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_第1页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_第2页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_第3页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_第4页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 引言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被誉为一对 姐妹艺术 它们具有共同的文化 和思想基础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不断的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 相互 影响 形成了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国的文人画家寄情于山水幽境 将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入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 使得 以画入园 因画成 景 的园林画境成为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 江南园林甲天下 山水画的绘画理论与创作技法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 术的影响最为深刻 可以说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 很好 的诊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论文以中国传统山水画和江南古典园林为 研究对象 阐述了两者在人文精神 审美等方面的艺术价值 山水画与古典园 林在发展史上可谓是水乳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画和自然山水园的萌芽 阶段 进入隋唐 宋元时期后 山水画和古典园林的发展迈入了成熟期 尤其是 两宋时期文人写意山水园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 到了明清时期 二者的发展空前 绝后 均达到了鼎盛期 从历史的发展上可知晓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 之间存在着同一性 如画家亦造园家 画论亦园论 画境亦园境 画情亦园情 这些为由传统山水画探究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江南古典园林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 山石 水体 植物 建筑等 两者都是以自然山水为蓝本 经过对景观元素常规秩序的创作性排列 与重组 从而传递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 在掇山理水方面 两者 皆讲究师法自然 天人合一 且具有互通的艺术法则 皱法与叠山 山石画法 与置石 山石审美原则及水体的开合 聚散变化更是两者互动的体现 在植物 方面 山水画中的宾主秩序 对比统一 孤植和丛植的绘画理论及方法对江南 古典园林有着深刻的影响 两者在创作过程中建筑皆注重 贵在位置 精在体 宜 而且园林中建筑的门 窗可充当画框 将内外的景观融为一体 江南古典 园林的空间处理方式也深得传统山水画创作手法的精髓 山水画构图讲究立意 表达有散点透视法和 三层 三远 法 空间处理注重虚与实 藏与露 疏 与密 以小寓大和取舍的合理安排 这些对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活动有着非常 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 具体的山水画理论分析具体的园林 由谢赫 六法 探究拙政园的造园艺术 从而更加深刻地证实中国传统山水画对江南古典园林 的影响 由中国传统山水画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之艺术精髓 从山水画集中窥视江南 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己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契机 深入研究 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及创作方法 探讨其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 必 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典园林及传统自然美学观的深刻理解 2 由中国传统山水画构成元素分析其对江南古典园林的影响 郭熙在画论中讲道 山以水为血脉 以草木为毛发 以烟云为神彩 故山 得水而活 得草木而华 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 以亭榭为眉目 以渔钓 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 得亭榭而明快 得渔钓而旷落 此山水之布置也 而 古代造园是模仿自然 师法造化 集传统的文学艺术 建筑艺术以及叠山理水 花木栽培技术于一体 