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五章-脚手架工程和垂直运输设施5-3-脚概要_第1页
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五章-脚手架工程和垂直运输设施5-3-脚概要_第2页
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五章-脚手架工程和垂直运输设施5-3-脚概要_第3页
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五章-脚手架工程和垂直运输设施5-3-脚概要_第4页
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五章-脚手架工程和垂直运输设施5-3-脚概要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3 脚手架脚手架结结构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和构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和设计设计 采用脚手架杆配件搭设模板支撑架是常用的施工方法之一 此类模板支撑架 主要 是梁板模板支撑架 承受的荷载作用既不同于 又显著大于相应的脚手架 必须加 强构造和按脚手架结构进行设计和计算 以满足施工要求和确保使用安全 本节主要介绍采用脚手架杆配件搭设的 按脚手架结构计算的模板支撑架 5 3 1 脚手架脚手架结结构模板支撑架的构模板支撑架的类别类别和一般构造和一般构造 5 3 1 1 脚手架脚手架结结构模板支撑架的构模板支撑架的类别类别和构造要求和构造要求 1 类别 用脚手架材料可以搭设各类模板支撑架 包括梁模 板模 梁板模和箱基模等 并 大量用于梁板模板的支架中 在板模和梁板模支架中 支撑高度 4 0m者 称为 高支撑架 有早拆要求及其装置者 称为 早撑模板体系支撑架 扣件式 碗扣式和门式钢管脚手架材料均可用于构造模板支撑架 并各具特点 按 其构造情况可作以下分类 1 按构造类型划分 1 支柱式支撑架 支柱承载的构架 2 片 排架 式支撑架 由一排有水平拉杆联结的支柱形成的构架 3 双排支撑架 两排立杆形成的支撑架 4 空间框架式支撑架 多排或满堂设置的空间构架 2 按杆系结构体系划分 1 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支撑架 杆件长细比符合桁架规定 竖平面斜杆设置不小 于均占两个方向构架框格的1 2的构架 2 非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支撑架 符合脚手架构架规定 但有竖平面斜杆设置的 框格低于其总数1 2的构架 3 按支柱类型划分 1 单立杆支撑架 2 双立杆支撑架 3 格构柱群支撑架 由格构柱群体形成的支撑架 4 混合支柱支撑架 混用单立杆 双立杆 格构柱的支撑架 4 按水平构架情况划分 1 水平构造层不设或少量设置斜杆或剪力撑的支撑架 2 有1或数道水平加强层设置的支撑架 又可分为 a 板式水平加强层 每道仅为单层设置 斜杆设置 1 3水平框格 b 桁架式水平加强层 每道为双层 并有竖向斜杆设置 此外 单双排支撑架还有设附墙拉结 或斜撑 与不设之分 后者的支撑高度不宜 大于4m 支撑架的所受荷载一般为竖向荷载 但箱基模板 墙板模板 支撑架则同 时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 2 设置要求 支撑架的设置应满足可靠承受模板荷载 确保沉降 变形 位移均符合规定 绝 对避免出现坍塌和垮架的要求 并应特别注意确保以下三点 1 承力点应设在支柱或靠近支柱处 避免水平杆跨中受力 2 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作用 并确保其仍有2倍的安全系数 3 支柱的基底绝对可靠 不得发生严重沉降变形 3 构造的一般要求 1 