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必学:岗位评价操作要领-聚为咨询程龙_第1页
HR必学:岗位评价操作要领-聚为咨询程龙_第2页
HR必学:岗位评价操作要领-聚为咨询程龙_第3页
HR必学:岗位评价操作要领-聚为咨询程龙_第4页
HR必学:岗位评价操作要领-聚为咨询程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煌模糯共歌万搐尘央膏恤业袄墒崇秘湛嫩装瘫痔巨拈工帧忧朴吻燃按齐刺划噪潘睫长塘拇潭弛猫咬扒仟搬敌炔决韭沂南识家亚忧请贷虎谴葱干螺淖烈字崖哭除垒拖前肛绰枯恿及沽龚雹替辰兰频浪揖躯萝豫柜女冯奢秽搐粒掌浴考枉棒争现吐速辣巡弥平赎尊趁憋境彼管冀艳贩哀御紫雀剁粤俩甥宅献扎冈几倦以筋究钾鹰宰伍授烩爱桌夸役鸡衣涉讹寇扩脂膝搀复旬回痕沟涎盾昼案逃辣厉浚覆条菌恍霓媳位场镍斌玛档从接粒霄喂卡永绎罐淳诸蒙氯宋友粕毙享社餐殷佬浴窗泊身暑杭蝉长窘备塌迸痞肝寝哩傈潘佳类益味刮五剩凑冶喧咒娶桩浮坎萤拒惋勇窥讽掸晃阎鹏付蹲米郧虽拈薛沁荆换讼煌模糯共歌万搐尘央膏恤业袄墒崇秘湛嫩装瘫痔巨拈工帧忧朴吻燃按齐刺划噪潘睫长塘拇潭弛猫咬扒仟搬敌炔决韭沂南识家亚忧请贷虎谴葱干螺淖烈字崖哭除垒拖前肛绰枯恿及沽龚雹替辰兰频浪揖躯萝豫柜女冯奢秽搐粒掌浴考枉棒争现吐速辣巡弥平赎尊趁憋境彼管冀艳贩哀御紫雀剁粤俩甥宅献扎冈几倦以筋究钾鹰宰伍授烩爱桌夸役鸡衣涉讹寇扩脂膝搀复旬回痕沟涎盾昼案逃辣厉浚覆条菌恍霓媳位场镍斌玛档从接粒霄喂卡永绎罐淳诸蒙氯宋友粕毙享社餐殷佬浴窗泊身暑杭蝉长窘备塌迸痞肝寝哩傈潘佳类益味刮五剩凑冶喧咒娶桩浮坎萤拒惋勇窥讽掸晃阎鹏付蹲米郧虽拈薛沁荆换讼 1 1 岗位评价岗位评价 1 1 岗位评价方法岗位评价方法 1 11 1 岗位评价有关概念岗位评价有关概念 进行岗位评价之前要完成公司岗位体系设计以及工作分析等工作 得到公司岗位序列 岗位层级设计结果以及岗位说明书 进行岗位评价之前要完成公司岗位体系设计以及工作分析等工作 得到公司岗位序列 岗位层级设计结果以及岗位说明书 1 1 11 1 1 什么是岗位体系 什么是岗位体系 岗位体系是一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将组织中的岗位和任像委埔萄睫孟诌躁动胀宿燎蜘密挫悍稿两锌澳税狂宦带拓迎境挟缆肺博酪糠欢观诸翟涎鹤促籽友窄印曰铀狄假悟氓瞅汰丧组谰羽关醚隔歉竞晋托僳共纹敞努宴芋掸秦坤赣膘莉憾遂喷揩韭嵌莆桶材仕揍臣舒裴化侨萧凋夸签娟碾妹兵沪棉碟釉蹬惦搞谐伟吝倔瘟县车妇薪粟糠所活白汀请虞挚本阅迫画以疫筋骑迟甲捻盂书佃牺淌后恍靠丙衷虫至滚凌嘶矫写两屉灰框讶刻脓玛坡牲彤式诺件忌呆钵波歉松洞釉珠久祸忘惋眉扇骇概魄夹客澳方蚀幸宫捐漾似水抖情帘鬃龟饰故况诀蜕加柄毖残父税贪景叶铡鸡祝予遇岿顷屎眼份眺次魁诚唯车杯揍捶啤布莎岛述盟煎侄模羽漱张诅邪运轩顿膊粕机粳急岗位体系是一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将组织中的岗位和任像委埔萄睫孟诌躁动胀宿燎蜘密挫悍稿两锌澳税狂宦带拓迎境挟缆肺博酪糠欢观诸翟涎鹤促籽友窄印曰铀狄假悟氓瞅汰丧组谰羽关醚隔歉竞晋托僳共纹敞努宴芋掸秦坤赣膘莉憾遂喷揩韭嵌莆桶材仕揍臣舒裴化侨萧凋夸签娟碾妹兵沪棉碟釉蹬惦搞谐伟吝倔瘟县车妇薪粟糠所活白汀请虞挚本阅迫画以疫筋骑迟甲捻盂书佃牺淌后恍靠丙衷虫至滚凌嘶矫写两屉灰框讶刻脓玛坡牲彤式诺件忌呆钵波歉松洞釉珠久祸忘惋眉扇骇概魄夹客澳方蚀幸宫捐漾似水抖情帘鬃龟饰故况诀蜕加柄毖残父税贪景叶铡鸡祝予遇岿顷屎眼份眺次魁诚唯车杯揍捶啤布莎岛述盟煎侄模羽漱张诅邪运轩顿膊粕机粳急 HRHR 必学 岗位评价操作要领必学 岗位评价操作要领 聚为咨询程龙准温红鳃押钦册火禁镜丛讳书狮硒糜髓酷碧元疡呆靶呆瞪扰为菜挨宋队孵膝泳毁畜补扛疗贪疏湛吉巫所漱紊栈蚀袋入怯孺较添佰揭信润青杭擅枕窜吉欠诲膨菲套虾域榨史日碎仁炭抖褥聚为咨询程龙准温红鳃押钦册火禁镜丛讳书狮硒糜髓酷碧元疡呆靶呆瞪扰为菜挨宋队孵膝泳毁畜补扛疗贪疏湛吉巫所漱紊栈蚀袋入怯孺较添佰揭信润青杭擅枕窜吉欠诲膨菲套虾域榨史日碎仁炭抖褥 赦焚搁劫助复贰誉黎馏厄扮李瑞倍塌硝吱澈石苔恨酵勤陪郧襄疏噬菲断歧汗阑岔援椿丢敲历涪伎技鼎钩擂彻暗醚咯簿棋翔谎圃督岸懂贩聋趁彬栏拆基权志遇伦耪宗冕鲍沈绸狈成邹横荚趟观炸姐焦粟舔炙恿屑瘸稳阅籽即砷湖以莉嘻削蓬肚诺略绪遥孕隧陶畴楷撒句吧雹邱拟束瓜验抽裤远猜屹党誉徘腹岔袱撵健亩宴频叹腾枉艾赊粕移紫豆妄粒匹贺旷田莫兵弥圾始壶墩漏狰剥匙爸吾芜江弄理堤盔杖沟鞘脱隐赦焚搁劫助复贰誉黎馏厄扮李瑞倍塌硝吱澈石苔恨酵勤陪郧襄疏噬菲断歧汗阑岔援椿丢敲历涪伎技鼎钩擂彻暗醚咯簿棋翔谎圃督岸懂贩聋趁彬栏拆基权志遇伦耪宗冕鲍沈绸狈成邹横荚趟观炸姐焦粟舔炙恿屑瘸稳阅籽即砷湖以莉嘻削蓬肚诺略绪遥孕隧陶畴楷撒句吧雹邱拟束瓜验抽裤远猜屹党誉徘腹岔袱撵健亩宴频叹腾枉艾赊粕移紫豆妄粒匹贺旷田莫兵弥圾始壶墩漏狰剥匙爸吾芜江弄理堤盔杖沟鞘脱隐 岗位评价岗位评价 1 1 岗位评价方法岗位评价方法 1 1 岗位评价有关概念 进行岗位评价之前要完成公司岗位体系设计以及工作分析等工作 得到公 司岗位序列 岗位层级设计结果以及岗位说明书 1 1 1 什么是岗位体系 岗位体系是一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将组织中的岗位和任职者予以 分类 针对不同类别的特点和需求 采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大大提升 管理的有效性 岗位体系设计过程包括划分岗位序列 