是自然美和艺术美高度融合统一的综合艺术 由此推断 山水画与园林具有雷同的风景构成元素 如山石 水体 植物 建筑等 两者 都是通过运用对景观元素常规秩序的创造性排列和重组 从而传达出创作者对 环境的生活态度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和技法中详细地记载着各景观要 素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这些对江南古典园林艺术的营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下 文就由构图要素来分析传统山水画对江南古典园林的影响 2 1 叠山置石 石为山之骨 而山为园之骨 叠山置石是中国最古老 最典型 最独特的 园林造景手段 曹林娣说 中国园林叠山造景以传统的山水画理论为参考依据 画家以笔墨为丘壑 掇山以土石为皱擦 虚实虽殊 理致则一 这说明园林中 山石的堆叠手法无不与绘画如出一辙 历史上一些叠山名家本身就是著名画家 如石涛 张涟等 计成在 园冶 中也有提到叠山应有深远如画的意境 总之 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叠山置石无不渗透着山水画的精神之妙 2 1 1 天人合一 思想的具体表现 清初画家石涛曾说 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 云游四方 搜尽奇峰打草稿 正如他所说画山石要源于自然 但又不只是对自然简单的诊释 而是通过笔 下的山石 以独有的视觉形式诉说着自己的经历与思想 赋予画面 咫尺千里 的无穷意味 画山即画我 我为山 山为我 绘画一直以来都是以 天人合 一 的思想为基础 即模仿自然 通过概况 提炼与升华 抒发情感 创作出 高于自然的的艺术境界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亦是如此 计成在 园冶 中说 有真为假 做假成真 意思是说 运用真山的意境来堆假山 堆的假山 就极像真山 又说 稍动天机 全叨人力 假山的构成 设计 要运用巧思 完成则全靠人力 园林中叠山置石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达到 天人 合一 的景观效果 而且随着山水画技法的不断成熟 园林中的掇山艺术越来 越具有真山气势 手法也越来越精妙 2 1 2 皱法与叠山 皱法是历代山水画家们描绘山 石的纹理 结构 质感和立体感的独特技法 它是以笔墨的运动变化来表现山体结构的用笔规律 不同的用笔规律就形成不 同的皱法 据记载 前人创造的皱法共有三十余种 山水画中 皱 的表现是 峰表现的依据 要使纹理连续 达到 峰与皱合 皱自峰生 才能得到自然的 感觉 皱法是连通客观景物与美学思想之间的桥梁 是山水画中非常重要的表 现环节 与此相对应 叠山在江南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皱法对其影 响深远 道济在 苦瓜和尚画语录 中说 如山川自具之皱 则峰名各异 体奇面 生 状不等 故皱法自别 而 园冶 中记载着 渐以皱文而加 瘦漏生奇 玲珑安巧 的叠石法 山水画中的皱法和园林中的叠石技法互相融合 皱法也 成了叠石堆山的术语 如园林中假山堆叠的 压掇法 取自绘画中的 折带皱 拼掇法 取自 斧劈皱 随致乱掇 取自 乱柴乱麻皱 江南古典园林 中最常见的太湖石假山堆叠方法多取自 卷云皱 由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山水 画中的山石与园林中的山石己经合二为一了 叠山必须先画山 最初的叠山匠 师大多是画家 然后依画稿而叠山 其中的画意自然是浓厚的 折带皱 的创 始人是元代画家倪云林 他曾邀请好友设计了苏州的狮子林 湖石假山面积虽 小 但奇峰林立 洞壑婉转 石径迂回 如入迷宫 颇具艺术魅力 山水画中不同皱法表达出不同山的特性 或含蓄 或弥蒙 或苍劲 或厚 重 园林中的叠山也是如此 选用不同的石材 或刚劲 或坚硬 或灵秀 或 空灵 来表现不同的感受 如扬州个园中的四季假山 春山灵秀 笋石 夏山空 灵 湖石 秋山浑厚 黄石 冬山苍茫 宣石 正如郭熙在 林泉高致 中所描 绘的 春山艳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 不同的石材选择就如同不同的皱法选择一样 成为古典园林造景的表现方法 2 1 3 山石画法与置石 芥子园画传 中讲到 画石大间小 小间大二法 树有穿插 石亦有穿 插 树之穿插在枝柯 石之穿插更在血脉 这句话是说画石的时候不能将石头 单独的放置 也不可把大小相近的石头放置在一起 这样给人感觉平淡且不生 动 应让石头大小相间 才能显出石头的乐趣 这种山水画技法与园林中置石 中的散置有异曲同工之妙 计成在 园冶 中写道 或峰石两块三块拼叠 亦 宜上大下小 似有飞舞势 或数块掇成 亦如前式 须得两三大石封顶 可见 古典园林中的置石讲究以少胜多 三五参差 大小各异 气脉贯通 顾盼呼应 如留园舒啸亭周围景观 树下有置石作点缀 极富山林野趣 2 1 4 审美原则 清代山水画论 画荃 中曰 影以善漏而豁 势以能透而生 透则形 矮而势长 漏则体肥而若瘦 而 园冶 掇山 中讲到 瘦漏生奇 玲珑 安排 闲 J 隋偶寄 中也有 言山石之美者 俱在透 漏 瘦三字 之说 于是 古典园林形成 瘦 漏 透 皱 的山石审美原则与山水画的发展密切 相关 瘦 漏 透 皱 四美最早是由宋代画家米莆提出来的 后来 苏轼和 郑板桥在评论峰石时 将 丑 也归为其中 成为 五美 相同的自然审美观和独特的文化积淀促使这些山石审美原则同时出现在山 水画和古典园林中 所谓 瘦 即孤崎无倚 当空兀立 或秀挺如峭然傲立的 君子 或苗条如姿态万千的少女 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就是 瘦 的典范 石而凹凸 漏 和 透 