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_第1页
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_第2页
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_第3页
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_第4页
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08 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 许宪春 一 国际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 受美国次贷危机 美元贬值 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等主要因 素的影响 2008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明显下降 通货膨胀率将明显上涨 贸易 增长率将明显回落 一 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明显下降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深化 许多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都下调了对 2008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数据 表 1 是到目前为止几个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关 于 2008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最新预测数据 表 1 部分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对 2008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最新预测数据 预测机构增长率 比上年回落幅度 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61 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 2 11 5 英国共识公司 2 90 8 英国经济学家智库 2 61 0 从表 1 可以看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英国经济学家智库关于 2008 年世 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结果相同 为 2 6 比 2007 年回落 1 个百分点左右 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结果较低 为 2 1 比 2007 年回落 1 5 个百分点 英 国共识公司的预测结果较高 为 2 9 比 2007 年回落 0 8 个百分点 可以断 定 2008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明显下降 2 表 2 部分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对美国 欧元区 日本 2008 年经济增长率的最新预测数据 美国欧元区日本国家 预测机构 经济增长 率 比 2007 年 回落幅度 百分点 经济增 长率 比 2007 年 回落幅度 百分点 经济增 长 比 2007 年 回落幅度 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0 51 71 41 21 40 7 亚洲开发银行1 50 71 61 01 50 6 英国共识公司0 51 71 51 11 30 7 英国经济学家智库0 81 41 70 81 50 3 注 英国经济学家智库一栏关于欧元区的数据是欧盟数据 美国经济增长率大幅回落 美国经济增长率大幅回落 一季度 美国产业活动趋弱 住房投资继续大 幅下降 消费支出增长低迷 出口增速减缓 从表 2 可以看出 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和英国共识公司都预测美国 2008 年经济增长率为 0 5 比 2007 年下降 1 7 个百分点 英国经济学家智库预测为 0 8 比 2007 年下降 1 4 个百分点 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为 1 5 比 2007 年下降 0 7 个百分点 可以断定 美国 2008 年经济增长率将比 2007 年大幅回落 欧元区经济增长率显著回落 欧元区经济增长率显著回落 一季度 欧元区居民消费支出趋弱 由于信 贷紧缩 借贷成本上升 房地产市场降温 固定资本投资增长减速 受美国经 济衰退和欧元升值的影响 外需减弱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 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 亚洲开发银行 英国共识公司 英国经济学家智库预测欧元 区 2008 年经济增长率依次为 1 4 1 6 1 5 和 1 7 比 2007 年降低 1 个百 分点左右 可以断定 欧元区 2008 年经济增长率将比 2007 年显著回落 日本经济增长率明显回落 日本经济增长率明显回落 日本经济国内需求增长缓慢 净出口对经济增 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亚洲开发银行 英国共识公司 英国 经济学家智库对日本 2008 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结果比较接近 在 1 3 至 1 5 之 间 可以断定 日本 2008 年经济增长率将比 2007 年明显回落 3 表 3 部分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对中国 印度 俄罗斯 巴西 2008 年经济增长率的最新预测数据 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 经济增长 率 回落幅度 百分点 经济增长 率 回落幅度 百分点 经济增长 率 回落幅度 百分点 经济增长 率 回落幅度 百分点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9 32 67 91 06 81 34 80 6 亚洲开发 银行 10 01 98 01 0 联合国亚 太经社理 事会 10 71 29 00 06 51 6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但增势趋缓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但增势趋缓 2008 年 发展中国家经济仍 将保持较快增长 但受发达国家经济减速的影响 