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与推算方法_第1页
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与推算方法_第2页
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与推算方法_第3页
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与推算方法_第4页
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与推算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运六气学说研究资料 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与推算方法 吴弥漫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术的奇葩 既是医学气象学理论的嚆矢 又是独具特色的疾 病预测学 闪烁着中医学术的思想光芒 然而自宋代至今一千多年来 学术界对这一学说见 仁见智 毁誉互参 未能得到发扬光大 前年 非典 肆虐寰宇 该学说再次受到关注 一 些学者运用其方法对非典的发生及流行趋势作了预测 引起人们兴趣和重视 本讲座简单介 绍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及其推算方法 一 五运六气的基本学术原理 判断五运六气学说究竟是科学理论还是五行术数的衍绎 必须首先了解其基本学术 原理 五运六气学说的学术原理是什么 它是在中医 人与天地相参应 这一整体观念指导 下 着眼于天地自然的运动变化 特别是气候的变化对人以及发生于人身上的疾病的影响 运用当时的天文 历法 物候 音律等科学知识 并以带有浓厚数理哲学内涵的阴阳 五行 干支甲子等为工具 通过独特的运算方法以总结一定周期内气候变化规律 再从气候与疾病 相关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及发展变化 其基本原理用数学方式加以表述 就是 y f x 1 疾病 y 是以气候 x 为变量的函数 f x x z t t t t 2 气候 x 是以五运 t 六气 t 运气合参 t t 为变量的函数 其中五运和六气又是以时间为变量的函数 t 和 t 2 代入 1 可得 y f z t t t t 即 y F t 由上可见 以时间为变量 通过一系列既定的运算法则 可以推衍出未来某一时段 的气候和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 这就是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原理 人生活于天地自然之中 天地气交所产生的风寒暑湿燥火气候环境 既是人类的生 存条件 又是引起疾病 影响其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疾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是中医在 人与天地相参应 整体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基本认识 亦是疾病本质的客观反映 至于自然 气候 其常其变 为自然力所主宰 虽有其不可逆转性和神秘性 但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 可预测性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气象观察并对所积累的经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创建了独特的 五运六气历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规律 成为预测气候和疾病的基本 模式和方法 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揭示和阐释 运气学 说客观地揭示了疾病与气候的相关关系 并根据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规律预测疾病的发生 发 展变化趋势 尽管它是用阴阳五行 干支甲子等带有五行术数色彩的概念加以表述 而且其 方法还比较朴素 粗糙 但其基本学术原理中却是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科学内涵 二 