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_第1页
恙虫病_第2页
恙虫病_第3页
恙虫病_第4页
恙虫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怪事晨练归家高烧不退,家住顺德的张姨(化名)两周前患上了一种“怪病”,她持续多天一直发高烧,体温处于38C以上,同时感觉到疲累、四肢酸痛等,刚发病时到附近医院看,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但吃了开出的头孢类抗生素几天,症状依然没有消除,于是她又辗转到当地几间医院看,花了近万元治疗费,“怪病”仍然没好。,恙虫病,概况,恙虫病立克次体(东方立克次体)恙螨幼虫叮咬自然疫源性疾病持续发热、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及全身性红色斑疹,病原学,与变形杆菌OXK株具有部分共同抗原,故可利用其抗原OXK与患者血清作外斐反应,藉以测定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流行病学,鼠类及其他野生啮齿动物是贮存宿主。恙螨幼虫是传播本病的媒介。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每年夏秋季开始流行,78月为流行高峰。流行区分布于南纬、北纬30之间。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见,尤多见于灌木丛生的平坦地区及江河两岸。,临床表现,潜伏期421日,大多为1012日。起病急骤,先有寒战,继而发热。体温在12日内即可高达3940,多呈弛张热型,可有相对缓脉,伴头痛、全身酸痛、颜面潮红和结膜充血。严重者体温持续升高,脉搏加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嗜睡、谵妄、昏迷、强直性痉挛等中枢神经系统和虚性脑膜炎征象。一般多在2周后开始退热。,焦痂及溃疡,85%98%患者可找到这种初发病损。恙螨叮咬处,先出现红色丘疹,继而成为水疱,12日后中央部分组织坏死,形成黑褐色或黄褐色的焦痂;焦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10mm,围以红晕,多见于潮湿、有异味及较隐蔽的部位,如腹股沟、会阴及腋窝等处,亦可见于体表各部位,甚至见于外耳道、鼻前庭及头皮等处。,痂皮脱落后露出溃疡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为淡红色或灰白色肉芽组织,常有血清样渗出液。从丘疹发展为焦痂溃疡,整个过程不痛不痒,易被忽略。焦痂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常于体温开始消退时焦痂脱落,进入恢复期时溃疡亦见愈合。焦痂通常仅见1个,个别也可见23个或更多。,淋巴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多见肿大,但以焦痂溃疡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最明显,常以这一体征作为寻找焦痂的线索。可大如核桃,并有压痛,可移动,无化脓倾向,随体温消退,淋巴结压痛消失,但肿大的淋巴结消退缓慢,于恢复期仍可触及。,皮疹,起病第4日,出现暗红色斑丘疹,直径约35mm,散在,压之不褪色,先见于躯干,后波及四肢,手掌及足底部无疹,也可见于颜面。持续约310日后消退,无脱屑,偶见色素沉着。轻症患者可无皮疹,少数重型患者,皮疹密集,或为出血疹。,肝脾肿大 半数患者脾肿大。1/3患者肝肿大,肋下12cm左右,质软,无压痛。,诊 断,流行病学资料 夏秋季节,发病前23周内在流行区有野外作业史,户外运动。临床特点 弛张热和毒血症状,特有的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全身红色斑丘疹及肝脾肿大。,血清学诊断,外斐反应 阳性率80%。与变形杆菌OXK凝集效价1:80有诊断价值。最早在第4病日出现阳性,第34周效价最高,第4周以后下降,第89周多转为阴性。立克次体分离 必要时,可于发热期取患者的血清0.5ml接种于小鼠腹腔内,小白鼠常于23周内死亡。剖检濒死动物,取腹腔或脾脏作涂片或印片,经吉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后镜检鉴定。,鉴别诊断,伤寒鼠型斑疹伤寒,治 疗,抗生素治疗 多西环素、氯霉素、四环素。用药后体温急骤下降,平均退热时间为23日。1%2%患者于停药后36日复发,可重复用药。,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