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民族音乐之吴越支脉 概述 长江下游东海之滨一带 以上海 江苏 浙江为中心 旁及安徽南部 江西等地 人称江南地区 本区古称吴 越 吴越支脉音乐文化概述1 浙江河姆渡骨哨的发现 说明这一带的居民在远古时期就开始了乐器的制作2 南北朝时期出现 子夜歌 3 宋代永嘉杂剧的兴起 成就了 南戏 的正宗 4 明代 浙江的海盐腔 余姚腔 江苏的昆山腔 江西的弋阳腔 成为我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深远影响的 四大声腔 5 清代 江苏滩簧腔赋予南方各地民间说唱 戏曲音乐以新鲜养分6 小调歌曲柔美婉约 为中国传统音乐增添了绮丽的色彩 主要音乐体裁形式 1 民歌 号子 山歌 小调 吟诗调等2 歌舞音乐 龙船 采茶灯 秧歌灯等3 曲艺音乐 弹词 滩簧 江南牌子曲等4 戏曲音乐 昆曲 锡剧 沪剧 越剧等5 民间器乐 苏南十番吹打 江南丝竹等 江南民歌 江南民歌 古称吴歌继承了吴歌的神韵 具有细腻柔婉 清雅秀丽的特点 尤其是江南小调 以动听的旋律 淳厚的韵味 成为我国民歌艺术的瑰宝江南民歌的许多曲调 不仅在江南地区得到广泛流传 而且在全国各地传播 甚至逐渐形成了 调族 孟姜女 1 我国流传最广 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2 作为民间时调小曲 约形成于宋 元之后3 速度缓慢 曲调流畅柔丽 感情深切 表现细腻 旋律多加花装饰 在窄声韵旋律音调的基础上偶尔加进七度 五度进行 具有浓郁的江南小调歌曲的特点 茉莉花 1 一首在全国各地都广泛流传的民歌 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我国民歌2 节奏灵动流利 以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符为贯穿全曲的节奏型 由窄声韵音调构成的旋律婉转优美 回绕纡徐 委婉华丽 徵调式中强调徵音 宫音的下方小三度进行 使之嵌上了一层羽类色彩 更显柔美 姑苏风光 1 由 码头调 满江红 六花六节 鲜花调 湘江浪 几个曲调联缀而成 用来表现对家乡的热爱2 典型的江南小调 旋律虽然有跳进 但在跳进后 仍是以大二度 小三度窄声韵的曲线进行为主 3 本曲在曲调联缀方面 既有统一也有对比4 本曲的引子 过门旋律音调均有 八板 改编而成5 本曲的特殊唱法 打花舌 子夜吴歌 1 子夜吴歌是六朝乐府吴声歌曲2 子夜吴歌 共有春夏秋冬四首 秋歌 是以间接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 冬歌 则通过个体形象以表现出社会众像3 旋律音调以 先现音 为特点 节奏平稳悠长 表现了深切的思念情绪 弹词 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 用苏州方言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 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 浙江北部和上海吴语方言区 明代中叶在江浙一带已相当流行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 技艺十分发达 讲究 说噱弹唱 弹词的艺术特征1 弹词押平声韵 唱词以七字句为主 在七字句的基础上可以添加三字句头或夹用三字句和五字句 曲体结构有上下句 凤点头 叠句三种2 弹词有表 唱之分 其表 唱均用苏州方言 唱腔属主曲体与联曲体相结合 基本唱腔是上下句变化反复结构 除基本唱腔之外 也吸收一些南方的山歌小调和戏曲中的曲牌 运用到唱腔中去 3 弹词以三弦 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 演员自弹自唱 并相互烘托 表演形式主要有单档 双档 三人合档三种4 弹词的唱腔特点体现为流派特点 一个流派形成一种腔调 风格迥异 主要流派有俞调 马调 陈调三个 并衍生出许多新分支 新木兰辞 1 根据 木兰辞 改写的弹词开篇 用丽调来演唱2 开篇 弹词演员演唱故事前先弹唱的短篇唱词 自为起讫 作为正书的引子 也可单独演唱 3 丽调 评弹艺术家徐丽仙所创 以 蒋调 为基础 根据自身嗓音特点 吸收其他曲种 民歌等因素发展而成4 全曲共由五个段落组成 昆山腔 简称 昆腔 根据表演形式又有 昆曲 昆剧 之称昆曲在我国被称为 百戏之祖 昆曲在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第一批 人类口头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发展历史1 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2 元末 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进行改革创新 称为 昆山腔 3 明朝嘉靖年间 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创新4 明末清初 昆曲发展为全国性剧种5 清乾隆年间 昆曲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艺术特征1 曲牌 昆曲是运用曲牌体最为成熟的剧种 曲牌的使用 严谨与灵活并存2 曲调类型 分为散曲 集曲和套曲三种3 演唱技巧 行腔优美 注重声音的控制 节奏速度的快慢 咬字发音4 伴奏 配备齐全 笛是最主要的伴奏乐器 牡丹亭 1 作者汤显祖 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2 强调超越生死的真挚感情 贬斥封建道德规范3 游园 步步娇 醉扶归 皂罗袍 好姐姐4 惊梦 山坡羊 山桃红 鲍老催 绵搭絮 越剧 主要流行于上海 浙江 江苏 福建等地擅长抒情 以唱为主 声腔清悠婉丽 优美动听 表演真切动人 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发展历史1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 落地唱书 2 1925年9月17日上海 新闻报 演出广告中首次以 越剧 称之3 民国12年7月 嵊县籍商人王金水请男班艺人金荣水回乡办起第一个女班 4 民国17年1月起 女子越剧的所有著名演员几乎都荟萃于上海 男班逐渐被女班取代5 女子越剧在上海立足后 以姚水娟为代表的一批越剧从业者进行了变革 当时称为 改良文戏 6 50 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 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 艺术特点1 唱词 越剧唱腔属于板腔体 唱词最见的句式有七字句 带冠七字句 十字句2 曲调 现在常用的越剧曲调主要有三大类 四工腔 尺调腔 弦下腔3 板式 唱腔的基本板式是中板 常用的还有快板 慢中板 慢板 快板等 沪剧 沪剧是流行于上海 