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脑油芳构化操作规程_第1页
石脑油芳构化操作规程_第2页
石脑油芳构化操作规程_第3页
石脑油芳构化操作规程_第4页
石脑油芳构化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 1 页 共 32 页 芳构化操作规程芳构化操作规程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本装置生产任务及特点本装置生产任务及特点 随着我国淘汰 70 汽油 2000 年全面实现汽油无铅化进程的加快 对于加工流 程简单的炼油厂 如何解决低辛烷值汽油组份的深加工问题必将成为技术改造的重 点 轻烃芳构化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石油化工工艺技术 其特点是利 用非贵金属改性的沸石催化剂将低分子烃类直接转化为苯 甲苯 二甲苯等轻质芳 烃 与目前炼油厂采用的催化重整工艺相比 该技术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 使用 的沸石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抗硫 抗氮能力 原料不需要深度精制 2 其芳烃准备 产率不受到原料芳烃潜含量限制 3 低压 非临氢操作 其操作费用低 基本建 设投资少 因而 芳构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即将成为继催化重整技术以后的又一项生 产石油芳烃或高辛烷值汽油组份的新工艺 多年来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在轻烃芳构化生产芳烃 或高辛烷值汽油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 形成了自己的专有技术 并拥有 两项发明专利 ZL93102129 4 由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究开 发的劣质汽油芳构化改质技术已于 1998 年 1 月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原中国石 化总公司 组织的技术鉴定 该技术利用专有催化剂 将诸如焦化汽油 直馏汽油 油田凝析油 重整拔头油 重整抽余油 裂解汽油等轻烃转化为芳烃 用于生产芳 烃或高辛烷值汽油 1998 年 8 月 以直馏汽油为原料的 1 0 104t a 芳构化改质工业示范装置在沈阳 新民蜡化学品实验厂投入运行 该装置的运转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即液化石油 2 第 2 页 共 32 页 气 汽油 90 wt 汽油 ROM 90 证实芳构化改质技术的可靠和可行性 具备了工 业应用的条件 目前 广西田东石油化工总厂是一个加工原油 18 万吨的小型炼厂 在国家强制 取消 70 汽油的生产和销售后 该厂将有 2 万吨的直馏汽油无法作为汽油调和组分 出厂 因此 采用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开发的劣质汽油调和组分出的劣质汽油芳构化 改质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节生产基本原理及技术概述生产基本原理及技术概述 2 12 1 轻烃芳构化的化学反应机理轻烃芳构化的化学反应机理 轻烃分子在 HZSM 5 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反应较为复杂 一般认为包括裂化 齐聚 环化和脱氢四个主要步骤 烃分子首先裂化成低分子 碎片 再经过正碳 离子机理 连接 成环 通过脱氢转移生成芳烃 由于受到分子在 HZSM 5 沸石 上的芳构化产品分布相近 烃分子在 HZSM 5 沸石孔道内的裂化反应遵循正碳离子反应 但由于 HZSM 5 沸石上的芳构化反应是一个择形催化过程 