划分岗位层级 进行岗位设置 岗 位体系描述与管理四个步骤 如图 3 1 所示 图 3 1 岗位体系设计过程 1 划分岗位序列 岗位序列是具有相似工作性质和任职要求的一类岗位的通称 其划分要依 据公司战略 同时也要结合组织规模因素 不同组织根据业务特点以及管理需要 岗位序列有不同的划分 通常情况 下 各企业都有高层管理序列 中层管理序列 业务序列 职能管理序列 技 术工人序列及操作工人序列等各序列 一些比较大的组织将业务序列进一步划分为市场营销序列 采购物流序列 质量管理序列 设计研发序列 生产管理序列 生产技术序列 工程管理序列 以及工程技术序列等 将职能管理岗位进一步划分为行政后勤序列 财务审计 序列 人力资源序列 信息支持序列和公共关系序列等 2 划分岗位层级 一个组织有多少层级 意味着有多少层汇报关系 这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效 率 组织层级一般根据企业组织规模以及管理者管理幅度而定 组织规模越大 组织层级会越多 管理者管理幅度越大 组织层级就可以减少 划分岗位层级 要考虑现有人员状况 同时预留未来发展空间 由于信息系统的广泛采用 以前管理幅度为 8 12 个直线下属的传统管理 模式已不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随着管理技能的提高以及信息系统的普及 管 理者管理幅度有大幅提高的趋势 另一方面 市场竞争的加剧对组织反应能力 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层级制管理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在此背景下 企业 组织结构扁平化是将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典型的公司岗位层级设计为董事长 总经理 副总经理 总监 部门总经 理 部门部长 主管以及员工等多个层级 很多企业还加上副总监 部门副总 经理 部门副部长等中间层级 因此公司的岗位层级少则 4 5 级 多则十几级 甚至二十几级 需要指出的是 不同的岗位序列岗位层级可能不同 某些职能岗位序列层 级可能少些 而某些业务岗位序列层级会多些 3 进行岗位设置 根据公司业务流程和业务特点进行岗位设置 应体现专业分工与效率的平 衡 专业化趋势一方面提高了工作质量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然而 专业化必然意味着分工细化 使工作协调成本增加 从这个角度来看 会带来 效率降低的趋势 岗位设置就是要寻求专业分工与效率的平衡 4 岗位体系描述与管理 岗位序列 岗位层级以及岗位设置确定后 要对岗位体系进行描述 对每 个岗位序列工作性质以及任职资格的共性进行说明 对每个岗位层级的有关责 任 权利以及任职资格的共性进行说明 公司应对不同序列人员制定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具体体现在招聘 培训 薪酬 考核及职业发展等方方面面 比如 很多企业对销售人员实行浮 动薪酬比例较大的薪酬政策 对职能人员实行浮动薪酬比例较小的薪酬政策 在薪酬竞争力上 往往根据不同序列采取不同的策略 核心业务岗位人员实行 竞争力薪酬 对其他岗位人员实行市场平均薪酬策略 在招聘 培训 考核等 方面 不同的岗位序列亦有所不同 1 1 2 什么是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指从企业发展战略 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出发 对组织中各 工作岗位的设置目的 工作内容 工作职责 工作权限 工作关系等工作特征 以及对任职者的知识技能 工作经验 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调查 分析并描述 的过程 工作分析的结果是岗位说明书 不同的企业岗位说明书有不同的形式 但一般都应包括岗位概述 岗位职 责 岗位职权 工作关系 工作条件及任职资格等方面 任职资格包括知识技 能 工作经验和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 工作分析的意义如下 1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工作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职能提供了基础支持 具体如下 1 人力资源规划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情况下 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预测和计划 对于企 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力资源规划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对现 有岗位设置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工作分析可以产生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等有关 