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_第1页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_第2页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_第3页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_第4页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本 科科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 设文 设 计 计 FDI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FDI on China s economic growth 学 生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0 指 导 教 师 审 阅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2012 年 6 月 15 日 独创性说明独创性说明 作者郑重声明 本毕业论文 设计 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 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 毕业论文 设计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 日期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III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FDI 的比重逐年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一 体化 更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近几年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断达到历史 的高峰 但其在我国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亦不断引起了质疑 不可否认 FDI 对我国经 济的增长的显著贡献 但与此同时伴随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 本文主要从分析 我国利用 FDI 的现状出发 以近两年我国的外资结构特点为依据 通过研究 FDI 对我 国经济增长做出的巨大贡献 进而深入探讨其给我国经济带来增长的正面效应下 显 露的问题或潜伏着的负面效应 最后提出其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策略的 构想 使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能够有所借鉴 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走势是快速 健康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 FDIFDI 经济增长 正负影响 对策分析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IV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FDI on China s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hare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s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ut also make rapid momentu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attrac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continued in China reached historic peak but its role and function of China s economy caused has been questioned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FDI on China s economic growth but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negative impact is to be reckoned with This article proceed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utilizing FDI in China with the foreig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recent two years in China as the demarcation point through the study of FDI on China s economic growth t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and delve into its brought to China s economic growth under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reveal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roblem or lurking reveal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roblem or lurking finally made its idea of how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 s economic policy China 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an be in reference so a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trend is rapid and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ina Economic growth Present situati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Suggestions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V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 FDI 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 一 FDI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 1 缓慢增长阶段 1983 1991 1 2 快速增长阶段 1992 1995 1 3 调整后的稳步发展阶段 1996 2001 1 4 高速增长阶段 2002 2011 2 二 FDI 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1 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 且趋向独资化 2 2 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3 3 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3 4 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4 5 2012 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 