增速减缓 据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预测 2008 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6 7 回落个 1 2 个百分点 其中 中 国经济增长 9 3 回落 2 6 个百分点 印度经济增长 7 9 回落 1 个百分点 俄罗斯经济增长 6 8 回落 1 3 个百分点 巴西经济增长 4 8 回落 0 6 个百 分点 亚洲开发银行预测 2008 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 7 6 比 2007 年回落 1 1 个百分点 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发 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都将出现回落 中国净出口增幅将出现回落 进而 影响其经济增长率 印度由于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内需 其经济增长率回落幅度 较小 中国经济将增长 10 印度经济将增长 8 分别比 2007 年回落 1 9 和 1 0 个百分点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最近公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调查显示 亚太发 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在 2007 年达到近十年来的最快增长后 2008 年将有所回 落 2007 年该地区经济增长 8 2 2008 年将增长 7 7 虽比上年有所回落 4 但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 表现仍较为突出 这主要得益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 快速发展 2008 年 中国经济将增长 10 7 印度将增长 9 此外 能源出口 大国俄罗斯 2008 年经济也将保持较快增长 将达到 6 5 二 世界通货膨胀率将明显上涨 受国际石油和食品价格高涨影响 一季度全世界 CPI 上升 据世界银行统 计 世界平均 CPI 同比上涨率从 1 月的 3 9 升至 3 月的 4 1 其中 美国 CPI 上涨率在 4 0 以上 欧元区从 1 月的 3 2 升至 3 6 英国从 2 2 升至 2 5 均超过央行设定的通胀界限 发展中国家 CPI 平均上涨率从 7 6 升至 8 4 韩 国 新加坡 俄罗斯 南非等国家价格上涨十分明显 印度 巴西 墨西哥消 费价格也稳中趋升 2008 年 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形势严峻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货 膨胀率均将明显升高 发展中国家的通涨压力大于发达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预测 2008 年全球 CPI 增长率将达 4 8 比 2007 年升高 0 8 个百分点 其中 发达国家为 2 6 比 2007 年升高 0 4 个百分点 发展中国家为 7 4 比 2007 年升高 1 个百分点 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亚洲开发银行预测 2008 年亚 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货膨胀率达 5 1 比 2007 年上升 0 8 个百分点 其中 中国 韩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等主要国家通货膨胀率均高于上年 其主要原 因是全世界原油和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原油和食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推动了 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 加剧了这些国家通货膨胀的压力 三 世界贸易增长率将明显回落 4 月 17 日世界贸易组织发表报告指出 由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趋严 重的信贷危机 美元相对其他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走低 国际收支不平衡 不断高涨的国际油价与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等主要因素的制约 2008 年世界贸 易发展面临着众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世界贸易增长率将出现大幅回落 预计 今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从去年的 5 5 下降至今年的 4 5 世界贸易增长率下 滑已成定局 4 月 9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 2008 年 世界经济展望 春季报告认 为 世界贸易环境的恶化 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 预计发达国家 5 2008 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将分别增长 3 1 和 4 5 比上年回落 1 1 个和 1 3 个百分点 发展中国家 2008 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将分别增长 11 8 和 7 1 比 上年回落 1 1 个和 1 8 个百分点 四 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 对外需的影响 2008 年 世界 尤其是美国 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率回落 将导致我国 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 贸易顺差增速进一步回落 2 对投资和就业的影响 世界 尤其是美国 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率回落 将导致我国出口增速 放缓 从而会降低我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和影响我国出口行业的就业 3 对价格的影响 世界通货膨胀率明显上涨提高了我国进口成本 对我国形成输入型通货膨 胀压力 4 对金融风险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产生的间接的连带性影响不可低估 我国股市因全球 金融危机在大幅波动中持续走低 美国大幅减息 美元持续贬值 造成国际投 机资本大量涌入 