梁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型式 梁模板支撑架的常见构造形式有以下5种 图5 94 1 由劲性支柱 如4根立杆的 格构柱 双立杆的 梯形柱 和 粗管柱 等 加多层 水平拉杆和剪力撑构成的 支柱式结构 其支撑 架 高度超过4m时 应视需要加设 侧向 出平面 斜撑 即 抛撑 2 由密设 取较小的立杆纵距 的单立杆与水平杆 斜杆或剪刀撑构成的单排 片式 构架 支架高度不宜超过4m 并视需要设置侧向斜撑 3 由单列多层门架与相应的水平架 交叉支撑 纵向扫地杆 封口杆 设于首层 门架底部的横向扫地杆 和纵向水平加强杆构成的单列门式支撑架 其构造相近于 双排立杆支架 在需要时加设外侧长剪刀撑 4 由相互交错或交错重叠布置的双列多层门架与相应交叉拉杆和以扣件连接的 纵向水平杆 扫地杆 封口杆组成的双列重叠门式支撑架 其构造相近于四排立杆支 架 在需要时加设外侧长剪刀撑 5 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的双排模板支架 图5 94 梁模板支撑架构造形式 1 劲性支柱构造 2 密设单立杆排架构造 3 单列门架构造 4 交错重叠双列门架构造 5 双排支架构造 1 侧向支撑 2 扫地杆 3 封口杆 4 交错间隔布置门架 5 交错重叠布置门架 6 门架上部加强杆 7 门架顶面加强杆 3 5 三种形式支架的高度一般不宜大于10m 否则应考虑采取扩座 即加宽底 部构造 以加强其整体稳定性 措施 当支架边侧有相距较近 例如 2 0m 的墙体结 构可供设置附墙拉结时 支架高度可以超过10m 2 梁板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形式 梁板模板支撑架是梁模板支撑架和 楼 板模板支撑架的组合 构成整体空间框 架 图5 95 当楼板梁 框架梁 肋梁 井字梁 的截面和梁间距较大时 需要梁下支撑立杆 的间距显著小于板下支撑立杆的间距 即需要采用支架立杆的变距布置 当楼板梁 的截面和梁间距较小时 则常可采用支架立杆的等距布置 而采用等距布置 但即使 不同的立杆 单立杆 双立杆 组合立杆 时 也能适应梁和板的荷载相差较大的情况 图5 95 梁板模板支撑架构造形式 A 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 a 非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 B 有水平加强层 m 变杆距 n 变步距 高度 4m者 称为 普通梁板模板支撑架 高度 4m者 称为 梁板模板高支撑 架 高支撑架需要相应缩小构架的柱距 立杆纵距 横距 步距 水平杆竖向间距 和增加斜杆 剪刀撑的设置 当高度超过10m时 还应视需要设置一到数层水平加强 层构造 梁板模板支撑架 采用整体空间框架结构时的构造形式 按4种构架因素组合 可形成表5 82所示的14种 空间框架结构支架的构造因素和构造形式 表5 82 支架构造因素代号支架构造形式 1 几何不可变杆系结 构 A ABMN abmn 2 非几何不可变杆系 结构 a ABMn abmN 3 有水平加强构造层B ABmn abMN 4 无水平加强构造层b Abmn BMN 5 立杆等距 双向或单 向 M AbMN aBMn 6 立杆不等距 双向或 单向 m aBmn AbMn 7 水平杆等步距 各层 N BAbmN 8 水平杆变步距 各层 n 原表有移动 看不清 3 梁模板 梁板模板支撑架构造的一般要求 梁和梁板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参数需经验算确定 其初选参数应符合表5 83和表5 84的构造要求 梁模板支撑架构造的一般要求 表5 83 构造形 式 构造的一般要求 劲性支 柱构造 劲性支柱 双立杆或格构柱 的宽度b1宜 梁宽b 300mm 劲性支柱的纵距la和水平杆的步距h宜不大于1 2m 双立杆 或1 5m 格 构柱 扫地杆距楼地面的高度h0宜 300mm 直接承受荷载的立杆及其顶托 座 伸出顶水平杆之上的自由高度 至托 座板面 h1宜 400mm 剪刀撑应满高设置 视需要设置顶部第2道水平杆 支架高度不宜 6m 