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5725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5725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5725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5725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57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课本 P2 3 图 1 2 1 3 时间特点 不断增长 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 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 民族经济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快 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 类型及特点 课本 P5 图 1 6 构成 类型 特点判断方法 原始型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 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均 3 传统型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 率 自然增长率 1 出生率 死 亡率 自然 增长率 现代型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 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 自然增长率 1 2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课本 P6 7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地区差异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 20 世纪 50 年代后 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 少数国家负增长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已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 代型的转变 生产力水平是根本原因 国家政策 社会福利 文化观念 宗教信仰 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人口的迁移 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人口机械增长 2 人口迁移分类 课本 P8 9 图 1 8 人口迁移分类特点方向 19 世纪前以集团性 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于殖民扩张 人口从欧洲迁往美 洲和大洋洲 国际 人口 迁移二战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欧洲经济发展快 变为人口迁入 地 拉丁美洲人口迁往美国 加拿 大和西欧 西亚由于石油开采 招 募大批外籍工人 20 世纪 80 年 代中期前 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 籍管理制度 多是有计划 有组织 的人口迁移 规模小频率低 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迁移国内 人口 迁移20 世纪 80 年 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口迁移以 自发迁移为主 规模大频率高 由内地向沿海迁移 由农村向城市 工矿区迁移 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 主要因素 课本 P10 11 其他因素 自然环境 包括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等 社会经济环境 包括经济发展 交通和通信 文化教育及婚姻家 庭等 的变化 其中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 战争 宗教 社会变革 国家 政策 个人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三 美国的人口迁移 课本 P10 图 1 10 时间原因方向 19 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人口大规模西移 19 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由乡村流向城市 20 世纪 20 60 年代自然灾害 农业危机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新资源 新兴工业的发展从东北部工业区迁往西部和南部 四 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迁入地迁出地 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强与外界社会 经济 科技 文化联 系 促进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 缓解人地矛盾 促进人地协调 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增大了就业及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 劳动力不足而影响经济发展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 环境承载力 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 课本 P12 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利用本地资源及其 他资源 智力和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 下 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 资源数量 影响因素 资源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地域开放程度 正相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负相关负相关 5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6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3 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二 地球上适合养多少人 课本 P13 合理人口容量 概念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 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一个国家和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理想的 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 虚数 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 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 会发展战略 实现的措施 世界 发展中国家要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的秩序 保证大多数人拥 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后质量的平等权利 各国 各地区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三 P14 活动 1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评估依据是耕地资源 因为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料 2 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 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特别紧张 3 改善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必须贯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 保护环境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 地 切实保护耕地 4 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 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 但人均少 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低 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 资源相对短缺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 但人口基数大 年净增人口数量大 2 经济快速发展 人口与资源 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 城市形态 补充 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 影响因素 平原地形 用地规 整 形态集中 地形限制 河流阻隔或规划 控制 沿交通线分布 受地形限制或沿河 分布 城市举例 成都 合肥 华盛 顿 重庆 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 汇处 