不仅冲击我国金融体系安全 而且也造成我国外汇储备中美 元资产收益下降 5 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 国际经济环境的诸多复杂因素 加大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 调控空间受 到挤压 二 国内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 一 雨雪冰冻灾害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初步分析 1 对农林牧渔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 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农作物 特别是 油菜和蔬菜受灾面积较多 塑料大棚等设施损失严重 畜禽受冻致死数量较多 这对农林牧渔业 特别是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 一季度全国农林牧渔业增加 值数据已经反映出这种影响 6 表 4 2004 2008 年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和农业增加值增长率 20042005200620072008 农林牧渔业 4 64 64 54 52 8 农业 4 12 83 94 11 3 2 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是局部性的和阶段性的 由于停电及交通受阻 这次雨雪冰冻灾害对部分受灾地区 如湖南 江西 贵州的工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 例如 1 2 月份 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 上年同期下降 18 湖南只增长 7 5 远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但这次雨雪冰冻灾 害对全国工业生产影响有限 并且这种影响是短时间的 仅限于 1 至 2 月份 3 刺激了投资需求 一季度 受灾地区投资呈加速增长的势头 受灾的 17 个地区投资比去年同 期增长 27 3 比全国城镇投资增长率高 1 4 个百分点 受灾最重的六个地区 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 33 7 比全国城镇投资增长率高 7 8 个百分点 灾后重 建修复工作 包括电力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 房屋等生活设施的重 建 刺激了投资需求 4 导致农牧产品价格上涨 由于农作物 特别是油菜和蔬菜受灾面积较多 塑料大棚等设施损失严重 畜禽受冻致死数量较多 对食用植物油 蔬菜 肉类的价格产生影响 5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 雨雪冰冻灾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是农林牧渔业生产 二是投资 三是农牧产品价格 其中 对农林牧渔业生产 和农牧产品价格的影响是负面的 对投资的影响是正面的 二 本轮高速经济增长期峰值的初步分析 世界上能够连续保持 5 年及 5 年以上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极 少 到目前为止 我们从 GDP 历史数据观察 只有中国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中 的新加坡和香港创造过这样的记录 见表 5 改革开放 29 年 中国年均经济 增长率为 9 8 但只有两次连续保持 5 年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 第一次是 1992 7 年至 1996 年 年均增长 12 4 目前是第二次连续保持 5 年两位数高速经济增 长 年均增长 10 8 日本只有一次连续保持 5 年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 时间 是 1966 年至 1970 年 年均增长 11 1 新加坡也只有一次连续保持 5 年以上 的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 时间是 1966 年至 1973 年 年均增长 12 5 在第 5 年达到峰值 香港同样只有一次连续保持 5 年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 时间是 1961 年至 1965 年 年均增长 13 0 表 5 国民经济连续保持 5 年及以上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情况表 中国中国日本新加坡香港 年度增长率年度增长率年度增长率年度增长率年度增长率 199214 2200310 0196610 2196610 8196114 9 199314 0200410 1196711 1196712 2196214 6 199413 1200510 4196811 9196813 6196311 7 199510 9200611 6196912 0196913 6196411 6 199610 0200711 9197010 3197013 7196512 4 197112 0 197213 4 197311 2 年平均 12 4 年平均 10 8 年平均 11 1 年平均 12 5 年平均 13 0 初步分析 2007 年有可能是这轮高速经济增长的峰值 主要国际组织和预 测机构对 2008 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最新预测结果也支持这种观点 例如世界银 行最新预测 2008 年中国经济增长 9 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增长 9 3 亚洲开发银行最新预测增长 10 0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最新预测增长 10 7 英国共识公司最新预测增长 10 2 这些预测数据都低于国家统计局最 近发布的 2007 年的中国经济增长 11 9 的初步核实数据 三 两轮经济周期的比较与启示 8 表 6 1990 年以来 GDP 与 CPI 增长情况比较 年度现价 GDP 增长率不变价 GDP 增长率CPI 增长率 19909 93 83 1 199116 79 23 4 199223 614 26 4 199331 214 014 7 199436 413 124 1 199526 110 917 1 199617 110 08 3 199711 09 32 8 19986 97 8 0 8 19996 27 6 1 4 200010 68 40 4 200110 58 30 7 20029 79 1 0 8 200312 910 01 2 200417 710 13 9 200514 610 41 8 200615 711 61 5 200717 711 94 8 9 图 1 1990 