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_第1页
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_第2页
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_第3页
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1 1 概况概况 2007 年版 重型机械标准 以下简称新 重标 第一卷第 3 部分 通用技术条件 共编入标准 二十六项 其中包括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标准一项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JB T5000 1 15 2007 及 JB ZQ4722 2006 十六项 液压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三项 以及运输包装方面的标准六项 与 1998 年版 重型机械标准 以下简称原 重标 第一卷第三部分 通用技术条件 的项目相比 删除了一项标准 增加了五项标准 该套标准包含从原材料 外购件 铸件 焊件 锻件 切削加工 件 配管 涂装 装配到产品包装全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序通用的 也是必须执行的技术规范 是新 重标 的重点部分 新 旧 重标 通用技术条件标准项目对照 见表 1 表 1 新 重标 共 26 项 原 重标 共 22 项 序 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GB 5083 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缺项 2JB T 5000 1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产品检验 JB T 5000 1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产品检验 3JB T 5000 2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火焰切割件 JB T 5000 2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火焰切割件 4JB T 5000 3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焊接件 JB T 5000 3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焊接件 5JB T 5000 4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铸铁件 JB T 5000 4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铸铁件 6JB T 5000 5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有色金属铸件 JB T 5000 5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有色金属铸件 7JB T 5000 6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铸钢件 JB T 5000 6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铸钢件 8JB T 5000 7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铸钢件补焊 JB T 5000 7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铸钢件补焊 9JB T 5000 8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锻件 JB T 5000 8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锻件 10JB T 5000 9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切削加工件 JB T 5000 9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切削加工件 11 JB T 5000 10 2007 5000 9 9 2007JB T5000 9 2007 5000 9 10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装配 JB T 5000 10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装配 12JB T 5000 11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配管 JB T 5000 11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配管 13JB T 5000 12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涂装 JB T 5000 12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涂装 14JB T 5000 13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包装 JB T 5000 13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包装 15JB T 5000 14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铸钢件无损探伤 JB T 5000 14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铸钢件无损探伤 16JB T 5000 15 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锻钢件无损探伤 JB T 5000 15 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锻钢件无损探伤 17JB ZQ 4722 2006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锻钢件补焊缺项 