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逢入京使》原文诗意翻译与赏析_第1页
岑参《逢入京使》原文诗意翻译与赏析_第2页
岑参《逢入京使》原文诗意翻译与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岑参的文章 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岑参 逢入京使 原文诗意翻译与赏析 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 如果觉得很不错 欢迎点 评和分享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未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 回京的使者 故园 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漫漫 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 涕泪淋漓的样子 卞和 退怨之歌 空山歔欷泪 龙钟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 托 传语 捎口信 译文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 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泪水沾湿 了衣袖 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 想要写封信却没 有笔与纸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 回家报个平安 译文二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 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但无纸笔 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 749 年 天宝八载 诗人赴安西途中 这是岑参 第一次远赴西域 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 34 岁 有关岑参的文章 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前半生功名不如意 无奈之下 出塞任职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 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西出阳关 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 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 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 互叙寒温 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 不免 有些感伤 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 报个平安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 路逢回京使者 托带平安口信 以 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 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诗文语言朴实 不加雕琢 却包含着两大情怀 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 一亲情 一豪情 交织相融 真挚自然 感人至深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 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 勾起 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 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 乐 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 思乡的肝肠寸断 在诗中得到了 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 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 故园 多日 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 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 当然是漫漫长路 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 乡愁难收 故园 指 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 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 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 以至于 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 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 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 报平安 做了一个 有关岑参的文章 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 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 完全是马上相逢行 者匆匆的口气 写得十分传神 逢 字点出了题目 在赶赴安西的 途中 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 彼此都鞍马倥偬 交臂而过 一 个继续西行 一个东归长安 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 正好托故 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 可偏偏又无纸笔 也顾不上写信了 只好托 故人带个口信 凭君传语报平安 吧 这最后一句诗 处理得很简 单 收束得很干净利落 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 寄至 味于淡薄 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 功名只向马上取 的雄心 的 此时 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 故园相思眷恋的柔 情 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 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 既有生活情 趣 又有人情味 清新明快 余味深长 不加雕琢 信口而成 而 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 口里要说的话 用艺术 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 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 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