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训练《论语》_第1页
浙江高考训练《论语》_第2页
浙江高考训练《论语》_第3页
浙江高考训练《论语》_第4页
浙江高考训练《论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届浙江省高考专题训练历届浙江省高考专题训练 论语论语 选读试题精编选读试题精编 一 阅读 论语 中的几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 12 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 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12 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12 11 同是 问政 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 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1 分 2 面对同样的问题 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解 3 分 一 1 取信于民 为政以德 讲究礼节 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 因为 问政 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 尚未入仕参政 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 条件 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 且有 暴政 倾向 因而孔子希望他能 为政以德 齐景公是一国之君 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 阅读 论语 中的几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 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 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 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16 1 选文中画线词语 均无贫 中的 均 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 等贵贱 均贫富 的 均 意思是否一样 为什么 二 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 均贫富 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 纲领 均无贫 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 是要 劫富济贫 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 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 安于等级名分 不可互相侵夺 符合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 子 的思想 三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回答下面的问题 4 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 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1 齐景公说 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3 分 2 为什么说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3 分 三 1 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 吾 只关心 吾食之 并且是一个反问句 与 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 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 因此 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 都不孝敬 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 乌鸟尚知反哺 更何 况人呢 四 阅读 论语 中的有关文字 回答下面的问题 4 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曰 凤兮 凤兮 何徳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已而 已 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 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 不得与之言 长沮 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 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 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 子为谁 曰 为仲由 曰 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 然 曰 滔滔者 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 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 丘不与 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 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 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1 分 2 你赞成谁的观点 为什么 3 分 四 1 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 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 赞成孔子的观点 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 正 因为社会动乱 天下无道 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 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 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假如乱世之中 人人明哲保身 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 其乱更甚 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 现了一种承担 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 不可为 的难题 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 问题永远存在 为之 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乱世之中 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 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洁身自好 修身养性 保存实力 以待治世 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精神虽可嘉 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五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回答下面的问题 4 分 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 以杖荷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 五谷不 分 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击磬于卫 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曰 有心哉 击磬乎 既而曰 鄙哉 硁硁乎 莫己知也 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 浅则揭 子曰 果哉 末之难矣 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 1 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 1 分 2 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 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 3 分 五 1 知其不可而为之 2 丈人对孔子不务实的处世观不屑一顾 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 变通 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 以杖荷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 五谷不 分 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 子路行 以告 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 则行矣 荷蓧丈人 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 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 请简要分析 六 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 在他看来 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 游列国 跟他不是一路人 所以语含讥讽 表示不满和讽刺 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 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邀请子路留宿其家 并杀鸡为黍 见其二子 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 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 行 不言之教 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 点 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 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1 孔子在这里把 仁 与 圣 做了区别 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 述 2 分 2 孔子认为 圣 的境界 尧舜其犹病诸 你如何理解 2 分 七 1 仁 着眼于推己及人 侧重于主观愿望 圣 追求博施济众 侧重于行为效果 2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 圣 的境界是很困难的 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 