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1页
建筑结构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2页
建筑结构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3页
建筑结构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4页
建筑结构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比热容:1kg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2. 导热系数:在稳态传热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时,1h内通过1m面积传递的热量。3. 蓄热系数:当某一足够厚度单一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其表面温度将按同一周期波动,通过该表面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其值越大,材料的热稳定性越好。4. 热阻:表征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可用导热系数求得,R=/。为该层材料厚度。5. 传热系数: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时,1h内通过1m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它是传热阻的倒数,即k=1/R。6.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之差为1时,1h内通过1表面积传递的热量。7. 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在周期性热作用下,围护结构本身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是影响其热稳定性的主页因素。8. 热惰性指标: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的无量纲指标。单一材料围护结构D=RS,多层材料围护结构D=RS。式中,R为围护结构材料层热阻,S为相应材料的蓄热系数,热惰性指标越高,温度比在其中的衰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9. 窗墙面积比: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房间层高与开间定位轴线所围成的面积)的比值。10. 平均窗墙面积比:整幢建筑外墙面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与整幢建筑的外墙面上的总面积(包括窗洞及阳台门上透明部分面积)之比。11. 建筑物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围成的体积的比值。12. 空气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分压力的百分比。13. 露点湿度:在大气压力一定、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14. 蒸汽渗透阻:围护结构或某一材料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通过1面积渗透1g水分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hPa/g。15. 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考虑窗本身及窗口的建筑外遮阳装置综合遮阳效果的一个系数。其值为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和窗口的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这个系数反映了窗户阻止太阳辐射的能力。16. 遮阳系数(Sc):在一定条件下,透过3mm普通透明玻璃的太阳辐射总量为基础,将在相同条件下透过其他玻璃的太阳辐射总量与这个基础相比,其比值即是该种玻璃的遮阳系数。它是表征外窗阻挡太阳辐射能(可见光和热线)穿过能力的热工参数。17. 太阳辐射(强)度(I):以太阳为辐射源,在某一表面上形成的辐射照度。18. 综合温度(Tsa):室外空气温度Te与太阳辐射当量温度I/ae之和,Tsa=Te+I/ae,式中为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为太阳辐射照度,ae为外表面换热系数。19. 围护结构传热阻(Ro):围护结构(包括两侧空气边界层)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其值为结构热阻与两侧表面换热阻之和。20. 参照建筑:在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用的假想建筑。该(假想)建筑(一般为公共建筑)与所设计建造有相同的平面布置和立面形式,但其符合节能50%的指标要求.21. 围护结构:用于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固定封闭的建筑围合空间所需几个界面的建筑构件的总称,它具有建筑热工(隔热保温)的特性。这个围合空间一般由外墙、内墙、外门窗、玻璃幕墙、内门窗、屋面、楼板、地面等界面构件经过热工设计组合而成。其中外围护结构指构成建筑空间的界面构件与大气接触的部分,内围护结构指构成建筑空间的界面构件与其他建筑空间公用的部分,如分户楼板、分户墙等。22. 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与采暖期室外日平均(设计)温度之差,乘以采暖期天数的数值,用HDD18表示,单位:d。它综合反映了一个城市(或地区)采暖期热负荷需求量的程度。相应地,一个城市夏季的空调度日数也反映了达到室内基准设计温度时(26)冷负荷需求的程度,用CDD26表示。23.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包括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混凝土圈梁及构造柱等热桥部位在内,按面积加权平均求得的传热系数。24. 有效传热系数:不同地区、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因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的影响,使其在两侧空气温差同样为1K情况下,在1h内通过1面积的传热量要改变,这个改变后的传热量成为有效传热系数。25. 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i为有效传热系数与传热系数的比值。即i=Keef/K。实际上是围护结构因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影响而使传热量改变的修正系数。26. 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征地范围的界线。27. 建筑退红线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28. 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29. 规划用地面积(总用地):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项目征地范围,即用地红线内的面积,它包含了项目代征地(道路、绿化、公建)30. 建设用地面积(净用地):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位置和界线所围合的用地之水平投影面积,不包括代征的面积。31. 建筑面积:是指住宅建筑外墙外围线测定的各层平面面积之和。32. 容积率:指建设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为建设用地面积的倍数(不计容积率的建筑面积除外)。反应项目空间密度。33. 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底面积。34. 住宅区建设用地分类:住宅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公建用地35. 建筑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物首层的建筑面积。不等同于住宅用地面积。36. 建筑密度(建筑覆盖率):建筑基底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反应项目平面密度。37. 绿化用地面积:指能够用于绿化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覆土小于2米的土地。38. 绿地率:指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39. 