18JB T 6996 2007 重型机械液压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 JB T 6996 93 重型机械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19JB T 10607 2006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使用规范缺项 20GB T 7932 2003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T 7932 87 气动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 21GB T 4879 1999 防锈包装 GB T 4879 85 防锈包装 22GB 190 19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 190 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23GB T 191 2000 包装储运图市标志 GB T 191 90 包装储运图市标志 GB T 1834 80 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 24GB T 1413 1998 系列 1 集装箱 分类 尺寸和额定质量 GB T 1413 85 集装箱外部尺寸和额定重量 25GB T 18923 2002 运输包装件质量界限缺项 26GB 1589 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量限值缺项 由表 1 可见 2007 年版较 1998 年版增加了五项标准 即 GB 5083 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 则 JB ZQ 4722 2006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锻钢件补焊 JB T 10607 2006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使 用规范 GB T 18923 2002 运输包装件质量界限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 GB 1589 2004 轴荷及质量限值 五项标准 取消了 GB T 1834 80 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 GB T 1413 1998 系列 1 集装箱 分类 尺寸和额定质量中已包含 GB T 1834 80 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的内容 GB T 1413 1998 将二项标 准合并为一项标准 下面重点介绍 JB T5000 1 15 新 旧标准的主要差异 2 2 JB TJB T 5000 15000 1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产品检验产品检验 2 1 产品检验的一般要求 2 1 1 增加了 2 1 条对半成品 原材料 的定义 2 1 2 新 重标 根据使用要求 增加了 2 1 3 条对半成品的检验要求 2 1 3 增加了 2 3 C 条对外协配套件的选用要求 2 1 4 新 重标 中的表 2 将焊缝缺陷等级 焊接件尺寸偏差及形位公差等级的图样标注由原来的 4 个等级改为 3 个等级 取消了原 重标 焊缝质量评定级别DS DK级 焊缝缺陷等级 级及尺寸与 角度偏差等级D级和形位公差等级H级 2 1 5 修改了铸件尺寸公差图样标注的毛坯基本尺寸范围及尺寸公差等级 新 旧标准对比见表 2 表表 2 2 铸件尺寸公差图样标注新 旧标准对比铸件尺寸公差图样标注新 旧标准对比 新 重标 表 3 原 重标 表 3 JB T5000 4 5000 6 铸件毛坯基本尺寸尺寸公差等级图样标注铸件毛坯基本尺寸尺寸公差等级图样标注 25 100mm CT11 无 100 2500mm CT12 10 2500mm CT12 2500 6300mm CT13 2500 6300mm CT13 6300 10000mm CT14 不注 6300 10000mm CT14 不注铸铁件 其它等级 标注其它等级标注 25mmCT9 无 25 250mm CT10 10 250mm CT10 250 4000mm CT11 250 4000mm CT11 4000 10000 CT12 不注 4000 10000mm CT12 不注 有色金 属铸件 其它等级标注其它等级标注 无 16mmCT12 16 250mm CT13 16 250mm CT13 250 4000mm CT14 250 400mm CT14 4000 10000mm CT15 不注 4000 10000mm CT15 不注 铸件尺寸 公差等级 铸钢件 其它等级标注其它等级标注 由表 2 可见 新 重标 按 JB T5000 4 5000 6 2007 的要求 细化了原铸铁件毛坯基本尺寸 10 2500mm 和有色金属铸件毛坯基本尺寸 10 250mm 的尺寸分段 增加了铸铁件尺寸公差等级 CT11 和有色金属铸件尺寸公差等级 CT9 并规定在图样上不标注 取消了铸钢件毛坯基本尺寸 16mm 的 尺寸分段及尺寸公差等级 CT12 2 1 6 修改了涂装除绣等级与腐蚀类别及在图样上标注的规定 新 旧标准差异见表 3 表表 3 3 除绣等级与腐蚀类别新 旧标准差异除绣等级与腐蚀类别新 旧标准差异 JB T 5000 12 2007 表 6 JB T 5000 12 1998 表 6 图样标注 除绣等级按 JB T5000 12 表 1 选定无 腐蚀类别C1 至 C5涂装类别A 类至 E 类 涂层厚度按 JB T5000 12 中表 B 2 选定涂层厚度按 JB T5000 12 中表 2 选定 面漆颜色 按照用户要求规定 用户无要求时 可按 JB T5000 12 中表 4 表 5 的颜色选定 面漆颜色按照用户要求规定 标注 从表 3 可看出 a 新 重标 增加了除绣等级及其在图样上标注的规定 b 根据 ISO12944 将涂装类别改为腐蚀类别 c 除绣等级 腐蚀类别 涂层厚度及面漆颜色均按 JB T 5000 12 2007 的规定 2 1 7 增加了 2 13 条对生产厂家的产品制造质量要求及 2 14 条对特殊装置的检验要求 2 2 检验记录 2 2 1 产品质量检验记录种类的 C 条增加了粘结剂的检验记录 2 2 2 原 重标 的 5 3 条规定 产品质量检验记录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填报与汇总并建立产品质 量档案 新 重标 在原基础上增加了 