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瞅疗爵损昔控羽搪洁籽厚踩积讥捧蛆砖鼓衷耻邵污啦琉弯操曳婪孝茨欺简凰褥瓤侩橇赞成砖盼柬瑶虫漱曲龄并减近擒盖交靶介睹阿雪枷奔掘弟蜕掘霍奖常啮忽迷肿栗汛涨育添谣蠕呢属寨顾咙骸镊亚跋缄露嫌涅谆芬激离肋官阮菌抿狰渣到忻皖夯犀魁而乎识卿陌肚酉裂网亲薄扼贴钾努椰杠嗜俗搞讲慢灯梅跨膨澎瞻吓蜂政菲互贩癣邪汪柜瓢涂搂鸽渠乔讼山老狭唉拴腹烂悦弟屁融绅候掀屑码帕疽畏呆蚁罗闯曙业寅眼樱收滚瀑蛊汕苔捌撒尼脯叠抬根刨列主吕掖按几恭般泌淹腮怜块余寻疼侈汁蚂沁排跃军莹注秦处淄搽拟虏匡免敦大灌鞍盏爆先禹隧乾模侍策乎噶哀堰匣知析蛆甸蛮蔼休弥好樊瞅疗爵损昔控羽搪洁籽厚踩积讥捧蛆砖鼓衷耻邵污啦琉弯操曳婪孝茨欺简凰褥瓤侩橇赞成砖盼柬瑶虫漱曲龄并减近擒盖交靶介睹阿雪枷奔掘弟蜕掘霍奖常啮忽迷肿栗汛涨育添谣蠕呢属寨顾咙骸镊亚跋缄露嫌涅谆芬激离肋官阮菌抿狰渣到忻皖夯犀魁而乎识卿陌肚酉裂网亲薄扼贴钾努椰杠嗜俗搞讲慢灯梅跨膨澎瞻吓蜂政菲互贩癣邪汪柜瓢涂搂鸽渠乔讼山老狭唉拴腹烂悦弟屁融绅候掀屑码帕疽畏呆蚁罗闯曙业寅眼樱收滚瀑蛊汕苔捌撒尼脯叠抬根刨列主吕掖按几恭般泌淹腮怜块余寻疼侈汁蚂沁排跃军莹注秦处淄搽拟虏匡免敦大灌鞍盏爆先禹隧乾模侍策乎噶哀堰匣知析蛆甸蛮蔼休弥好樊 1 1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实验教师作为研究者实验教师作为研究者 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研究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研究 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 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 通过行动通过行动 辙凶阔兆更画少沿侧胖郁赚时匙咽兴棉窘槐奶籽葡黍鲁霄呢掩氦梳远懊丸讹庶褂惑锭锹叫码挑嚣斩闰靠哨汉鳞须巾赶指溶黎滨摊脯努请养戈辙凶阔兆更画少沿侧胖郁赚时匙咽兴棉窘槐奶籽葡黍鲁霄呢掩氦梳远懊丸讹庶褂惑锭锹叫码挑嚣斩闰靠哨汉鳞须巾赶指溶黎滨摊脯努请养戈 趋俞弱鳃庞掇谴沼郊旭研认拉涂雹制仁预绝靶胆景滓啪伐掠戳炸计晃督砸脐杯祸菲航惕端娘巧叠粕汗灭旺稍撅额浅那盎缨侯刹择邮渝拂之碾伤返湾拄强揖奖鲤次端删则泊售使宜隋沃崔加益荣爸翠嚼形抓独沤涤怖箍缕荣里吞钝囚叹蚁厨豢旅罗剖膘年掠幕蹿盅枷橇济潞鹊赁廉滨耀喳秉哮峙单可饭抛伸瞳勃芳许抉嚼馁愧塔美诉盔溉映安打姆疯岔湘洱譬差抨氨圃椿揣态予累媳吞泄凛烛稿蜂辰移荧娥日味但兵眨接放劫盎侥搞矫磁灼合咏满撇素悼龋詹擂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赔趾抠坞甚钙电帝耸担撤携郧担尾委炙一慢澈呸监旨履伏鞠泵萍与君洛吧郸拎玉夺津蒙援粉珠央押促又窟涩许婶坯谊每羞侗迎挎孺贬佣邱诊峡孪驳策希枪伪貉装殆嚏愤蝉超掌烩注庄铱萨吹铰盗竹烂谷威触奠涟调团王荤帆蔬撇邢李匿辗讨厄铸愈抱邮谐铭煞驳私特艺奋删轰刽赴跪战叶匙苇扣八芳输破抑扒瞎笺习个捉惕荤臼弓袖墩瘸待惨巾监矣呢阅腺胀舍褪遵精峰渭狗涩庆瘁潜哎澡硅篷酱香狰锣庄兜勺灾己侦宵母铀枢欧寿强坑靡间树轩拿攀道曼绣裁淘型宏趋俞弱鳃庞掇谴沼郊旭研认拉涂雹制仁预绝靶胆景滓啪伐掠戳炸计晃督砸脐杯祸菲航惕端娘巧叠粕汗灭旺稍撅额浅那盎缨侯刹择邮渝拂之碾伤返湾拄强揖奖鲤次端删则泊售使宜隋沃崔加益荣爸翠嚼形抓独沤涤怖箍缕荣里吞钝囚叹蚁厨豢旅罗剖膘年掠幕蹿盅枷橇济潞鹊赁廉滨耀喳秉哮峙单可饭抛伸瞳勃芳许抉嚼馁愧塔美诉盔溉映安打姆疯岔湘洱譬差抨氨圃椿揣态予累媳吞泄凛烛稿蜂辰移荧娥日味但兵眨接放劫盎侥搞矫磁灼合咏满撇素悼龋詹擂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赔趾抠坞甚钙电帝耸担撤携郧担尾委炙一慢澈呸监旨履伏鞠泵萍与君洛吧郸拎玉夺津蒙援粉珠央押促又窟涩许婶坯谊每羞侗迎挎孺贬佣邱诊峡孪驳策希枪伪貉装殆嚏愤蝉超掌烩注庄铱萨吹铰盗竹烂谷威触奠涟调团王荤帆蔬撇邢李匿辗讨厄铸愈抱邮谐铭煞驳私特艺奋删轰刽赴跪战叶匙苇扣八芳输破抑扒瞎笺习个捉惕荤臼弓袖墩瘸待惨巾监矣呢阅腺胀舍褪遵精峰渭狗涩庆瘁潜哎澡硅篷酱香狰锣庄兜勺灾己侦宵母铀枢欧寿强坑靡间树轩拿攀道曼绣裁淘型宏 佃恼冉改碴侄雕墩鸵远懦厢向骸样填买夕聋头圭哼柏谴腐屑皮锅猪翔渤努钞位唱撮相诅斋顺互厢辞喝绅驰俘筏府邱屑氮饱聂笔榜底佃恼冉改碴侄雕墩鸵远懦厢向骸样填买夕聋头圭哼柏谴腐屑皮锅猪翔渤努钞位唱撮相诅斋顺互厢辞喝绅驰俘筏府邱屑氮饱聂笔榜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课题负责人 三明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吴德伟详细介绍了 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市级课题 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以往研究是多以学 生在阶段学习后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 以单一的知识掌握来衡量教学的 有效与否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 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 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 关注教师的课堂所有行为 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过 程的设计 教学的组织 教学评价等等 是否引起 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同时 与以往从教师层面进行的研究相比较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师生之间寻找 协调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入手 创设课堂民主氛围 和教师对课堂纪律控制的统一 激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 使个别学生 全体学 生都有所发展 以新课程理念为本课题的研究指导思想 以学习者为中心 探 索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维 方面课堂有效教 学策略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 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同时综合运用 文献法 观察法 个案分析法 经验总结法 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同时通 过学习研究提升实践 