运气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五运六气学说是随着中医学术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众所周知 现 所见到并且仍然沿用的五运六气理论和推算方法出自 素问 七篇大论 七篇大论为王冰整 理注释 素问 时所补入 虽非王氏自己的伪作 亦非 素问 原有之旧文 然而在 内经 早期篇章中 不仅已经奠定了运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 而且 素问 六节藏象论 灵 枢 九宫八风 等篇亦记述了比较简单 朴素的气候和疾病预测方法 素问 七篇大论构建了运气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们不仅从天地阴阳的角度阐 述了气候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可预测性 同时论述了气候变化与人体和疾病的相关关系 强调了因时制宜诊断 治疗疾病这一基本原则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 严密的五运六 气推算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 作为这一推算方法的核心的五运六气历法 是以大寒日为一个 运气年起点的纯太阳历 与 六节藏象论 等篇采用的以阴阳合历为特征的传统农历有所不 同的独特历法 因此 五运六气学说既是中医学术的精华 又保存了现已佚亡的古代历法资 料 对研究古天文历法亦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经过王冰整理阐释的运气学说 既深刻体现中医的基本学术理念 又为中医提供了 预测疾病 指导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 因此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特别在宋代 运气学说风 行一时 宋徽宗政和年间 不仅将运气学说作为所编著的 圣济总录 的重要内容 置于是 书之首而详加论述 而且由国家编制运气历 提前公布以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而刘温舒 在所作的 刺法论 本病论 中把运气学说用以探讨疫病发生 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提出了 三年化疫 理论 是对该学说的重大创新和发挥 可惜刘氏将其著作作为 素问 遗篇托入 内经 之中 遂被后世目为伪作而受到忽略 宋代以后 多数医家秉承运气学说的理论和方法 并以之预测疾病的发生流行 指 导临床辨证论治 但亦有医家因预测结果与客观实际时有差距 故而持怀疑以至否定态度 现代亦有人引用历年气象资料对五运六气推算方法进行验证 得出的结论既有肯定亦有否定 至今尚莫衷一是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五运六气 中医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三 五运六气的推演方法 干支甲子是古代传统的纪时 年 月 日 时 方法 亦是运气学说用以推演五运六气的重要 工具 1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称为十天干 其中甲 丙 戊 庚 壬 属奇数 称阳干 乙 丁 己 辛 癸 属偶数 称阴干 同时 十天干分别配属五行 木 甲乙 火 丙丁 土 戊己 金 庚辛 水 壬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称十二地支 同样 子 寅 辰 午 申 戌称阳支 丑 卯 巳 未 酉 亥称阴支 而十二支与五行的配属关系则是 木 寅 卯 火 巳午 土 丑辰未戌 金 申酉 水 亥子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中阳干与阳支 阴干与阴支相配 则成为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六十甲子主要用以纪年和纪日 4 十干纪运 五运六气中的五运由干支纪年中的年干决定 称 十干化运 其规律是 甲己化土 乙 庚化金 丙辛化水 丁壬化木 戊癸化火 与十干配五行不同 其中阳干所化之运为 太 过 阴干所化之运为 不及 如甲年为土运太过 己年为土运不及 五运六气中的六气则由干支纪年中的年支决定 称 十二支化气 又以 三阴三阳 为其 标识 合称 标 本 中气 