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 第二节 剖析自然灾害学案 鲁教版选修5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 第二节 剖析自然灾害学案 鲁教版选修5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 第二节 剖析自然灾害学案 鲁教版选修5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 第二节 剖析自然灾害学案 鲁教版选修5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 第二节 剖析自然灾害学案 鲁教版选修5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节第二节 剖析自然灾害剖析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明目标 知重点 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探究自然灾害的规律 学会全面地分析某一具体地点的自然灾害 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自然灾害的特点和规律 自主学习 1 自然灾害的特点 1 最基本的特点 对人类具有危害性 2 基本属性 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难免和可 防双重性 2 自然灾害的规律 1 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表现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灾害 不同的灾害组合和不同的灾害后果 控制因素 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所控制 举例 a 山区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水土流失等 b 平原地区 洪涝 干旱 地面沉降 土地盐碱化等 c 人烟稀少地区的灾害损失小 而人口 经济密集地区的灾害损失大 2 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表现 周期性和阶段性 举例 旱涝灾害发生频率与太阳黑子变化相关 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地震发生频 率的变化存在活跃期和相对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 表现出阶段性 3 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突出表现是 灾害链 现象 举例 台风带来的次生灾害有暴雨 巨浪 风暴潮 大风灾害 合作探究 读教材图 1 2 2 台风灾害链 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图中所示 分析台风会引发哪些灾害 提示 台风会引发暴雨 大风 巨浪 风暴潮 这些灾害又会引发其他的灾害 形成 灾害链 2 核心归纳 1 自然灾害的特点 以黄土高原为例 1 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水土流失年复一年从长时间尺度表现为渐变的特点 但在年内主要集中在降水较多的 6 9 月份 而且在此期间往往几场暴雨就能造成大的水土流失 2 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滑坡 塌陷 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从而加剧了水 土流失 但提到黄土高原最典型的灾害便是水土流失 3 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其土壤特性 降水密不可分 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自然 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 4 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由于黄土高原地处过渡地带 自然环境特点决定了水土流失的难免性 但人类不合理 的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 从这一方面来讲 水土流失又是可防的 2 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主要规律 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有规律可循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规律表现举例 空间分布 的规律性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灾害 不同 的灾害组合和不同的灾害后果 崩塌 泥石流 水土流失 滑坡主 要分布在山区 洪涝 干旱 地面 沉降 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平原 地区 时间分布 的规律性 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 各种自然 灾害总是表现出在某些时间发生或增 多 而在另一些时间不发生或减少的 不均匀分布现象 并且这种变动的时 间间隔往往是有规律的 表现为周期 性和阶段性 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的变化与太阳黑 子变化的 11 年周期相关 表现出一 定的周期性 地震发生频率的变化 存在活跃期和相对平静期交替出现 的现象 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成因机制 的规律性 成因机制的规律性的突出表现是 灾 害链 现象 即许多自然灾害 特别 是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 在它们的发 生和发展过程中常常诱发一系列次生 灾害 台风除带来大风外 还会带来暴雨 暴雨引起洪水和水土流失 暴雨和 洪水引发泥石流和滑坡 滑坡和泥 石流又可能阻塞河流 破坏堤坝 并造成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还可能 引发农作物病虫害和人畜瘟疫等灾 害 3 灾害之间联系性的判断方法 1 分清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 在判断哪些灾害之间能形成灾害链时 分清原生灾害能 诱发出哪些次生灾害是关键 2 看看能否形成灾害链 如 串发性灾害链 并发性灾害链 串发 并发性灾害链 跟踪训练 1 主震发生前的小震叫前震 主震发生后的小震叫余震 据此完成 1 2 题 1 题干内容反映出的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a 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b 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c 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d 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2 防御地震灾害的正确措施是 a 发现前兆及时保密以免制造混乱 