当架高H 4m时 应设置侧向斜撑 所有杆件 立杆 水平杆 斜杆 之间相接处均应用扣件连接紧固 拧紧 扭力矩为40 60N m 密设单 立杆排 架 立杆不宜采用避厚 3 5mm的薄壁钢管 支架高度应 4m 必须设置侧向斜撑 斜角 45 60 支点高度应位于 3 5H处 立杆间距 1 0m 水平杆步距宜 1 0m 剪刀撑满高设置 其他同 单列门 梁模板荷载宜直接作用于门架立杆上或立杆与加强杆之间 当梁模板荷载 居于门架中部时 应采取增设门架上部加强杆或托梁件 将跨中荷载传于 架构造立杆上 严禁门架单侧支柱受力 除两侧均交叉支撑和每层满设水平架外 首层门架设扫地杆 纵向 和封口 杆 横向 各层门架立杆对接处均设水平加强杆 在顶层门架上部加设一道双向水平加强杆 类似扫地杆和封口杆 外侧满设剪刀撑 交错重 叠双列 门架构 造 两列门架横向交错 使梁的荷载落于双列门架所形成的内立杆之间 和纵 向间距 相邻门架间距为0 5la 或重叠 门架排距为la 交叉支撑满设 水平加强杆设于门架两边侧立杆和中部门架横梁之上 长剪刀撑视需要设置 单 双 立杆双 排支架 立杆横距lb 11 0m 立杆纵距la 1 5m 支架高度不宜 8m 当架高 6m时 应设侧向斜撑 其他同 梁板模板支撑架构造的一般要求 表5 84 序次 构造要求事项 几何不可变 杆系结构 非几何不可变 杆系结构 支架 高度 4m 4m 4m 4m 1 设斜杆 含剪刀撑 的框格占构 架框格总数的比例 1 2 1 2 2扫地杆双向满设双向满设 3立杆杆距la lb 1 5m 1 2m 1 2m 1 0m 4水平杆步距h 1 5m 1 2m 1 2m 1 0m 5水平加强层设置不设 顶部 底部和 变步距处等 不 设 顶部 底部和 变步距处等 6水平加强层间距 6 8m 6 8m 注 1 水平加强层的作用为加强支架整体刚度和分布不均匀的集中荷载 其下的竖向斜杆一般 只设于周边 2 非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的剪刀撑和斜杆设置不低于相应脚手架的构造规定 3 依承载需要和计算结果决定是否采用变杆距和变步距 5 3 1 2 脚手架脚手架结结构模板支撑架的一般构造构模板支撑架的一般构造 1 使用碗扣架材料搭设的模板支撑架 用碗扣式脚手架系列构件可以组装各种类型的支撑架 其一般组架结构见图5 96 由立杆垫座 或立杆可调座 立杆 顶杆 可调托撑以及横杆和斜杆 或斜撑 剪 刀撑 等组成 使用不同长度的横杆可组成不同立杆间距的支撑架 当所需要的立杆 间距与标准横杆长度 或现有横杆长度 不符时 可采用两组或多组组架交叉叠合布 置 横杆错层连接 图5 97 图5 96 支撑架结构 图5 97 支撑架交叉布置 对于楼板等荷载较小 但支撑面积较大的模板支架 一般不必把所有立杆连成 整体 可分成几个独立支架 只要高宽 以窄边计 比小于3 1即可 但至少应有两跨 即三根立杆 连成一整体 对一些重载支撑架或支撑高度较高 大于10m 的支撑架 则需把所有立杆连成一整体 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设斜撑 横托撑或扩大底部架 图5 98 图5 98 重载支撑架构造 可调横托撑可用作侧向支撑 图5 99 应与横杆相对 并两侧对称设置 图5 99 横托撑设置构造 位于支架外侧面的斜杆可设于节点处 但支架中间立杆节点处的碗扣中因已有 横杆装入 可装于立杆的其他碗扣接头中 见图5 98中的2 4跨斜杆 或采用扣件式钢管杆件 支架高度 4m的普通模板支撑架的一般构造示于图5 100中 图5 100 以板为主的布置方式 碗扣架由于杆件轴心受力 杆件和节点间距定型 整架稳定性好和承载力大 而 特别适合于构造超高 超重的梁板模板支撑架 用于高大厅堂 如电视台的演播大厅 宾馆门厅 剧院等 结构转换层和道桥工程施工中 图5 101所示即为一箱型截面桥梁模板的支撑架 其设计荷载达30kN m2 立杆沿桥梁横 向布置 依上部荷载要求采用变杆距 0 6m 0 9m 1 2m和1 5m 纵向采用等杆距 以利于水平杆的设置 当施工期间要求不断交通时 可视需要留出车辆通道 图5 102 对通道两侧荷载显著增大的支架部分则采用密排 杆距0 6 0 9m 