十二支 巳亥子午寅申丑未卯酉辰戌 本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 标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 中气少阳太阳厥阴阳明太阴少阴 六气与十二支对应关系中又有正化 对化之分 如厥阴风木正化于亥 对化于巳 少阴君火 正化于午 对化于子 三 五运 1 十干化运和五音建运 如前所述 十干决定五运及其太过 不及 为了表述的方便 古人又以配属五行的五音来代 表它 称 五音建运 十干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 五运土金水木火 五音建运宫商羽角徵 2 岁运 又称中运 大运 由该年的年干所决定 如甲子年和己酉年都为土运 岁运有太过 不及之分 甲子年为土运太过 称 太宫 己酉年为土运不及 称 少宫 3 主运 主运指主一年五个时段的五运之气 主运年年相同 但太 少不同 每运主令 73 05 日 1 五步推运 把一年分为五运 称为初运 二运 三运 四运 终运 同时配属五行 初运二运三运四运终运 木火土金水 2 太少相生 五运的太过 不及在五音建运中分别称为 太 和 少 太为太过 少为不及 五运的太过 不及互生 如 初运二运三运四运终运 甲年木 太角 火 少徵 土 太宫 金 少商 水 太羽 己年木 少角 火 太徵 土 少宫 金 太商 水 少羽 太与少系以当年主运的太过 不及来确定 4 客运 客运以当年的岁运为初运 年年不同 如客人之来去 故称 如 初运二运三运四运终运 甲年土 太宫 金 少商 水 太羽 木 少角 火 太徵 己年土 少宫 金 太商 水 少羽 木 太角 火 少徵 同样按太少相生规律决定各运的太过 不及 四 六气 1 主气 主气分六步 每步四个节气 60 875 天 分别为一气所主 初之气厥阴风木大寒 立春 于水 惊蛰 二之气少阴君火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三之气少阳相火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四之气太阴湿土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五之气阳明燥金秋分 旱路 霜降 立冬 终之气太阳寒水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2 客气 客气指在天之六气随干支年运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盛衰变化 同样分六步 但年年不同 以 三阴三阳表述 又分司天 在泉及其左右间气 如图 司天 轮值主司天气 上位 位于正南方 又称 天气 在泉 在司天之气的正下方 北方 又称地气 司天 在泉同主一年之气 司天 主上半年 在泉主下半年 司天 在泉总是一阴一阳 二阴二阳 三阴三阳固定相对 左右间气 分别位于司天和在泉左右两侧的六气 3 客主加临 每年轮值的客气六步分别加临于年年不变的主气六步之上 加临方法 将司天之气加临于主气三之气上 在泉之气加临于主气的终之气上 其余四个间 气依次相加 见下图 五 运气同化 地之五运和天之六气互相交感 共同影响一年的气候 为运气合治 其中有相反亦有相合 相合的情况有如下五种 1 天符岁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 共 12 年 土运之岁 上见太阴 己丑 己未 土湿同化 火运之岁 上见少阳 少阴 戊寅 戊申 戊子 戊午 火与暑热同化 金运之岁 上见阳明 乙卯 乙酉 金燥同化 木运之岁 上见厥阴 丁巳 丁亥 风木同化 水运之岁 上见太阳 丙辰 丙戌 水寒同化 2 同天符岁运太过之气与在泉之气五行属性相同 共 6 年 土湿同化 甲辰 甲戌 岁土太宫 在泉太阴湿土 太阳司天 金燥同化 庚子 庚午 岁金太商 在泉阳明燥金 少阴司天 风木同化 壬申 壬寅 岁木太角 在泉厥阴风木 少阳司天 3 岁会 岁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相同 共 8 年 木运临卯 丁卯 火运临午 戊午 土运临四季 甲辰 甲戌 己丑 己未 金运临酉 乙酉水运临子丙子 4 同岁会岁运不及之气与客气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 共 6 年 癸巳 癸亥 癸卯 癸酉癸为少徵 巳亥少阳相火在泉 厥阴司天 卯酉少阴君火在泉 阳明 司天 辛丑 辛未辛为岁水不及 丑未太阳寒水在泉 太阴司天 5 太乙天符 既是天符 又是岁会 乙酉 戊午 己丑 己未四年 天符 岁会的主病情况 天符为执法 岁会为行令 太乙 天符为贵人 