如合同约定由第三方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理 监理方可以见证 制造厂的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 3 3 JB TJB T 5000 25000 2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火焰切割件火焰切割件 3 1 适用范围 修改了火焰切割件的适应范围 由原 本标准适用于重型机械产品中碳钢 低合金钢 钛及钛合 金板材的火焰切割件 改为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为 6 300mm 的低碳钢 中碳钢及普通低合金钢的火焰 切割件 增加了厚度为 6 300mm 的低碳钢及取消了钛及钛合金板材的适用范围 3 2 术语和定义 3 2 1 增加了 1 1 条火焰切割件 1 7 条表面缺陷 1 8 条上缘熔化及 1 9 条挂渣的定义 3 2 2 修改了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定义 a 垂直度公差原定义是 指在理论正确角度条件 与工件基准面成 90 通过切割面轮廓最 高点和最低点的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垂直度公差用u表示 见原标准的图 1 现定义为 在本 部分中指在垂直于基准平面与切割长度方向的给定截面内的切割表面轮廓线的垂直度公差 其公差带 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平面和切割长度方向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见新标准的图 1 b 倾斜度公差 原标准称斜度公差 原定义是 指在理论正确角度条件 与工件基准面成 通过切割面轮廓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斜度公差用u表示 见原标准的图 2 现 定义为 在本部分中指在垂直于基准平面与切割长度方向的给定截面内的切割表面轮廓线的倾斜度公 差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 与基准平面成一给定角度并垂直于切割长度方向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的区域 见新标准的图 2 c 表面粗糙度原定义是 指在评定长度内五个并列的取样长度上所测得的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 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见原标准的图 3 现定义为 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 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一般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形成 3 2 3 取消了原 重标 3 4 条长度尺寸的定义 3 3 火焰切割表面质量要求 3 3 1 垂直度公差和倾斜度公差t 垂直度公差和倾斜度公差新 旧标准对比见表 4 表表 4 4 垂直度公差和倾斜度公差新 旧标准对比垂直度公差和倾斜度公差新 旧标准对比 切削厚度 6 10 10 20 20 40 40 60 60 80 80 100 100 130 130 160 160 200 200 250 250 300 1 级 0 50 60 81 01 21 41 72 02 42 93 4 新 重标 公差t 2 级 1 21 31 61 92 22 53 03 44 04 85 5 切削厚度 5 10 10 20 20 40 40 60 60 80 80 100 100 130 130 160 160 200 200 250 250 300 1 级 0 50 60 81 01 21 41 72 02 42 93 4 原 重标 公差u 2 级 1 21 31 61 92 22 52 953 44 04 85 5 a 修改了原表 1 垂直度公差和斜度公差的切削厚度 尺寸分段 将原切削厚度 5 10mm 修改为 6 10mm 此尺寸段的公差值没变 b 修改了切削厚度 100 130 的 2 级公差值 将原公差值 2 29mm 修改为 3 0mm c 增加了表注 当图样上标注出切割件长度尺寸极限偏差时 垂直度公差和倾斜度公差应满足 包容要求 即当切割件实际长度尺寸 指尺寸线垂直于切割长度方向的尺寸 达到最大实体尺寸时 垂直度和倾斜度实际误差只能发生在最大实体边界内 不能超出边界外 即只能向实体内偏斜 d 增加了表注 采用手持割炬切割时 欲实现本表有一定困难 下料时应尽量避免采用 非等 级要求的切割面除外 SN200 第 3 部分 2007 的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u见表 5 表表 5 5 SN200SN200 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 切削厚 度a 至 20 20 至 40 40 至 60 60 至 80 80 至 100 100 至 120 120 至 140 140 至 160 160 至 180 180 至 200 200 至 220 220 至 240 240 至 260 260 至 280 280 至 300 u1 31 61 92 22 52 83 13 43 74 04 34 64 95 25 5 从表 4 和表 5 可看出 a SN200 的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没有分等级只有一个公差等级 新 重标 切削厚度 100mm 的 2 级公差与 SN200 的公差相同 b 新 重标 切削厚度 100 300mm 的尺寸分段与 SN200 尺寸分段不同而且相应的垂直度和倾 斜度公差也约有不同 3 3 2 表面粗糙度 Rz 新 旧 重标 表面粗糙度 Rz 标准的表 2 没有变化 但对表 2 增加了表注 采用手持割炬切 割时 欲实现本表数值要求有一定困难 故下料过程中应避免采用手持割炬切割 受条件限制不得不 采用时 应尽量使用靠板等辅助工装 否则应进行割后打磨 以满足本表粗糙度要求 非等级要求的 切割面除外 SN200 第 3 部分 2007 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和新 重标 的表面粗糙度见表 5 和表 6 表表 5 5 SN200SN200 平均表面粗糙度平均表面粗糙度 切削厚 度a 至 20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