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高中政治必修期末试题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112年高中政治必修期末试题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112年高中政治必修期末试题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112年高中政治必修期末试题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112年高中政治必修期末试题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2012年期末试题复习 非选择题 学案非选择题题型 二 一 启示类 题型特点 启示类主观题的材料一般是某些典型的事件 事例 漫画 哲理小故事 名言警句等 设问一般是 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或 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等 重在考查考生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论证和探讨问题 等能力 解题对策 回答启示类题目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分析材料 从背景材料的呈现方式 所概括的关键词和中心意思中去感悟 悟出材料说明的道理 然后构建这一道理与教材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 启示 的内容要求 2 从设问的要求中明确要回答的启示的限制范围 即看要求回答哲学哪一方面的启示 明确答题方向 对要求我们 怎么做 的设问着重回答坚持什么 反对什么 提倡什么 3 解启示型主观题 要从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来深刻作答 但是应略答原理 详答方法论 重点在 怎么办 上分析论述 跟踪体验 有一则寓言故事叫 西邻教子 文中写道 西邻有五子 一子朴 一子敏 一子盲 一子偻 一子跛 乃使朴者农 敏者贾 盲者卜 偻者绩 跛者纺 故五子皆不患衣食焉 通过阅读上述寓言材料 你得到哪些哲学启示 解析故事中的这位家长是一个高明的 成功教育者 他的五个孩子先天素质都不太好 但他能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制定了符合各自特点的学习和成才目标 同时他还能够根据这五个孩子的身体 智商等状况因材施教 找到适合孩子个性发展和生理特征的目标定位 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哲学上分析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也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 1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它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客观地说 这五个孩子的先天素质都不太好 但家长能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制定了符合各自特点的学习和成才目标 2 矛盾具有特殊性 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这五个孩子的身体 智商都不一样 但家长能够因材施教 找到适合孩子个性发展和生理特征的目标定位 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古罗马政治家塞涅卡说 很多时候 不是因为某些事情难以做到 我们才失去自信 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 很多事情才难以做到 请从哲学角度谈谈这句话给予我们哪些启迪 解析本题强调自信才能做到很多事情 给我们的启示可以从意识的作用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考虑 答案 1 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自信 可以催人向上 使人奋进 而失去自信 则使人悲观 消沉 无所作为 2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不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 自信都是做事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3 做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把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同高度的革命热情结合起来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 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27由新华牡发起 全国多家网站与地方都市报 手机报共同参与的 中国网事 感动2010 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 通过网络 平面媒体 移动媒体的结合 让虚拟世界中的人物走入现实 参加此次评选的候选人 均由网络推荐 都是原本散布民间 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 网友的一次次 顶起 让 小人物 广为人知 一个个平几 坚韧 善良 敢于担当的 小人物 的不平凡事迹 透过媒体 牵动着无数人内心深处最敏感 最脆弱的东西 人性最本真的情与爱 结合 文化生活 的有关知识 谈谈网络人物评选活动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启示 12分 27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应充分运用大众传媒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分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主体作用 3分 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应开展融入时代性 广泛性 多样性的文化活动 宣传先进人物 先进事迹 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 3分 应发展反映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分 二 辨析类 题型特点 此类题就是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对试题中所提供的观点和材料 进行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从而说明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的一种题型 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 辨析结合 辨是指辨别判断 析是指对判断的分析说明 2009年高考又出现了辨析的新形式 类似正 反方观点的辩论 都有道理 任选角度 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也是截然相反的两个答案 解题对策 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要求是 论证正确点 分析错误点 澄清模糊点 补充不全点 具体步骤有四个 1 确定辨析点 认真阅读题目 划分题目的层次 找出辨析点 然后分别对各个层次进行分析判断 2 分析必然点 就是在明确辨析点的基础上 针对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 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 即运用有关知识 原理和观点 分析说明正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 错误的观点为什么错误及怎样才是正确的 3 展开讨论点 如该命题是不正确的 但其隐含的前提可能是正确的 该命题在现象上有合理性 该命题不全面或走极端 但在某一方面还有正确的成分等 4 补充遗漏点 如未揭示出本质的联系 关系表述不全面 关系的成立缺少必然性或条件性等 针对辨题的这些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 提出正确的观点或结论 个案典例 2008 广东 乔治 贝克莱指出 公园中的树木 客厅中的椅子 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 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他主张 存在就是被感知 离开心灵 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 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解析本题是材料辨析题 既要对材料的观点进行分析 又要对辨题进行分析 就本题而言 材料中贝克莱的观点 存在就是被感知 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再进一步阐释什么是唯心主义 辨题 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二是结合材料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分析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 1 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2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 感觉 经验 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 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 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依赖于物质 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4 随着科技的发展 网络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许多问题 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 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 国家七部委于2009年1月5日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据此 有人认为 网络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个人无法抗拒 抵制低俗网络文化关键在于国家 请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解析本题的辨点有三个 1 网络对人的影响是不是潜移默化的 2 个人是否是无法抗拒 3 抵制低俗网络文化的关键是否在于国家 围绕上述辨点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落后的 腐朽的文化阻碍个人的发展 因此 国家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净化网络环境 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2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但人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的 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 增强抵御落后 腐朽文化的能力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27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 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 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 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 乃至人自身的心里和谐 