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宋才发 北京明十三陵文化景观探讨宋才发 北京明十三陵文化景观探讨 北京明十三陵文化景观探讨北京明十三陵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博物馆 北京 100081 一一 北京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 13 个皇帝陵寝的总称 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乃 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 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群 明十三陵坐落在距北京城区 50 公里 距 八达岭长城 44 公里的昌平区天寿山南麓 温榆河上游 位于东经 116 117 北纬 40 陵区的东 西 北三面环山 中间为盆地 明十三陵的建造从明永和七年 公元 1409 年 开始到清顺治元年 公元 1644 年 历时 200 多年 距今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 十三陵占地总面积达 80 平方公里 陵区保护面积约 120 平方公里 0 陵区四面群山环抱 北面天寿山主峰 三峰并峙 回出诸山 中峰是陵区的最高峰海拔 760 米 东面莽山盘 其左 西面虎山踞其右 南面的龙山 虎山 像卫士一样守护着陵区的门户 环山之内是 洪水冲击形成的盆地 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后曲折东去 这正是中国风水学说所 极力赞扬和推崇的 前有朱雀 后有玄武 左有青龙 右有白虎 四势完美 山川大 聚 的帝王吉壤 整个陵区周围原来建有围墙 设有大小宫门 2 座和 10 个关口 各关口 都设置敌楼 13 个皇帝的陵寝为每一座陵墓倚着一座山峰 除了面积大小 建筑繁简有异 外 其建筑风格 整体布局基本相同 均为前方后圆 明楼 殿阁隐现于苍松翠柏之中 自然环境优雅 陵寝建筑规模宏大 体系完整的明十三陵 是中国古代帝陵建筑中的典型 范例 成为明朝二百余年历史中我国建筑艺术的杰作和陵寝规划与建造的最高代表 明朝创建于公元 1368 年 灭亡于 1644 年 统治时间长达 277 年 共传位 16 代皇帝 其中 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因称帝南京 死后葬于南京城外的钟山脚下 即 明孝陵 第二帝惠帝朱允炆 太祖之孙 年号 建文 由于叔侄皇权之争 在 靖难之役 中 因 宫中起火而下落不明 没有建陵墓 第七帝代宗朱祁钰 英宗之弟 年号 景泰 因 土木之变 而即皇帝位 后由于英宗 夺门之变 遇害被废为王 起初以王礼葬在金山 今北京西郊 成化年间恢复帝号 始将坟制扩建成 景泰皇帝陵 明十三陵依次营建 的先后顺序排列为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泰陵 康陵 永陵 昭陵 定陵 庆 陵 德陵 思陵 陵内共埋葬有 13 个皇帝 23 位皇后 1 位皇贵妃以及殉葬宫妃数十人 十三陵各陵 思陵除外 都设有监 园 卫等机构 监 即神宫监 园 是供种植祭 陵用瓜果蔬菜的园丁住的地方 卫 是守卫陵寝的军队驻防地 在十三个陵寝中 建筑 最为雄伟的是长陵 结构最精美的是定陵 规模最小的是思陵 长陵为明成祖朱棣和皇后 徐氏之陵墓 其地面建筑宏伟壮丽 大殿中以整材楠木为柱 颇为罕见 定陵的地宫中有 大批珍贵的出土文物 现已被辟为地宫博物馆 长陵 定陵 昭陵三陵和神道是目前正式对外开放的 4 个主要景点 下面分别作论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宋才发 1953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 原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 法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0 中国文化遗产年鉴 编辑委员会 中国文化遗产年鉴 2006 文物出版社 2006 年版 第 79 页 中国世界遗产年鉴 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世界遗产年鉴 2004 中华书局 2004 年版 第 195 页 中国世界遗产年鉴 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世界遗产年鉴 2004 中华书局 2004 年版 第 195 页 2 十三陵之首 长陵 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 公元 1360 1420 年 的陵园 朱 棣在朝政上颇多建树 如迁都北京 编撰 永乐大典 派遣太监郑和远下西洋等 明永乐 五年 公元 1407 年 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 朱棣命礼部 工部及术士风鉴先生等人 在 北京郊区寻找 吉壤 先后曾指定潭柘寺 燕家台 屠家营等处 朱棣均不满意 后来江 西术士 