又是丘陵山区 浦 东新区 兰州 洛阳 西宁 宜昌 二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 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等 2 集聚效应 课本 P18 理解 3 常见功能区 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 课本 P19 20 功能区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原因 商业区点状 条状 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 街 角路口 交通便捷 市场广阔 工业区集聚成片城市外缘 交通干线两侧 减少对城区的污染 保 护环境 交通便利 地 租低 高级住 宅区 城市外缘地势高的地方 靠 近水源 与文化区相联系 环境优美 文化氛围浓 人口素质高 住宅区 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 地利用方式 建筑质 量上出现高 低级住 宅区的分化 背向发 展 低级住 宅区 内城 工业区附近 与低地 工业区相联系 便于工人上下班 收入 低 文化教育程度低 三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 参看课本 P22 图 2 6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2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课本 P23 图 2 7 2 8 风向 单一 对吹 不定 工业区一般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 小风频的上风向自然因素 河流 上游 下游 工业区一般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环境效益 因素 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 规模小 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交错分布 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点距离 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 并建设防护隔离带 经济因素 主要因 素 地租地租 地租高低决定于交通便捷程 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付租能力 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区 住宅区 工 业区 影响 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 地租 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 在地租 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 在地租较 低的其他地方形成工业区 其他因素 社会因素 收入 知名度 种族和宗教 历史因素 早期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 城市的不同等级 课本 P25 26 等级划分标准及类型按人口规模划分为集镇 城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 城市服务范围 城市本身 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 不固定 无明确界 限 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 服 务范围 城市数目的关系 城市等级越高 服务种类越多 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数目越少 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地理位置 课本 P27 案例 2 资源 交通 人口 行政 二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课本 P27 29 图 2 12 2 13 1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 城市相距较远 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 城市服务范围六边形嵌套模式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 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意义 第三节城市化 一 什么是城市化 课本 P31 32 图 2 16 2 17 表现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农村推力人口增长快 对土地压力大 自然灾害 收入低 社会服务短缺动 力城市拉力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利 意义 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的变化 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课本 P33 图 2 19 2 逆城市化 3 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课本 P32 图 2 18 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本 P36 图 2 24 有利影响通过平整土地 修建水利设施 绿化环境 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不利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影响水质 水量 水循环 影响土壤质量 影响大气水热状况 2 城市环境问题 课本 P37 图 2 25 类型污染来源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水平发展速度问题 初期阶段 开始城市化 水平低慢土地利用方式混杂布置 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加速阶段 郊区城市化 水平较高推进很快 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环境恶化 等问题 后期阶段 逆城市化 水平高趋缓甚至停滞市中心空洞化 发生空间西欧 北美 日本等发达国家 原因 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严重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交通的发展 人们 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国家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城市化 水平 所处 阶段 城市化与 经济发展 产生差异的原因新的趋势 发达 国家 早趋缓高后期相适应 资本主义发展早 农业现代化水平高 大 批农业劳动者向城市迁移 逆城市化 发展中 国家 晚快较低 初期 加速 不相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 农村 劳动力剩余 畸形城市化 3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排出的烟尘 工矿企业排放的烟尘 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水污染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噪音污染交通运输 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 社会活动 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 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 3 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课本 P38 1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 减少城市污染 2 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建立一种良性循 环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 农业区位的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3 农业区位因素 课本 P42 图 3 3 区位因素影响 气候水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 耕作制度 生长发育和产量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适宜发展种植业 坡度大于 25 的山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 利于水土保持 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农作物生长 如东南丘陵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自 然 因 素 水源 对半干旱 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来说 是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也是限制因 素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园艺业 乳畜业等 要求有方便快捷的运输条件 要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要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发展农业 机械 工 业基础 提高劳动生产率 