设置 亦可 用格构式支柱组成支墩 图5 103 或支撑架 图5 104 格构式支撑柱由立杆 顶杆和0 30m横杆组成 横杆步距0 6m 在其底部设支 座 有普通垫座 可调垫座和转角座 转角座用于斜支撑柱的底座 顶部设可调座 图5 105 支撑柱的允许荷载随高度的加大而降低 H 5m时为140kN 5m H 10m时为1 20kN 10m H 15m时为100kN 当支撑柱间用横杆连成整体时 其承载能力将会有 所提高 当使用转角座时 应用地锚将其固定牢固 以上构造形式均可在有相应需要 的建筑工程中应用 图5 101 现浇箱型截面钢筋混凝土桥梁模板支撑架 图5 102 不中断交通的桥梁支撑架 图5 103 栓焊钢梁支撑墩 图5 104 由支撑柱组成的支撑架构造 图5 105 支撑柱构造 2 使用门架材料搭设的模板支撑架 用门架构造模板支撑架时 其构架根据施工要求和荷载情况确定 其构造形式 按其用途大致有以下几种 1 作梁模板支撑 1 门架垂直于梁轴线的标准构架布置 即按1 8m间距 两侧面装交叉支撑 门 架横梁上架设顺木方以支撑梁底模板 图5 106a 侧模支撑可按一般梁模构造 通过斜撑杆传给支撑架 为确保支撑架稳定 可视需要在底部加设扫地杆 封口杆和在门架上部装上水平架 2 门架平行于梁轴线的两排布置 排距根据需要确定 一般为0 8 1 2m 排间装以 适合的交叉支撑或以横杆连接固定 同排门架间用大横杆连接固定 图5 106b 图5 106 梁模板支撑布置 a 垂直于梁轴线布置方式 b 平行于梁轴线布置方式 1 门架 2 交叉支撑 3 梁 4 模板 5 小楞 6 托梁 7 调节梁 8 水平加固杆 3 门架垂直于梁轴线的交错布置 这种布置可使梁的集中荷载作用点避开门架的跨 中 以适应大型梁的支撑要求 布置形式可以采用叠合或错开 即用两对 架距0 9m 或3对 架距0 6m 门架按标准构架尺寸交错布置并全部装设交叉支撑 并视需要在 纵向和横向设拉杆连接固定和加强 图5 107 图5 107 梁模板支撑的门架交错布置 a 立面图 b 两对门架重叠布置 c 两对门架交错布置 d 3对门架交错布 置 1 门架 2 交叉支撑 2 作梁 板模板支撑 楼板的支撑可按满堂脚手架构造 梁的支撑可按上述构造 在设计时注意它们之间 的整体组合和拉结 3 使用扣件架材料搭设的模板支撑架 由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材料具有可任意组合的突出特点 因此 可以按设计要求组 装成各种形式和承载要求的模板支撑架 本节和本章均有相应图示可供读者参考 h3 5 3 25 3 2 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 5 3 2 1 脚手架脚手架结结构模板支撑架的构模板支撑架的设计计设计计算要求算要求 1 模板支撑架的结构工作特点 无论是梁模板 楼板模板或梁板模板支撑架 当采用脚手架杆件搭设 即采用脚手架结构时 一般都具有以下 结构工作特点 1 模板支架以承受竖向荷载的压力作用为主 支架的工作安全主要受其整体或单肢立杆的稳定承载能力控 制 2 在各种结构和构造的模板支架中 无论是显形的受压柱 钢管柱 格构柱等 或是隐形的受压柱 即将 单元支架或支架段就视为一轴心受压杆件 其稳定承载能力取决于压杆的柔度 即杆件的计算长细比 和 结构的约束条件 3 计算压杆的柔度 随立杆步距h 立杆顶端的自由长度h1 支架的高度H及高宽比H B的增大而增大 而约 束条件则介于两端铰支 1 0 与一端固定 一端自由 2 0 之间 受构架尺寸 杆件线刚度 斜杆 和附着拉结杆件设置以及杆件连接 结 的紧固程度 如扣件的拧紧程度 等因素的影响 4 不考虑支架各立杆 柱 之间的帮忙 即应力重分布 作用 试验表明 下部采用双立杆的脚手架 主 立杆荷载自单 双立杆的交接处往下传7步后才能完全达到平均受力 双立杆的间距只有0 2m左右 而支架立 杆的间距为0 6 1 5m 虽也会有些帮忙作用 但难以量定 因此不予考虑 当需要调整相差过大的立杆荷载 时 可采用变杆距或合理确定模板荷载传力点 即模板支架的支承点 的办法加以解决 2 模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要求 