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5 二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6 一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6 1 FDI 促进我国贸易的增长 6 2 FDI 的流入加强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6 3 FDI 优化我国企业改革制度 7 4 FDI 对我国民营资本和技术的贡献 7 二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8 1 加剧外资企业的市场垄断 8 2 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8 3 进一步阻碍国内优势企业发展 8 三 进一步使 FDI 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策略 10 一 遏制外资企业的市场垄断趋势 10 1 加强我国立法工作的制定与完善 10 2 大力促使我国外资并购预警机制的建立 10 3 积极引导我国跨国并购审查机构的设立 10 二 尽快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0 1 尽快提高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与加工配套能力 10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VI 2 积极推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建立 10 三 积极利用内资 发展我国优势企业 11 1 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 11 2 避免同构化 11 结 论 12 参 考 文 献 13 致 谢 14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吸收 FDI 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前全球最大的直 接投资吸收国非我国莫属 外资成了我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拉动力 因此 我国在 积极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时 要清楚的认识到其对我国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 同时更要 深入研究 FDI 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便我国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 FDI 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 FDI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全球 FDI 总流量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波动 但我国的 FDI 流入量却一 直稳步增长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 FDI 流入量变化趋势来看 可以大体分为以下 四个阶段 1 缓慢增长阶段 1983 1991 为使 FDI 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采取如下举措来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进而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 具体表现在 第一 国务院于 1986 年 10 月 国务院颁布 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即 二十二条 目的是为了便于外商投资企业与 政府间的信息沟通 次年又成立了全国外商投资协会 并相继在 41 个省 自治区 直 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立分会 此外 进一步下放了外资项目审批权 第二 1987 年对 于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 给予 两免三减 的税收优惠待遇 增加沿海开放城市 对 外资企业的投资方向 人员安排和内部管理等均有所放宽 2 快速增长阶段 1992 1995 鉴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资的积极扶持 头十年的良好成效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 我国将继续利用 FDI 进一步对我国经济做出贡献 具体表现在 第一 邓小平南巡 讲话和国家增加对外商企业的优惠政策 并提出了 用市场换技术 这一原则 不仅 如此 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 体现在允许外资进入金融 商业等服务业领域 已开放 地区也向内地全面延伸 第二 我国于 1995 年颁布了 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和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将外商投资项目划为鼓励 允许 限制 禁止四大类 不得不说 我国在外商政策与产业政策综合运用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三 我国 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举措使我国在吸收 FDI 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3 调整后的稳步发展阶段 1996 2001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2 此阶段 外商投资显著变化是外商由参股外销开始转向控股控市 鉴于此 国家 经贸委 国家外汇管理局 海关总署等的七个管理部门开始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联合 年检 统一了年检时间和程序 为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提高了监管力 度 同时 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也为证券等行业对外开放做积极准备 使我国对外 资的开放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4 高速增长阶段 2002 2011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本国经济随之由渐进式 局部性的开放转为大推进式 全方位的开放 在世界银行对各国开放战略类型的划分中 我国处于相对开放的第三 类战略 并向全面开放的第四种战略迈进 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已由工业部门转 向服务业部门 为适应入市后对外开放的形势 我国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 规 更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创造了更加宽松与透明的政策环境 此外 为配合跨 国公司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迎接 中国制造 时代的到来 各地方政府在整合地区资 源 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大 各地引资政策的比拼也出现了逐步升 级的态势 二 FDI 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 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 