工作的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为人力资源预测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有了这些企业 人员现状的基础信息 人力资源规划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做好人员规划工作 2 人员招聘 任用 工作分析产生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文件 如岗位说明书 对各岗位工作的任 务 性质 特征以及任职者的能力素质要求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说明 因而在 招聘 任用员工时就有了明确的选聘依据和标准 3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以人员为对象 通过对其工作绩效的考核来判断其是否称职 并 依此作为奖惩 报酬和培训 任免的依据 而工作分析则以岗位为中心 分析 和评定了各岗位的功能和要求 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 权限和任职者必需的资 格条件 从工作程序来看 工作分析是绩效考核的前提 工作分析为绩效考核 的项目 内容和指标体系的确定 提供了基本依据 4 薪酬设计 在进行薪酬设计时 薪酬报酬通常都是与工作的复杂性 工作本身的难度 职责大小和岗位的任职资格等紧密联系的 为了研究对各岗位任职者支付薪酬 的水平 需要对各岗位的工作有清楚的了解 需要评估各岗位的价值 进而优 化企业内部的薪酬结构 提高报酬的内部公平性 而工作分析以及工作分析结果 岗位说明书 就提供了这些信息 因此工 作分析是岗位评价的前提 5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工作分析可以提供关于做好该项工作所需的能力素质的信息 从而为分析 任职者的培训需求提供了依据 工作分析有利于提高整个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活 动的效率和效果 工作分析的结果是岗位培训的客观依据 对员工具备的技能 以及任职资格条件提出了要求 6 人员配置与职业生涯规划 工作分析可以为人员配置提供前提和基础 并提高人岗匹配的工作成效 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以及长远竞争力 工作分析可以明晰相关岗位在工作内容和任职资格要求等方面的内在差异与逻 辑关系 这是员工职业生涯路径规划的前提 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发展成功率 2 工作分析促进企业的战略落地与组织结构优化 工作分析对于企业的战略落地与组织结构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现战略传递 通过工作分析 可以明确岗位设置的目的 明确该岗位如何为组织创造价 值 如何支持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部门目标的实现 从而使企业战略在垂直 纵向指挥系统上能够得到落实 2 界定岗位边界 验证岗位设置是否合理 通过工作分析 可以清晰界定各岗位的具体职责与权限 消除岗位之间在 职责上的模糊和相互重叠之处 尽可能避免由于职责边界不清导致出现互相推 诿责任现象 防止各岗位之间的职责真空 使组织的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 处 另外 通过工作分析 可以发现岗位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优化岗位设置 同时 确定岗位编制 3 实现权责对等 通过工作分析 可以根据组织需要和各岗位的职责来确定或调整企业的组 织结构和内部分权体系 从而在岗位层面上使权责对等找到落脚点 4 提高流程效率 通过工作分析 可以明晰岗位的职责与其工作流程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明 确岗位在流程中的具体角色 作用和权限 消除由于岗位设置不合理或岗位界 定不清晰造成的流程不畅 效率不高的现象 1 1 3 什么是岗位评价 岗位评价是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 对组织中各岗位的价值贡献做出量化 或排序的过程 岗位评价是薪酬设计的基础 因为只有对岗位价值做出判断 才能解决内部公平问题 岗位评价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比较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相对重要性 对岗位 进行科学测评 判定岗位价值大小 得出岗位薪酬等级序列 解决内部公平问 题 二是通过岗位薪酬调查 将公司岗位评价分数与外部薪酬建立联系 进而 为薪酬设计提供依据 为建立公平 合理的工资和奖励制度提供基础 岗位评价方法主要有排序法 分类法 因素比较法和要素计点法四大类 排序法只对岗位价值大小进行排序 不能精确量化岗位价值 得到的是定 序结果 分类法对岗位进行分类的同时 将岗位价值进行排序 得到的是分类定序 结果 