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习题解题答案_第1页
昆明理工大学习题解题答案_第2页
昆明理工大学习题解题答案_第3页
昆明理工大学习题解题答案_第4页
昆明理工大学习题解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学院物理习题解答 城市学院物理习题解答 48 学时 学时 第一章第一章质点运动学质点运动学 一 选择题 1 D 2 D 3 C 4 B 5 D 6 B 7 B 8 B 9 D 10 C 11 B 12 C 二 填空题 1 0 圆 5cos 5sin 50SIjtit 2 sin2cos 22 ttAe t 2 1 0 2 1 nn 3 4 t S t v 0 2 2 4 0 2 0 R btv bbtv 5 6 1 3 4 7 4 16 22 sradRt 1 2 2 SS 8 9 10 4SIji 20sm 1 0 2 sm 11 12 1 2 RCb cR ctb c 20 3 17smsm 三 计算题 解 5 0 smtxv 2 69 ttdtdxv smv 6 2 mxxxxs25 2 5 1 2 1 5 1 解 tdtdva4 tdtdv4 tv tdtdv 00 4 2 2tv 2 2 tdtdxv xt dttdx 100 2 2 103 2 3 SItx 解 tvx 0 2 2 1 gty 轨迹方程是 2 0 2 2 vgxy X Y O 0 v g n a t a 速度大小为 0 vvx gtvy 222 0 22 tgvvvv yx 方向为 与 轴的夹角 0 1 vgttg 与同向 222 0 2 tgvtgdtdvat v 方向与垂直 222 00 2 1 22 tgvgvaga tn t a 4 解 由tkvdtdv 2 积分 ktdt v dv 2 tdtk v dv 2 Ckt v 2 2 11 当时 0 t 0 vv 0 1 v C 得 0 2 1 2 11 v kt v 5 解 设质点在处的速率为 xv 2 62x dt dx dx dv dt dv a xv dxxvdv 0 2 0 62 smxxv 2 2 13 6 解 选地面为静止参考系 火车为运动参考系 雨滴为运动质点 s s p 已知 绝对速度 大小未知 方向与竖直方向夹 ps v 0 30 牵连速度 方向水平 smv ss 35 相对速度 大小未知 方向偏向车后 sp v 0 45 由速度合成定理 ssspps vvv 由矢量关系式画出矢量图 由几何关系可得 3530sin30cos 00 psps vv ps v sp v ss v 0 30 0 45 smvps 6 25 第二章第二章牛顿定律牛顿定律 一 选择题 1 B 2 D 3 E 4 C 5 B 6 C 二 填空题 1 2 2 3 2 3 2 3 SIj tit 2 1 cos 4 5 24 cm cos sin cos gl mg 三 计算题 1 解 以 绳为研究对象 ammmgmgmmgF BABA g mmm F mmm gmmmF a BABA BA 以绳的下段长和物体 为研究对象 aLmxmgLmxmxT BA agLmxmxT A 2496 Nx mmm LmxmF BA A 2 解 受力图如图所示 以 为研究对象 A x xT O X Y gm B N 1 f gM A N B N 1 f 2 f A N 2 f B A 地 方向 0cossin 12 fNf B 方向 0cossin 1 BA NfMgN 同时 cos 11 mgff cosmgNN BB 联立求解 sincoscossincos 2 1 mgmgMgfNMgN BA 2 12 cossincoscossinmgmgfNf B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sincoscos2mgmgMgNA 斜面对地面的摩擦力 2 2 cossincosmgmgf 3 解 1 子弹进入沙土后 受力为 由牛顿定律kv dt dv mkv v v t v dv dt m k v dv dt m k 0 0 m kt evv 0 2 求最大深度 解法一 dt dx v dtevdxdtevdx m kt tx m kt 0 0 0 0 k mv xev k m x m kt 0 max0 1 解法二 dx dv mv dt dx dx dv m dt dv mkv 0 0 0 max v x dv k m dxdv k m dx k mv x 0 max 第三章第三章功和能功和能 一 选择题 1 A 2 B 3 D 4 C 5 B 6 C 7 C 8 B 二 填空题 1 2 3 动量 动能 功 势能 R GMm 3 2 11 21 ab mGm 4 5 