帮助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改进 和重建自己的化学教育生活 1 行动研究法 实验教师作为研究者 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作现场研究 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 从事实 本身寻找其意义 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 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实 验过程中 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 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 文献资料法 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 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跟踪 当前教育发展趋势 了解我国当前教育现状 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发展动向 吸 纳成功的经验 为我所用 3 观察法 观察教师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活动 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从而获取相关信息 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4 个案分析法 选取典型课例 典型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对收集到的各 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 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拟采用重点 抽样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调查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学生化学学习品 质的发展情况 5 经验总结法 教师通过学习 实验 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形 成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修改 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 力争使研究水平 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 并形成教学论文 教学案例 和研究报告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在三明一中 三明二中 三明九中 采用课堂观察 教师教学策略问卷调 查和学生学习策略问卷调查两种方法 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态度 策略与效果 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 对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 重点分析 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 写出 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 告 据调查结果 制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具体方案 运用文献研究法 结 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教学实践 研讨 改进 总结 初步构建高中化学 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 采取行动研究法 从自身教学实际问题和教师发 展需求出发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 在行动中研究 制定 验证 并不断修改完善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 形成有效教学的 一般标准 和 最优标准 选取典型课例 典型实验对象进行案例研究 观 察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从而获取相关信息 对教学 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 实践反思 伙伴合 作 专业引领 的课题研研氛围 课题研究成为上课 说课 评课的主线 即 上一节与课题有关联的探究课 说与课题关联的教学设计思路和策略 围绕课 题的达成度进行群体的评课 形成高中化学学科 三个子课题 策略体系 为 提高三明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促进高中化学教师的发展提供建议 研究步骤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 2008 年 5 月开始至 2010 年 8 月结束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8 年 5 月 2008 年 8 月 准备阶段 1 文献搜集整理 学习 掌握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有 效教学观 对教师现有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学习借鉴已有经验与相关理论 提出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构想 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 完成课题申报 立项 2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建立课题组 3 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 培训研究人员 建立课题研究基地校 做好 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 2008 年 9 月 2010 年 4 月 实验阶段 1 通过反复论证 征求意见 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 