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活动总结_第1页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_第2页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_第3页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_第4页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 是民族之魂 是上下五千 年博大文化的积淀 是古圣先贤们智慧的结晶 本学年 我们继续将国学经典引入校园 进入课堂 既保护 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中华文化 有塑造了心灵 陶 冶了情操 敦品励行 健全了人格 此项活动开展得扎实 活泼 有声有色 为使下学期此项活动开展得更好 特作 总结如下 一 课程开设以来学生的收益一 课程开设以来学生的收益 1 传承了中华文化 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感 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 从经典之作 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2 陶冶了性情品德 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 美文 美心 嘉言懿行 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 培养开朗豁 达的性情 自信自强的人格 和善诚信的品质 3 提高了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 扩大 阅读量 增加诗文成诵量 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 感受 文言精华 奠定语文基础 在记忆的黄金时代 增加经典 储备 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 推进了素质教育 读经诵典 培育心灵 吸取营养 开发心智 使学生道德 文化 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 面提高 丰富 重德崇智 和谐发展 体验成长 的办学 思想 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 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以诵读经典为载体 以课堂教育 为主阵地 以师资建设为抓手 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 破口 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营造人人能够吟诵 班班诵读经典的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 引 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 在文化底蕴积 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 各系部诵读内容 二 各系部诵读内容 机电部 诵读 三字经 背诵古诗 20 首 上下学 期各 10 首 学前部 诵读 弟子规 背诵古诗 30 首 上下学 期各 15 首 汽修部 诵读 千字文 背诵古诗 40 首 上下学 期各 20 首 商贸部 诵读 论语 前半部分 背诵古诗 50 首 上下学期各 25 首 高考部 诵读 论语 后半部分 背诵古诗 50 首 上下学期各 25 首 三 时间安排 三 时间安排 1 集中诵读 每周设一节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课为集中指 导诵读时间 2 分散诵读 每天早读及放学前集体诵读 5 10 分 钟 每周升旗仪式 全校分年级轮流集体诵读 为减轻学 生背诵古诗的负担 提倡教师见缝插针 采取积少成多的 诵读方法 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两分钟时间 开展 课前一吟 活动 做到 读而常吟之 学而时习之 假期布置学生自主诵读和家长共读 3 教师诵读 教师的学习采取分散式自学为主 其进 度不能落后于学生 学期课程结束 必须达到人人能背诵 的目标 四 实施要求 四 实施要求 1 诵读为主 讲解为辅 授课方式上要让学生直面经 典 自己感悟和体会 教师针对性解疑释难 举一反三 时间安排上诵读占多 人人能背 堂堂皆清 提倡通过经 常的 轻松的 大声的诵读和吟诵 自然成诵 还可以引 导学生在游戏中诵读 2 取其精华 舍弃糟粕 传统文化 难免有与现代观 念相悖之处 要有所取舍 引导学生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角 度加以理解 分析和比较 扬长避短 以便更好地了解经 典的精神实质 3 活学活用 不断创新 学习是为了应用 将国学的 内涵要求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和周边的事例相佐证 横向迁移 学以致用 古为今用 在实际中 有意识地引 导学生运用经典 如春天到了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踏青 看见桃花 教师有意识地诵出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人面桃花相映 红 等句子 引导学生吟出自己诵读过的与桃花有关的句 子 在作文中 经常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经典句子 如描 写春雨时 用上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充分地表 达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4 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 加强班级文化建 设 各教室的布置及班级墙壁文化建设既要体现规范又要 彰显特点 要开辟 古诗角 经典壁 等 要建立 学 生才艺展示 学生诗文诵读评比栏或进展表 等板块 每 个班级的前黑板一边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 一句经典文句 5 制定计划 创新形式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 与诵读量 划分每天的诵读量 制定计划 根据计划诵读 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要自觉地在 规定的时间段里 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 指导学生开 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要充分利用音乐 舞蹈 书法 绘画等多种功能 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开展歌唱经 典 演经典 经典诗篇朗诵会 经典诵读展示等活动 五 实施的条件保障 五 实施的条件保障 1 为确保 国学经典 课程的顺利实施 学校将有计 划 有步骤地安排指导教师的培训 逐步提高教师 国学 经典 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把 国学经典 教学纳入教学 研究工作的范围 研讨国学经典的内涵 诵读形式及评价 方法等 指导教师和班级开展 国学经典 的教学工作 2 为顺利实施方案 学校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层层落 实 分工负责 一级网络 建立 国学经典 课程领导小组 负责全 面领导活动的开展 包括制定方案 组织协调 经费保障 总结表彰等工作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提供强有力的组 织保障 二级网络 建立 国学经典 指导评价小组 负责过 程中的监督 检查 评比 量化和宣传报道等工作 采取 多种措施 不断将活动深入化 丰富化 实效化 三级网络 成立 国学经典 讲师团 由各班语文教 师担任 对任教班级负责 制定教学计划 精心备课上课 确保学生明其义 能背诵 会活用 六 评价与考核 六 评价与考核 1 学校教导处成立以语文教研员 语文备课组长为主 的国学经典指导考评小组 根据计划对各班诵读情况每月 进行一次抽测检评 每学期末对古诗文进行书面抽测 月 成绩和期末成绩按 4 6 的比例计入教师综合考评中的语文 综合实践能力分 占 40 分 2 学校教导处组织考评小组每学期 2 次对各班级的班 级文化建设进行检测赋分 分值计入教师综合考评中的语 文综合实践能力分 占 10 分 3 学校组织的各类经典诵读竞赛 经典诵读作品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