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以机械化为主 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科技 培育良种可以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 小麦可在海拔 4000 米种植 双季稻向北推广 到江淮平原 农业科技可提高农业生产率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玻璃温室 塑料大 棚 无土栽培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生活习惯 历史因素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结构的转变 农业区位因素 的变化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使城市周围农业生产重点转为乳畜业和园艺业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 冷藏技术的发展 使农产品市场范围扩大 政 策 价格 补贴 资金 技术 科技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和良种的培育 劳动力 数 量 价格 素质 自然因素的改造改造 玻璃温室 塑料大棚改造温度条件 东南丘陵 黄土高原 云贵 高原地形坡度大 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兴修水利工程改造水 分条件 三江平原沼泽地过湿 通过挖渠排水改造水分条件 沿海滩涂土壤含盐度 高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排盐 改造土壤 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1 农业地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 在社会 经济 科技 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形成 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 农业生产条件 结构 经营方式 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 2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课本 P45 46 图 3 9 分布区域生产结构经营方式 澳大利亚西南部 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小麦 牧羊为主家庭经营 特点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率高 区位 优势 自然条件 气候温暖 光照充足 降水较多 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条件 地广人稀 市场广阔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高 牧草和畜种优良 交通便利 政策扶持 传统的生产 生活习惯 优点 土地交替使用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产系统 生产交替进行 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 根据市场决定生产比率 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 市场适应性强 注意课本 P42 43 立体农业 城郊农业 地价高低 单位面积产值 生产需水量 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 地中 海农业 基塘农业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 季风水田农业 课本 P47 48 图 3 11 分布 亚洲季风区 包括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东南亚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自然因素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河流中下游平原 三角洲地形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稻土 水源充足便于灌溉 社会因素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人口稠密 对粮食的需求量大 种植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 人们 喜食稻米 生产特点 原因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家庭经营 人多地少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精耕细作单产高 人多地少 自给为 主 控制人口数量 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人多地少 凭传统经验耕作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区 水旱灾害频繁政府大力投资水利工程建设 二 商品谷物农业 课本 P49 50 图 3 14 3 15 概况美国中部平原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主要作物 小麦 春 冬 玉米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 专业化和区域化水平高 经营模式及分布 家庭经营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阿根廷 乌克兰 俄罗斯 国营 中国的东北 西北 自然条件 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黑钙土 广布 土壤深厚肥沃 五大湖 密西西比河提供了 充足的水源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温和 降水丰 富 社会经济条件 发达的内河航运 铁路和公路运输 交通便利 地广人稀 人均耕地面积大 发达的 工业基础 提供机械 电力 化肥 农药 农业科 技水平高 进入 20 世纪 世界人口猛增 国际市场 广阔 借鉴 兴修水利 休耕和轮作 农业科技研究 政策 免费推广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 大牧场放牧业 课本 P51 52 图 3 16 分布美国和阿根廷牧牛为主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南非养羊为主 基础条件大面积干旱 半干旱气候区 植被稀疏 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 专业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 区位 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 草类茂盛 草场优良 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低 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距海港近 交通 便利 便于商品性经营 阿根廷潘帕 斯草原大牧 场放牧业 密集的商 品牧牛业 措施 围栏放牧 划区轮牧 合理利用草场 开辟水源 保障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 种植饲料 弥补天然牧草不足 借 鉴 意 合理利用草场 保护草场生态 开辟水源 建立 草 水 林 机 配套的人工草场 提高草场载畜 4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铁路的贯通 海上冷 冻船的发明 培育良种牛 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义 量 发展交通事业 研究畜产品冷藏 保鲜技术 扩大市场 加大科技投入 培育良种牲畜 二 乳畜业 课本 P52 54 图 3 20 3 21 生产对象奶牛产品牛奶及其制品农场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 西欧 中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布局原则 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分布在大城市附近 需求量大 不耐储藏 乳制品加工业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 高速交通 冷藏保鲜技术 区位 优势 自然因素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温凉潮湿 利于牧草生长 西欧平原 地形平 坦 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城市化水平高 饮食习惯 市场广阔 西欧 乳畜业 特点机械化程度高 集约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 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 工业生产过程 课本 P58 图 4 1 投入要素 自然因素 土地 水源 社会因素 劳动力 动力 原料 市场 交通 科技 政策 资金 产出 工业产品 工业三废 废水 废气 废渣 区位选择原则 从经济效益看 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 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 得最高利润 2 不同类型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则 课本 P58 图 4 2 工业类型 工业特点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导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长途运输 或运输成本较高 甜菜或甘蔗制糖厂 水产品加工 厂 水果罐头厂 接近原料地 