烃分子在这种沸石上的裂化 不同于一般的裂化规律 由于孔道开口及孔道内扩散空间的约束 直链更容易接 近内表面酸性中心而优先裂化 如不同结构烷烃的裂化速率的大小顺序为 直链烷烃 单侧链烷烃 双侧链烷烃 烃分子首先裂化成低分子烯烃 进而生成 BTX 的反应历程 可以描述为图 1 所示的过程 CH3 CH2 CH CH3 CH3 CH2 CH CH2 CH3 CH2 CH CH3 CH3 CH2 CH CH2 3 第 3 页 共 32 页 CH3 CH2 CH CH3 CH3 C6H4 CH3 CH3 CH CH2 CH2 环化脱氢 图 1 低分子烃类芳构化反应历程 2 2 原料对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HZSM 5 催化剂对各种轻烃原料的芳构化均有很好的适应性 但是原料组成对 芳构化过程仍存在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原料组成愈不饱和以及碳数愈多 则愈容易转化为芳烃 碳数相同的烃类转 化为芳烃时 芳构化反应所需要的强度按下列顺序增加 双烯 烯烃 环烷烃 480 34 480 43 84 90 2 81 0 44 0 89 0 122 5 10 第 10 页 共 32 页 90 FBP 157 0 202 0 表 5 生产控制分析 样品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次数备注 直镏汽油比重 镏程三天一次 反应中间油 粗汽油 折光率 芳烃 含量 每班二次 稳定汽油比重 镏程 蒸汽压 折光率 芳烃 含量 辛烷值 每天一次 每班二次 三天一次 辛烷值开工初 级每班一次 富气组成分析每天一次 组成分析每班一次再生周期采样再生烟气 露点每周期一次再生周期采样 第五节主要操作条件 1 反应再生部分操作条件见表 6 表 7 表 8 表 6 反应再生部分操作条件表 项目反应再生 反应温度 400 530530 11 第 11 页 共 32 页 压力 Mpa 绝 0 550 55 空速 h 1进料重量空速 0 5 2 加热炉部分操作条件 表 7 加热炉操作条件表 入 口出 口条件 项目温度 压力 表 MPa 温度压力 表 原料加热炉 F101 2250 65300 45 中间产物加热炉 F102 4700 45300 35 再生加热炉 F103 4200 465300 36 3 氮气压缩机操作条件 表 8 氮气压缩机操作条件表 排气量 标 m3 h 温 度 压力 表 Mpa 入口 出口入口出口 3200 400 150 45 12 第 12 页 共 32 页 第六节设备明细表 能耗 表 3 8 能耗表 计算方法按 SYJ1029 83 规定 消 耗 量 单位耗量小时耗量年耗量 燃料低热值 或能耗指标序 号 项 目单位数 量 单位数量 单位数 量 单位数 量 总能耗 104M J a 单位能 耗 MJ a 1 2 3456789101112 1 循环水 T t20T h50 104 t a 40MJ t4 1 9 167 683 3 2 电 Kwh t 22Kwh t 55 104 kwh a 44MJ k wh 12 56 552 64276 32 30 8MpaT t0 1 2 T h0 3 104 t a 0 2 4 MJ t318 1 9 7 763 67381 84 4 净化压 缩空气 M3 t20M3 h50 M3n a 40MJ M3 n 1 6 7 83 533 4 5 燃料气 M3 t63 2 M3 h158 M3n a 126 4 MJ M3 n 27 05 3419 1 2 1709 5 6 小计 2484 9 13 第 13 页 共 32 页 2 59 35 104kca l t 设备明细表 一 主要工艺设备表 表 10 反应器设备表 操作条件序 号 设备 名称 设备编 号 设备规格介质 名称温 度 压力 Mpa A 数 量 总 重 t 材质 1 芳构 化反 应器 R101A B 1200 39 50 切线距 内装芳构化 催化剂 10 88m3 直镏 汽油 干气 液化 石油 气 粗汽 油 5300 55313 5 15CrMoR 2 再生 气脱 硫器 D101 1200 44 00 