且趋向独资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 外商独资化涉及的产业领域也随之越来越广 除席卷我国制造业外 更蔓延至服务业 2008 年 我国制造业外商独资项目数 实际 外资额和合同签订的比重分别为 70 3 70 和 79 批发零售业的外商独资占比分 别为 83 4 73 和 53 3 房地产业外商独资占比分别是 54 5 64 9 和 53 3 2010 年以来 这些领域的独资化趋势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 外商为了自主控 制发展节奏 完成在华战略布局 更是通过各种手段来达到独资化目的 一是新设独 资企业实现独资化 这是近年来外商投资的主要特点 同时也是外商实现独资化的主 要途径 二是利用增资扩股等方式逐步实现控股直至完全独资 早在 2004 年 美国宝 洁公司就以 18 亿美元价格收购其在我国最后一家合资企业中仅剩 20 的 股份 成为 一家百分百控股的独资公司 在此之前更有法国阿尔卡特公司通过收购中方股份 由 此获得上海贝尔公司的控制权 三是寻求并购国内企业设立独资企业 近几年 外资 企业正是通过收购 入股和资产互换等方式并购国内企业 实现独资最大化的目的 四是通过合资企业另设独资企业 在合资过程中 外方在熟悉了中国市场后便转让股 份 撤出其出资股份 另设独资企业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3 2 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东部地区一直是引入 FDI 的主要地区 到目前为止 我国 的外商投资区域分布基本格局变化较小 东部地区吸收外资情况依旧逐年增长 其在 吸收外资方面显示出了绝对的区位优势 而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也远远超过了中西 部地区 从总体来看 东部地区在我国利用外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超过 80 外商 投资地区结构不平衡的局面并未彻底得到改善 2011 年 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较 2010 年相比增长 4 59 占到全年总外资额的 89 78 我国的中部地区吸收外资情况 总体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 但个别年份外资额有所回落 2010 年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 资额为 76 8 亿美元 所占比例为 13 02 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 2011 年实际使用 外资金额却突然下降到 49 36 亿美元 较前年相比减少了近 3 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吸 收外资情况已全面增长 但是速度相比中东两部缓慢 2010 年实际使用外资额虽有所 增长 但增长幅度仅为 0 34 亿美元 东中西部吸入外资额的明显落差主要由于历史 地理区位 自然因素 对外开放 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 我国中西部劳动力较低 且矿藏 水能等初级优 势资源与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融合度也相对较低 此外 中西部的工业结构与外 资产业结构上有很大差异 其传统优势产业对于外商来说 并不是我国的投资重点 这就使中西部在吸收外资方面严重受阻 另外 中西部机械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 发展空间小 难以形成与 FDI 的配套资源 加上其区位劣势 周边国家的对外直接投 资能力相对较弱 这就大大影响了中西部地区对 FDI 的有效吸收和全方位扩散 另一 方面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 东部地区就利用自身较好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基础这两大 优势使其快速成为吸引 FDI 的热点 同时 FDI 在我国区域分布的严重失衡 是扩大东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差异的绝对要素 也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居民收 入差距的拉大决定因素 据有关数据显示 2006 2011 年底 我国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和西部地区三大地区累计实际利用 FDI 金额占全国累计实际利用 FDI 总量的比重分别 为 76 15 10 23 5 62 3 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缘因素影响 FDI 的来源分布 一方面 港 日 韩 新加 坡等东亚国家或地区介于跟我国的距离较近 文化差异相对较小 运输成本也较低 因此更倾向于来我国投资 另一方面 近几年来 我国一部分内资企业为了享受税收 优惠政策 多次采取在自由港注册后 以外资企业身份 利用回国投资而产生投资回 流 部分跨国公司在自由港设立分支机构 目的是便于实行价格转移和国际避税 然 后再由这些分支机构对华进行投资 从而导致来自自由港的 FDI 近年来高速增长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4 亚洲十国或地区对我国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2011 年 1 12 月 亚洲十国 地区 香 港 澳门 台湾省 日本 菲律宾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印尼 韩国 对华投 资新设立企业 22302 家 同比增长 1 11 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1005 17 亿美元 同比增 长 13 99 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 91 61 其中香港以 770 11 亿美元的投资额位居第一 从世界各大洲经济表现看 亚 洲地区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势头 尤其在金融危机后 经济复苏进程显著 这也为亚洲 十国或地区对我国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经济环境 2006 年至 2010 年 香港的 FDI 平均占比上升到 45 我国东部地区来自香港的投资比重下降趋势明显 来自主要投资 国和地区的投资比重也略有降低 而西部地区来自香港的投资比重上升趋势显著 来 自主要投资国和地区的投资比重下降幅度略大于东部地区 从总体上 东部 西部来 自港的 FDI 均有所增加 但西部地区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2006 年至 2010 年 自由港 萨摩亚 开曼群岛 毛里求斯 维尔京群岛 直接投 资平均占比约上升至 25 其他主要国和地区 台湾省 日本 新加坡 美国 韩国 英国 荷兰 德国 法国 直接投资的平均占比下降至 24 2011 年 1 12 月 对华投 资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中均有通过英属维尔京 开曼群岛 萨摩亚 毛里求斯和巴巴 多斯等自由港对华进行的投资 4 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我国在利用外资的行业投向方面一向较为稳定 但近几年来 流入房地产业的 FDI 规模波动幅度较大 所占比例迅速上升 根据商务部 2011 年 12 月 15 日公布的数据显 示 11 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 FDI 金额为 97 04 亿美元 同比增 38 17 连续第 16 个月实现月度同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 房地产领域利用外资增幅明显较大 我国 1 11 月房地产行业吸收 FDI 201 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 48 