6 4000 J sin2mgx 6 18smJ 7 8 9 0 21 J r k mr k 2 R GMm R GMm 3 6 三 计算题 1 解 由 x ct3可求物体的速度 2 3ct dt dx 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3 43 2422 99xkctkckvf 阻力对物体所作的功为 xdfdwW dxxkc l 3 43 2 9 0 7 27 3 73 2 lkc 2 解 根据功能原理 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 摩擦力所作的功等于系统 木块和弹 簧 机械能的增量 由题意有 2 1 2 1 22 mkxxfr 而mgf kr 由此得木块开始碰撞弹簧时的速率为 sm m kx gx k 83 5 2 2 另解 根据动能定理 摩擦力和弹性力对木块所作的功 等于木块动能的增量 则 x o k mkxdxmgx 2 2 1 0 其中 带入数据可得相同结果 x o kxkxdx 2 2 1 3 解 1 根据功能原理 有mghmfs 2 0 2 1 sin cos sin mgh Nh fs mghctg mghm 2 0 2 1 25 4 1 2 2 0 m ctgg h 2 根据功能原理有fsmmgh 2 2 1 mghctgmghm 2 2 1 smctggh 16 8 1 2 2 1 4 解 1 取地心为原点 从 O 指向陨石为 r 的正方向 如图 陨石由 a 落到 b 万 有引力的功 R hR R hR r rd GMmrd r Mm GW 22 11 hRR hGmM hRR GmM 2 取陨石为研究对象 根据动能定理 R hR omvrd r Mm G 2 2 2 1 得 也可用机械能守恒解 2 2 1 mv hRR hMmG 2 hRR h GMv 5 解 用动能定理 对物体 Fdx o m 4 0 2 1 2 168210 610 0 4 3 2 xx dxx 得 sm 13 168 2 解出 第四章第四章动量和角动量动量和角动量 一 选择题 1 B 2 C 3 C 4 C 5 D 6 C 7 A 8 A 9 A 10 B 二 填空题 1 4 7 N s 与速度方向相反 2 3 18 N s mM MV 4 6 3 m s 5 不一定 动量 6 140 N s 24 m s 7 0 003 s 0 6 N s 2 g 8 0 9 R GMm R GMm 3 3 2 三 计算题 1 解 建立如图坐标系 由动量定理 小球受到的冲量的 分量的表达式为 方向 方向 xxxx mvmvmvtF2 0 yyy mvmvtFtmvFF xx 2 cosvvx 方向沿 正向 tmvF cos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墙受的平均冲力为 方向垂直墙面指向墙内 FF 2 解 由动量定理知质点所受外力的总冲量 12 vmvmvmI 由 1 0 683 0 45cos smkg mvmvmvmvI ABAxBxx 1 0 283 0 45sin0 smkg mvmvI AAyy sNIII yx 739 0 22 方向 xy IItg 1 与 轴正向夹角 0 5 202 3 解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 机械能守恒 碰撞前 方向水平向右 1A v 0 1 B v 碰撞后 设方向水平向右 方向水平向右 2A v 2B v 动量守恒 221BBAAAA vmvmvm 机械能守恒 2 2 2 2 2 1 2 1 2 1 2 1 BBAAAA vmvmvm m v v m O X Y X Y OA B A v B v 联立方程组 解得 12A BA BA A v mm mm v 且 与所设方向相同 0 2 A v 12 2 A BA A B v mm m v 二球同时落地 下落时间相同 有 得 tvL AA2 tvL BB2 A BA B A m mm v v 25 2 2 2 解得 5 BA mm 4 解 因穿透时间极短 故可认为物体未离开平衡位置 因此 作用于子弹 物体系统上 的外力均在铅直方向 故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令子弹穿出时物体的水平速度为 v 有 vMmvmv 0 smMvvmv 13 3 0 NlMvMgT 5 26 2 sNmvmvtf 7 4 0 方向为正 负号表示冲量与方向相反 0 v 0 v 第五章第五章刚体的转动刚体的转动 一 选择题 1 C 2 A 3 D 4 C 5 B 6 C 7 A 8 C 9 B 10 C 二 填空题 1 4 s 15 m s 2 2 5 rad s2 3 