b 离家时要敞开煤气总阀 以防出现火灾 c 每年要进行一次抗震演习 d 易倒易碎的物品要放在无遮挡的地方 解析 第 1 题 较大的地震一般要经过缓慢孕育 前震 突然爆发 主震 逐渐消退 余震 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本身反映了地震渐变的过程 三个阶段中的主震则是地震表 现最激烈的阶段 反映出突变性的特征 第 2 题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是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而正确的避震措施就是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小到最低 敞开煤气总阀易引 起火灾 易倒易碎物品放在无遮挡处易造成财产损失 而发现前兆不及时报告 使人毫无 防灾准备 更能加重伤亡和损失 答案 1 a 2 c 2 读下列材料和图 回答问题 2017 年 6 月 受今年第 2 号台风 苗柏 影响 珠三角 粤东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到暴 4 雨 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 惠州市部分地区受灾 受灾人口 2 86 万人 据广东省民政厅初 步统计 截至 13 日 16 时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共 16 个乡镇受灾 受灾人口 2 86 万人 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993 人 一般损坏房屋 153 间 农作物受灾面积 3 001 公顷 1 台风经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季节是 a 春夏 b 冬春 c 春秋 d 夏秋 2 上题中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规律 3 台风除了能带来灾害以外 也有为人类造福的时候 试说出其对人类的有利之处 4 台风登陆之后还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 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哪个特点 5 简要说明台风引发灾害的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解析 本题以时事材料考查自然灾害的特点 规律及成因 解题关键是了解台风的发 生时间 危害 分布 特点 规律和成因 熟识台风灾害链 如下图 答案 1 d 2 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3 带来大量降水 缓解旱情 降温消暑 4 洪涝 风暴潮 大风 滑坡 泥石流等 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5 引发强降水的天气是自然存在的 目前人类无法改变其进程 但是 我们可以认识 它发生 发展的规律 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 进而规避风险 减少损失 因此该天气系统 引发灾害具有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自然灾害的本质 自主学习 1 自然灾害的本质 5 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 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 是自然对人 类的报复 2 人类发展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人类诞生前 无自然灾害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规模 出现自然灾害 人类无节制地自我扩张并盲目地 大规模地改造自然 自然灾害开始加重 3 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 1 直接原因 世界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 气候变暖 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和相对滞后的防灾体系建设 2 根本原因 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所造成的人地关系失衡 4 认识自然灾害本质的意义 强调人类在利用自然的活动中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合作探究 读教材图 1 2 4 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 1950 2001 年 和图 1 2 5 中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1949 1999 年 完成下列问题 1 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世界和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特点是什么 2 分析造成上述经济损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1 世界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逐步增加 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80 年代以 后迅速增加 2 根本原因是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所造成的人地关系失衡 核心归纳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 自然灾害的本质 自然灾害尽管是由于自然过程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 造成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社会秩序混乱 从而影响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件 但归根结底是自然进程与人类发展 矛盾冲突的产物 其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 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 是自然 对人类的报复 2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影响的原因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加重作用既有直接原因 又有根本原因 其内在关系可用下图 表示 6 跟踪训练 下列地理事件能直观地表明自然灾害本质的是 a 夏秋季节 我国东南沿海常遭受台风袭击 b 河流对泥沙的搬运沉积导致黄淮海平原多洪涝灾害 c 黄土高原的人为植被破坏 使其水土流失灾害加剧 d 冬季大规模冷空气南下带来寒潮灾害 解析 选 c 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 而 a b d 三项只表明了自然过程 的异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必背 