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网瘾,远离手机_第1页
拒绝网瘾,远离手机_第2页
拒绝网瘾,远离手机_第3页
拒绝网瘾,远离手机_第4页
拒绝网瘾,远离手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拒绝网瘾 远离手机,-六(4)班主题班会,七嘴八舌话上网,谈谈上网的利与弊!,请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上网的利与弊。,网络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提起双刃剑,我们心中自然浮现出英雄与魔鬼的形象。英雄提剑行侠仗义,是一把神剑;魔鬼手中的剑是灾星,走到哪儿哪儿就遭殃,是一把魔剑。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也有弊。我们上网,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伤害!,我们应怎样利用网络,发挥它的积极作用?1、首先,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这样我们就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2、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不良诱惑。3、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网络的负面影响,过分迷恋网上聊天、游戏或不良网:1、造成精神颓废,荒废学业;2,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人际交往;3,造成经济负担;4,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趋向,有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网痴”十大标准,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5、一上网就能忘掉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放弃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工作; 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新闻回放,案例一:2005年3月,某县两个高中学生经常上网聊天。男生甲以少女的身份约男生乙半夜在某处约会,乙生信以为真,半夜翻过学校院墙,不幸将左腿摔折。后来,乙生知悉此事,为报复将甲生打成轻伤,二人家长也为此事诉诸公堂。,新闻回放,案例二: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新闻回放,案例三: 2003年4月17日,三个1214岁的学生因上网没钱,将一个看大门的老人打死,抢走67元钱。作案后,回到网吧继续上网。,新闻回放,案例七:2003年7月14日,某市的一个15岁的青年因上网成瘾,整天迷恋于网络游戏,平时少言寡语,精神呆滞,长时间逃学。其母见儿子如此沉迷,多次劝阻无效,同其父商量好后,将儿子锁在家中。五日后,这个青年因网瘾大发,开始焦躁不安,同其母争吵几句后,便将其母杀死,造成血案。,对手机说:“no!”,形形色色的手机,辩一辩,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1、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2、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利的方面:,3、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4、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5、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6、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7、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1.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近年来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2004年高考在湖北潜江,石首,南漳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事,再如电白高考舞弊案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弊的方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2,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短信黄毒,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调情.有74%的学生每周发送10多条信息,44%的学生发送20多条信息.,3.扰乱课堂纪律 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已不偶然.,4.手机对人有辐射。,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手机报告显示,使用手机造成记忆力受损、睡眠紊乱、头痛、癞痫及血压上升的现象,而儿童,青少年受影响的可能更大。大部分国家通用的手机系统GSM频率为900和1800MHz,其振动的电子过程有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主要是对脑部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而且手机振动所散发出的电磁波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大脑的神经出现病变。,研究证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较幼嫩,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伤害,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将会明显下降。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另外它还是致癌因子,能诱发白血病和肿瘤。,4.手机对人有辐射。,5,引发安全问题,由于手机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辩别,再加上使用不当(雷雨天使用,长时间玩电游等),手机爆炸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反抗能力较小,专抢学生的手机.2005年4月22日下午,湘潭县一中高二学生朱磊在校园内行走时,被突如其来的雷电击中后当场身亡.事后,经法医鉴定,雷击竟然是由朱磊随身携带的小灵通引来的.2004年7月,一位16岁的加利福尼亚少女因手机突然在衣服口袋中爆炸导致二度烧伤的严重后果.,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