50mL2 4 0 25 kg m2 5 6 7 157 N m 2 2 3 2 rmM 2 Ma 8 14 rad s 9 2 mrJ mgr 三 计算题 1 解 两轮的角加速度分别为 A B atA atB at r1 r2 t A B A 1 2 r r B A t 2 1 12 r r rr BBA 40s 75 0 3 0 60 23000 2 解 有外力矩作用时 01 0 t1 100rev min 10 5rad s 其角加速度 1 t1 01 t1 t1 t2 运动方程 M Mf J 1 1 在没有外力矩作用时 02 01 12 0 其角加速度 2 12 02 t2 t1 t2 运动方程 Mf J 2 2 1 2 式联立求解 得 M J 1 2 J t1 t1 t1 t2 从而 J 2 21 t1 m 3 17 11 kg tt M 3 解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对 m 和滑轮分别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转动定律可得 mg T ma TR a R 2 2 1 MR 上三式联立得 a 2 M m mg a 为恒量 V V0 at at Mm mgt 2 2 4 解 受力图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转动定律可得 T mg R M T T a m T gm R M T T mg T ma M J M a RTR N mM mMg T 5 24 2 5 解 受力分析如图 对 m 和滑轮分别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转动定律可得 mg T2 ma2 T1 mg ma1 T2 2r T1r 9mr2 2 利用线量和角量的关系可得 2r a2 r a1 解上述 5 个联立方程 得 r g 19 2 6 解 由转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方程 可列以下联立方程 T1R J1 M1R2 1 2 1 1 T2r T1r J2 M2r2 2 2 1 2 mg T2 ma 又及 2ah 21 rRa 2 求解联立方程 可得 a 2 21 4 2 1 mg sm mMM sm 2ah2 T2 m g a 58N T1 M1a 48N 2 1 T2 a1 1 m mg mg a2 T1 1 T1 1 2r T2 mg a T2 1 T2 T1 T1 2 第六章第六章真空中的静电场真空中的静电场 一 选择题 1 D 2 C 3 A 4 C 5 D 6 B 7 C 8 D 9 B 10 D 11 D 12 B 13 C 14 C 15 D 16 C 17 C 18 C 19 C 填空题 1 2 由圆心 O 指向 S 000 2 3 2 2 3 4 0 2 16R SQ 3 4 5 6 Ed 00 0 qq 11 4 0 0 ab rr qq 7 8 由圆心 O 指向缺口 9 0 2 00 9 2 r R QQ 3 0 2 8R qd r r R 3 0 2 0 10 11 0 12 0 2 0 4 3 ln 4 0 R R dS Q R QdS 0 2 4 0 2 4 4 1 16 13 将任意电荷沿任意闭合路径移动一周 静电场力做功代数和恒为零 L l d E0 保守 14 15 AR4 16 R2E 17 R Qq R Q 00 4 4 R q R q R q 0 2 0 3 0 1 82424 三 计算题 1 如图所示 一长为 10cm 的均匀带正电细杆 其带电量为 1 5 10 8C 试求在杆的延长线 上距杆的端点 5cm 处的 P 点的电场强度 228 0 109 4 1 CmN 解 解 设 P 点在杆的右边 选取杆的左端为坐标原点 O X 轴沿杆的方向 如图 并设杆的长度为 L P 点离杆的端点距离为 d 在 x 处取一电荷元 dq q L dx 它在 P 点产生场强 2 0 2 0 4 4xdLL qdx xdL dq dE P 点处的总场强为 4 04 0 2 0 dLL q xdL dx L L q E 代入题目所给数据 得 的方向沿 X 轴正向 CNE 108 1 4 E 2 一个细玻璃棒被弯成半径为R的半圆形 沿其上半部分均匀分布有电量 Q 沿其下半部 分均匀分布有电量 Q 如图所示 试求圆心O处的电场强度 解 解 把所有电荷都当作正电荷处理 在 处取微小电荷 2Qddldq 它在 O 点产生场强 d R Q R dq dE 2 0 22 0 24 按 角变化 将dE分解成二个分量 d R Q dEdExsin 2 sin 2 0 2 d R Q dEdEycos 2 cos 2 0 2 