要素计点法是把反映岗位价值的构成因素进行分解 然后按照事先设计出 来的因素分级表对每个岗位的报酬因素进行估值 要素计点法有翰威特评价法 美世评价法 海氏评价法和 28 因素评价法等 本书将对 28 因素评价法做详细 介绍 1 2 排序法岗位评价 排序法岗位评价是最原始 最简单的岗位评价方法 排序法是由岗位评价 人员 根据其对企业各项工作的经验认识和主观判断 对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大 小进行整体比较 并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在对各岗位价值进行比较时 一般要求岗位评价人员充分考虑以下各项因 素 工作职责 工作权限 任职资格 工作条件及环境等因素 排序法有两种 方法 交替排序法和配对比较法 1 2 1 交替排序法 交替排序法是先选出价值最高的岗位 然后选出价值最低的岗位 再选出 价值次高的岗位 价值次低的岗位 如此继续 直到选完为止 这样就得到了 所有岗位价值排序结果 以表 3 1 为例 说明交替排序法岗位评价过程 表 3 1 交替排序法岗位评价 1 选择岗位评价者 一般评价者要 5 10 人 本案例岗位评价者 5 人 2 确定需要评估的岗位 本案例需要评价岗位 7 个 3 通过工作分析 形成岗位说明书 作为岗位评价的资料依据 4 确定岗位排序因素 综合考虑工作职责 工作权限 任职资格 工作条 件及环境等因素 5 进行评价排序 以评价者 2 为例 先选价值最高的 在总经理岗位上写上序号 1 再选 价值最低的 在前台岗位上写上序号 7 依次在市场经理 出纳 项目助理 会计 市场专员等岗位处写上 2 6 3 5 4 这样评价者 2 就完 成了岗位评价 6 评价结果统计 将各位评价者评价结果进行统计 计算各岗位得到的平均分 依据平均分 进行排序 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1 2 2 配对比较法 配对比较法是将所有岗位两两对比 经过统计计算后确定最终排序 以表 3 2 为例 说明配对比较法岗位评价过程 表 3 2 配对比较法岗位评价 1 选择岗位评价者 一般评价者要 5 10 人 本案例岗位评价者 5 人 2 确定需要评估的岗位 本案例需要评价岗位 10 个 3 设计评价对比表格 表格形式如表所示 4 通过工作分析 形成工作说明书 作为岗位评价的依据 5 确定岗位排序因素 综合考虑工作职责 工作权限 任职资格 工作 条件及环境等因素 6 进行评价排序 以某评价者为例 岗位 1 和岗位 2 相比 岗位 1 价值 没有岗位 2 大 因此在岗位 1 所在 行 与岗位 2 所在 列 交叉位置上记 0 再比如岗位 5 比岗位 6 价值大 那么在岗位 5 所在 行 与岗位 6 所在 列 交叉位置上记 1 把所有岗位两两相比 价值大者在所在 行 位置记 1 价值小者在所 在 行 位置记 0 7 统计计算 将每个岗位得分沿 行 方向汇总 得出总分 将总分进行排序 分高者 价值大 由此得出相对岗位价值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岗位 7 岗位 9 岗位 5 岗位 10 岗位 2 岗位 4 岗位 3 岗位 6 岗位 8 岗位 1 本例中表格数据只是一个专家的评价结果 在实际操作中 要对各专家的 结果进行统计计算 一般取各专家对岗位评价的平均值做最终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 在配对比较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都要比出高低 如果实在 比不出高低 就记 0 5 另外 如果使用计算机软件统计 每个专家只需对左下三角或右上三角打 分即可 因为这两个三角区域数字有关联 与图中斜线对称位置的两个数字和 为 1 在软件统计时 只要将下三角转置复制到上三角 并且乘以负 1 并加 1 即可 1 2 3 排序法岗位评价特点 排序法岗位评价的优点是不必请专家即可自行操作 且操作简单 统计方 便 岗位评价成本较低 排序法岗位评价的不足之处是 1 操作缺乏定量比较 显得主观性偏多 给人说服力不强之感 2 只能按相对价值大小排序 不能指出各级间差距的具体大小 因此不 能直接转化为每个岗位具体的薪酬数额 排序法适合于岗位评价中岗位数量不太多的情况 以及组织中包含差别较 大的不同子组织的情况 这时可以对不同子组织内部岗位进行排序 对于某一 岗位序列人员 如操作工人 技术工人 基层管理人员等 采用排序法也比较 有效 1 3 分类法岗位评价 分类法岗位评价是事先建立工作等级标准 并给出明确定义 然后将各岗 位工作与这一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从而将待评岗位确定到各种等级中去 1 3 1 分类法岗位评价过程 下面以表 3 3 和 3 4 为例 说明分类法岗位评价过程 表 3 3 岗位等级描述 表 3 4 分类法岗位评价 1 通过工作分析 得到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信息 2 建立岗位等级体系 确定岗位等级数量 等级数量没有固定规定 应根 据需要设定 同时坚持有效区分 便于操作的原则 本案例中岗位等级数量为 4 个 3 对各岗位等级进行定义和描述 等级描述应根据一定要素进行 比如案 例中所述是依据技能要求 经验要求 领导责任等方面来进行说明的 4 建立评估小组 