这并不是说 圣 的境界不可追求 八 阅读 论语 中的几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曰 管氏有三归 官事不摄 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塞门 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 管 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 孰不知礼 课外选文 注 管仲 姓管名夷吾 齐国人 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 齐桓公的宰相 辅助齐桓公成 为诸侯的霸主 三归 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摄 统辖 反玷 di n 古代君 主招待别国国君时 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 不能死 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 霸诸 侯 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自经 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 17 1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1 分 2 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 3 分 八 1 管仲之器小哉 管仲是仁者 2 孔子的仁爱观 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 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 忽略他的小节小信 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 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 九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曰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子曰 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1 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 1 分 2 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 有人说 浮云虚无缥缈 不可捉摸 孔子以此比喻不 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 难以捉摸的特点 对此 你是怎样理解 浮云 这一比喻义的 3 分 九 1 安贫乐道 2 聚散无常 喻不义得来的富贵 瞬间即逝 极为短暂 云在天上 高不可 及 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 用不着汲汲而求之 浮云轻飘淡然 喻不义得来的富贵 无足轻重 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曰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4 16 子曰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子曰 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课外选文 1 孔子认为君子的 义利观 是怎样的 请加以概括 2 分 2 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 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 你认为君子的 义利观 对我们现 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3 分 十 1 重义轻利 见利思义 追求财富符合道义 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 在商品经济社会 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 但面 对金钱 财富 我们要 义 字当头 合于 义 的 利 可取 不义之财 虽贫不取 君 子爱财 取之有道 行义以达其利 通过做 义 之事 获得利益 十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孔子曰 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友直 友谅 友多闻 益矣 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侫 损矣 16 4 1 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 分 2 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 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 请举一例并 说明理由 3 分 十一 1 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 诚实 博学多闻 2 示例 颜回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 缺衣少食 生活艰苦 却能忍受困苦 不为物质所累 自得其乐 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 以颜回为友 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 保 持良好乐观的心态 快乐地生活 十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曰 若圣与仁 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 34 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7 8 细析这两章内容 对于教育学生之事 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 如何理解此矛盾 十二 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 诲人不倦 的态度 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 则不复也 即不再教他 的态度 1 分 这两章里体现孔子的育人态度看似矛盾 其实并不矛盾 从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可 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他强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思考 尝试表达 只有在 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 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只有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 度的时候 他才 则不复也 如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 他就会诲人不倦 3 分 十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 未也 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不学诗 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 礼乎 对曰 未也 不学礼 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 闻诗 闻礼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6 13 1 选文中 问一得三 中的 一 和 三 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 2 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 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 2 分 十三 1 一 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 三 指的是 得知学 诗 的重 要性 得知学 礼 的重要性 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2 有教无类 人有差别 如贫富 贵贱 智愚 善恶 亲疏之类 就教育来说 应该进行 平等的 一视同仁的教育 因材施教 感而化之 循循善诱 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 十四 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 足兵 民信之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闵子侍侧 訚訚如也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子贡 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 不得其 死然 本段文字是 选读 中 高山仰止 的节选 请解释文中三个 如 字的含义 1 分 说说 子乐 的原因 1 分 若由也 不得其死然 孔子的这句话中可能蕴涵着那些含义 2 分 十四 如 形容词词尾 释为 的样子 高徒济济一堂 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情感或性格特征 身为老师的孔子自然内心充 满喜悦 可能是老师高兴时的一句玩笑话 孔子对他的学生了如指掌 他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 所以语言里充满着对弟子的深深 的忧虑与牵挂 孔子知人论事 具有先见之明 因为儒家主张温柔敦厚利于养身修行 这里可能是孔子由 性格推断子路的命运 答出三点得 2 分 答出两点得 1 分 答出一点不给分 十五 阅读 论语 中的几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 譬之宫墙 赐 之墙也及肩 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 A 之墙数仞 不得其门而入 不见宗庙之美 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 B 之云 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 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 丘陵也 犹可逾也 仲尼 日月也 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 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1 上文中画线词语 夫子 在文中具体指谁 1 分 夫子 A 夫子 B 2 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 请作简要分析 3 分 十五 1 孔子 叔孙武叔 2 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 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 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 讽刺了其浅薄无知 十六 阅读 