风水先生 廖均卿说昌平北有 吉壤 名 黄土山 可做万年寿域 山前有龙 虎二山 形成一个小平原 朱棣视察后很满意 决定在此建造皇陵 改 黄土山 为 天 寿山 永乐七年 公元 1409 年 正式动工建长陵 到永乐十一年 公元 1413 年 竣工 明代历朝 除景泰帝外 皇帝陆续在此建陵 长陵位居整个陵区正中 东侧是景陵 永陵 德陵 3 陵 西侧是献陵 庆陵 裕陵 茂陵 泰陵 康陵 6 陵 西南有定陵 昭陵 思陵 3 陵 陵四平面呈长方形 各陵小轴线上依次为陵门 碑亭 棱思门 棱恩殿 明楼 宝 城 又称 宝顶 等 长陵宝城直径 340 米 周长 1 公里余 上有垛口形似砖砌城堡 内 为高大的封土 以下即地宫所在 长陵坐落在天寿山中峰之下 是十三陵中修建最早 规 模最大 保存较完整的一座陵墓 堪称古建瑰宝 长陵埋葬的是明代第三帝朱棣 年号 永乐 庙号 成祖 和皇后徐氏 长陵陵墓有三进院落 第一进院落从陵门到恩门 陵门内东西侧原有神厨 神库各 5 间 东南角有碑亭一座 无碑文 建于嘉靖十五年 公 元 1536 年 清顺治皇帝见过陵墓后 于顺治十六年 公元 1659 年 在石碑正面用汉 满 两种文字镌刻其谒陵感受 碑阴是乾隆皇帝于 1785 年谒陵后镌刻的 谒明陵八韵 第二 进院落从恩门至内红门 院内恩殿宽 9 间 深 5 间 重檐庑殿顶 殿内 60 根楠木柱 当中 4 根柱直径都在 1 米以上 高 14 3 米 直径 1 17 米 该殿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 殿中原 有大佛龛 供奉成祖和徐皇后 殿两侧原有廊庑 15 间 现已无存 第三进院落从内红门至 明楼 院内前部是二柱牌坊 依次为石五供 明楼和宝城 明楼是每座陵墓的标识 也是 每座陵墓中轴线上的最高建筑 楼顶为重檐歇山式 建于方城之上 额曰 长陵 长陵的 刻碑因万历三十二年 公元 1604 年 雷击起火而重立 原碑刻 太宗 朱棣原来的庙号 后来嘉靖皇帝于嘉靖七年 公元 1528 年 改 太宗 为 成祖 但未换石碑 只用木雕 成祖之碑镶之 大殿石台高约 3 米 由三层环绕的汉白玉石栏围成 总面积 1938 平方米 周长 1 公里的宝城 与明楼 相接 宝城中间为宝顶 即高大的坟头 宝顶下面便是地下宫 殿 长陵的陵园还辖有 东西井 东井 在德陵馒头山之南 西井 在定陵西北 井 内葬着被 赐死 的殉葬宫妃 她们是皇帝的地下随侍 虽赐死但无资格入地宫 埋葬她 们的坟 竖葬 叫 井 大殿内现有长陵出土文物展览和长陵发掘录像 定陵 是明朝第十四帝朱翊钧 公元 1563 1620 年 和两位皇后的陵园 朱翊钧在 位早期重用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推行政治改革 这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是很了不起的大事情 定陵在昭陵东北 大峪山 原名 小峪山 下 埋葬着明万历帝朱翊钧和孝端 孝靖两 位皇后 万历十一年 公元 1583 年 朱翊钧借祭陵的机会勘察了陵区 最后决定在小峪 世界文化遗产 明十三陵 北京日报 2007 年 6 月 6 日 第 18 版 宝城 是一道圆形的大墙 用城砖垒起 周长约 750 米 宝城的垛口 是仿照永陵的做法 全部用花 斑石垒砌 清朝破坏明陵时 把这些花斑石毁掉 现在陵院中还可见到零星的花斑石 宝城内土丘即是宝 顶 宝顶下面为地宫 明楼 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好的建筑 因其通体皆石 斗拱梁枋全由石料雕成 再漆饰彩绘 美观大方 不怕火烧 在十三陵中 只有永 定 2 陵明楼为石质 明楼内的石碑 碑额篆书 大明 二字 碑身刻 神宗显皇帝之陵 7 字 神宗是庙号 历史上皇帝死去之后 按照习惯要由他的子孙和臣子拟定一个比 较好听的文字给予追加封号 称为 谥法 朱翊钧的谥号是 范天合道 哲肃敦简 光文章武 安仁止 孝 显皇帝 显 字是他谥号的简称 孝端皇后死于万历四十八年 1620 年 四月 同年七月朱翊钧驾崩 故 2 人梓宫同时葬入地宫 孝靖 王氏位份低下 因其生之子朱常洛于万历二十九年册立为太子 母以子贵 于万历三十四年晋封为皇贵妃 万历三十九年 王氏皇贵妃病故 按制贵妃不能入地宫 故埋在天寿山东井附近的平冈地 万历帝死后太 3 山为自己建陵园 改 小峪山 为 大峪山 因陵地有巨石工程量极大 有人谏阻其不听 决定次年开工 朱翊钧时年才 22 岁 从万历十二年 公元 1584 年 开工 役使军匠 工 匠达 3 万余人 耗银 800 万两 占地 18 公顷 至万历十八年 公元 1589 年 历时 6 年之 久才竣工 墓穴工程质量极佳 竣工后 28 岁的万历皇帝曾在自己的地宫中饮酒欢贺 然 后将墓口封闭 朱翊钧是个残暴 荒淫之君 在位 48 年不问朝政纵饮欢乐 还巧立名目广 纳民女 如选 九嫔 十俊 等 1956 年经过考古发掘 1958 年完工 出土了大量珍贵 文物 终于揭开了这个明代皇陵地宫之谜 地下宫殿距墓顶 27 米 总面积 1195 平方米 全部为石质拱券式结构 殿门均用汉白玉雕成 宫殿共由前 中 后 左 右 5 个高大 宽敞的殿堂组成 各殿室均有券门 精工雕刻 纹饰精美 前殿是空的 中殿放有 3 个汉 白玉石雕宝座和 3 盏 长明灯 左右配殿放有棺床 但没有棺椁 后殿是地宫最大的一个 殿 长 30 1 米 宽 9 l 米 高 9 5 米 地面用磨光花斑石砌成 正中铺设安放棺椁的棺 床 皇帝居中 左右各一个皇后棺椁 周围放着 26 只朱漆木箱 