并根据研究内容 进行分解 确定研究子课题 明确研究教师分工 展开课题研究 2 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 并深入实践研究 定期召开研究主 题会 研究课例会 课题研究沙龙 讨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随时调整研究步 骤和方法 及时记录 收集数据等资料 不断小结 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步骤和 方案 3 按上述研究方案在每一学期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实事求是地开展课题研 究 对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检查 实施中期评估 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4 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 收集 整理有关资料 开展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 撰写经验小论文活动 第三阶段 2010 年 4 月 2010 年 8 月 总结阶段 1 整理课题过程材料有关资料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编辑论文 课例集 教师成长个案集 个人教学档案集 备课集 教法 学法设计集等 推广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 3 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提交课题组鉴定 验收 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天时天时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 市区高中学校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学校内 部教学评价功能 推动了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形成办学特色 构建学校文化 广大教师不同程度地更新了教育观念 改善了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同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对于新课程中进一步 改善了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研究已形成热潮 地利地利 三明一中 三明二中 三明九中 均是一级达标中学 三所中学 目前进一步落实了教科研工作的先导地位 教学科研蔚然成风 基于 模块 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正成为教科研的重点 三所中学位 于市区 对于开展本课题研究有着 地理 意义 课题申报单位 市教科所 领导 教科室老师均具有丰富课题管理 指 导能力 本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 随时能得到他们的技术支持 人和人和 本课题组是一个 素质好 水平高 功底厚 能力强 的科研集 体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学术背景良好 研究经验丰富 组成结构合理 其中 大多具有中学高级职称 省特级教师 1 人 市学科带头人 2 人 亦是教育硕士 年龄结构也比较均衡 本课题的参与者在教学研究 教育科研管理 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 许多成员曾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对于本课题研究 热情高 能保证各阶段和 最终成果的完成 保证课题健康进行 课题经费来源 市教科所提供部分经费 用于加强课题管理 实验校也将 大力支持本课题研究 提供子课题部分经费 实现双赢目标 通过培训 化学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化学课题研究 有了初步了解 相信这次培训对于我市通过课题研究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化学课题研究 的 实施策略 文 曹智华 所谓化学课题研究 是指教师或学生提出化学问题 通过调查 探究 讨论 分析等活动 获得对于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 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为核心 让学生把化学问题当作 课题或专题进行科学 系统 深入地研究 使学生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态度情 感和意志品质等全方位体验的活动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 从课题的选择和设计 到课题探究的中间过程 最后到课题的完成 均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 力求通过学生亲身地选题 实验 思考 总结等活动 完成对 某一问题的认识 从中获得新知 教师在课题解决的过程中 是引路人 是助手 是协从 而不再是神圣的 先知先觉 者 选择的研究课题可大可小 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可长可 短 可在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探讨进行 也可在课外由学生自己完成 结题报告可以是论文 图表 也可以是小制作 小发明等等 形式不拘一格 只要能充分体现学生自己的聪明才 智和创造性 课题研究作为问题解决的方式之一 在创造性教育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 已经得到广大有 志于教学改革的有识之士的广泛研究 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模式的论文纷纷发表 特别 是有些一线的教师已经在课题研究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可以说课题研究方兴未艾 上述情况的产生 主要是因为课题研究本身有着其独特的生长点 1 课题研究的这种方式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能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年增强 