对分量分别积分 积分时考虑到一半是负电荷 0 sin 2 sin 0 2 2 2 0 2 dd R Q Ex cos 2 cos 0 2 2 2 0 2 dd R Q Ey 2 0 2 R Q 所以 j R Q jEiEE yx 2 0 2 3 一段半径为 a 的细圆孤 对圆心的张角为 0 其上均匀分布有正电荷 q 如图所示 试 以 a q 0表示出圆心 O 处的电场强度 若取无穷远处为电 势零点 求 O 点的电势 228 0 109 4 1 CmN 解 解 1 取坐标 XOY 如图 由对称性可知 o X Y R o X Y R X dx xO 0 xx dEE cos 4 cos 4 2 0 2 0 a dl a dq dEy ad a cos 4 2 0 d a EE y cos 4 0 2 1 2 1 0 0 2 sin 22 sin 2 0 0 2 0 0 0 a q a j a q E 2 sin 2 0 0 2 0 按 角变化 将 dE 分解成二个分量 d R Q dEdExsin 2 sin 2 0 2 d R Q dEdEycos 2 cos 2 0 2 对各分量分别积分 积分时考虑到一半是负电荷 sin 2 sin 0 2 2 2 0 2 dd R Q Ex 0 cos 2 cos 0 2 2 2 0 2 dd R Q Ey 2 0 2 R Q 所以 j R Q jEiEE yx 2 0 2 4 电荷以相同的面密度 分布在半径为r1 10cm和r1 20cm的两个同心球面上 设无限 远处电势为零 球心处的电势为U0 300V 1 求电荷面密度 2 若要使球心处的电 势也为零 外球面上应放掉多少电荷 1085 8 2212 0 mNC 解 解 1 球心处的电势为两个同心带电球面各自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的叠加 即 4 1 2 2 1 1 0 0 r q r q U 44 4 1 2 2 2 1 2 1 0 r r r r 21 0 rr 29 21 00 10825 8 mC rr U 2 设外球面上放电后电荷面密度为 应有 2 1 21 0 0 0 1 r r rrU 即 外球面上应变成带负电 共应放掉电荷 1 4 4 2 12 2 2 2 r r rrq 200212 4 4rUrrr 6 67 10 9C 5 电量q均匀分布在长为 2 的细杆上 求在杆外延长线上与杆端距离为的p点的电势la 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 解 解 设坐标原点位于杆中心 O 点 X 轴沿杆的方向 如图所示 细杆的电荷线度 在x处取电荷元 它在P点产生的电势 2 lq 2 lqdxdxdq 8 4 00 xall qdx xal dq dU p 整个杆上电荷对P点产生的电势 8 0 xal dx l l l q U p 1 1 ln 8 0 xal l q 2 1ln 8 0 a l l q 6 1 用高斯定理求下列带电体的电场强度 a 半径为 R 带电量为 Q 的均匀带电球面 内外的电场强度 b 半径为 R 的无限长均匀带电柱面内外的电场强度 2 如果取无 穷远处为电势零点 求以上两个带电体内外各点的电势 解 解 1 a 取半径为 r 的同心球面 S 为高斯面 则 b 设圆柱面上的电荷面密度为 在圆柱面内分别取圆柱面同轴的高为 l 半径 为 r内和 r外 的两个圆柱形高斯面 由高斯定理得 2 a 设 r 为所求点距球心的距离 均匀带电球面内外的电场强度为 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 则 0 2 ddddd lrE SESESESESE SSSSS 内内 侧侧下底上底内 内 S qrE 0 2 1 4 2 0r 4 Q Q r 00 EqR EqRr s s 外 内 0RrE 内 4 Q 2 0 Rr r E 外 4 dddU 0 Rr R Q rErElE R R rr 外内内 2 4ddrESESE SS 0 内 E 0 2 ddddd l lrE SESESESESE SSSSS 外外 侧侧下底上底外 外 外 r2 0 E b 由于电荷的分布在无限区域 不能以无穷远点为电势零点 选 r R 处 U 0 圆柱 面内外的场强分布为 则 7 真空中一立方体形的高斯面 边长 a 0 1m 位于图中所示位置 已知空间的场强分布为 常数 b 1000 N m 试求通过该高斯面的电通量 oEoEbxE zyx C 解 解 通过 x a 处平面 1 的电通量 3 111 abSE 通过x 2 a处平面2的电通量 3 222 abSE 其它平面的电通量都为零 因而通过该高斯面的总电通量为 333 21 2ababab CmN 1 2 