意思相近 指玲珑剔透 四而有孔窍的通达之美 皱 是指 丑 隐脉交叉 纹理富于变化 如杭州的给云峰 在 皱 的表现上极 佳指的是奇突之美 2 2 理水 如果说山是构成园林的骨骼 那么水则是构成园林的血液 画论云 水令 人远 石令人古 水因山转 山因水活 胸中有山方能有水 意中有水方 许作山 等等 明确指出了山水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水无色却能异彩纷 呈 水无形却能仪态万千 江南园林与水有不解之缘 素有无水不成园之说 其实画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理水之法也是同根同源的 2 2 1 师法自然 自然界的水体有湖 池 潭 湾 瀑 溪 渠 涧等等 形态万千 情趣 各异 山水画讲究对自然之水进行形神兼备的模仿与再造 在绘画过程中总结 出水体的幽远之美 即水体曲折迂回 深远莫测 正如宋人韩拙在 山水纯全 集 中所说 惟溪水者 山水中多用之 宜画盘曲掩映 断续伏而复见 以远 至近 仍宜烟霞锁隐为佳 同山水画水景一样 园林之水亦是模仿自然 以 曲 为贵 江南古典园林中理水的手法和意趣也是源于自然界的水体 既要 师法自然 又要高于自然 掌握自然水体的形态规律 川页应本性的去营造 水本无形 因岸而成 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水池几乎都是不规则的形状 靠堆 叠土岸和湖石来形成它的边缘线 驳岸曲折 迂回 婉转 从而造成师法自然 水面的效果 园中之水尽量具有自然水体之象 画中之水之境 追求诗情画意 之美 师法自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中水景处理的一个共同基 本原则 2 2 2 开合 聚散变化 开合是山水画的一种表现章法 从笔墨上讲 开合是通过聚散 松紧形成 表现的节奏 57 清末郑绩 梦幻居画学简明 凡布景起处宜平淡 中幅乃 开局面 画论中又有言 有分有合 一幅之布局固然 一笔之运用亦然 山 水画水体的绘制在章法上也要讲究开合 从何处起始 如何生发展开 如何承 接照应 如何收合聚敛 都必须有严谨的章法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 大分小聚 是理水的基本原则 开与合 聚与散都是对立的 山水画巧妙的处理好了开与 合 聚与散的关系 使之在对立中又追求恰到好处的统一 从而使整个水体景 观既有起落变化 又能协调一致 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水池形状以自然式为主 水面有开有合 有聚有分 聚则水光微艳 开阔明朗 分则萦回环绕 曲折幽深 苏州拙政园的水面有聚有散 富于变化 全园的水体处理主要是 分 但就中 部的水体而言 则是以聚水为主 水面较为宽阔 小聚 主要是江南面积较小 的 私家园林的理水方法 如网师园虽只有 400 平方米的水面 但通过 聚 的手 法营造出了一种湖水荡漾的辽阔之感 可见水面讲究开合 聚散变化在山水画 和 江南古典园林中意理是相同的 2 3 植物 植物是园林中最富有生命力的素材 因四季气候不同 利用植物可创造出 充满生机 繁花似锦 色彩缤纷的花木景观 此外 植物与山石 水体 建筑 等要素相结合 彼此相互衬托 相互因借 作为整体景观中的背景 前景和配 景 效果更佳 植物也是山水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 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 置深受山水画的影响 忌整齐 对称 规则 反而极力追求自然之趣 务使大 小相间 密中有疏 高低错落 2 3 1 宾主秩序 山水画的布局讲究 主景突出 和 配景烘托 非常注重宾主之间的关系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中也同样强调 宾主秩序 问题 且深受山水画论中植 物配置方式的影响 一方面 在不同种植物之间的宾主关系 即以松柏为 宗老 其它花木种 类为配植 形成主景突出 配景呼应的植物配置关系 网师园梯云室外庭前西 墙 有峰洞楼梯假山 山前配植白皮松老树一棵作主景 枝干斜出 形态潇洒 使景观空间富有画面构图线条美 正如郭熙在 林泉高致 中所说 林石先理 会大松 名为宗老 宗老意定 方作以次 杂案 小卉 女萝 碎石 以其一 山表之于此 故曰宗老 如君子小人也 另一方面 在同种植物配置的空间层 次上 也应注重宾主关系 且须遵循宋代画家米莆 论山水画 中所言 主树 歌 树直 主树直 则客树不得反歌矣 的配置原则 如留园西部的枫林和沧浪 亭假 山上的植物配置 因树冠大小不同 高低错落 主客之势一目了然 与山水画 的画理也十分符合 2 3 2 对比统一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画面布局 既强调差异和对比 又强调协调与统一 江 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时也适用对比统一的艺术法则 一方面强调植物的自然多 样之美 最忌整齐一律 另一方面强调植物群落的整体感 忌杂乱无章 这些理 论均可在中国传统山水画论中找到其渊源 如五代荆浩在 山水赋 中所说 山头不得重犯 树头切莫两齐 宋代李成在 山水诀 中说 林丛切忌齐头 这些都是对植物配置多样性的强调 同时 画论中对统一性也有相应的论述 如郭熙在 林泉高致 中讲道 盖画山 高者 下者 大者 小者 盎碎向背 巅顶朝揖 其体浑然相应 则山之美意足矣 其中浑然相应就是指协调统一 2 3 3 孤植和丛植 在植物具体的种植形式上 古典园林与山水画表现出相同的审美情趣 树 的画法最早出现于 芥子园画传 其中提到 石分三面 树有四枝 讲究枝 干姿态潇洒 正所谓由画意入园景 历代名家画树的方法不但为孤植树的修剪 造型提供了参考样式 