绿化覆盖率:指各类绿化水平投影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40.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遮挡房屋檐高。(南方一般在1.0-1.1,石家庄为1.5)41. 人均用地: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总人口(平方米/人)42. 人口密度:住宅区人口/住宅区用地(人/公顷 万人/平方公里)。43. 现房:通过竣工验收,可以交付使用,并取得房地产权证的房屋。44. 期房:习惯上把在建的、尚未完成建设、不能交付使用的房屋称为期房。45. 七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讯、排水、排污、场地平整。46. 房地产证:房地产权利人依法管理、经营、使用和处分房地产的凭证。47. 五证四图二书: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总平面图立面图楼层平面图分户平面图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48. 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教、科、文、体及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49. 每户的建筑面积:户型内的实用面积加上分摊面积。50. 每户的实用面积:户型内所有结构面积(包括墙体的面积)。51. 每户的使用面积:户型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即实际可使用的面积。52. 平面系数:包括实用面积系数(结构面积系数)、使用面积系数、辅助面积系数等。53. 户型的实用面积系数(实用率):户型的实用面积户型的建筑面积。54. 户型的使用面积系数(使用率):户型的使用面积户型的建筑面积。55. 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的最大高度限制值。一般地区,建筑高度,平屋顶按女儿墙高度计算;坡屋顶按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56. 建筑层高:是指建筑物每层的高度。住宅建筑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据计算,层高每增加10,造价增加1,用地增加2% 。57. 女儿墙:平屋顶建筑顶部用作安全维护作用的墙体结构。58. 山墙:指未设置建筑物主要门窗的墙体(可设置高窗)。二、 建筑分类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城市建筑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按建筑结构的使用材料分为: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按施工方法分为:装配式建筑、现浇式建筑和装配整体式建筑。根据采光、防火需要确定的建筑形式:板式建筑(有一面墙体超过40米宽度)、点式建筑(任何一面墙体的面宽都在40范围内)三、 民用建筑层数与高度的划分 住宅建筑: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习惯将1112层建筑称为小高层建筑)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则为高层。(不包括总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 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的,不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综合性建筑,均称为超高层建筑。四、 工程相关知识 承重墙:为建筑物承重结构,不可拆除。 隔墙:只是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可以拆除以变化空间格局。 识别承重墙与隔墙:砖混结构均为承重墙;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细线表示的填充墙为隔墙,粗线(或黑色)表示为承重墙。 裂缝:分温度裂缝和结构裂缝,温度裂缝为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自然裂缝,纹路杂乱,不影响结构;结构裂缝为因结构引起的裂缝(如局部钢筋铺设不到位),影响结构使用。 墙体厚度:普通砖混结构承重墙为240mm,北方保温承重墙为370mm;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墙一般为150200mm;填充墙厚度重要分布在80150mm。五、 等高线 绝对标高:某一点相对于国家确定海平面的高度。 相对标高:某一点相对于另外一点的高度,一般建筑以室内地坪地绝对标高为相对标高的正负零值。 等高线:将相同标高的不同点连接在一起的一条线。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线间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等高距。 同一种地形,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线间距是不同的。 一般来讲,1:500或1:1000比例的图纸,等高距为1米。六、 停车场 车位大于50辆的停车场,出入口应不小于2个。 车位大于500辆的停车场,出入口应不小于3个。(间距不小于15m,宽度不小于7m)。 一般停车位的尺寸为2m5m,加上停车场的道路和回车场,一般平均每个停车位用地面积约2530。七、 居住区的规模与人口 居住区:35万人,用地规模50100ha,公共绿地指标1.5/人。 居住小区:700015000人,用地规模1735ha,公共绿地指标1/人。 居住组团一般为300800户,10003000人,公共绿地指标0.5/人。八、 道路宽度 居住区道路:道路红线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路面宽58m;建筑红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红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长度超过35m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沿街的总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消防通道。 单车道宽度不小于3.5m,双车道不小于7m,机动车与自行车混行时不宜小于4m,人行道不小于1.5m。九、 竖向交通 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九层以上,建筑面积超过500的塔式住宅,应设两个楼梯。 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应设消防电梯,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时,应设一台;当大于1500但不大于4500时,应设2台;当大于4500时,应设3台。11建筑容积率和建筑覆盖率(建筑密度) 建筑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之比,附属建筑物也计算在内,但注明不计算面积的附属物建设物除外。 建筑覆盖率又称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与总面积的之比,除特别注明外,计算时一般包括附属建设物。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12、绿化率与绿地率的区别 其实,绿化与绿地,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对“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上。 房地产商通常在广告中使用绿化率一词,根据园林专家所言,是一个不准确、不规范的用词。在国家关于园林绿化的用语中,准确的应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两种叫法。 绿地率是指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在计算时,要求距建筑外土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此外,还有几种情况也属不能计入绿地率的绿化面积,如地下车库、化粪池,这些设施的地表覆土一般达不到3米的深度,也就是说在上面种植的大型乔木成活率较低,所以计算绿地率时不能计入。 绿化覆盖率是指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小区用地的比率。树的影子、露天停车场可以中间种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