1 自然灾害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 2 自然灾害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3 自然灾害有哪些规律 4 怎样判断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5 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什么 6 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有哪些 7 认识自然灾害本质的意义是什么 微点拨 1 自然灾害的四个特点 突变和渐变 联系和分异 自然和社会 难免和可防 的双重性 2 自然灾害的三个规律 空间上的群聚性 时间上的群发性 成因上的链发性 3 自然灾害的本质 人地关系的冲突 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 是 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一 选择题 1 由于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防治的措施是 依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7 依靠发展经济 依靠社会科学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进步 依靠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 a b c d 解析 选 c 防治灾害既要从灾害本身发生发展的规律入手进行预测 又要依靠现代 科学技术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2 关于自然灾害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自然灾害的发生 发展是纯自然问题 b 自然灾害的原动力是自然固有的 不可避免 c 大地震的前兆和余震说明灾害有突变性 d 不同次的自然灾害间是孤立的 没有联系的 解析 选 b 自然灾害的发生 发展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某一原生灾害的发 生会诱发一串灾害链 地震前兆和余震说明灾害的渐变性 3 下列灾害总体上表现为渐变性特征的是 a 暴雨造成的严重的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沙尘暴 d 地震的爆发 解析 选 b 暴雨造成的严重的水土流失 沙尘暴 地震的爆发 它们具有突发性特 点 表现为突变性特点 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发展具有渐变性特征 4 下列灾害中与干旱相关联的是 蝗灾 泥石流 滑坡 水土流失 荒漠化 a b c d 解析 选 c 泥石流 滑坡 水土流失与暴雨有关 5 能够抬高洪水水位的人类活动是 堤坝束狭河床 修建水库 流域内砍伐森林 在河流两岸修筑定居点 a b c d 解析 选 d 堤坝束狭河床会使流域变得狭窄 导致水位升高 流域内砍伐森林也会 使水位抬升 修建水库会调节水位 据英国 每日邮报 2017 年 3 月 6 日报道 一组探险游客在到达智利比亚里卡火山顶 8 时 火山突然喷发 吓得游客们尖叫着离开 据此回答 6 7 题 6 关于火山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火山的喷发具有周期性 b 火山的分布具有规律性 c 火山喷发属渐变性的自然灾害 d 火山喷发常形成洼地地形 7 火山喷发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和台风 b 风暴潮和泥石流 c 泥石流和地震 d 滑坡和寒潮 解析 第 6 题 火山根据活动特征可分为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只有活火山喷 发具有周期性 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形式 其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分布在板 块交界处 火山喷发物在火山口常形成火山锥 第 7 题 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现象 常常 诱发地震和滑坡 同时火山喷发使山顶积雪融化也能产生泥石流 答案 6 b 7 c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 回答 8 10 题 8 四种灾害分别是 a 火山 地震 旱灾 洪涝 b 地震 火山 洪涝 旱灾 c 旱灾 洪涝 地震 火山 d 火山 地震 洪涝 旱灾 9 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 多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b 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 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10 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 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 b 9 c d 解析 第 8 题 根据灾害的持续时间 地震是瞬间发生的灾害 是地震 火山喷发 可能持续几小时或更长 是火山 洪涝灾害是持续性降雨导致的排水不畅 河道决堤等 灾害 可持续几天或更长 是洪涝 干旱是长时期的土壤 空气缺水现象 可持续几个 月或几年 是干旱 所以 b 对 第 9 题 结合前面分析 是地震 多分布在板块交界 处 a 错 是火山 目前基本可以进行有效监测 减少灾害损失 b 错 是洪涝 主要 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c 对 是干旱 主要带来农业减产 造成财产损失 不会有大 量的人员伤亡 d 错 第 10 题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蝗灾属于生物灾害 蝗灾的 形成与气象灾害关系密切 洪涝和干旱能够影响生物发展条件 形成生物灾害 火山 地 震是地质灾害 与蝗灾发生无关 答案 8 b 9 c 10 d 二 综合题 11 阅读下表 回答有关问题 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热带风暴 死亡人数0 72 万15 1 万17 3 万74 5 万 1 写出在成因机制上有联系的自然灾害 和 和 2 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明显不同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试分析热带风暴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 答案 1 火山爆发 地震 热带风暴 水灾 2 致灾因子强度 3 热带风暴影响地区多为人口稠密 经济密度高的中低纬度地区 热带风暴发生频率 高 12 下图为苏门答腊岛位置图 读图回答问题 若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修建连接甲 乙两城的铁路 沼泽成为很大障碍 分析该地 沼泽形成的原因 并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