内装随葬器物 定陵中出 土文物共有 4000 多件 1958 年成立了定陵博物馆 明楼前庭院两侧辟有定陵出土文物陈 列室 南侧为第一陈列室 主要陈列万历皇帝的出土文物 包括复制品 如谥宝 谥册 金冠 玉带 盔甲 刀剑 金银器皿 丝织品等 北侧为第二陈列室 主要陈列孝端 孝 靖两位皇后的随葬品 其中 一顶凤冠为十二龙九凤 一顶为六龙三凤 冠上金龙口衔宝 珠 饰满朵朵翠云 中心是以宝石缀成的珠花 昭陵 是明朝第十三帝穆宗朱载垕 公元 1537 1572 年 及三位皇后的陵园 昭陵 在定陵西约 0 5 公里处 这里依山傍水 环境优雅 占地面积 3 5 公顷 昭陵也是按前殿 后寝格局修建的 前面是两进方形院落 长 187 5 米 宽 95 米 后面因地势修为纵向椭圆 形的宝城 周长约 440 米 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前至后依次有神功圣德碑亭 石桥 陵恩门 陵恩殿 棂星门 石五供 明楼 宝顶等 陵恩殿前两侧对称地建有配殿和神帛炉 宝顶 下面是玄宫 即地下宫殿 目前昭陵的陵恩殿是 明昭陵秋祭复原陈列 处 西配殿有 昭陵帝后简介 东配殿有 明代皇族墓葬陈列 大门右边有 明陵珍品展览 在陵区南北长达 7 公里的中轴线上建有宏阔壮观的神道 神道 是明十三陵的前导部 分 由石牌坊 大红门 神功圣德碑亭 石像生 龙凤门等一系列墓仪设施组成 高大的 石牌坊由白石雕刻而成 矗立在陵区门户大红门前约 0 5 公里处 它是陵区主神道的起点 此坊建于明嘉靖十九年 公元 1540 年 石坊的结构为 5 间 6 柱 11 楼 坊高 14 米 宽 28 86 米 夹柱石四面有浮雕 上雕有麒麟 狮子 龙和怪兽 云腾浪涌 神态逼真 门 上端额枋上有精美的浮雕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 最大的石坊建筑 走过大红门迎面是一座 红墙黄瓦的 神功圣德碑 碑亭 四面辟门 中间有一只体积近 20 立方米 重约 50 吨的 巨龟 背负 6 5 米高的青石丰碑 碑亭四隅各有一汉白玉华表 石牌坊往北依次是大红门 碑楼 龙凤门 碑亭北边千米神路两侧 排列着造型生动 刻工精巧的立体石雕 共有石 像生 18 对 自南向北排列顺序是 雄狮 獬豹 骆驼 象 麒麟和马 均为两卧两立 其 后则是恭立着的 12 尊武臣 文臣 勋臣 它们为神道增添了威严的气氛 过了石像生就 到了龙凤门 又名 棂星门 有 3 个门洞 6 根门柱均为石质 3 门额坊中央都有石雕火 珠 故又称 火焰牌坊 银山塔林 位于昌平县城北 30 公里处 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十三陵 的重要文物景点 银山因秋去冬来瑞雪纷飞 山岩银装素裹 冰雪层积而得名 又因山崖 陡峭 岩壁色黑如铁称为 铁壁 合称 铁壁银山 铁壁银山为明清时期 燕平八景 子继位 本应为其母迁坟安葬 但朱常洛只做了 29 天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熹宗朱由校继位 年号天启 追封孝靖为皇太后 于万历四十八年十月迁祖母坟附葬定陵地宫 世界文化遗产 明十三陵 北京日报 2007 年 6 月 6 日 第 18 版 世界文化遗产 明十三陵 北京日报 2007 年 6 月 6 日 第 18 版 4 之一 其山峦分布为前 中 后三峰 其中 中峰 独出云霄 最高 海拔为 726 81 米 山前建有寺院 古塔等 唐朝时银山之前已建有寺院 相传唐宪宗元和年间 公元 806 820 年 名僧邓隐峰曾在此山修行 辽代寿昌年间 公元 1095 1101 年 满公禅师又在 此山创建了 宝岩寺 其后通理 通园 寂照三位禅师先后在此说法修行 金代天会年间 公元 1123 1135 年 云门宗名僧佛觉大禅师海慧 1145 年 来到此山 于天会 三年 公元 1125 年 重建庙宇 寺有殿宇三重 名 大延圣寺 此后殿宇丹墀之间先后 建有埋葬金代名僧舍利的密檐式砖塔 5 座 其中 中为国佛觉大禅师塔 左前为晦堂国佛 觉大禅师塔 左后为虚静禅师实公灵塔 右前为懿行大师塔 右后为圆能大禅师善公灵塔 初步形成了一个与寺院建筑融为一体 布局相对集中的塔林区域 元朝及其以后 银山一 带的寺院建筑又不断增加和改建 譬如 明宣德四年 公元 1429 年 四月 司设监太监吴 亮出资重修大延圣寺 正统二年 公元 1437 年 二月竣工 同年明英宗朱祁镇钦赐寺额 法华禅寺 当时的法华禅寺有殿 5 座 山门 禅堂 方丈斋厨大小建筑完整配套 成为 银山一带主寺 周围还有许多小寺院 时称 72 庵 此后因遭兵燹 且年深岁久风雨摧残 寺院建筑残损严重 成化二十年 公元 1484 年 二月至五月间 神宫监太监余文同募缘僧 人福清 福瑞 如山等人再次组织修缮 不仅中轴线上的殿堂全部修葺坚固 且左伽蓝堂 右祖师堂 以及廊庑 僧房等也全部修饰一新 清朝康熙十三年 公元 1674 年 法华禅 寺再度修缮 银山所存其他寺庙建筑 按光绪 昌平州志 记载 还有铁壁寺 弥勒院 碧峰庵 逊峰庵 松棚庵等数处 金 元 明 清 4 代银山一带 所建其他僧人墓塔数量 也很多 形制大多为覆钵式喇嘛塔 这些形体各异 大小不一的僧人墓塔 有的分布在法 华寺院内 有的分布在银山山麓其他地方 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塔林区 素有 银山宝塔数 不清 之说 1941 年侵华日军进犯八路军北平根据地 法华禅寺及附近寺庙全部被拆毁 此后 寺庙及古塔不断受到自然及人为破坏 