切线距 内装脱硫剂 氮气 空气 二氧 化硫 400 2512 420R 3 再生 D102 1200 54 氮气 2300 3512 820R 14 第 14 页 共 32 页 气干 燥器 00 切线距 内装干燥剂 4 75M3 空气 小计 5 表 12 加热炉设备表 采用三台合一形式 操作条件序 号 设备名称设备 编号 设备规格 介质 名称温度 压力 Mpa A 数 量 总 重 t 材 质 1 原料加热炉 F101 Q 590kw 直镏 汽油 5300 551 2 中间反应产物 加热炉 F102Q 115kw 反应 产物 5300 551 2 再生气加热炉 F103Q 162kw 再生 气 5300 551 小计 3 3 压缩机类 表 12 主要设备表 操作温度 操作压 Mpa A 序 号 设备名 称 设备编 号 设备 规格 流量 m3n h 介 质 名 称 入 口 出 口 入 口 出 口 数 量 轴功 率 KW 电机 功率 KW 15 第 15 页 共 32 页 1 气体压 缩机 C101A B 原催 化压 缩机 2100 富 气 400 1 5 0 1 5 1 3 5 2 85110 2 再生气 压缩机 C1023200 再 生 气 400 2 5 0 2 5 0 5 5 1 110 132 表 13 容器类设备表 操作条件序 号 设备名称设备编 号 设备规格介质名 称温 度 压 力 Mpa 数 量 总 重 t 材质 1 原料油缓冲罐 V101 1200 3000 切线距 卧 式 直镏汽 油 40 常 压 1 2 0 Q235 A 2 气液分离罐 V102 800 3000 切线距 卧式 液化气 汽油 400 3 5 1 1 2 Q235 A 3 再生气分液罐 V103 1000 3000 切线距 卧 式 再生气 400 2 5 1 1 5 20R 4 再生气压机出口缓 冲罐 V104 1000 3000 切线距 卧 式 再生气 1460 5 5 1 1 5 20R 5 燃料气分液罐 V105 500 2900 燃料气 400 71 0 Q235 16 第 16 页 共 32 页 6 切线距 立 式 5B 6 放空分液罐 V106 1000 3000 切线距 卧 式 汽油 2300 2 0 1 1 5 20R 7 污油罐 V107 500 2000 切线距 卧式 污油 2400 41 0 8 20R 8 0 8Mpa 蒸汽分水 V108 500 1720 立式 蒸汽 3000 81 0 5 20R 9 净化空气罐 V109 1200 4100 10 立式 空气 400 61 1 8 20R 9 表 14 冷换设备表 操作条件序 号 设备 名称 设备编 号 设备规格介质名称 温度 压力 Mpa A 数 量 总 重 t 材质备注 管程 反 应产物 4000 411 原料 油反 应产 物换 热器 E101A B AES400 2 5 15 3 25 2 壳程 原 料油 1800 8 2310 16MnR 两台 串联 2 原料 油 E102BIU500 4 0 2 5 25 管程 反 应产物 5000 52215CrMo 16MnR 17 第 17 页 共 32 页 汽化 器 3 25 4 壳程 原 料油 2250 7 管程 循 环水 400 525 5 3 反应 产物 冷却 器 E103A B BES500 1 0 55 6 25 4 壳程 反 应产物 2001 17 10 16MnR 两台 串联 管程 再 生气 5300 3514 5 4 再生 气 换热 器 E104 600 6000 A 90 B 6 00 壳程 再 生气 4200 55 15CrMo 16MnR 管程 循 环水 400 512 1 5 再生 气 冷却 器 E105AES400 1 0 40 6 19 4 壳程 再 生气 2610 31 10 16MnR 管程 循 环水 400 511 8 6 放空 气体 冷却 器 E106BIU400 4 0 4 0 25 3 19 2 壳程 放 空气体 5300 25 10 15CrMoR 管程 循 环水 400 511 8 7 再生 气 冷却 器 E107BUI400 4 0 4 0 25 3 19 2 壳程 再 生退料 5300 5 10 15CrMoR 18 第 18 页 共 32 页 表 15 