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_第1页
新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_第2页
新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_第3页
新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_第4页
新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 近代工业 工厂 机器生产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中国的民办工业 近代民族工业 中国人办的 官办 民办 工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狭义 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由中国人自主经营管理的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中国的近代工业开始于洋务运动 一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期 阶段 原因 产生 内因 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外因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短暂的春天 1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2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战期间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洋务运动的刺激 再度受挫 夹缝中挣扎 甲午中日战争后 1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 开采矿山2 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 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 实业救国 的道路 代表人物 张謇 大生纱厂荣氏兄弟 纺织业 面粉业卢作孚 侯德邦 张謇 江苏南通人 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五岁入塾 十六岁中秀才 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 中举人 1894年4月 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 考取一甲一名进士 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 创同年七月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清军战败 边疆紧急 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 张謇目睹国事日非 京官疆吏不足为谋 虽科举成名 却不愿以此求官 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 建大生集团 主营纺织和面粉 状元实业家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 表一 1872 1913年间的中国企业情况 表二 1911 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 1918 荣宗敬 荣德生 3 再度受挫 夹缝中挣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因 一战结束后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1948年 上海的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 天津63家橡胶企业 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 40 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 青岛1000余家工厂 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 其余全部停工 四大家族 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 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 即蒋中正家族 宋子文家族 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 陈立夫家族 有道是 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家姐妹孔家财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出现了荣氏兄弟 卢作孚 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特点一 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 图发展决定了其发展特点 纺织业 面粉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看图回答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特点二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特点三 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萌芽和艰难发展 进入发展的 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凋谢萎缩 虽有长足进步 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差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主要集中在上海 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原因 1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轮船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19世纪70年代以后 西方发明的火车 轮船 电车 汽车 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1 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1876年 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淞沪铁路 早期火车 1881年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最早的火车 黄鹄 号轮船 1864年1月 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 黄鹄 号 船长50余尺 时速40余里 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近代交通工具出现的意义 1 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 2 极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1908年上海法租界通行的有轨电车 1910年广州至九龙铁路建成后的第一班火车 行驶在东北公路上的汽车 20世纪30年代 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 慈禧御用汽车 1909年9月21日 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 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 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飞马驿站 烽火 古代用什么传递信息 喇叭击鼓传声烽火台驿站信鸽灯塔信号旗 飞鸽传信 2 近代通信事业的发展 晚清 电话机 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 1877年 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中国使用电话始于清朝末年 当时只限于官方使用的邮政 电报 电话等通讯事业 在民国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并逐步成为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 电报机 影响 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3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剪发辫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辛亥革命爆发后 剪辫子成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革命的标志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 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 近代女子发式的变化 唐代女子高髻发式 民国女子一字式前刘海短发 易服饰 西服 中山装 旗袍等新式服装流行起来 清代男子服装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中山装 服饰 民国初年 服饰由过去的拘谨保守逐渐向美观开放 舒适方便方向发展 当时 中山装为男子最具特色服装 女子服装以旗袍最为时尚 其一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礼 义 廉 耻 袋盖为倒笔架 寓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 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 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 监察 其三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其四 后背不破缝 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 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 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清末民女 现代少女 劝禁女子缠足 倡女权 社交礼仪 跪 拜 作揖 用鞠躬 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采用 取消 老爷 大人 的称谓 先生 君 等平等的称呼 淡化了传统封建等级观念 充分体现了国民追求自由民主 平等思想观念 民国时期上海西餐厅 饮食 娱乐 婚丧崇洋逐新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不平衡 总体来看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呈现出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的特征 1 1842年 中英 南京条约 开放上海为五处通商口岸 2 洋务运动中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 后期创办了民用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 3 1872年 在上海创办 申报 4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 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 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6 1921年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中国共产党诞生 7 1927年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8 抗日战争中 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 上海沦陷 中国近代发生在上海的大事 课堂小结 发展 甲午战争后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受挫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新式交通 通信的发展 短暂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生活方式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 通州之设纱厂 为通州民生计 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张謇 大生纱厂厂约 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 果如所计 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 1 阅读材料 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2 由大生纱厂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