年以来 GDP 与 CPI 增长情况比较 1 两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比较 自 1990 年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两个周期 1999 年以前为第一个周 期 1999 年以后为第二个周期 如图 1 第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从 1990 年到 1999 年 1990 年 经济增长处于波谷 谷值为 3 8 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 值 1992 年 经济增长处于波峰 峰值为 14 2 是改革开放以来仅次于 1984 年 15 2 的次最大值 1992 至 1996 年 连续 5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年均增长 12 4 1999 年 回落到经济增长波谷 新的谷值为 7 6 第二轮经济增长周期从 1999 年经济增长处于波谷开始 2003 至 2007 年 连续 5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年均增长 10 8 2007 年 处于经济增长波峰 峰 值为 11 9 到目前为止 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尚未结束 这两轮经济增长周期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 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率波动性较大 峰值与谷值之间相差 10 4 个百 分点 第二轮周期经济增长率波动性较小 到目前为止 峰值与谷值之间相差 4 3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GDP 现价 GDP 不变价 CPI 10 个百分点 2 第一轮周期起步急 由 1990 年的 3 8 一跃到 1991 年的 9 2 加速 猛 由 1991 年的 9 2 再跃升到 1992 年的 14 2 这轮周期从波谷到波峰只用 两年的时间 第二轮周期起步比较平缓 增长率平稳上升 这轮周期从波谷到 波峰用了八年的时间 如果不出意外 这轮周期的后半期能够平稳回落到新的 波谷 并且波谷的经济增长率不会太低 我对第二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概括和判断是 缓起步 匀加速 慢减速 稳 着陆 2 两轮价格增长周期的比较 从图 1 还可以看出 1990 年以来 中国价格增长也经历了两个周期 1999 年以前为第一个周期 1999 年以后为第二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从 1990 年到 1999 年 1990 年 价格增长处于波谷 谷值为 3 1 1994 年 价格增长处于 波峰 峰值为 24 1 1999 年 价格增长回落到波谷 新的谷值为 1 4 第二 个周期从 1999 年价格增长处于波谷开始 在波动中呈上升的趋势 2007 年 价格增长处于到目前为止本轮周期的最大值 为 4 8 本轮价格增长周期尚未 结束 这两轮价格增长周期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轮周期价格涨幅波动性较 大 峰值与谷值之间相差 25 5 个百分点 第二轮周期价格涨幅波动性较小 到 目前为止 峰值与谷值之间相差 6 2 个百分点 3 两轮周期比较的重要启示 1 从两轮周期来看 价格增长的波动幅度均大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 第一轮周期价格增长率的谷值与峰值之间相差 25 5 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率的谷 值与峰值之间相差 10 4 个百分点 到目前为止 第二轮周期价格增长率的谷值 与峰值之间相差 6 2 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率的谷值与峰值之间相差 4 3 个百分 点 2 从第一轮周期来看 价格增长的谷值期与经济增长的谷值期相同 经济增长在 1990 年处于谷底 价格增长在 1990 年也处于谷底 经济增长在 1999 年回到谷底 价格增长在 1999 年也回到谷底 价格增长的峰值期却与经 济增长的峰值期不同 经济增长在 1992 年到达峰值 价格增长却在 1994 年到 11 达峰值 价格增长的峰值期比经济增长的峰值期滞后两年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 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第二轮周期的后半期 要 尽可能避免经济增长率在峰值回落之后 价格增长率上涨幅度过大 四 2008 年国内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 1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 从消费的角度看 有若干方面因素促进需求的增长 具体表现为 一是 2007 年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会拉动消费需求较快增长 2007 年 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 17 2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 12 2 比上年加快 1 8 个百分点 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都超过了 GDP 的相应增长率 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 15 4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 9 5 比上年加快 2 1 个百分点 是 1984 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 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会增加居民消费支出 二是根据党的十七大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 财政将增加关注民生方面的支出 例如 从今年 1 月 1 日起 国家提高了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 将拉动消费需求增长 三是 2008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 29 届奥运会将带动居民在住宿 餐饮 文化 体育 娱乐等服务领域的消费支出 拉动消费需求增长 四是雨雪冰冻灾害增 加了政府在救灾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