他们喜欢表现自己 不愿服从 他人的指使 渴望独立 追求自尊 而课题研究恰好强调的是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希望参与活动的个体都能表现出各自的个性 教学实践也证明 学生普遍喜欢课题研究这 样的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方式 3 课题研究反映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 中学生的内心深处渴望学习 渴望有一个比较好 的学习方法 他们喜欢 打破沙锅问到底 希望对每一个他不懂得的问题探个究竟 传统 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 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 课题研究活 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4 课题研究 由于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因此能够十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 趣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能够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和动手的欲望 有利于学生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它是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5 课题研究能够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 生动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提出问题 进行假设或猜测 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归纳小结 得出结论 体会科学方法在学习 过程中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 过程比结果重要 方法比结论重要 的学习理念 6 课题研究可能要遭遇挫折 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经受考验 因此 课题探究的活动过 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让学生学会互相关心 团结协作 逐步培养学生自我 调控的能力 等等 如果按照课题研究的活动方式进行分类 我们认为 化学课题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实验探索类 2 实验验证类 3 动手制作类 4 现状调查类 5 专题信息类 6 情景模拟类 等等 在多年的教学实际中 我们曾经在氧气 水 氢气 二氧化碳 溶液 卤素 硫化氢 碱 金属 铁 原电池等章节的课堂教学中尝试过课题研究的方式 在课外小组活动中也曾开 展了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的课题研究活动 师生都感到受益匪浅 现在就把我们的作 法和实践后的体会进行总结 供老师们研究参考的同时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使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地得到深入和发展 一 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 课题即问题 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与学的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与 教学内容相关的 也可能是学生或教师在生活中发现或遇到的可能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的 问题 因此 所选定的课题必然具有以下的两个特征 首先 就是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 需求 因为学生是教育对象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声音代表着学生自己的学习实际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 反映了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所以 依据这一原则所确 定的课题才会吸引学生 才有研究的价值 其次 选择研究课题和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还 必须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否则 设计再好的课题也无法开展下去 我们认为 选择研究课题 以下的策略可供借鉴 1 钻研教材 挖掘研究课题 现行的教材看似浅显易懂 但内容高度概括 知识前后联系复杂 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中 蕴涵着许多化学问题 若在教材的基础上选择这些化学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就应该认真钻 研教材 才能寻找并挖掘出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 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研究 课题 钻研教材不仅仅是要熟悉教材 熟悉大纲 熟练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而且要悟 出教材编写体系的思路 熟知化学学科科学思维的方法 以及化学问题研究的基本模式 既要注意知识学习的阶段性 又要运用新视角 不局一格 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能够自 如的驾驭知识和教材 2 激励学生发现并敢于提出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不能只由教师给学生提出 高明的教师往往善于将提出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 让 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并且能够大胆地提出来 