1 设计计算项目 1 受压杆件稳定性验算 包括支柱 单肢立杆和支架整体稳定性 其中支架的整体稳定性一般都转化为对其 长度为步距h的立杆段的稳定性验算 2 直接承受模板荷载并将其传给立杆的水平杆件和构造 组合梁 桁架梁等 及其连接件的验算 承压 受 弯 受弯以及扣件抗滑等 3 支座 基础和地基验算 2 荷载计算 梁 板和梁板模板支架参与计算的荷载项及其取值见表5 85 梁板模板支架参与计算的荷载项及其取值 表5 85 荷载 项目 编号名称 荷载标 准值 1模板及支架自重 按设计图纸实算 肋形楼板模板的自重可取 0 5kN m2 木模 0 75kN m2 组合钢模 2新浇混凝土自重 普通混凝土取24kN m2 其他混凝土取其实 际的重力密度 当混凝土堆料高度超过100m m时 按实际高度计算 3钢筋自重 按设计图纸实算 一般梁板结构可取 1 1kN m2 楼板 1 5kN m2 梁 4 施工荷载 人员及设备 自重 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取1kN m2 5 振捣混凝土荷载 荷载组合 对水平模板可取2kN m2 梁模板支架组合1 2 3 5 板和梁板模板支 架组合1 2 3 4 5 3 设计计算要求 总的要求为 构造合理 受力明确 荷载算够 验算合格 其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模板荷载的作用点应尽量布置在立杆之上 通过使用立杆顶托撑或其他构造措施 或尽量靠近立杆 以消 除或减小偏心作用 2 强度和稳定验算 应分别达到相当于单一系数法设计中安全系数K 1 5和K 2 0的要求 3 立杆的基础 地 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且在受载后不得出现超过10mm 或设计限定值 的沉降 基地的 楼板时 其下应视需要设置支撑 4 支架的结构和构造中不得出现低于验算条件的薄弱部位 否则 应按薄弱部位 即最不利受力条件 的荷 载和构造参数进行验算 5 确保节点构造 斜杆和其他整体性 加强性杆件的设置符合设计要求 使支架具有稳定的结构 6 严格控制和确保施工中的实施荷载及其分布不超过设计值 5 3 2 2 扣件式扣件式钢钢管梁板模板支撑架的管梁板模板支撑架的稳稳定性定性计计算算 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材料搭设的梁板模板支撑架 以下简称 扣件梁板模板支架 的工作受其稳定承载能 力控制 1 扣件架规范 对模板支架计算的规定 模板支架计算 是 扣件架规范 后增加的一节 共作了3条4款规定 包括要求模板支架的荷载 压缩变形 和抗倾覆计算应符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 92 注 这是该规范的规定 而所用标准现已改为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2002 的规定 支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和立杆计算长度l0的计算式 将 扣件架规范 中式 5 6 2 3 所确定的l0以l01表示 则有 l01 h 2a 5 83 式中 h 支架立杆步距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扣件架规范 给出的模板支架轴向力设计值N的计算式 5 6 2 与用于脚手架计算的式 5 3 2 是相同的 前者取l01 2h a 而后者取l01 k1 h 当支架的构造和约束条件与双排脚手架相同时 则l01应当与l0 相同 即l01 l0 则有 h 2a k2 h a h k1 1 2 5 84 当l01 l0时 其K 2 0 可满足安全要求 当l01 l0时 其K 2 0 则安全度不够 当将k 1 155 1 5 1 8 1 732 2 079代入 5 84 式时 要使得按式 5 83 计算的支架立杆钓设计稳定承载能力具有K 2 0的安全度 就必须使a 0 367 0 54 h 即当h 1 8m 时 