市场导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长途运输 或运输成本较高 啤酒厂 家具厂 印刷厂 石油 加工厂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炼铝厂接近火电厂或水电厂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普通服装 电子装配 包带 制 伞 制鞋 接近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 集成电路 卫星 飞机 精密仪 表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 地区 二 工业区位选择 课本 P59 60 1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 变化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需求的变化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区位因素 作用变化的 表现 原料 燃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沿海港口 铁路枢纽 高速公路沿线对工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对工业区位的 影响越来越突出 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减小 其素质的影响力在逐渐加强 2 案例分析 钢铁工业区位变化 中国 课本 P59 案例一 鞍钢 接近原料和燃料地 是原料导向型 宝钢 接近市场 交通便利 科技发达 是市场导向型 世界 课本 P60 阅读 19 世纪 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因素 为燃料导向型 20 世界初 接近铁矿布局 为原料导向型 二战后 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 为市场导向型 3 社会 环境需求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课本 P61 图 4 6 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原则 水泥厂 酿造厂大气污染 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或盛行风垂直的郊外 或主导风的下风向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 水源污染远离水源地 布局在河流下游 化工厂 炼油厂大气污染 水源污染综合以上两条 火力发电厂 钢铁 厂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或盛行风垂直的郊外 或主导风的下风向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环境 需求 电子厂 感光器材 厂 无污染 对环境要求高环境优美的地方 社会 需求 政策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在内地建立的大型企业 在西部地区建设的纺织工业中心 80 年代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 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20 世纪末西部大开发 乡土情感及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素质 港澳台胞 海外华人华侨回国 回乡投资建厂 工业惯性 搬迁费用高 设备 安置 政府干预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课本 P62 63 1 工业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 投入 产出 的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2 工业集聚 作用 优势 意义 集聚位置 例 工业集聚的弊 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降低运输费用和 能源消耗 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和利润 获得规模效益 共同利用利用基础设施 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运量大的工业在港口和铁 路枢纽附近集聚 耗电量 大的工业在大型水电站或 火电站附近集聚 造成能源 原材料供应紧张 用地 用水 劳动力价格上 涨 运输量大 加剧地区的 环境污染 3 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形成原因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按形成分类 类型特点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生产工序的工业联系为基础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 存在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也可能有生产工 序上的联系 工业地域按性质分类 类型特点举例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面积小 发育程度 低 糕点厂 糖果厂 面粉厂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面积大 发育程度 高 钢铁工业 鞍山 攀枝花 马鞍山 匹兹堡 美 石油化工 大庆 克拉玛依 阿伯丁 英 机械制造 汽车城湖北十堰 底特律 二 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 课本 P63 64 1 工业分散 形成表现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 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 不要求集聚 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 的零部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 产品结构复杂 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 品生产厂 与其零部件生产厂可以分散布局 体积小 重量轻 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 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 优势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5 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 2 工业地域联系 条件作用结果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促进地域之间人员 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形成跨地区 跨国的网 络化企业 跨国公司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一 传统工业区 1 概述 课本 P65 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 主要特点 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 以纺织 煤炭 钢铁 机械 化工等传统工业 为主 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衰落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 尤其是 70 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2 鲁尔区 课本 P65 67 图 4 9 4 12 4 13 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 广阔的市场 便捷的水陆交通 充沛的水源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 区较近 法国洛林铁矿 衰落原因 生产局限于传统工业 生产结构单一 内在原因 煤炭在世界能源费消构成中的比重下降 原因 石油 天 然气的广泛应用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减少 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及其替代品的广泛应用 重化工业集聚带来 的环境污染 用地紧张 交通拥挤等问题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根本原因 综合整治措施 调整工业结构 通过统一合并 重点整治煤炭 钢铁工业 减少煤炭 钢铁企业数量 扩大单个厂矿的生 产规模 新建和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 石化 汽车 机械等新兴工业部门 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 南部拓展 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 教育 工业旅游 金融服务业 优化环境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 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 植树造林 完善交通网 其他地区可以考虑 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发展条件的对比 课本 P67 68 图 4 14 辽中南工业区的条件煤炭 铁矿 石油 海洋资源丰富 交通运输便利 消费市场广阔 劳动力充足 与鲁尔区的相同点煤炭资源丰富 交通运输便利 消费市场广阔 与鲁尔区的不同点 辽中南工业区铁矿 石油 海洋资源丰富 海洋运输便利 水资源不足 市场体制 薄弱 二 新兴工业区 1 概述 课本 