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 中岁会者其病徐而持 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一 运气推演的主要内容 平气 运太过而被当年司天之气所抑或运不及而得当年司天之气的资助 如戊辰年 1988 火运太过而得司天太阳寒水之气的抑制 乙酉年 1975 金运不及但得司天 阳明燥金之气的资助 该年为太乙天符岁会 又如辛亥年 1971 水运不及 但得北方亥水资助 癸巳年 1953 火运不及 但得南方巳火资 助 另外 若岁运不及之年 其交运的日干或时干与运同属 亦为平气之年 如丁丑年 1997 木 运不及 但交运时日 大寒日 1997 年 1 月 20 日 壬戌 丁 壬同运 故亦为平气 甲申年 2004 交运为 2004 年 1 月 20 日己亥 甲己同运 但甲申为阳土太过 故不属平气 平气 之年气候比较正常 亦较少疾病流行 太过 岁运为阳干之年则为太过之年 岁运太过若得到司天之气的抑制 亦可为平气之年 岁运太过 主要出现本脏及其所胜之脏的病变 不及 岁运为阴干之年为不及之年 若得司天或在泉之气的资助则为平气之年 岁运不足 除本脏之气为所胜之气所抑制而致病之外 亦会出现 己所胜 之气 轻而侮之 的病变 胜复 岁运不及 为相胜之气所胜 胜气当令一段时期后 被抑的不及之气会产生相生之气 来报复胜气 如岁木不及 燥气大行以后 会产生火气来复 另 岁运太过 亢盛失常以后 亦会出现胜己之气出来报复的情况 在胜复情况下 气候变化较大 病变亦比较复杂 郁发 五运之气受到制胜而过度被抑制 则可郁极而发 如木运过胜 土气过度受抑 则可 郁极而爆发 郁发时气候常有剧烈的变化 发过之后则气归于平 其病变则与郁发之气有关 如土郁之发 多病心腹胀满 肠鸣下利 呕吐霍乱 痰饮 水肿等病 2 六气的主客变化情况 六气正变 常 主岁之气 应时而至 说明气候比较正常 疾病亦不会有太多的异常 六气胜复 变 主岁之气未至而至 是为太过 太过则本气过亢而所胜之气受病 所胜之气 又会产生复气 复气过甚亦会使气候和疾病出现较大异常 2 客气的司天 在泉 司天和在泉之气对一年的气候和疾病亦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 司天主要影响上半年 在泉 主要影响下半年 3 客主加临 客气加临于固定不变的主气之上 按其五行生克关系判断其常变顺逆 客主相同或相生为常 为顺 相克则为逆 君相二火则以 君位臣则顺 臣位君则逆 3 运气合治的周期变化 五运 5 年 10 年 一个小周期 六气 6 年一个小周期 运气合治 故 30 年为一纪 60 年为一 周 其德 化 政 令全部出现 掌握 60 年的运气格局纪能推算任何年份的气候和疾病情 况 七篇大论 特别是 六元正纪大论 有了推算 二 运气推演举例 例一 癸未年 2003 年 运 少徵火 阴火不足 伏明 气 太阴湿土司天 左间少阳相火 右间少阴君火 太阳寒水在泉 左间厥阴风木 右间阳明燥金 交司时刻 初运起于壬午年 2002 大寒日 农历 12 月 18 日癸巳亥时初刻 客运 火 少徵 土 太宫 金 少商 水 太羽 木 少角 主运 木 太角 火 少徵 土 太宫 金 少商 水 太羽 六气变化格局 初之气 大寒 惊蛰 1 20 3 21 客气厥阴 风木 主气厥阴 风木 二之气 春分 立夏 3 21 5 21 客气少阴 君火 主气少阴 君火 三之气 小满 小暑 5 21 7 23 客气太阴 湿土 主气少阳 相火 四之气 大暑 白露 7 23 9 23 客气少阳 相火 主气太阴 湿土 五之气 秋分 立冬 9 23 11 23 客气阳明 燥金 主气阳明 燥金 终之气 小雪 小寒 11 23 04 1 21 客气太阳 寒水 主气太阳 寒水 运气特点 火运不及 太阴湿土司天 气化运行后天 阴专其政 气候 上半年寒湿流行 下半年偏寒燥 病况 二之气温疠大行 证兼寒湿 2000 年庚辰 三年化 金 疫 初之气 风湿相薄 血溢 关节痛 二之气 湿热蒸薄 温疠大行 三之气 应热不热 多雨湿 身重浮肿 胸腹满 四之气 湿热 腠理热 血暴溢 浮肿 五之气 干燥寒冷 皮肤病 寒性外感 终之气 寒冷 关节痛 腰背痛 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 气化运行后天 阴专其政 阳气退避 民病寒湿 腹满身 愤胕肿 痞逆寒厥拘急 初之气 民病血溢 筋络拘强 关节不 利 身重筋痿 二之气 其病温疠大行 远近咸若 三之气 感于寒湿 则民病身重胕肿 胸腹满 四之气 民病腠理热 血暴溢 疟 心腹满热 胀 甚则胕肿 五之气 寒气及体 君子周密 民病皮腠 终之气 感于寒 则病人关节禁固 腰脽痛 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运 太宫土 