论语 中的几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之武城 闻弦歌 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 曰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 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 言戏之耳 17 4 注 武城 鲁国的一个小城 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弦歌 弦 指琴瑟 以琴瑟伴奏歌 唱 1 在 割鸡焉用牛刀 这一比喻中 割鸡 与 用牛刀 系喻体 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 体分别是什么 2 分 2 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说明 2 分 十六 1 治理武城县 运用礼乐之道 2 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 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受指使 可见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 都要学习礼乐之道 武城虽小 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 使君子和小人各安其分 从而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话 十七 阅读 论语 中的几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颜渊死 子曰 噫 天丧予 天丧予 11 9 颜渊死 子哭之恸 从者曰 子恸矣 曰 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 文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 即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 末由也已 9 11 1 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 运用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 1 分 2 请结合第三章 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 3 分 十七 1 哀伤欲绝的感情 足可催人泪下 2 颜渊对孔子的赞叹 共有三叹 一叹孔子学问之深 二叹老师善教 三叹 入门之难 十八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之武城 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 曰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 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言 戏之耳 17 4 俞廷镳说 牛刀 似誉 割鸡 似嘲 夹入 焉用 似警似惜 似感伤 似倾倒 一 时喜动颜色之情 溢于言表 四书评本 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复杂的感情 你是如何理解的 试作简要分析 十八 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 但一切都落了空 仅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 这当然 是牛刀割鸡 大材小用 孔子 莞尔而笑 不完全是戏谑 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 杂感情 十九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 比及 三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子路率尔而对曰 众人对子路的 率尔而对 都持否定态度 包括孔子 以 夫子 哂之 为证 你能否从子路自身出发并结合当代的社会形势作逆向思考 为 子路率尔而对 找点正当的理由 请分点表述 4 分 十九 子路是素怀大志才抢先答的 孔子曾说 由也 千乘之国 可使治其赋也 如果说他自 负 那他也是有资格的 孔子倡导谦让 也不必用在课堂讨论上 否则 谁来充当出头鸟 又如何形成热烈活跃的 课堂气氛 孔子的这一番开场白岂不失去意义 当年毛遂如果怕被人斥为 不让 不敢自荐也就无法发挥他的作用 也许赵国就会早几 十年被灭掉 当今的年轻人更应像子路那样大胆言志 敢于献才 不怕别人哂笑 才有机会让社会了解 自己 挑选自己 答对 3 点给满分 答出 2 点给 3 分 答出 1 点 言之成理给 2 分 二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曰 暮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有人认为孔子 与点 是因为 道不行 曾晳的暮春咏归图 正是孔子 乘桴浮于海 心 境的反映 也有人说孔子 与点 是因为曾晳的暮春咏归图 正是儒者大同理想实现后的写 照 请结合你对孔子的理解 谈谈你的看法 二十 略 见课后练习 二十一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 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 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 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 为什么 4 分 二十一 过犹不及 赞同孔子的评价 理由是人的气质 作风 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 对 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 互相补充 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 不赞同孔子的评价 只要符 合情理亦可 4 分 第一问 1 分 第二 三问 3 分 二十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 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 恶居下而讪上者 恶勇 而无礼者 恶果敢而窒者 子 曰 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 曰 恶徼以为知者 恶不孙以为勇者 恶讦以为直者 1 请用自己的话 解说孔子的 中庸之道 不超过 40 字 1 分 2 孔子 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 中庸之道 请简要分析 3 分 二十二 1 中庸之道 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 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 无过不及 1 分 2 孔子 子贡的言论符合 中庸之道 1 分 孔子 恶 人违背仁德 偏离 中庸之道 1 分 子贡 恶 人混淆仁德 假托 中庸之道 1 分 二十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 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 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 13 24 一乡之人 宜公论矣 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 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 则必其有 苟合之行 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 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朱熹 四书集注 正义曰 言乡人皆好之 是善善不明 乡人皆恶之 是恶恶不著 若乡人之善者善之 恶者恶之 则是善善分明 恶恶显著也 何晏 论语集解 邢昺 论语注疏 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 结合选文 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 100 字左右 二十三 示例一 一乡的人都喜欢他 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 不一定是好人 一乡的人都厌恶他 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 鹤立鸡群的人 不一定是坏人 只有当好人喜欢他 坏人厌恶他时 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 示例二 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 并不容易 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 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 依据 而应以善恶为标准 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 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 但 决不是唯一的依据 二十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曰 中庸 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6 29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 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11 16 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 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13 21 注 程颐曰 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 中者 天下之正道 庸者 天下之定理 结合选文和注释 你怎样理解 中庸 的涵义 中庸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折衷 主义 吗 为什么 二十四 中庸 的涵义是做事适度 恰到好处 在矛盾中求统一 在对立中求调和 在 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和调与协作 中庸 不等同于 折衷主义 因为 折衷主义 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 等 二十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曰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惟我与尔有是夫 颜渊死 子曰 噫 天丧予 天丧予 哀公问 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 矣 今也则亡 未闻好学者也 子贡出 颜回入见 孔子曰 回 诗云 匪兕匪虎 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 吾何 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 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 夫子推而行之 不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