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李大钊与他的“青春中华”》_第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李大钊与他的“青春中华”》_第2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李大钊与他的“青春中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3 题 12 分 李大钊与他的李大钊与他的 青春中华青春中华 1916 年 5 月 年仅 27 岁的李大钊在结束了两年多的留学生活后 从日本回到祖国 为了进一步施展政治抱负 在反袁斗争中威望空前提高的原进步党人梁启超 汤化龙和蒲 殿俊在北京创办的 晨钟报 担任编辑部主任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工作 第一份 晨钟报 面世 李大钊在创刊号上 发表了 晨钟 之使命 青春中华之创造 李大钊在文中向国人第一次阐述了他的理想主张 创造青 春之中华 他说 晨钟报 的使命就是 青春中华之创造 这是他当时的理想 也是他 对国人 首先是对青年的号召 他认为 当时中国的出路就是要摆脱旧传统 旧观念的束 缚 建立一个青春的国家 晨钟之使命 一文是李大钊第一次正式地向社会提出他的 青春中华 宣言 正式 向青年发出奋起自觉的呼唤 随后 他又陆续在 晨钟报 发表了 10 余篇短文 大多都是 围绕激发青年这一主题的 但李大钊阐述 青春中华 思想最早的文章 却不是 晨钟之使命 而是另一篇完成 更早并且后来被广为传颂的经典之作 青春 青春 一文最早发表于 1916 年 9 月 1 日出版的 新青年 杂志 写作 青春 时 李大钊虽远在日本 但一直非常关心国内的斗争局势 在反袁斗争的高潮期 他已经看到 了胜利的曙光 坚信一定会胜利 李大钊在 青春 中指出 中华这个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巍然屹立了几千年 创造了罕 有的人类文明 这是历史事实 是不容否认的 但是 到了今天 它 衰老 了 僵化 了 被以前的文明所束缚 背上了包袱 他号召青年勇往奋进 与旧传统割裂 去创造理 想的中华 1918 年 10 月 李大钊在北大的同事杨昌济教授领着一个高个子青年来到位于红楼的 图书馆 想找份工作 通过交谈 李大钊觉得这个青年言谈 见识非同一般 就安排他当 助理员 这个青年就是毛泽东 在北大期间 毛泽东一边工作 一边旁听哲学和新闻课 并想找名流请教 当时已是 学界权威并已名满天下的李大钊 对这位只有中等师范学历的属员的时常登门请教 不仅 有问必答 还经常推荐新书 多年后的 1949 年 中央领导机关自西柏坡进入北平 毛泽东 无限感慨地说 30 年前我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 就是李大钊同志 他是我真正的老 师 李大钊一直被认为是青年的挚友和导师 在 青春 一文中 李大钊说 能够担负再 造青春中国重任的必定是青年 因为只有青年才具有青春的活力 他认为 青年一方面应 当不断摆脱已成的各种观念的束缚影响 每天都保持无拘无束的青春活力 另一方面应当 放弃对金钱 权力的追求 摆脱机械生活的负担 只有做到这样 才能有 回天再造之精 神 有 拔山盖世之气魄 李大钊一生清廉 北京大学当时规定 教授每月 初级为 240 元 随后可以加到 280 元 这样待遇 按当时普通生活标准 至少可以供养四五十口人的生活 但是李大钊却 茹苦食淡 冬一絮衣 夏一布衫 生活十分简朴 省下来的钱大部分用于活动经费 或 是接济贫困学生 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常为生活费发愁 最后 北大校长蔡元培不得不关 照会计科说 每月发薪时要先扣除一部分 亲手交给李夫人 免得李家 难为无米之炊 李大钊早年就读于袁世凯创办的北洋法政学堂 一度拥护袁世凯 后来信奉过康梁的 2 改良主义 到日本留学后 由于结识了章士钊等人 受其影响很大 转而支持革命民主主 义 回国后又追随陈独秀 胡适 从事新文化运动 并在这一过程中 率先信仰马克思主 义 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他一个人身上连贯地反映了 20 多年中国历史发展的 轨迹和主要社会思潮的变迁 李大钊一生朋友很多 论敌 政敌亦不少 然而 他的论敌可以攻击他的信仰 言论 文章 但不会攻击他的人品 他的政敌 可以夺去他的生命 但不敢攻击他的人格 胡乔 木评价他是 中国近代史上的完人 摘编自蔡如鹏 李大钊与他的 青春中华 相关链接 李大钊 字守常 河北乐亭人 生于 1889 年 10 月 29 日 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 1927 年 4 月 惨遭反动军阀杀害 牺牲时年仅 38 岁 百度百科 青年之字典 无 困难 之字 青年之口头 无 障碍 之语 惟知跃进 惟知雄 飞 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 奇僻之思想 锐敏之直觉 活泼之生命 以创造环境 征服历 史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 1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李大钊在 青春 中指出 中华民族虽然创造了罕有的人类文明 但到了今天 它 衰老 了 僵化 了 号召青年勇往奋进 与传统文化决裂 去创造理想的中华 B 当时已是学界权威并名满天下的李大钊 对只有中等师范学历的毛泽东的时常登 门请教 不仅有问必答 还经常推荐新书 堪称青年的导师 C 李大钊一生清廉 虽然每月工资不低 但生活十分简朴 省下来的钱大部分用于 活动经费 或是接济贫困学生 D 李大钊思想解放 追求进步 有强烈的使命感 责任感 一生紧随近代中国革命 的步伐 号召国人创 青春中华 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1 A 与传统文化决裂 分析有误 决裂的应该是老旧传统 即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部分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 李大钊在 晨钟之使命 一文中向国人第一次阐述了他的理想主张 并号召青年 无畏困难与障碍 追求进步与自由 建立一个青春的中国 B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 李大钊就洞察到了革命发展的乐观形势 发表了最早阐述 青春中华 思想的 青春 号召青年去创造理想的中华 C 李大钊认为 青年人只有与旧的传统 旧的思想割裂 不计名利 轻轻松松地生 活 永葆青春的活力 才能够担负起再造青春中国的重任 D 李大钊早年就有政治抱负 一直紧随时代潮流 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也 是近代中国 20 多年历史发展和主要社会思潮变迁的见证 E 文章详写李大钊在北大期间关心 爱护 引导毛泽东的事例 突出他对青年的巨 大影响 甘当铺路石的精神 为建造青春中华所作的努力 2 A E B 青春 写作在日本留学时 发表是在回国后 C 轻轻松松地生活 曲 解文意 原文 每天都保持无拘无束的青春活力 以及 自由之精神 的本意是摆脱旧思 想 旧传统的束缚 D 原文 在他一个人身上连贯地反映了 20 多年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和 主要社会思潮的变迁 是从李大钊与时代的联系与他自身的思想变化上来谈的 而 也 是 见证 则把传主置于观察者的位置 理解错误 3 作为一篇为中国共产主义先驱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写的传记 本文有哪些 突出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分 3 3 偏重革命宣传 突出他为宣扬 青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