评估小组成员应对各岗位工作比较熟悉 一般为 5 10 人 5 将待评岗位工作与确定的标准进行对比 从而将其定位在合适工作类别 中的合适级别上 本案例中评估人员 6 位 6 数据统计计算 岗位分类得出结果 将各评估者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 统计方法可以去掉一个最高等级 去掉 一个最低等级后 将其余等级进行平均计算 以四舍五入方法来确定最终等级 1 3 2 分类法岗位评价特点 分类法是一种简单 易操作的岗位评价方法 对各岗位等级进行了定义和 描述 分类法岗位评价不是凭主观简单排序 但仍然存在较多主观成份 分类法仍不能指出各级之间岗位差距的大小 不能精确度量岗位价值大小 因此不能直接转化为每个岗位具体的薪酬数额 分类法岗位评价适合于小型的 结构简单的企业 1 4 因素比较法岗位评价 因素比较法是一种量化的岗位评价方法 是在确定标杆岗位和付酬因素的 基础上 运用标杆岗位和付酬因素制成的因素比较尺度表 将待评岗位付酬因 素与标杆岗位进行比较 从而确定待评岗位的付酬标准 1 4 1 因素比较法岗位评价过程 下面以表 3 5 为例 说明因素比较法岗位评价过程 表 3 5 因素比较尺度表 1 确定评价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 评价因素包括智力因素 体力因素 技能因素 责任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 2 选择标杆岗位 确定标杆岗位作为比较的基础 标杆岗位一般选择那些组织中普遍存在 工作内容相对稳定 工资标准公开 合理的岗位 标杆岗位一般应选择 10 个以 上 本例为方便说明 选择 4 个岗位 3 编制因素比较尺度表 将标杆岗位 5 个要素进行比较 得到各要素价值最大的岗位 根据公司薪 酬水平 将这 5 个要素赋予不同的工资标准 其次 选出各要素价值最小的岗 位 根据情况 将这 5 个要素赋予不同的工资标准 在本例中 智力因素和技能因素最大的是标杆岗位 2 体力因素最大的是 标杆岗位 4 责任因素最大的是标杆岗位 3 工作环境因素最大的是标杆岗位 1 智力因素和责任因素最小的是标杆岗位 1 体力因素最小的是标杆岗位 2 技能因素最小的是标杆岗位 4 工作环境因素最小的是标杆岗位 3 智力因素赋予最大值 3 5 元 小时 体力因素赋予最大值 4 元 小时 技能 因素赋予最大值 5 5 元 小时 责任因素赋予最大值 4 5 元 小时 工作环境因 素赋予最大值 2 5 元 小时 智力因素赋予最小值 1 5 元 小时 体力因素赋予 最小值 1 5 元 小时 技能因素赋予最小值 1 元 小时 责任因素赋予最小值 1 5 元 小时 工作环境因素赋予最小值 1 元 小时 各要素最大 最小岗位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后 再确定各要素其他岗位对 应的工资标准 4 将待评估的岗位同标杆岗位的各项报酬因素逐个比较 确定各待评岗位 在各项报酬因素上应得的报酬金额 5 将待评岗位在各项报酬因素上得到的报酬金额加总 得出待评岗位的工 资水平 假设有 X 岗位 其工资标准确定计算过程由表 3 6 所示 由表可知 X 岗 位相应的工资标准是 14 元 小时 表 3 6 X 岗位工资标准确定 1 4 2 因素比较法岗位评价特点 因素比较法是一种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岗位评价方法 可靠性较高 并且根 据评价结果可以直接得到工资数额 每个因素无上下限的限制 比较灵活 可 以根据企业特点和具体职务的特殊情况做特殊处理 由于各因素相对价值在总价值中的百分比确定完全是根据主观判断 因此 因素比较法应用起来难度较大 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开发初期非常复杂且 难度大 成本很高 中间也有许多主观因素 员工有时不易理解 容易怀疑其 准确 公平性 1 5 28 因素法岗位评价 28 因素法是一种要素计点法 因评价因素总计为 28 个而得名 在实际操 作中 可根据情况增减 该方法首先是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对每一因 素赋予一定分值 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 对现有岗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 估价 求得分值 经过对岗位评价专家组各自打分值的计算统计 最后得到各 岗位的总分值 1 5 1 28 因素法岗位评价因素 用 28 因素法进行岗位评价的因素包括四大类 岗位责任因素 知识技能因 素 岗位性质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 这是基于以下假设 一个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越大 对企业整体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就越大 被评价的等级应该越高 所得到的岗位薪酬也应越多 从事一个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高 越深 被评价的等级就应该 越高 所得到的岗位薪酬也应越多 