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1 人们对和谐文化的上述认识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6分 2 有人认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就是在文化建设上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对此 你应该如何正确认识 6分 27 1 和谐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 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和谐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说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人自身的心理和谐 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分 2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 腐朽之分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又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对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要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提倡多样性 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6分 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 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前提 14 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 Samso 是丹麦应对气候变化的 示范岛 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 仍以农业为生 岛上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 秸秆供热工厂 满足了岛上200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 结合材料 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 萨姆索岛居民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答案 1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其产生和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尊重了自然界固有的规律 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 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表明人类活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造福人类 萨姆索岛居民在生活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利用规律 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该地居民坚持了联系 发展的观点 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大学 中国水稻研究所 浙江省茶叶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和院校 派遣100名科技特派员 到浙江山区和革命老区等欠发达乡镇 帮助提高当地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 增强农民致富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为什么通过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 就能实现农民增收 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加以说明 答案 1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的意识具有自觉性 目的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 发展高产 优质 高效农业 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加快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 特别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 只有用现代科技武装农民 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是物质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 能够指导人们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引向歧途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 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意识 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只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29 中国科协公布的我国第五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 高达20 4 的公众相信 包括很相信和有些相信 求签 26 6 的人相信 相面 14 75 的人相信 星座预测 4 8 的人相信 碟仙或笔仙 22 3 的人相信 周公解梦 中学生世界观还未完全固定 有很强的好奇心 容易受各类迷信思想的迷惑 这会严重影响青少年正常的学习 生活和身心健康 结合材料及有关知识回答 谈谈青年人为什么必须坚决同迷信思想作斗争 答案 1 世界是物质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唯物主义思想 反对唯心主义的有神论思想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 能够指导人们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引向歧途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鬼神迷信 伪科学 新有神论和邪教 都是别有用心地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 都是错误的思想意识 是反科学的和消极的 青年人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坚决与它们作斗争 4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普遍的 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 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 5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 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 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 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2 在古代社会 自然是人类的主宰 人们把自然神化 对自然顶礼膜拜 认为山有山神 河有河神 天旱求龙王降雨 遇事求神灵保佑 近代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机器轰鸣田野 卫星遨游太空 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 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 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 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空洞 洪水肆虐 物种减少 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 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强调保护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请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 1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 使其为人所用 但是 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环境破坏 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 3 因此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4 2011 盐城模拟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 实施低碳经济 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某校高三 2 班同学商定以 气候变化引关注 低碳生活成时尚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解读生活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 十二五 及其以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1 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 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 而不能违背规律 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规律 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 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另一方面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8 简答题 甲 乙两人去办事 路遇一河拦住去路 无桥亦无船 只能涉水而过 甲说 不知深浅 怎能过河 乙说 不去过河 怎知深浅 1 试用哲学道理简要评析甲 乙两人的观点 2 假设是你 碰到这种情况 你会怎么办 为什么 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促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涉水过河是一种实践活动 人们对河的深浅状况的认识 只能在过河的实践中产生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所以乙认为 不去过河 怎知深浅 是正确的 但也鲁莽从事 科学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如果在知深浅的正确认识指导之下过河则万无一失了 但甲把这一方面绝对化 认为没有这种认识的指导就不能过河 也是错误的 四 辨析题31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作指导 因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答案 1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2 实践决定认识 而不是认识决定实践 因此 坚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因素 决定性因素是人民群众及其社会实践 认为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