P68 著名工业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 德国南部 慕尼黑 美国的 硅谷 北京中关村 印度班 加罗尔 日本九州岛 时间新地点新形式 规模 新 20 世纪 50 年代后开始形成在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课本 P69 图 4 15 4 16 分布意大利的东北部和中部 发展 条件 大批廉价劳动力 20 世纪 70 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 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 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交通运输方便 生产 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 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生产高度专业化 企业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 工业大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实行家庭包工 生产过程 分散 萨索洛 发展模式 工业小区 生产特点 形成了机构完善 功能齐全的生产 销售 服务网络 实现了规模生产 优势 作用 加强专业化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发展条件的相同点 大批廉价劳动力 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 发展条件的不同点 意大利有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 与温州乡镇 企业比较 生产特点的相同点 企业规模小 以轻工业为主 生产高度专业化 最大的不同之处 意大利工业小区的不同企业密切联系 相互协作 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 团 温州乡镇企业之间互不联系 竞争激烈 规模效益大减 温州乡镇企 业发展建议 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大技术投入 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 技术水平 3 美国 硅谷 课本 P71 72 图 4 19 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 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地中海气候 交通便捷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斯坦福大学对硅谷崛起起了关键作用 市场稳定 军事订货军事订货是美国硅谷独有的区位优势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高技术工 业的特点 从业人员知识 技术水平高 增长速度快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研发费用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主导产业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 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 硅谷与中 关村比较 相同点 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 政府支持 交通便利 不同点 中关村研发费用不足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 套体系 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离市区近 环境质量差 交通拥挤 用地紧张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 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 课本 P78 表 5 1 方式评价运量运价运速灵活性连续性建设成本运输成本适宜运输的货物 水路 历史最悠久的 运输方式 大低 最慢最慢差最差最差最低最低最低最低 量大远程 不急需 易保存 铁路 当代最重要的运 输方式之一 较快差好 投资大 占地广 较低量大 中远程 公路 发展最快 应用 最广 地位日趋 重要 较慢最好最好好投资较大短低远贵 易死亡 变质的货物 及鲜货等的短途运输 航空 最快捷的现代化 运输方式 小高最快最快差差最贵最贵量少 贵重或急需 管道 运具与线路合二 为一的运输方式 损耗小 稳定安全 管理方便 最差最差最好最好投资大 流体 石油 天然气 自来水 暖气 煤浆 2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高速化 大型化 专业化 二 交通运输布局 1 交通运输网 课本 P79 80 图 5 3 组成 交通运输线 铁路 公路 航道 交通运输点 港口 车站 航空港 形式 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 两种以上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 层次省级综合运输网 大区级综合运输网 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2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1 自然 地形地势 地质条件 气候 河流 2 社会 交通网络的合理性 资源分布 政治 民族团结 国防 3 经济 发达 VS 不发达 4 技术 劣势 交通运输成本提高 6 3 南昆铁路的建设 课本 P80 81 图 5 4 自然因素 地势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 喀斯特地貌广布 起限制限制作用 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 因素 人口和城市分布 少数民族聚居 贫困人口多 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水平低 起决起决定作用 影响 因素 技术因素科技含量高 起保障保障作用 意义 使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相结合 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共同繁荣 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加强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联系 合理布局交通网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 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课本 P82 图 5 5 5 6 表现举例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因铁路兴起的城市 石家庄 郑州 阜阳 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因京杭大运淤塞 加之海运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 沿运河的扬州 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交通 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株洲沿铁路分布 筑波沿南北向的中轴路呈带状分 布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 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 接 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美国波士顿 纽约 华盛顿大城市带 英格兰城市带 长江三角洲大城市带 二 对商业网点分布点的影响 课本 P83 84 图 5 8 5 9 影响商业网点密度 山区地势起伏 交通运输线路少 运输方式单一 商品流通困难 商 业网点密度小 影响商业网点位置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和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大城市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以 P85 案例 3 为例 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 交通线路的改变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课本 P90 时期人地关系环境问题生产力特点 采集渔猎时代 崇拜自然崇拜自然 原始的平衡关系 既 崇拜又依赖 不严重生产力水平低 发展缓慢 农业文明时代 改造自然改造自然 与环境对抗性曾强 人地关系有了科学萌 芽 环境破坏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耕作和灌 溉技术发展 开始大规模开发利 用土地 水等资源 工业文明时代 征服自然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 协调 人地矛盾激化 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科技突飞猛进 人类攫取资源能 力空前提高 刺激生产力发展 后工业文明时代 谋求人地协调谋求人地协调 谋求人口 资源 环 境和发展相协调 逐步解决 环境问题 生产力水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 发展 二 直面环境问题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课本 P92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 从环境中获取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