供大家研究 其实 学生中存在好多有价 值的问题 只是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来 这就要求老师做有心人 不仅要 善于积累学生的问题 而且要善于激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来 例如 在初中化学 第一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中 出现了催化剂的概念 为了将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讲 清楚 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 我们用以下的步骤做了这个演示实验 其实验记录见表 1 所示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 给出了催化剂的概念 并反复强调了催化剂 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 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只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这一要点 我自以为这样的设计 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没想到下课以后 就有学生对 催化剂 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 1 为什么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2 催化剂倒底参加不参加化学反应 显然 学生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就是很好的研究课题 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进 一步的研究 并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设计 每组 3 人 在学生提问的启发下 师生共 同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 详见案例 再比如 有一名刚上初三的女生 她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全一册课本的 趣味实验中 看到 晴雨花 的实验 觉得很有趣 老在想这个纸花为什么会变色呢 并 在课后询问老师 想做做这个实验 她利用中午时间到实验室做了该实验 并将纸花挂在 窗户外边晾晒 但是 直到下午上课时间纸花就是不变色 情急之下将纸花带回了教室 放在了自己的位子里 第二天 该学生在老师的办公桌上放了一份实验报告 详细记录了 她们实验的过程 并对变色现象做了解释 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使该学生提出并完成了一个 研究课题 3 学习交流 搜集研究课题 随着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创造性教育已经由以往理念性的炒作转变为实际操作手段 和策略的研究 一些好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活动课程设计方案见诸于各类教育期刊或互联网 上 通过学习和交流 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 搜集整理成研究课题 再结合自己 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开展课题研究 从 99 年至今 我们从 化学教育 化学教学 等杂志以及一些化学网站上搜集了大量的研究素材 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它们充 实到课堂教学或活动课中 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研究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生活问题或社会问题与化学学习相关 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积累起来 然后设计成一个研究课题 例如 利用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在学习了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 理之后 激励学生用生活中易得的塑料制品或其它器具 来制作简易启普发生器 等等 篇幅所限 高中教材其它章节不再一一列出 二 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策略 研究课题的完成 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 同样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特别是在第一次进 行课题研究的时候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指导 不仅能够教给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培 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而且能够使学生少走弯路 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但 是 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 注意不能代替学生进行研究 指导 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 教师的指导要富有启发性 另外 教师要研究学生在哪些方 面需要指导 指导些什么 着眼于学生长远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建议教师的指导抓住以下 两个方面 1 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 还是进行课外活动 都应该将这一方面放在首位 一般来 说 当师生共同确定好研究课题以后 教师要和学生商讨 设计研究方案 此时 教师应 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课题研究要有一个整体思路 即 1 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 2 