1997 年 8 月 21 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 银山宝塔 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2 年 2 月 8 日 国务院公布 八达岭 十三 陵风景名胜区 为第一批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 银山为其中景区之一 面积为 17 平方公里 1988 年 1 月 13 日 银山塔林 由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 年 9 月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 组织了银山塔林修缮 法华禅寺遗址清理保护 和景区的开发建设工程 1993 年 8 月塔林修缮和寺庙遗址保护竣工 1958 年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修建了 十三陵水库 十三陵水库位于北京昌平区境内 在十三陵盆地的东南 距北京城区 40 公里 十三陵水库是 1958 年初开始修建的 当年 6 月 30 日建成 水库面积是颐和园昆明湖的 20 倍 总蓄水量为 6000 多万立方米 水库大坝 建在蟒山和汉包山之间 为斜墙式 总长 627 米 高 29 米 底宽 179 米 顶宽 7 5 米 大 坝外侧的斜坡上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 十三陵水库 5 个大字 用汉白玉石块镶砌于紫色 的安山岩护坡上 十分壮观 大坝顶端修筑了美丽而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游廊 大坝两头 有游船码头 为游客乘船提供方便 1984 年北京市政府将延庆县白河堡水库的水引来十三 陵水库 使十三陵水库重振雄姿 补水工程完工后水面宽阔如初 水质清澈碧绿 特别是 中日合资在水库 孤山 修建北京九龙游乐园后 中外游人来此观光 旅游更是络绎不绝 二二 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是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 2001 年底经国务院批 准 明十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 由国家文物局提交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评定中心 明十三陵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第 I II III IV VI 等项标准 2003 年 7 月 3 日于法国 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27 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审议投票决定 北京明十三陵和南 京明孝陵共同作为 明清皇家陵寝 的扩展项目正式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十三陵 5 的陵寝制度承前启后 在明清皇家陵寝和中国古代帝陵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中国 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利用山川 河流 原野等自然环境因素进行科学规划 设计而成 的建筑杰作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明十三陵长城的评价是 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 论 精心选址 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 体现 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 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世界文化 遗产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 历史遗址或者自然资源授予的最高奖赏 是全人 类的宝贵财富 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共同遗产 我们有责任将它保护好 管理好 开发利 用好 让它焕发出中华民族夺目的光辉 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必须依法保护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为了确保十三陵的管理有法可依 2002 年 7 月 16 日北 京市人民政府第 50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 北京市明十三陵保护管理办法 明令自 