酶的改变、拓扑异构酶?的改变、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蛋白激酶c的变化。但多方面研究证实,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mdrl)及其产物pgp的过度表达是其主要原因之一1。 12 mdrl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多药耐药基因mdrl定位于7号染色体的7q21.1。对mdr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表明,其编码蛋白有128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140kda;经翻译后修饰再加上约30kda的糖链,即为分子量170kda左右的pgp。氨基酸序列对比发现,pgp属于atp结合盒超家族成员,p-糖蛋白属于一种依赖atp供能的转运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其功能涉及到转运细胞中,其生存环境间的多种物质,如肽类、内源性激素、异生物(包括各种天然及半合成化疗药物),在某些生理情况下,还可以作为氯离子通道,转运氯离子。 13 mdrl/pgp 在儿童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 oda y2用rt-pcr、northern吸印转移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36例儿童实体瘤,结果13例神经母细胞瘤中11例(47.8%),11例肾母细胞瘤中7例(63.3%),显示mdrl的pcr产物,northern吸印转移法分析显示,34例标本中11例(32.4%)检出mdrl基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6例标本中26例(72.2%)表达pgp,统计分析示免疫组化检测与rt-pcr检测结果呈显著性相关(p=0.0001)。re gg3通过免疫组化和mrna分析,21例肾母细胞瘤,结果普通型肾母细胞瘤mdrl和pgp表达全部阴性,3例间变肾母细胞瘤有1例显示m drl和pgp表达,同时体外细胞培养证实存在pgp表达和耐药性,研究者认为pgp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的病理分型相关。volmm4用mrna分析、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例术前没有接受化疗肾母细胞瘤中的pgp的表达,结果全阴性,而术前接受化疗的23例肾母细胞瘤中,12(52.2%)例阳性,pgp总的阳性率为38.7%(12/31)。研究者认为pgp的表达与化疗有关。 serra-m5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5例原发和转移骨肉瘤,pgp表达率分别为23%和50%,认为pgp过度表达与高的复发率和较差的预后显著相关,支持pgp在抗药反应中的作用,还有报道一些小儿实体肿瘤如儿童肉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均显示pgp表达与差的预后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mdrl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初治时mdrl基因表达的水平,能大致反映肿瘤对化疗是否敏感,初步预测化疗的效果;在有些肿瘤,如骨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小儿软组织肉瘤、小儿髓母细胞瘤等,mdrl基因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呈负相关,mdrl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一项预后指标;对复发肿瘤患儿,mdrl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是获得性mdr的标志,临床治疗中可能需更改化疗方案;mdrl的检测还可能作为选用化疗增敏剂的指标,在指导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比较清楚是蛋白激酶c可以在mdrl的蛋白水平发挥调节作用,前者通过对后者磷酸化或磷酸化,而影响后者功能的发挥。外源性异物、某些金属盐类等,均能诱导pgp的暂时高表达;某些癌基因也可能调节mdrl基因的表达。 14 pgp介导的多药耐药性的逆转研究 pgp发挥能量依赖型外排泵的作用对象无特异性。对化疗药物以外的许多非细胞毒性化合物,pgp也能将其从细胞内主动地转运到细胞外。因此,当胞膜上的pgp含量恒定时,化疗药物与此类非细胞毒性化合物 pgp结合就存在着竞争。提示如果增加其它化合物与pgp的结合就会减少其对化疗药物的外排,提高化疗药物的细胞内浓度,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这称为mdr的调节或逆转。此类化合物通称mdr调节剂、mdr逆转剂或化疗增敏剂,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及其衍生物)、环孢菌素(环孢菌素a及其衍生物)、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丙嗪等吩噻嗪类化合物)、抗疟药(如奎宁)等。目前,应用此类药物逆转肿瘤细胞的mdr表型。目前,应用此类药物逆转肿瘤细胞的mdr表型,增加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已开始进入临床试验。 