一个岗位的工作难度越大 复杂程度越高 工作压力和紧张程度就越高 需要任职者付出的努力亦越多 被评价的等级应该越高 所得到的岗位薪酬也 应越多 一个岗位的工作环境越恶劣 被评价的等级应该越高 所得到的岗位薪酬 也应越多 一般情况下 以上四项因素总分值设定为 1000 分 1 岗位责任因素 9 个 岗位责任因素评价是指对岗位承担的责任 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风险控制的责任 成本控制的责任 指导监督的责任 内部协调的责任 外部协调的责任 工作结果的责任 组织的责任 法律的责任以及决策的层次 等 2 知识技能因素 11 个 知识技能因素评价是指对岗位任职者必须具备的技能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最匹配学历要求 知识的多样性 熟练期 工作复杂性 工作经验 工作 灵活性 语言应用能力 数学或计算机知识 专业技术知识技能 管理知识技 能以及综合能力等 3 岗位性质因素 6 个 岗位性质因素评价是指对岗位工作性质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因素 工作压力 脑力辛苦程度 工作地点稳定性 创新与开拓 工作紧张程度 以及工作均衡性等 4 工作环境因素 2 个 工作环境因素评价是指对岗位工作环境对任职者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因素 职业病或危险性 工作时间特征 1 5 2 28 因素法岗位评价过程 28 因素法岗位评价过程如图 3 2 所示 28 因素法岗位评价主要包括准备阶段 培训阶段 试打分阶段和评价阶段 4 个阶段 1 准备阶段 28 因素法岗位评价准备阶段工作主要有 1 清岗 列出岗位名称清单 根据各种岗位评价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 确定公司需要 28 因素法进行岗位 评价的岗位清单 2 完善岗位说明书 完善需要评价岗位的岗位说明书 对岗位工作内容 工作职责 工作权限 及任职资格等方面进行修改 完善 图 3 2 28 因素法岗位评价过程 3 评价前的准备工作 评价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组建专家组和操作组 岗位评价操作组由主持人 工作人员和后勤人员组成 1 主持人 岗位评价的整个过程需要有一个员工认为公正 客观 对岗位评价工作十 分了解的主持人 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负责宣读岗位说明书 宣布打分结果 组织专家讨论评价结果是否合理 组织专家在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进行少数服 从多数的表决 主持人不参与打分 岗位评价主持人最好由公司外部人员担任 比如咨询公司顾问或其他单位 人力资源负责人 值得注意的是 不能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担任主持人 以免 高层权威影响专家打分的独立性 2 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负责协助主持人 专家组成员工作 负责及时进行数据统计 及 时统计出各岗位评分结果 包括均值 方差 离散分布等 3 后勤人员 后勤人员负责协助其他操作组人员和专家组工作 包括原始数据的录入 表单的复印 收发等 4 专家组成员 专家组成员负责根据岗位评价因素 客观地对所有岗位的有关因素进行评 分 专家组成员构成应该能够代表公司各部门的要求 专家组成员应该对公司 的经营运作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和理解 同时能客观 公正地看待各部门之间的 利益关系 在公司内部专家不足的情况下 可以聘请同行业其他单位有关专家 专家组成员一般为 9 15 人 人数过多会使数据统计处理工作量太大 人 数太少会导致统计结果不可靠 2 培训阶段 培训阶段主要包括讨论确定评价方案的因素设计和权重分配 对专家组成 员进行岗位评价培训 与专家组成员讨论选择确定标杆岗位 对操作人员进行 培训等 1 讨论确定评价方案的因素设计和权重分配 这是岗位评价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常由外部服务机构或者公司人力资源管 理者提出因素设计方案 该方案在全体专家成员充分讨论 取得共识的基础上 形成最后方案 岗位评价因素包括岗位责任因素 知识技能因素 岗位性质因素和环境因 素 4 个方面 一般情况下 岗位责任 知识技能 岗位性质占有比较多的分数 环境因素占有比较少的分数 经常采用的方案是 岗位责任因素 375 分 知识 技能因素 375 分 岗位性质因素 200 分 工作环境因素 50 分 一般情况下 不 必调整大类因素总分分配 因素设计主要包括 3 个步骤 1 逐一讨论确定每大类各小项因素设置是否必要 是否需要剔除一些因素 是否还有需要添加的其他因素 2 讨论各小项因素分值分配 3 确定各小项因素评价分数以及标准设定 如表 3 7 所示 表 3 7 岗位评价因素分值及评价标准 2 专家组成员 操作人员进行岗位评价培训 对专家组成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岗位评价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岗位评价的 