第七章第七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 选择题 一 4 ddU 0 Rr R Q lElE Rr 外球面 r4 ddU 0 r Rr Q lElE r 外外 0RrE 内 2 0 Rr r E 外 0dURrlE R r 内内 r ln 2 dr r2 dU 0 r 0 Rr R lE RR r 外外 1 C 2 B 3 C 4 D 5 D 6 D 7 A 8 B 9 C 10 C 11 D 12 A 13 D 14 C 15 C 16 B 17 C 二 填空题 1 Q Q 2 垂直于导体表面 垂直于导体表面 3 不变 减小 4 与导体表面垂直 5 0 6 1 电位移线 2 电场线 0 zyx c r q 0 4 7 R1 r R2 8 9 2C0 rr r 0 2 2 r 0 10 11 450 12 r r 13 8 85 10 10 C m2 负 C Q 4 2 14 94 3 V 5 00 10 9 C 三 计算题 1 解 1 由静止感应 金属球壳的内表面上有感应电荷 q 外表面上带电荷q Q 2 不论球壳内表面上的感应电荷是如何分布的 因为任一电荷元离O点的距离都 是a 所以由这些电荷在O点产生的电势为 a q a dq U q 00 44 3 球心O点处的总电势为分布在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和点电荷q在O点产生的电势 的代数和 qQqq UUUU 0 b qQ a q r q 000 444 b Q bar q 00 4 111 4 2 解 1 设内 外金属膜圆柱筒半径分别为R1和R2 高度均为L 其上分别带电量 Q 和 Q 则玻璃内的场强为 2 21 0 RrR Lr Q E r 内 外筒之间的电势差 r dr L Q EU R R r R R 2 1 2 1 0 2 rd 1 2 ln R R L Q ro 来顿瓶的电容 F RR L U Q C r 9 12 0 1028 2 ln 2 2 柱形电容器两金属膜之间场强以靠近内膜处场强为最大 令该处场强等于击穿场 强 即 击穿 E LR Q RE r 0 1 2 则 CLREQ r 5 0 1067 6 2 击穿 此即所能储存的最大电量 3 解 玻璃板抽出前后电容器能量的变化即外力作的功 抽出玻璃板前后的电容值分别为 dSC r 0 dSC 0 撤电源后再抽玻璃板 板上电荷不变 但电压改变 即抽玻璃板前后电容器的能CUQ 量分别为 2 0 2 2 1 2 1 UdSCUW r 2 2 0 2 2 1 2 1 UdSUCW r 外力作功 JdSUWWA rr 62 2 0 1055 2 1 2 1 4 1 设内 外球壳分别带电荷为 Q 和 Q 则两球壳间的电位移大小为 4 2 rQD 场强大小为 4 2 0 rQE r 在空气中 1 r 11 0RrE 21 3 0 2 4 RrRr r Q E t d S SS 23 0RrE 2 内外球面的电势差为 210 12 220 2 0 12 4 11 44 2 1 2 1RR RRQ RR Q r drQ rdEU R R R R 3 电容 12 210 12 4 RR RR U Q C 4 电场能量 12 2 12210 2 12 2 2RR URRCU W r 5 在内外球面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的电介质中 场强大小为 r 4 2 0 rQE r 内外球面的电势差为 210 12 220 2 0 12 4 11 44 2 1 2 1RR RRQ RR Q r drQ rdEU rr R R r R R 电容 12 210 12 4 RR RR U Q C r 或者 12 210 4 RR RR CC r r 5 解 1 设极板上分别带电量 Q和 Q 距离为d 忽略边缘效应 极板间产生均匀电场 方向为由带 Q的极板指向带 Q的极板 0S QE 极板外侧 0 E 2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 S Qd EdU 0 12 3 由此得 d S U Q C 0 12 4 该电容存储的能量为 S dQCU W 0 2 2 12 22 5 在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 电容变为 r d Q Q d S CC r r 0 6 解 1 由题给条件 b a a和L b 忽略边缘效应 将两同轴圆筒导体看作是无 限长带电体 根据高斯定理可以得到两同轴圆筒导体之间的电场强度为 0 0 2 s s QrLEEds qsdE内 Lr Q E 0 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