机泵设备表 序 号 机 泵 名 称 编号进口 压力 Mpa A 温 度 介质 密度 kg m3 流 量 m3 h 扬 程 m 介 质 数 量 泵型号电机型号 1 原 料 油 泵 P101A B 0 1407243 4 9 1752XDF5 25 7 YB132S2 2W 2 粗 汽 油 泵 P102A B 0 2407122 0 8 2252XDF2 25 9 YB160M1 2W 小 计 4 第二章第二章 装置开停工操作装置开停工操作 第一节开工准备工作 1 装置的吹扫 清洗 1 1 吹扫 冲洗的目的 通过吹扫及冲洗 清除施工过程中进入设备 管道中的焊渣 泥沙等杂物 以及管 道口的油污 铁锈 对设备管道中的每对法兰和精密封点进行初步的试漏 试压 贯通流程 熟悉基本操作 暴露有关问题 19 第 19 页 共 32 页 1 2 吹扫介质 装置的芳构化反应器及相应工艺管道 开工管道 燃料系统先用 1 0Mpa 蒸汽吹扫 然后用净化风进行吹扫 循环水管道 净化风线用各自本身介质吹扫 冲洗 油气 分离罐 粗汽油线及富气线用水冲洗 2 热空气试运 2 1 热空气试运目的 检查全系统设备 仪表 阀门 供电等的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了 解工艺参数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充分暴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摸清工序之间的内存 联系 为下一步负荷运行打下良好基础 确保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赶走系统内设备管线中少量的水 达到干燥的目的 在没有催化剂和反应的情况下 模拟正常操作 培训操作人员 进行事故演习 达到锻炼队伍 提高指挥人员和操 作人员的应变能力 2 2 热空气试运程序 热空气试运前 就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检查加热炉系统是否正常 燃料气系统是 否通畅 准备工作就绪后才可将燃料气引入装置 开始热空气试运 热空气试运程 序安排见下表 表 表 1616 热空气试运程序安排表热空气试运程序安排表 项目项目主要操作要求主要操作要求时间时间 h h 气密试压小时内压降 0 05Mpa 2424 建立 N2 循环压缩机负荷试 运 出口温度升至 580 升温速度 15 30 h 1212 加热炉升温空气试运确保人身安全 4848 事故演习确保人身安全 2424 20 第 20 页 共 32 页 降温降压试运结束降温速度 40 h 降压速度 0 05Mpa h 1212 2 3 热空气试运流程 装置反应部分和再生部分并联同时气密试压 气密试压前各岗位人员应准备好检漏 工具 气密试压的压力为 0 53Mpa 气密试压时先引净化风入装置 系统憋压 进 行气密试运 热空气试运流程见图 2 F101 3 催化剂及脱硫剂性能及填装 3 1 催化剂性能简介 表 9 催化剂性能 外观白色 堆密度 kg m 3680 700 比表面 m2 g 1 265 8 孔容 ml g 1 0 24 轴向强度 N cm 1100 140 3 2 脱硫剂的用途及特点 HX Z 型常温水解催化脱硫剂是以氧化铁为主要活性成份 用天然纤维类物质为载体 添加多种助催化剂复合而成的高效脱硫剂 它能将液化气 天然气 焦炉气 高炉 气 煤气 半不煤气和二氧化碳等各种气源中有毒 有害 有腐蚀性的 H2S 硫化氢 21 第 21 页 共 32 页 硫醇类有机硫 COS 硫氧化碳 CS2 二硫化碳 硫醚 噻吩等硫化物能有效 地脱除 对氮氧化物 氰化物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综合性脱硫剂 HX Z 型常温水解催化脱硫剂有很高的活性和硫容 并有苛刻条件下具有耐高水汽 少量碳黑和煤焦油之特性 能有常温 常压或加压条件下保持较高活性与硫容 具 有阻力降小 适用性广 操作方便 能连续或间隙再生特点 1 物理性质 外观 叶片状或 4 8 柱状 黑褐色 堆比重 0 8Kg 左右 升 空隙率 50 60 PH 值 8 11 