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则 显示 1 11 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 63220 亿元 同比增长了 31 2 其中 国内贷款 11245 亿元 增长约 25 利用外资 656 亿元 增幅高达 59 历史数据显示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整体增幅在回落 但其中利用外资额却在持续增长 这引发 了市场关于 热钱 进入中国楼市的猜想 FDI 的行业投向与我国的经济结构直接相关 一方面是我国固有的产业结构和国 际产业转移规律所决定的 第二产业的产值在我国 GDP 所占的比重不仅超过了第一与 第三产业 而且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工业化发展 第二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部 结构及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 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支柱 工业品的国内市场容量较大 市场机制发育也相对完善 这些都为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提供了客 观条件 同时也对跨国公司参与中国工业品市场的竞争构成了较强的吸引力 另一方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5 面 FDI 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也同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相对于其他产业 我国制造业对外资的开放时间长 程度高 多数行业对外资进入方 式和股权比例的限制较少 而第三产业的在许多领域上对外资进入实施了不同程度的 严格限制 尽管加入 WTO 后 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逐步转向服务业 使得第三产 业的开放程度大大加快 外商对服务业的投资表现出了喜人的热情与较好的预期 但 由于部分服务业的市场发育程度还不够成熟 各种竞争阻力依然存在 因而影响跨国 公司在这些领域内的实际投资 同时 众所周知房地产业存在大量的利润空间 不难 料到流入房地产业的 FDI 所占比例将会持续攀升 5 2012 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 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2 年 1 2 月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为 177 23 亿美元 同比下降了 0 56 此为 2011 年 11 月以来连续 4 个月的同比下降 从对华投资来看 这 6 个月的下降主要是受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 使欧盟 27 国对华投资同比下降至 33 32 但美国经济自回暖后 使对我国的投资略有上升势头 同比增长了 0 87 外商直接投资的减速和贸易逆差的出现 会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再现负增长 实际上 2011 年 9 12 月 我国的外汇储备就有 3 个月出现负增长 此次贸易逆差主要是由于受 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但此情况持续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2012 年我国仍会是贸易顺差占 主导 只不过顺差会有所减少 所占 GDP 的比重将会略有下降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6 二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1 FDI 带动我国贸易的增长 一般而言 FDI 规模增加与进口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即 FDI 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促 使进口数量增加 原因是 FDI 可能导致产业内的贸易量增加或直接投资伴随的进口贸 易增加 2011 年 1 12 月 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7712 家 同比增长 1 12 实 际使用外资金额 1160 11 亿美元 同比增长 9 72 2012 年 1 2 月 我国累计实现非 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74 35 亿美元 同比增长 41 1 据世界投资报告显示 有关研究人员采用静态多元回归统计对 2005 年 50 个发达 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样本数据观测和处理 分析 FDI 的流入与贸易绩效的关系 进行定 量研究 回归分析的结果是 人均 FDI 水平对制成品出口产生的影响都是正面的 人均 FDI 水平每上升 1 高技术产品出口 中技术产品出口 低技术产品出口会分别上升 0 5 5 0 31 和 0 28 由此可以得出 FDI 总体上促进贸易增长的结论 而当 FDI 流入大 于流出时 若外国直接投资不是流向生产性产业 却是更多地流向非生产性产业如房 地产和证券等 则很有可能促使国内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形成 从而削弱本国出口产品 的竞争力 进而对出口增长产生负面效应 因此 应合理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与 分配 辩证其带来增长效应的同时发生的负面影响 2 FDI 的流入增强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许多学者从研究 FDI 通过促进东道国比较优势变革来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途径和制 约因素 到考察 FDI 与出口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都认为 FDI 促进了我国的出口结构向高 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转变 其通过带动中国产品出口来增强一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 也有一些学者指出此研究有一定的缺陷 主要是源于 FDI 对我国资源密集型产 业和一般技术制造业并不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 即便 FDI 确实对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带 来一些帮助 但也不能简单地得出 FDI 使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上升的结论 如果在 FDI 促 进某种商品的出口份额上升的同时却对同类商品的进口的话 那么这类商品的出口竞争 力或许会下降 这是因为我国产品竞争力的变化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性 FDI 虽非我国 产品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但其却是打破这种路径依赖性的重要原因 此外 有一部分专 家就 FDI 对我国的不同区域 不同技术类别制成品出口的作用及对我国内资企业出口 的影响 进行了 FDI 出口贸易 关系的实证研究 得出此结论 虽然外资企业对我 国国内企业的出口具有一定的 挤入 效应 但是从总体上说 FDI 对我国内资企业出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7 口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FDI 通过资本形成 技术外溢等效应 提高了我国内资企业的 出口竞争力 3 FDI 促使我国企业改革制度的完善 