miniero等6对一组20例儿童晚期肿瘤,进行了联合治疗,mdr逆转剂用维拉帕米和环孢菌素a,化疗用阿霉素和vp-16,结果5例患儿获得完全缓解。maia rc等7报告15例用vp-16治疗复发的白血病患儿,经vp-16和环孢菌素a联合治疗,其中2例pg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患儿对治疗有反应。 儿童恶性肿瘤的mdr表型及其逆转,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尽管目前mdr逆转剂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儿童恶性肿瘤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随着对mdr机制的深入了解,体外细胞mdr表型逆转试验的成功,和高效mdr逆转剂不断发现,并逐步用于临床,儿童恶性肿瘤支化疗药物的mdr将被克服,将儿童恶性肿瘤的治愈带来新的希望。 2 p53基因与儿童肿瘤 21 p53 基因的结构 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17p13.1,其dna全长16kb20kb,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2、4、5、7、8编码5个进化高度保守的mrna结构区,其蛋白质产物定位于细胞核,为一种含有393个氨基酸磷酸核蛋白,分子量约为53kda。 22 p53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p53基因作为转录因子,通过两个途径调节细胞生长和发育,一为调节dna复制启动复合物的组装和功能,对细胞进入s期进行调控;二为p53基因可能是某些抑制细胞增殖的基因的反式激活因子,从而对细胞分裂进行负调控。p53基因诱导调控其下游调节因子的转录,如waf1/cip1、mdm2、g add45等与细胞生长或抑制有关的基因,它们在上游区具有与p53结合位点共同的序列,受p53负调控,影响细胞生长或分化。 野生型p53基因作为分子警察(molecular policeman),监视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如果dna遭受紫外线辐射或癌症化疗药物损伤后,p53蛋白累积,dna得制停止,介导细胞停滞在g1期,并启动修复系统,予足够的时间进行dna修复。如果修复失败,则p53丧失了这种功能,基因组稳定性下降,突变和染色体重排以较高速率发生,导致恶性克隆的出现。p53基因不仅能通过增加肿瘤细胞凋亡来限制肿瘤的发展,还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p53基因是化疗药物活化调亡路径上的中介,即化疗药物有效活化凋亡路径需要p53的参与。因此,含有野生型p53基因的肿瘤细胞对化疗敏感,含有突变型p53基因的肿瘤细胞,p53依赖的凋亡路径失活,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只有大剂量的化疗药物方可重新活化p53依赖的凋亡路径。 23 p53基因在儿童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 在p53基因的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中,突变好发部位为外显子5-8,被称为突变热点,约相当于编码子132-281区域。目前研究表明很多肿瘤既有p53双等位基因的突变,又有单基因位点的突变并伴有野生型位点的丢失。故在不同的肿瘤中p53基因改变呈多种形式,即:错义突变;选择突变,多数集中在130-290号氨基酸上,尤其是4个高度保守区(130-142,171-180,234-260,270-287);至少存在3个突变热点(175,248,273号氨基酸),不同组织类型突变热点的频度和分布并不相同。研究表明p53基因的突变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改变,大约50%人类肿瘤都有p53基因的突变。检测病人p53的突变可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和预后的监测。 正常的p53蛋白在细胞中易水解,半衰期为20min左右,因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不能检测到p53蛋白;而突变型p53蛋白半衰期为212h,同时,突变的p53基因产生的蛋白构型发生改变,蛋白稳定性增加,导致半衰期的延长,并在恶性肿瘤细胞核内堆积,因而可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出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反映p53蛋白在核内的积累,如sv40大t抗原和eb1b均能和p53蛋白结合形成一寡聚体蛋白复合物,导致p53蛋白的稳定性增加。研究表明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p53基因突变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bardeesyn8pcr-sscp法检测了140例肾母细胞瘤中p53基因的突变,结果突变率为5.7%(8/140),其中11例间突变肾母细胞瘤中8例(72.7%)p53基因突变,认为p53基因是一个影响肾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抑癌基因,其突变涉及间变的发生,并可作为肾母细胞瘤间变的分子标记。