正常工艺条件 温度 10 40 压力 常压 2 0Mpa 空速 常压 300 700h 1 加压 700 1000h 1 装填高度装填高度 塔径 塔径 3 3 入口 H2S 量 100 2000mg m3 H2S 转化吸收率 99 9 工作硫容 35 60 wt 入口 RSH 量 100 1500mg m3 RSH 转化吸收率 95 99 工作硫容 35 50 wt 催化剂及脱硫剂的填装 3 2 1 催化剂填装的技术要求 催化剂填装要求保证催化剂及反应器清洁干燥 要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进行填装工 作 填装现场及用具必须清洁干净 催化剂填装前必须筛选 不得将破碎催化剂及 22 第 22 页 共 32 页 杂物装入反应器内 3 2 2 催化剂的填装程序 1 反应器底部先铺 15 瓷球 填装时高出封头 0 10m 2 底部瓷球上铺不锈钢隔离网 12 14 目 3 将过磅称好的催化剂装入反应器 催化剂填装尺寸要准备 且填装均匀 平整 保证足够的堆密度 填装时抛洒高度不大于 0 5m 4 在填装好的催化剂上铺不锈钢隔离网 12 14 目 5 在上部隔离网上铺 15 瓷球 填装高度为 0 10m 催化剂填装时应参照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 1 脱硫剂填装 1 硫塔的炉篦板上先铺上两层孔眼 1mm 的不锈钢丝网 2 在钢丝网上铺上一层 100mm 的 10 20 的耐火球 3 用专用工具 使脱硫剂能均匀地装填在塔中心和周围 倾倒脱硫剂时 下落高度 应尽量低些 4 为了使脱硫剂均匀平整 有时需要人在塔内进行工作 此时须先在脱硫剂上铺上 木板 操作人员应踩在木板上操作 5 塔顶脱硫剂表面要铺上两层钢丝网和 100mm 厚的 10 20mm 耐火球 以防止气流 吹散脱硫剂 6 脱硫剂应分层装填 每层以 0 7 1m 高度为宜 23 第 23 页 共 32 页 4 催化剂的活化 催化剂的活化剂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升温活化 脱去吸附杂质及水分 催化剂床层活 化升温通过控制加热炉出口温度来实现 活化介质为净化风 活化升温流程与热空 气试运流程基本相同 只是在反应器入口温度达到 400 后再将干燥器切入活化流程 催化剂床温升温也可加热炉熄火 停再生气压缩机 催化剂床层自然降温待用 第二节 开工步骤 空气循环升温 净化风由再生系统流量计 FT 201 处给风 开压缩机建立循环 炉 F101 102 点火 催化剂床层升温速度为 30 h 空气循环升温流程如下 当反应器入口温度升至 400 时 停再生压缩机 加热炉熄火 2 氮气吹扫 氮气吹扫时 加热炉 E101 102 点长明灯 冷凝冷却器适当给上冷却水 防止低温 设备及低温管线因超温而毁坏设备 吹扫流程如下 1 油系统 泵 P101A B 出口给氮气 管 P1003 E101A B 管 P1006 E102 管 P1007 F101 管 P1008 R101A 管 P1011 F102 管 P1009R101B C 管 P1018 E102 管 P1020 E101A B 管 P1012 103 有 A B 管 P1022 V102 管 P1024 泵 P102A B 管 P1025 阀组前放空阀排空 2 放火炬系统 R101ABC 管 FLG1004 E106 管 FLG1010 V106 管 FLG1012 阀组前放空 101 管 P1029 SC101 管 FLG1007 24 第 24 页 共 32 页 R101B 管 P1030 SC102 管 FLG1008 管 FLG1001 R101C 管 P1031 SC103 管 FLG001 阀排空 3 污油系统 R101ABC 管 LSO1001 E107 管 LSO1008 V107 放空 4 富气管线 V102 管 P1023 阀组前排空阀放空 5 再生系统氮气吹扫 流量计 FT201 处给氮气 TPN21002 V103 管 N21004 D102 管 N21003 D104 管 N21007 E104 管 N21008 F103 管 N21009 R101ABC 管 N21014 