需让a 0 66 0 97m 而这又恰与限制a的初衷相违背 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 就是在借用英国标准时 忽视了必须满足K 2 0的要求 按照 扣件架规范 的计算规定 在a 0 367 0 54 h时 就会出现不能 满足K 2 0要求的结果 鉴于这一存在问题 在计算模板支架时 需要对式 5 83 式作必要的调整 以确保使用安全 2 两类构架梁板模板支架立杆计算长度l0的确定 按两类构架的情况 分别采用相适合的支架立杆计算长度l0的计算式 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支架 m1 m2 考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稳定约束条件中连墙杆和纵向水平杆作用的调整系数 见表5 88 当支架的边排立杆有附墙连结时 其靠边两排立杆按实际的附墙连结情况考虑 其内各排立杆按无附墙连 结考虑 当支架边排无附墙连结时 横向立杆排数 5排的支架按 两步三跨 边墙考虑 横向立杆排数 4排 的支架按 三步三跨 连墙考虑 模板支架立杆计算长度调整系数k1 表5 86 步距h h m h h 0 90 9 h h 1 21 2 h h 1 51 5 h h 2 1 k k11 2431 1851 1671 163 3 梁板模板支撑架的稳定承载能力和验算步骤 1 梁板模板支架立杆的稳定承载能力 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 确定的脚手架整体稳定性的一般设计表达式 将稳定系数 和结构重要性系数 0 0 9 均归入式子右端的抗力项 即 以上公式右端就是支架的材料抗力Rd Af 当立杆为 48 3 5普碳钢管 其A 489mm2 f 205N mm2 则有 Rd 100 245 kN 第第17 2517 25题题 17 如果你意外地获得了5000元的奖金 几个朋友来给你表示祝贺 你会 中 由表中可以看出 当支架高度不变时 l0由1 35变化到3 36 即增加到其2 49倍时 请他们到周边比较 好一点的饭馆喝几杯 D把钱存起来 以各不时之需0 1 35时的22 01 0不变时 随着高度由4m增加到想找人帮忙 但又怕给人家添麻烦 犹豫不定 d D独自处理 不给上司和同事添麻烦 19 工作之余 你常会产生 2 设计验算步骤 1 计算模板底梁 楞 以上荷载的标准值 2 依模板构造和荷载情况初选支架立杆布置间距 等间距或变间距 3 按以下式子粗算立杆轴力的设计值N 按以上设计计算步骤 一般均可实现合格要求 可避免在盲目情况下先确定构架尺寸所造成的反复调整问题 因为 如果在第3步已发现N 值偏大时 即应调整杆距 5 3 2 3 碗扣式碗扣式钢钢管模板支撑架的管模板支撑架的设计计设计计算算 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杆件之间为轴心相交 构件的整体性和刚度较好 且碗扣节点具有良好的受力性矩 因而具有比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和支撑架较高的稳定承载能力 特别适合用于构造各类重荷载的模板支撑架 1 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承载能力的试验值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在研制及其使用过程中 相继作过一些单元和多元架体试验 其荷载均为加在架体顶部 工 作条件更近于支撑架的情况 虽不够系统 但从表5 90所列的试验结果中 仍可初步得出以下认识 碗扣式钢管支架的试验承载能力 表5 90 注 1 室内试验为正规试验 采用千斤顶在架体顶部施压 室外试验采用设于地面的 张拉机 钢丝绳经导向滑轮在顶部施压 2 A心情放松的感觉 B想学习的冲动 C找几个朋友聊天的想法 D想到外面走走的想法 4 业余时间 你喜欢 1 极限荷载随斜杆设置量的增加而提高看小说 C看电视 D逛书店 21 单位来了新员工 最应该做的事是 A学习公司的章程和纪律 