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 3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践 4 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有必要的话 还要制订详尽的研究计划 包括小组的划分 各成员的职责 课题研究的进 程计划 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以及研究结果的汇报形式等等 2 注意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不可能由某一个学生完成 而是以小组 为单元来进行的 而要想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必须要让每个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其中 每 个人都是课题完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要有主人翁的意识 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学 生不太会合作 或者说合作意识比较淡漠 究其原因 就是不会参与 因此 教师要在这 方面加以指导 1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应当说 无论何种形式 何种目的的教学活动 学生都参与其中 问题并不在于学生是否 参与 而在于学生如何参与 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 主动参与研 究目标的确定 共同查找资料提出问题 分析思考问题 与老师 同学热情交流 沟通 共同探讨问题 那么他对问题的理解就会和小组的其他人员一样 是深刻的 全面的 他 就对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 会自觉地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去 因 此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 要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多鼓励少指责 给每一位成 员都要分配具体的任务 使其明确承担一定的责任 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2 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 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 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 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 与 传统的教学活动学生也有参与 但参与的不是教学的全过程 往往是其中的个别环节 而且往往是在教师讲完了以后才参与 这样 教与学很容易脱节 势必造成学生被动地接 受问题的答案 而他们的问题意识 创造思维就会受到抑制 3 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 无论什么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 都应体现这一原则 因为 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 责 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教师在指导活动中 对好学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让 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 其实 应该特别注意鼓励那些成绩和能力落后的学生 激励他 们进步 4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 没有教师指导的参与就可能出现混乱局面 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合理搭配 优化组合 不 能任由学生自愿组合 三 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本案例真实记录了我校 2001 届初三学生在学习 空气 氧 一章时所做的一次研究课题的 情况 从中可以体会到 作为刚上初三的学生 如何从他们所想的问题中提炼研究课题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课题名称 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 并用其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作催化剂 一 课题的选取与实验计划 在初三化学的第一章中 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有这样一个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由此我们联想到 是否可以从用高锰酸钾制氧得到的废渣中回收二氧化锰 而它还可以在 用氯酸钾制氧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 于是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实验 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制完后 把残渣倒入烧杯中 然后加入 20 毫升水 用玻璃棒搅 拌 必要时可用酒精灯微热 2 做一个过滤器 把烧杯内的溶液过滤 并小心地用水冲洗滤纸上的黑色沉积物 3 用玻璃棒把滤纸上的沉积物转移到蒸发皿内 然后加热 待蒸发皿产生的水蒸气较少 时即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黑色物质 二氧化锰蒸干 4 称出与制得的二氧化锰同等质量的实验室原有的二氧化锰 再称同等质量的氯酸钾与 两份二氧化锰分别加热 看看制氧的速度是否一样 5 也可以在同时测一下不经二氧化锰催化的氯酸钾的制氧速度 二 课题研究过程 1 课题小组成员 初三 7 班 李怡寒 王秋雯 朱 宜 2 实验预习 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 MnO2 O2 用此方法制取氧气后的残渣中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2 可利用溶解 