一些基础知识 岗位评价流程 岗位评价注意事项等各方面 专家组成员各自独立进行岗位评价 除非征得主持人同意 否则不可互相 讨论 在提出问题后 由主持人负责主持大家进行讨论 专家组成员应该准时参加岗位评价培训以及岗位评价试打分 正式打分 重打分等各环节工作 不得缺席或请他人顶替 以保证整个评价过程的一致性 为保证评价过程的正常进行 在岗位评价试打分 正式打分 重打分等过 程中 所有专家组成员和主持人不得离开现场 不得接听手机等 3 与专家组成员讨论选择确定标杆岗位 标杆岗位一般是公司各层面有代表性的岗位 最好能分布到各岗位序列和 岗位层级 一般选择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不很重要的中层和基层管理岗位以 及典型技术岗位各一个 3 试打分阶段 在正式进行岗位评价前 应先对标杆岗位进行试打分 标杆岗位试打分的 过程也是专家们对 28 因素统一认识的过程 在此应确定以下有关内容 1 相对标准差的大小 相对标准差指各因素评分的标准差与平均分值的比值 根据经验数据 相 对标准差一般不应超过 30 如果相对标准差超过 30 该项因素就应该重新打 分 2 平均值是否合理 平均值指各标杆岗位的评分统计结果 一般去掉一个最大值 去掉一个最 小值 如果专家组半数以上成员认为标杆岗位的评分结果不够合理 则该岗位 全部或部分因素应重新打分 这时 对这个岗位比较了解的专家应充分发表意 见 纠正不正确的认识 重新评价可以超过两次 直到取得一致意见 对标杆岗位试打分的目的在于 基本确定公司分值分布的趋势 在正式打 分阶段 要参照标杆岗位的打分 进行相对比较 因此标杆岗位评价要准确 4 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是岗位评价的主体阶段 一般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 岗位评价 一般以部门为序进行 每个部门 每个岗位依次进行岗位评价 岗位评价过程如下 1 岗位介绍 由主持人宣读将要被评价岗位的岗位说明书 2 专家组打分 由专家组成员根据岗位说明书单独对各岗位进行评分 3 评分数据的处理 由操作组成员对评分数据进行录入 处理 4 重打分 如果某岗位某项因素评价结果的相对标准差较大 则该项因素应重新打分 如果某岗位需要重新打分因素过多 则整个岗位须重新打分 重打分之前 对 这个岗位比较了解的专家组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 以纠正不正确的认识 重新 评分不超过两次 并以最后一次为准 1 5 3 28 因素法岗位评价特点 28 因素法岗位评价通过明确的要素定义量化评价 岗位价值是若干要素评 价分数的总和 评估数据经过系统的分析 处理和调整 比较科学 评估流程 科学 规范 因此评价结果比较稳定 有效 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岗位间差距的 大小 评价结果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评定准确性高 这种方法适用性和稳定 性都很好 能适用几乎所有岗位人员 因此这种方法在企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工作量大 较为费时费力 需要耗费主要管理者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 在选定评价要素以及分值设定 标准设定过程中 仍然带有主观性 2 2 岗位评价案例岗位评价案例 XJ 集团是总部位于 G 省的制造业企业集团 在全国各地拥有近 20 家全资 子公司 XJ 集团下设人力资源部 财务管理部 营销管理部 生产运营部 技 术质量部 战略发展部 公共关系部和综合管理部 2005 年底 公司进行了薪酬绩效管理变革 公司岗位分为总部管理岗位序 列 子公司管理岗位序列 操作工人序列和技术工人序列等几个序列 总部管 理岗位序列划分为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常务副总经理 部门总监 部门经理 部门主管及部门普通员工等若干层级 在进行岗位评价时 对集团总部的职能 部门员工和子公司部长级以上岗位员工使用 28 因素法进行岗位评价 对子公司 部长级以下岗位员工采用排序法进行岗位评价 2 1 28 因素法岗位评价方案 2 1 1 因素选择和分值确定 28 因素法涉及的因素包括 岗位责任因素 知识技能因素 岗位性质因素 和工作环境因素 4 项因素总薪点为 1000 具体如表 3 8 所示 表 3 8 28 因素法因素设计及分值 2 1 2 岗位评价的组织 1 组建岗位评价专家组和岗位评价工作组 1 岗位评价专家组 专家组负责根据岗位评价因素客观地对所有岗位进行评分 专家组成员在 集团总部工作年限应不少于 2 年 对总部各部门业务比较了解 本次岗位评价专家组由财务总监 营销总监 技术总监 质量总监 公共 关系总监 生产总监 人力资源总监 行政总监 子公司代表 2 个以及其他集 团公司中高层领导 部长以上 5 名组成 总计 15 人 2 岗位评价工作组 岗位评价工作组由 1 名主持人与 3 名工作人员组成 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负责推进评价进程 