阳土有余 敦阜 气 少阳相火司天 左间阳明燥金 右间太阴湿土 厥阴风木在泉 左间少阴君火 右间太阳寒水 交司时刻 初运起于癸未年 2003 大寒日 农历 12 月 30 日己亥寅时初刻 五运格局 客运 土 太宫 金 少商 水 太羽 木 少角 火 太徵 主运 木 太角 火 少徵 土 太宫 金 少商 水 太羽 初之气 大寒 惊蛰 1 21 3 20 客气少阴 君火 主气厥阴 风木 二之气 春分 立夏 3 20 5 21 客气太阴 湿土 主气少阴 君火 三之气 小满 小暑 5 21 7 22 客气少阳 相火 主气少阳 相火 四之气 大暑 白露 7 22 9 23 客气阳明 燥金 主气太阴 湿土 五之气 秋分 立冬 9 23 11 22 客气太阳 寒水 主气阳明 燥金 终之气 小雪 小寒 11 22 05 1 20 客气厥阴 风木 主气太阳 寒水 运气特点 岁土太过 雨湿流行 少阳相火司天 气候炎热 湿热 病况 疫病流行可能性小 初之气温病乃起 二之气 火受郁 潮湿温暖 头痛身热 咳逆 呕吐 疮疡 三之气 暑热盛 热中 疮疡 咳呕 喉痹目赤 善暴死 四之气 燥湿同化 凉乃至 腹满身重 五之气 寒乃来 雨乃降 寒邪为病 终之气 多风气雾露 心痛 咳嗽 结语 正确评价运气学说的价值 运气学说产生于一千多年前而沿用至今 虽然体现了中医的基本学术理念 具有深 邃的科学内涵 但站在当代学术的高度审视这一学说 无可讳言 其理论和方法尚存在着一 定的局限性 这亦是后世用以预测气候和疾病而时有不甚准确的原因所在 运气学说描述和研究的是一千多年前的气候环境和在这种气候环境影响下的疾病情 况 气象史的研究表明 气候变化既有较短周期 亦有较长周期 古人限于认识能力和技术 条件 无法了解成百上千年的气候大周期 因而运气学说研究的只是六十年以内的气候小周 期 而古今气候差异则影响了原有预测方法的准确性 至于古今疾病谱的变化则更为显著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历史上长期居于发病首位和作为主要死亡原因的感染性疾病 已在很 大程度上得到控制 而生活方式的改变 环境污染导致的癌症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以及新 出现的传染病等已经获得现代病的美称并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古今气候和疾病谱的差异 是 传统运气推算方法不能准确预测当代气候和疾病变化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气候和疾病不单受时间因素 同时亦受地理因素的影响 我国幅员广阔 地理形势 复杂 因此气候的地域性差异相当显著 素问 异法方宜论 对此有过精辟论述 关于气 候的南北差异 前人有 百里一日 之说 似可作为修正参考值 但仅对于四时正常气候而 言 异常气候则每为具体地理条件所决定而缺乏普遍规律 历史上常可见到的同一年份的南 涝北旱或者南旱北涝就是最明显例子 又如每年夏秋影响广东的台风 其登陆地点不是粤东 就是粤西 居于两地之间而同处沿海的广州地区则很少受到台风正面袭击 七篇大论的作者 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和疾病变化情况制定出来的运气推算方法 只考虑时间因素而没有考 虑地理因素 对于其他地区来说 其准确性当然受到影响 另外 气候的变化 疾病的流行 既有其常 又有其变 其常可测 其变则难料 运气学说以干支甲子为工具推演出来的 三十年为一纪 六十年为一周 的固定格局 只能 言其常而未能达其变 因而亦影响了其预测的准确度 古代医家创建了五运六气学说 成为医学气象学和疾病预测学的前驱 与其它科学 理论同样 在其学说构建之初 难免存在着粗略性和局限性 了解其局限性 是进一步发展 和完善这一学说的前提 因此 如何以继承发扬的态度 推陈出新 运用现代科学的技术和 方法发展完善这一学说 提高其在当代疾病预测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索的 问题 笔者认为 应该充分肯定疾病与气候密切相关这一学术思想的正确性 并以此作为 预测疾病发生 流行和发展变化的基本出发点 现代气象学和地球科学 天体物理学等学科 的研究亦业已证明 自然界不少影响气候的因素具有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 气候的周期性变 化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运气学说关于 时间 气候 疾病 的线性函数关系的认识亦是正确 的 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