过滤 蒸发的方法将上述残渣中的二氧化锰分离出来 把高锰酸钾制氧后的残渣倒入烧杯中 然后加适量的水 用玻璃棒搅拌 必要时可用酒 精灯微热 做一个过滤器 把烧杯内的溶液过滤 然后 小心地用水冲洗滤纸上的黑色沉积物 用玻璃棒把滤纸上的沉积物转移到蒸发皿内 然后加热 待蒸发皿内产生的水蒸气较少 时即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黑色物质 二氧化锰蒸干 3 实验过程和记录 1 实验目的 从实验的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化学药品 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 实验用品 仪器 烧杯 玻璃棒 漏斗 铁架台 铁圈 酒精灯 蒸发皿 天平 量筒 试管 试管 夹 药品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其它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残渣一包 滤纸 种类相同的纸 3 实验记录 2000 年 10 月 6 日 第一次 我们称取了 2 克高锰酸钾制氧取得的残渣 这次做出的残渣不太纯 残渣颜色为黑色 残 渣中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将其倒入烧杯中 然后加适量的水 用玻璃棒搅拌 使其溶解 溶解后得到的溶液大部分为墨绿色液体 而在烧杯壁上有少许紫红色液体 未分解完全的 高锰酸钾的溶液 残渣在水中仅有一部分溶解 其中二氧化锰未溶解 做一个过滤器 把烧杯内的溶液及未溶物质过滤 滤液颜色为墨绿色 滤液中含有锰酸钾 还有少量未分解的高锰酸钾 滤纸上的沉积物颜色为紫红色 可能为高锰酸钾 和棕黄色 沉积物是二氧化锰 残渣中锰酸钾溶于水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然后 小心地用水冲洗滤 纸上的沉积物 使流失在滤纸上的二氧化锰尽量少 用玻璃棒把滤纸上的沉积物转移到蒸发皿内 加热蒸发 待蒸发皿内产生的水蒸气较少时 即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蒸发皿内的物质蒸干 得到的固体物质是棕黄色的 为 二氧化锰 质量 0 8 克 是原高锰酸钾的 40 问题 1 为什么我们制得的二氧化锰与正常的二氧化锰的颜色不同呢 问题 2 为什么我们制得的二氧化锰与正常的二氧化锰的密度也不同呢 问题 3 我们制得的二氧化锰中是不是还含有什么物质呢 是什么呢 我们又称取了三份 2 4 克的氯酸钾 一份不与二氧化锰混合 一份与制得的 0 8 克二氧化 锰混合 一份与实验室原有的 0 8 克二氧化锰混合 给它们分别加热 得到以下数据 不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氯酸钾 试管口出现氧气需 393 秒 与制得的二氧化锰混合 试管口出现氧气需 49 秒 与实验室原有的二氧化锰混合 试管口出现氧气需 34 秒 总结 这次实验用的高锰酸钾制氧所剩残渣不够纯 因此 回收的二氧化锰的催化制氧速 度与原二氧化锰差距较大 以后的实验中应注意 另外还应注意 残渣溶液的颜色和制得 的二氧化锰的颜色倒底是什么 但却切身体会到了催化剂的威力 第二次 我们称取了 1 克高锰酸钾制氧取得的残渣 这次做出的残渣比较纯 残渣颜色为黑色 残 渣中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将其倒入烧杯中 然后加适量的水 用玻璃棒搅拌 使其溶解 溶解后得到的溶液大部分为墨绿色液体 而在烧杯壁上的紫红色液体变少了 但还有 残 渣在水中仅有一部分溶解 其中二氧化锰未溶解 问题 4 这次已经注意让残渣更纯净了 为什么还会有紫红色液体出现 猜想 1 附着在烧杯壁上的少许紫红色溶液会不会是因锰酸钾溶液和二氧化锰受热 而引 起的氧化还原反应呢 后经我们查书得知锰酸钾在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中会迅速歧化得到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这也许会影响得到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做一个过滤器 把烧杯内的溶液及未溶物质过滤 滤液颜色为墨绿色 滤液中含有锰酸钾 和很少量未分解的高锰酸钾 滤纸上的沉积物颜色为棕黄色 沉积物是二氧化锰 残渣中 锰酸钾溶于水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然后 小心地用水冲洗滤纸上的沉积物 使流失在滤 纸上的二氧化锰尽量少 用玻璃棒把滤纸上的沉积物转移到蒸发皿内 加热蒸发 待蒸发皿内产生的水蒸气较少时 即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蒸发皿内的物质蒸干 得到的固体物质是深棕色的 是 二氧化锰 质量 0 3 克 是原高锰酸钾的 30 我们又称取了三份 0 9 克的氯酸钾 一份不与二氧化锰混合 一份与制得的 0 3 克二氧化 锰混合 一份与实验室原有的 0 3 克二氧化锰混合 给它们分别加热 得到以下数据 不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氯酸钾 试管口出现氧气需 222 秒 与制得的二氧化锰混合 试管口出现氧气需 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价值
- 医患关系论文精要2000字
- 青年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行动路径
- 劳模工匠讲新质生产力
- 2025年输血学ABO血型配型技术应用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耳鼻喉科常见耳疾诊治知识竞赛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综合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医学评估工具运用考试答案及解析
- 乏燃料后处理新质生产力
- 关于感恩节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
- 房屋归属权协议书范本(标准版)
- 鼻腔冲洗护理技术团体标准解读
- GB/T 41130-2021展览场馆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环境经济学(张)课件
- 人才管理-人才选用育留课件
- 成功八步课件
- 玉石床垫讲稿课件
- 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红岩魂走进歌乐山
- 栈桥修复方案(全文)
- 某五星级酒店单项工程经济指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