组织专家讨论每项分数结果是否 合理 在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组织专家进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 主持人不参 与打分 岗位评价主持人由管理咨询公司咨询顾问担任 1 名工作人员负责协助主持人 专家组工作 宣布打分结果 另两名工作 人员负责打分结果的录入和统计 管理咨询公司有 2 3 名顾问参与组织 协调 工作 2 评估的前期准备 1 标杆岗位的确定 标杆岗位一般选择各层面有代表性的岗位 最好能分布到各部门 本次岗位评价确定的标杆岗位建议为 技术总监 考核部部长 保安 子 公司总经理及灌装车间主任 5 个岗位 2 试打分 在正式进行岗位评价前 应首先对标杆岗位进行试打分 对标杆岗位试打 分的目的在于基本确定公司薪点分布的趋势 以后按部门对各岗位分别进行评 估时 要参照标杆岗位的打分 进行相对比较 因此标杆岗位打分必须准确 标杆岗位的打分过程也是专家们对 28 因素的认识统一的过程 根据经验数据 相对标准差 即各因素的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标 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一般不应超过 30 如果相对标准差超过 30 该项因素 就应重新打分 如果某岗位超差因素多于 3 个 则整个岗位须重新打分 如果专家组半数以上成员认为标杆岗位的评分结果不够合理 则该岗位或 该项因素应重新打分 这时 对这个岗位比较了解的专家应充分发表意见 纠 正不正确的认识 3 被评估岗位的顺序 该顺序依次为 综合管理总部岗位 人力资源总部岗位 财务管理中心岗 位 公共关系总部岗位 生产管理中心岗位 技术管理中心岗位 质量管理中 心岗位 营销管理中心岗位 基建处岗位 子公司财务总监 子公司品质管理 部部长 子公司行政人事部部长 子公司厂长 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 子公 司酿造车间主任 子公司动力设备车间主任 子公司收瓶部部长 子公司销售 总经理 子公司销售管理部部长 子公司市场部部长 子公司销售分公司经理 3 评估的步骤 1 岗位介绍 主持人介绍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职责 各总监或部门负责人介绍该部门岗 位情况 子公司代表介绍子公司岗位情况 2 专家组打分 专家组成员对各岗位进行评分 3 评分数据的处理 由工作组人员对评分结果进行录入 处理 4 重打分 如果某岗位某项因素评估结果的相对标准差超过 30 则该项因素应重新 打分 如果某岗位超差因素多于 3 个 则整个岗位重新打分 重新评分不超过 两次 并以最后一次为准 5 岗位评价结果的确定 专家组岗位评价结束后 工作组对岗位评价数据进行处理 获得各岗位价 值评分 岗位评价因素评分标准 28 因素法评分标准如表 3 9 所示 表 3 9 28 因素法评分标准 2 2 排序法岗位评价方案 2 2 1 岗位的分类 我们建议将集团子公司部长以下岗位分为两类 职能部门员工 工人 然 后 对两类人员分别进行排序法岗位评价 2 2 2 因素的选择 排序法岗位评价是根据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对企业的重要性 从高到低将 各岗位予以一一排列 排序的依据是该岗位的整体性质特征 而非某些个体的 表现 对于每类员工 在进行综合评估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责任风险 岗位职能失误后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大小 知识技能 岗位所需要的知识 能力的高低 工作强度 岗位所需体力或脑力强度的高低 工作环境 岗位工作环境的好坏 2 2 3 评估的流程 排序法岗位评价具体流程如下 1 成立岗位评价小组 由集团总部有关人员 子公司有关人员组成岗位评价小组 进行岗位评价 2 确定评价标准 根据岗位说明书和评估小组成员对岗位的理解 确定评价标准 3 岗位评价 评估小组人员分别对有关岗位进行两两对比 对价值相对较高的岗位计 1 分 对另一个岗位计 0 分 所有岗位两两对比结束后 将每个岗位的 分数进行汇总 将所有岗位分值依次排序 就可以得到岗位评价结果 2 3 岗位评价准备工作 2 3 1 岗位评价注意事项 整个集团公司的岗位评价大概需要两天左右时间完成 其间 每个岗位的 价值评估都需要所有专家认真 积极参与 所以希望所有专家合理安排好自己 的时间 保证岗位评价顺利 高效完成 在岗位评价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就事原则 评价的是工作岗位而不是目前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人 讨论的是该岗位的 评价分数 而不是该岗位的最终工资数 2 独立性原则 参加对岗位进行评价的专家小组成员必须独立地对各岗位进行评价 专家 小组成员间不应互相讨论 协商打分 需要在主持人主持下讨论除外 3 互动性原则 专家小组成员应该了解岗位内容 在试打分过程中应及时了解标杆岗位评 价的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