我国企业出于利用外资进行重组和改造的现实需要 从客观上提出了扩大利用外 资来获得一部分增量资金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通过举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相继带动了 12 万多万家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的技术改造 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和新型经营管理人才 更加速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资产重组 与此同时 还形成 了上海大众 TCL 康佳等一大批现代名牌企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我国批准设立的 30 多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的产权中 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约占 57 国有和集体成分在 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得到了保值和增值 利用外资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是实现 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和现有国有企业利用外资进行重 组的显著成效 促进了传统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进而对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 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起到积极的作用 跨国公司就成为了 FDI 参与国有经济战 略重组 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及增强国有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据统计 目前世 界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世界贸易额的三分之二 世界对外投资的 70 世界专利技术 的 80 均为跨国公司所有 4 FDI 促进我国民营资本和技术的进步 不可否认 20 多年来持续的引进外资是 中国经济奇迹 的主要推动力 FDI 无疑 是解释 20 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最重要变量之一 当然 期间存在着 FDI 与中国 的 拉美化 问题 所谓 拉美化 就是是指拉美地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 的以政权更迭 经济危机和社会失范为特征的整体性危机 但是 简单地把我国和拉美比附是草率而武断的 但以拉美为前车之鉴 这种担忧 显得不无道理 新的战略时期 如果外资企业在我国享受着优于本土企业的政策优惠 介于这种不公平的竞争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 我国的企业就很难成为本国经济的主导力 量 外资在大量流入我国的同时 国内政策却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实行严格控制 因此严 重地束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类似本土企业被边缘化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拉美化 的另一方面是外资的输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技术溢出效应 对东道国的技术自主开发能 力帮助也极其微弱 最典型非中国的汽车行业莫属 中国一贯的 市场换技术 政策也 是在汽车工业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 中国对 FDI 的依赖反映了国内民间投资 不够积极 而且 FDI 的大量涌入 可能导致对国内民营资本的压抑 管理水平的提升 人员技能的提高 工艺流程的改善和都是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 发生的 FDI 带来的全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8 新商业和管理模式已经产生了技术外溢效应的结果 FDI 与民营资本不仅是相辅相承的 而 且对中国资本的形成和增加就业作出了贡献 二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外商独资企业往往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为我国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 品和服务 但与此同时 外商独资化也会对我国利用外资的状况乃至经济发展带来不 利影响 1 加剧外资企业的市场垄断 由于外资的大量进入 目前其已经垄断了我国的部分行业 且随着外商独资化步 伐的加快 外资垄断使我国市场的情况将更加严重 一是通过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势 独资化使外资企业迅速整合在我国的资源 形成更为合理的内部合作分工体系 与此 同时 外商会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 加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进而扩大其 在我国的市场份额 二是通过排挤 打压国内企业 外资企业使用并购 低价抢占市 场这些手段 排挤我国国内现有企业 并用自身的技术 规模 资金等优势筑高进入 壁垒 阻止国内于国际的潜在进入者 以达到其垄断市场的目的 2 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战略目标是 以市场换技术 但由于外商独资化趋势的加 剧 中外合资合作的逐步减少 发生技术外溢的平台和载体也随之不断减少 最终导 致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的可能性直线降低 尽管在我国外商独资企业使用更先进的技术 但由于外资企业的相对独立性和其对自身重要技术的严格保密 会对我国同行业的带 来的技术溢出和示范效应大大降低 结果使我国牺牲了市场却换不来技术 3 进一步阻碍国内优势企业发展 目前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及成长前景良好的优势企业 少部分 企业甚至位于于全球同类企业的前列 但从总体来看 我国优势企业同跨国公司仍有 明显差距 特别是在外商独资化趋势加剧下 优势企业由于面临实力更强大的外资企 业的竞争而举步维艰 为了保护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正常营运 一部分优势企业很可 能陷入 外商有目的和大规模推进的战略行动 的漩涡中 我国的装备工业体系虽然 比较完整 但这是以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在推动了我国经济发 展几十年里 功不可没 但其日后的潜力已经消耗殆尽 我国工业水平的最终提高 是看我国工业装备水平能否提高 但外资的趋利动机却使其大部分投向了最终消费产 品 在外商携带其拥有的资金 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入我国时 往往是投入到 有竞争优势的差异化消费品的生产中 而工装行业的外商投资比例一直较少 即使是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9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 也更多的是投入到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而非工业装备 这就给我国 的国内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竞争压力 同时也没有促进国内工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 