E104 管 N2015 E105 排空 3 在反应器出口 V102 再生烟气取样处采样分析氧含量 当系统氧含量小于 0 5 时 启动再生气压机建立氮气升温循环 反应加热炉升温 4 正式进料 生产转入正常 1 当 R101AB 床温的最低温度高于 250 时 切料 V104 至 E101 跨线 切断后加盲 板 启动原料泵进料 把初始进料量控制在 105t h 左右 原料油经 E101 E102 进 F101 富气放火炬稍开 以防系统憋压 2 当 F101 出口温度及 R101 床层温度出现明显下降时 此时停 C102 迅速切断 E104 后至 F101 前跨线及 V101 至 C102 入口跨线 切断后加盲板 开大富气放火炬 阀 3 启动 P101 压控 调整 F101 F102 操作 使 R101AB 入口温度达 400 25 第 25 页 共 32 页 4 当 V1002 有液位时 启动泵 P102AB 将粗汽油经循环线返回罐区 待化验分析 粗汽油送至催化联系 将富气送至催化装置 5 缓慢将进料量提至 2 5t h 待操作平衡时 同催化联系 将富气送到催化装置 切断富气放火炬阀 第三节 停工步骤 停工目的 工艺管线和各种设备经过长期运行 都存在有腐蚀 疲劳 结垢 泄漏以及暗 藏的隐患问题 直接影响装置的生产效率和安全 因此需要停工检查 检修和清扫 1 停工要求 1 坚持安全第一 服从统一指挥 各部门 周密组织 密切配合 2 在停工前和停工过程中装置暴露的问题应进行统计 挂牌 3 停工退油必须干净 吹扫蒸汽务必彻底 不留死角盲肠 4 反应部分及气压机必须用氮气吹扫 吹扫干净后应将反应器切断 严防吹扫管 道时蒸汽串入反应器内 破坏催化剂活性 其它部分吹扫时遵循常规吹扫原则 2 停工程序 1 反应系统停原料油泵 切断进料 由泵出口给氮气向反应器内吹扫 2 芳构化富气改放火炬线 V102 料位抽空后 停粗汽油泵 P102 3 反应器内的油气赶尽后 将反应器分别切入再生系统再生 以备开工时用 4 反应系统加热炉熄火降温 5 冷换设备及相应工艺管道吹扫 6 反应器催化剂再生完毕后 装置进入全面检修 第三章反应再生岗位操作法 26 第 26 页 共 32 页 第一节开工操作 1 2 3 4 见第二章开工步骤 5 当反应器 R101A B 床层入口温度达到 460 时 将 R101A 切出反应回路 同时将 原料油改进 R101B 且将 R101C 切入反应回路 使之作为第二反应器与 R101B 串联 此时应及时调整 F102 的炉出口温度 使得 R101C 的床层入口温度为 400 正常反 应及切换时操作状态如下 a R101A 为前反应器 的 R101B 为后反应器 R101C 处于等待状态时阀的开关情况 1 R101A 中 A02 A05 A09 A11 A12 A13 开 A01 A03 A04 A06 A08 A10 A14 A15 A16 A17 关 2 R101B 中 B01 B04 B08 B09 B10 B12 B13 开 B02 B03 B05 B06 B07 B11 B14 B15 B16 B17 关 3 R101C 中工 C07 C08 C09 C10 C11 C12 C13 开 其他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B R101A 切出反应回路 R101C 切入反应回路时操作转换情况 1 关 C07 C11 开 C01 C04 将的 R101C 切入反应回路 2 关 B10 开 B05 关 B04 开了 B11 将 R101B 与 R101C 串联 3 关 B08 开 B02 关 B01 开 B07 4 关 A02 开 A08 关 A05 开 A10 将 R101A 切出反应回路 5 关 A13 开 A14 将 R101A 内油气减压放尽 然后 R101A 入口给氮吹扫 开 A15 A16 6 赶尽 R101A 内油气后 关闭 A15 A16 A14 开 A13 然后将其切入再生系统 关 A09 开 A03 关 A12 开 A06 R101A 进行再生 27 第 27 页 共 32 页 7 R101A 再生完全后 关 A03 开 A09 开 A12 将 R101A 切出再生系统 8 R101A 入口给氮 开 A15 A16 同时开 