B尽快签订正式的合同 C熟悉周围的环境 如商场之类 D访问一下老员工 22 工作中取得成绩时 你想把这个消息告诉 A父母 B男 女 朋友和家人 C父母 老师和朋友 D最要好的几个朋友 设置非节点斜杆的 的极限荷载仅比 提高了约3 3 有辅助构架者 承载力提高 三跨架 的极限荷载比单元架 提高了37 61 3排双跨架 4个平面单元 受力单元居角部 和的极限荷 载比单元架 提高了55 56 3排3跨架 6个平面单元 受力单元距纵向的中部 的极限荷载比 提高了71 67 比 提高了10 36 经分析 辅助构架中与负载单元立杆直接以横杆相连的每根 帮忙 立杆只分担了 4 5kN 即占 立杆荷载45kN的10 因此 负荷单元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应主要来自 1 立杆约束条件的改 变 由角立杆变为边立杆或中立杆 2 负载单元架架体刚度和稳定性的提高 比较 与 的结果 也可看 出粗短架体比细长架体具有更高的承载力 4 设连墙撑的作用明显 设连墙撑 的极限荷载比 不设连墙撑 提高了22 但这是双排架的试验结 果 随着架体排数的增加 其作用将相应降低 5 极限荷载随步距的减小而增大 平面单元尺寸相同的 和 步距1 2m的 的极限荷载是步距 1 8m的 的152 22 而步距 0 6m的 更是 的242 22 其单立杆承载达到了109kN 已接近其承载能力的标准值 dRd 1 165 100 25kN 虽然并无斜杆设置 说明当 斜杆的设置角度偏小时 此时为21 16 已不起什么作用 2 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设计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符合程度 当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亦采用与扣件式钢管支架基本相同的式子 即在计算 立杆的计算长度low时 对于 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 支架 取 从表5 91所列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碗扣式钢管支架设计和试验承载能力的比较 表5 91 1 室外试验的支架高度为9m左右 支架的结构刚度和约束条件相对较弱 极 限荷载的试验值与计算值的比较结果为 1 无斜杆和两侧面有斜杆设置的单元架 属于 非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 支架 室 外试验的极限荷载为按 3步3跨 连墙计算的计算值的1 87 2 39倍 平均达到K 2 20 高于设计安全保证要求的2 026 2 1 013 而按 2步3跨 连墙计算时 则平均 达到K 1 73 2 无斜杆的双排3跨架 即单元架两边有辅助架 的K 2 23 与两侧设斜杆的单 元架的K 2 33 相近 而有连墙构造的无斜杆双排3跨架的K 2 79 其与2 23的比 值为1 251 而有两侧斜杆单元架与无斜杆单元架的比值为2 33 1 87 1 246 两者非 常相近 说明两侧面设斜杆时 起作用相当于加设连墙构造 3 设置四侧斜杆的单元架 属于 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 构架 其试验极限荷载 为计算值的3 33和3 86倍 平均K 3 60 2 室内试验的支架高度为5m左右 约为室外试验支架高度的一半 由于支架 的结构刚度和约束条件显著加强 因而极限荷载提高 其分析结果为 1 无斜杆单元架按 3步3跨 连墙计算时K 4 27 按 2步2跨 连墙计算时 K也 达到了3 28 为室外试验的221 6 2 四侧斜杆单元架的K达到4 06 为室外试验的112 8 3 3排立杆的多单元架的K值 按 3步3跨 连墙计时达到5 7 按 2步3跨 连墙计 时 也达到4 4 分别将其 1w值乘以0 85或0 80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