而且提高了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品味 如唐代王维 画树喜用青藤显树之古气 故在 山水论 中曰 临岩古木 根断而缠藤 若古树依此法造型孤植于庭院角隅 廊之转角或入口处作点景 便可达到与画 境相同的古意盎然的效果 如苏州狮子林内 假山上孤植一棵古柏 姿态优美 苍劲挺拔 颇具画意 此外 范宽画树小枝细繁 马远画松则多为瘦硬 同山水 画一致 古典园林中的古木孤植更易让人们感到意境延绵 3 由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手法分析其对江南古典园林的影响 山水画与古典园林是两个在历史上并行的门类 两者在创作手法上有很多 雷同之处 魏士衡指出 由于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在社会功能上的一致性 并在多数情况下两者属于同一心理依据 两者遵循统一创作规律和审美规律 可藉由山水画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山 水 树 草木 建筑之间所构成的美学 关系 造园家依据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对各个景观要素采取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便出现了变化多端 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效果 画家对画面空间的布局 造园 者对景观元素的组织 都是创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也是山水画和园林创作 手法产生互动的基础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江南古典园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两者都是借自然界 的山水抒发内心的情感 形象化的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朴素自然观 追求一 种情景相融的意境美 黄长美指出 山水画与园林艺术关系密切 人在庭院中 可谓生活在三度空间的山水画里 两者无论在历史 理论皆有相通之处 本研 究梳理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 水乳交融的发展史和同一性 并以山水画为出发点探究其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 得到的基本结论 和认识概况如下 3 1 山水画与园林同属艺术范畴 而艺术的创作需要有生命力 艺术家将自己的 情感和观点注入到作品中 赋予其生命意蕴 这就是山水画与园林艺术的精神 价值所在 山水画和古典园林深受美学思想的影响 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独树一帜 一些私家园林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 中的叠石理水 亭台楼阁 挂落飞罩等体现了古代造园艺术的精湛 其文化价 值和物质价值不言而喻 3 2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在历史发展上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 魏晋南北朝时期 是山水画和自然山水园的出现与萌芽阶段 受哲学思想的影 响 士大夫们意识到自然山水之美 追求田园生活 山水画和自然山水园便自 然而然地形成了 隋唐 宋元时期是山水画的成熟期 山水画发展迅速 逐渐 形成了写意山水画 此转变促进了古代造园由自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发展 明清时期 山水画和古典园林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期 山水画的流派众多 风 格各异 画家在闲暇之余参与造园 此时期产生的园林 数量之多 规模之大 技术之精湛 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 的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同一性为 画家亦造园 家 如王维构建了自己的居所一一车刚 别业 他将诗 画 园有机的融为了一 体 画论亦园论 由于造园著作出现的较晚 画论长期代替园论指导着造园活动 画境亦园境 山水画与园林均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画情亦园情 传统山水 画与古典园林都是文人士大夫们寄情于山水 追求 隐逸 生活的重要载体 3 3 山水画与园林有共同的组成元素 即山石 水体 植物和建筑 山水画的绘 画技法与理论对园林中各要素的景观营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江南古典园林中叠 山的方法取自山水绘画中的皱法 山水画中石头的画法指导着园林中置石的空 间布局 并且两者对山石的审美标准是一致的 山水画讲究空间的开合 聚散 变化 园林中理水也深谙此道 水体走势有开有合 有聚有散 蜿蜒曲折 极 富变化 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深受山水画的影响 讲究宾主秩序 对比 统一 并且孤植和丛植的种植形式也是从山水画的画树方法中得到的启示 山 水画中的建筑要 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