升 因此 我国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措施 趋利避害 更好地发挥外资对我国经 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而非打击遏制作用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0 三 进一步使 FDI 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策略 一 遏制外资企业的市场垄断趋势 1 加强我国立法工作的制定与完善 加大力度制定并完善 反垄断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 规范 外商在我国的生产经营活动 防止及遏制各种形式的市场垄断行为 严禁给予外资企 业任何的超国民待遇 对外资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将严惩不贷 同时应努力为国内 企业创造公平 公正 公开的竞争环境 2 大力促使我国外资并购预警机制的建立 应尽快建立健全监控体系 外资并购信息网络和预警机制 形成高效的信息收集 和分析机制 及时关注与控制外资进入我国市场后的经营与发展方向 了解与分析其 对我国市场格局 国内企业及我国总体经济的影响 3 积极引导我国跨国并购审查机构的设立 应借鉴美国 日本等国经验 积极设立跨国并购审查机构 规范外资并购的过程 程序与方式 遏制恶意并购 尤其要对涉及我国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 及关键领域的跨国并购进行严格的审查 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 尽快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 尽快提高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与加工配套能力 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建立有利于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因此 必须进一步调整企业股权结构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建立起股东会 董事会 监 事会同经营层相互协调 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 应把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归入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加大对国内企业的技术改革方面的投入和政策上的支持 使我国企业逐步由简单 技术和工序的组装 发展到辅件 一般零部件 主要零部件 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 最后过渡到高级复杂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组装环节 以加工配套为纽带 努力提高国内 企业与外商企业的关联度 2 积极推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建立 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的方式 来尽快形成一批生产与管理技术 先进 产业结构合理 调控机制灵活 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能与跨国公司相竞争的大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1 型企业集团 特别是在代表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中拥有一批有较强影 响力和控制力的重要骨干企业 三 积极利用内资 发展我国优势企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 不断发挥内外资企业特色 实 现优势互补 寻找和挖掘新的合作领域 同时要不断改善传统的贸易结构与方式 寻 找新的经济与贸易合作增长点 不断开发新产品 寻找新的商机 以应对国际市场变 化的需要 1 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 进一步坚持有关吸引外资的政策取向 同时必须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并注 重与促进同国内产业升级 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 2 避免同构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各国要素合理配置 资源要素优化组合的过程 这就必然涉及 产业布局的合理化问题在 避免产业布局同质化的基础上 取长补短 错位发展 当 我国积极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时 要求我国各个区域不能盲目地齐头并进追求经济总量 而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 区域特色引进外资 合理确定各自产业分工 大力避免区域产 业同构化 实现错位发展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2 结 论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 欧美等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的进入中国 FDI 也在寻求短期利益的驱使下流向我国的产业和市场当中 即便国内的民族产业是被保 护的对象 但由于 FDI 本身的优势使得我国政府会加大力度将其引入 使得 FDI 保有 较强的增长势头 究其原因如下 1 FDI 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我国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所需要的 并且其 非通过其他方式而轻易获得的 2 FDI 引入后带来的竞争压力会促使我国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生存能力 同时也 对我国国内企业带来很好的示范作用 3 FDI 的引入将有助于我国与外商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互利关系 4 FDI 对国内的劳动者产生的积极作用 例如增加就业 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及整体素质等 5 FDI 的流入使我国在积极引用外资的同时 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国际金融风险 的作用 避免重蹈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拉美和东南亚等国的覆辙 虽然我国正积极引入外资 但吸引外资并不必然代表着国内企业能够通过模仿外 资企业技术 管理经验而直接获利 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果最终是看我国对外资企 业先进技术的吸收与消化 就现阶段而言 我国的金融市场并未为国内企业提供一个 有效的安全的融资环境 来充分吸收与利用 FDI 的技术外溢 因此 如何在开放经济 环境中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功能互补的金融体系与监管体系将成为我国经济改革设计中 的重点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3 参 考 文 献 1 徐李婷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对策 黑龙江对外经贸 M 2007 7 2 马春光 马春熠 FDI 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 沈阳工程学院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