A17 将反应器和管道内的含氧氮气赶 尽 使氮气中含氧 0 5 关闭 A15 A16 同时关闭高点放空阀 A17 9 R101A 处于等待状态 C 当 R101B 需要进行再生时 按 b 中的步骤逐步切入的 R101B 切入 R101A 然后切 入反应回路中进行下一周期 R101C 切入反应回路时 升温方案有两种 1 切入反应回路建立氮气循环 利用 热氮气升温至 400 在实际操作中 应以实施后者为宜 第三节 正常操作 1 反应部分操作原则 反应岗位是装置的核心 对装置的生产平稳和产品质量影响很大 因而反应岗位操 作员一定要保证操作平稳 确保产品质量 平稳操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正常操作状态下 保证进料量稳定 2 严格控制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波动范围应不超过 2 前反应器入口温度的升 温范围为 460 530 后反应器入口温度的升温范围为 400 460 3 及时监测中间液体产物及粗汽油的芳烃含量 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操作 中间液 体产物芳烃含量的控制指标为 23 2m 若达不到指标则提高前反应器的入口温 度 粗汽油的芳烃含量控制指标为 40 44m 若达不到指标则提高后反应器入 口温度 前后反应器的入口温度每次提高 3 5 为宜 芳烃含量的控制指标 最终以汽油辛烷值为依据 4 当前后反应器的入口温度达到 530 和 460 时 若所得粗汽油的芳烃含量达 不到控制指标 则认为一个操作周期结束 此时 反应系统应切换程序见装置 28 第 28 页 共 32 页 开工一节 5 控制好气液分离罐液位及 V102 压力 保证吸收稳定系统的平稳操作和产品质 量 2 再生岗位操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反应器内的催化剂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转 表面生焦积炭而失活 需要通过烧焦 再生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催化剂再生是一个高温过程 再生温度由再生加热 炉控制 再生过程是在一定氧含量的 N2 闭路循环中进行的 反应器入口温度 为 400 起始氧含量为 0 5 催化剂再生时 床层热点温度不得超过 530 随再生时间的延长 若催化剂床层无热点出现提高入口温度及入口气体的氧含 量 操作时应先提温 稳定一定时间后再提高再生气氧含量 每次提温幅度为 10 氧含量每次提高 0 5 个百分点 2 再生时应密切监控床层温度 严禁再生时发生超温事故 损坏设备及催化剂 若发生床层超温应迅速停止补入空气 必要时再生加热炉降温 3 定时分析反应器入口和出口气体氧含量一致且保持不变时 认为催化剂再生完 全 4 催化剂再生完全后 须将反应器内含氧气体置换为氮气 而后切出再生系统备 用 停再生加热炉 再生气压缩机 5 催化剂再生期间 必须将脱硫器 干燥器切入再生回路 且注意定时检查再生 气分液罐液位 及时排水 以防将水带入反应器内 损坏催化剂 3 脱硫器的操作 一 主要影响脱硫剂的因素 1 进口气含氧量 HX Z 脱硫剂的脱硫过程与气体中氧含量有关 一般要求气体中有 0 05 以上含量 29 第 29 页 共 32 页 的氧气 如气体中不含氧 可在气体中补加 0 1 0 3 r 氧气 2 进口气含硫量 为了延长脱硫剂的使用寿命 要求硫醚 硫茂 噻吩等有机硫越少越好 3 进口气水份含量 脱硫剂中水份起介质作用 其用量以 10 15 为宜 使用中要求气体中带有少量的 H2O 蒸汽 以抑制气流将脱硫剂中水份带走 但不宜使用大量 H2O 蒸汽在床层冷凝而 造成微孔堵塞 二 投运 1 用原料气置换系统 待出口气与进口气成份相同后认为合格 2 若脱硫剂用在加压系统中 应进行逐步升压 升压速率应控制在每分钟 0 05Mpa 左右 直至达到操作压力 3 升压结束后 先进行 1 2hr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