bahtimi r等9通过免疫组化技术、northern吸印转移法,检测13例肾母细胞瘤的p53基因,结果3例(23.1%)阳性,10例普通型肾母细胞瘤均无p53基因突变,而3例间突变型肾母细胞瘤均有p53基因突变,认为在肾母细胞瘤间变过程中p53基因突变起重要作用。govender d等10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3例肾母细胞瘤中p53蛋白的表达,共有8例(8.6%)阳性,其中86例预后好的组织型3例阳性,7例预后差的组织型5例(71.4%)阳性,证实p53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和差的预后相关。lahoti c等11用免疫组化疗检测28例肾母细胞的p53,阳性率为64.3%(18/28),复发/转移组和非复发/非转移组分别为93.8%(15/16)和25.0(3/12),表明p53阳性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的复发/转移正相关。 kusafuka t等12用pcr-sscp法和直接基因测序检测p53基因中5-8外显子的突变,82例儿童恶性实体瘤中,只有2例被检出p53基因突变,1例为横纹肌肉瘤,另一例为肝未分化肉瘤,认为儿童实瘤中p53突变是不常见的。但是karami-topoulou e等13用免疫组化检测13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17例髓母细胞瘤,结果前者p53蛋白表达率为33.5%,且p53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相关,在17例髓母细胞瘤8例(47.1%)p53蛋白表达。近来研究表明,儿童恶性星形细胞瘤和儿童恶性胶质瘤p53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率高达37.9%100%,且与差的预 后相关1416。 以上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与某些小儿实体瘤的恶性程度、复发、转移和差的预后相关,可作为肿瘤的恶性指标之一。小儿神经系统肿瘤有较高的p53突变率。 3mdrl基因与p53基因的关系 chin kv等17,goldsmith me等18通过体外培养和基因转染,研究p53基因对mdrl启动子的调节作用,认为p53能调控pgp的表达,野生型p53能够抑制mdrl基因转录,减少pgp生成,而突变型p53能刺激mdrl启动子,增强mdrl基因的表达。linn sc等19用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50例乳腺癌病例中的p53和pgp表达,显示pgp表达和核p53积累常常同时发生在同一种瘤细胞内,在全部50例乳腺癌病例中,p53和pgp表达显著相关,认为pgp和突变型p53共同表达,属于一系列分子事件,导致更加侵袭的表型、药物耐药性和差的预后。oka m20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结肠癌组织,结果pgp表达与p53蛋白积累正相关,支持在体外培养突变型p53激活mdrl基因的论点。而在小儿实体瘤中,p53基因可能对dmrl基因也有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p53基因和pgp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耐药性有密切关系,检测pgp和p53基因突变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均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可为化疗方案制定了体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肿瘤细胞mdrl基因和p53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肿瘤发生发展和肿瘤耐药的分子基础,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goldstein lj, curr probl cancer ,1995;19(2):65124 2oda y, rose i, radig k,et al. virchowsrch, 1997;430(2):99105 3re gg,willingham mc, bahtimi r, et al. mod pathol ,1997;10(2):129136 4volmm m .zintl f, edler l, et al. med pediatr oncol,1997;28(2):117126 5serra m, scotlandi k, manara mc,et al. eur j cancer, 1995;31a(12):19982202 6miniero r, massara fm ,saroglia em,et al.minerva pediatr ,1994;46(10):463470 7maia rc, carrico mk,klumb ce, et al. j exp clin cancer res,1997;16(4):419424 8bardeesy n, falkoff d, petruzzi mj ,et al. nat genet ,1994;7(1):9197 9bahtimi r, hazen mar tin dj, re gg, et al. mod pathol ,1996;9(3):238244 10govender d, harilal p, hadley gp, et al. br j cancer ,1998;77(2):314318 11lahoti c, thorner p, m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