2002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该办法规定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昌平区行政区域内东起蟒山 西至虎 峪山 南起石牌坊 北至灰岭口范围内明十三陵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 保护区划分为保 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具体范围的划定和调整 由市文物行政 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经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 管理办法 第 4 6 条规定 明十三陵的保护管理应当坚持有效保护 合理利用的原则 区政府负责制定 明十三陵的保护规划 依据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明十三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边 界 设立界限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 拆除 损毁界限标志 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改变文物原状 不得损毁 改建 拆除文物建筑及其附属物 在保护范围内不得 进行其他建设工程 不得在建筑物内及其附近存放易燃 易爆及其他危及文物安全的物品 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建设 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文物保护和规划的要求 依法进行 对保护区内现有的不符合规划或者影响明十三陵文物和环境风貌的非文物建筑 构筑物 区政府应当依法制定整治搬迁方案 分期组织实施 北京市明十三陵保护管理 办法 还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严格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在保护区内不得建设或者 批准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 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 未经处理达标的 污水不得排放 开展旅游活动 进行垃圾处置和设置停车设施等 应当符合生态旅游管理 规范的要求 保护区内的山地绿化应当以松 柏等乔木为主 对古树名木和风景林木 应 当依法加强保护管理 严禁砍伐古树名木 不得擅自更新 采伐风景林木 在保护范围内 不得设立广告 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严格限制设立广告 禁止设立大型商业广告 设立其他 广告的 应当符合市政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 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的广 告设置规划 设置的广告和文物 导游等标志标牌的色调 体量 造型等应当符合设计要 求 不得破坏文物和环境风貌 在保护区内不得进行开矿采石 挖砂取土 掘坑填塘 捕 猎野生动物 修建公墓等破坏地形地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投资法律支持合同
- 2025版美容院员工离职交接与竞业限制合同
- 2025保温砂浆出口业务代理采购合同
- 2025年度车辆租赁及交付验收合同范本
- 2025房地产交易盛会参展商权益保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海洋工程设备采购合同签订与海洋环境保护
- 2025版轻钢组合房临时教育场所建设合同
- 新能源技术创新2025:国际化标准视角下的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度铁路客运专线场地平整与桥梁施工合同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射频识别(RFID)在船舶制造与维护中的技术应用报告
- 膀胱镜检查记录
- 沈阳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三联)
- 化工装置静设备基本知识
- 电脑节能环保证书
- 美国共同基金SmartBeta布局及借鉴
- 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与防范
- 露天矿山危险源辨识汇总
- 2022年08月安徽省芜湖市招考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岗位冲刺题(带答案)
- 国家城镇救援队伍能力建设与分级测评指南
- 口腔修复学-纤维桩-PPT课件
- 变压器套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