江苏和浙江等地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沪剧属滩簧系统 兴起于上海 源于上海浦东的地方音乐 由 东乡山歌 等小山歌发展而来 清末形成上海滩簧 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 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 申曲 抗日战争后定名为沪剧 艺术特征1 富有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 音乐比较柔和 优美 委婉动听 带有江南的水乡情调 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2 唱腔分为板腔体和民歌小调两大类3 以主胡 琵琶 扬琴 板鼓为主奏乐器 锡剧 清乾隆 嘉庆至道光年间 无锡 常州乡民用当地的民歌小曲说唱故事以自娱 称为 东乡调 太平天国前后 东乡调 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 滩簧 滩簧戏多为二人一档 在农村中活动 所演节目只有一旦 一生两个角色 称为 对子戏 20世纪20年代初期 开始出现 京 簧合班1908年后 发展为 大同场戏 辛亥革命前后 无锡 常州的滩簧戏正式搬上舞台 并先后进入上海 不久逐渐合班演出 改称 常锡文戏 20世纪30年代 锡剧又吸收其他剧种的唱腔 江南民间小调 使唱腔更加丰富多彩 1935年 江苏严禁滩簧1952年 常锡文戏 定名为 常锡剧 1954年 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后 常锡剧 统称 锡剧 艺术特征1 唱腔 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 有男 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2 乐器 以正 副二胡为主 琵琶 三弦 扬琴为辅 箫 笛 中胡 小提琴等乐器也有参与 器乐独奏曲 1 琴曲 潇湘水云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南宋琴家郭沔所作乐曲寄托了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 琴曲 良宵引 虞山琴派代表曲目描写安静美好的夜晚情景 全曲具有 气度安闲 的情趣 3 琵琶独奏曲 十面埋伏 琵琶传统武曲的代表作 描写了公元前220年 楚汉在垓下进行的决战乐曲运用丰富的技法来模拟战争中擂鼓 吹打 马嘶等各种声音 歌颂了得胜之师刘邦汉军的威武雄姿 4 二胡曲 二泉映月 阿炳所作三首二胡曲之一自来腔 依心曲 二泉映月以苏州民间音乐为素材 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处境与倔强的性格曲式上兼具唱赚与主题变奏的特色 5 南派笛曲 姑苏行 曲笛的代表曲目采用昆曲和江南丝竹为主要素材 旋律甜美柔婉曲式结构为ABA带反复的三段体 苏南十番锣鼓 流行于江苏省南部苏州 无锡 常熟一带的民间吹打乐演奏形式民间习惯称为锣鼓 历史上曾称十不闲 十样锦等大约产生于16世纪之前 以锣鼓段 锣鼓牌子 丝竹乐交替或重叠演奏为特点乐队组合情况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以打击乐器演奏的清锣鼓 二是兼用丝竹乐器 打击乐器演奏的丝竹锣鼓 浙东锣鼓 流传于浙江全省 以浙江东部为主的一个吹打乐乐种曲调来源于民歌和婺剧 昆曲 新昌调腔 绍兴乱弹等戏曲音乐乐曲有两大类 单一曲牌反复演奏 大型套曲曲式结构有变奏体 循环体 联缀体等 江南丝竹 流行于江苏南部 浙江西部 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总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 扬琴 琵琶 笛 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而得名在清代已在民间流行 1911年后 丝竹乐逐渐以上海为中心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是演奏风格精细 支声式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为 小 细 清 雅江南丝竹在曲式结构上分为三类 一是基本曲调的变奏 二是类似于西洋回旋曲式的循环式结构 三是多曲牌联奏的套曲 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 1 丝 二胡 中胡 琵琶 三弦 扬琴等2 竹 笛 箫 笙3 其它 板 板鼓 碰铃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比较灵活 在突出二胡和笛子的基本原则下 其它乐器可灵活运用 中花六板 乐曲为民间乐曲 老六板 的放慢 加花 乐曲清新流畅 细腻柔美 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 欢乐歌 曲调明快热情 起伏多姿 富有歌唱性乐曲旋律流畅 节奏由慢渐快 常用于庙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旋律音调结构 1 调式以徵调式为多 宫 羽次之 商调式较少 角调式最少较为突出的是在徵调式中嵌入羽 角色彩 染上一层柔和的色调 称为徵调式的 羽角化 或 柔化 2 旋法在旋律进行中强调 徵角 宫羽 之间的小三度进行在终止时往往强调落音上的小三度音程 或在小三度之后接终止音 3 色彩性乐汇连续下行级进的色彩性乐汇 曲折级进的色彩性乐汇 包含大跳进的色彩性乐汇4 润腔比较纤悉 精巧 颤音小 快 细 大多为单颤音 小三度的倚音 滑音比颤音多 5 在昆曲中也有许多以羽 角为中心音的旋律音组 称为 羽 角旋律型 成为其色彩性乐汇 吴歌 吴歌 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 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 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 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土建专业考试高频考点梳理
- 2025年IT科技项目主管竞聘实战指南及模拟题答案详解
- 2025年企业青年团员思想引领模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兽用诊断制品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非接触式物位仪表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新闻采辑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抗衰老医美提升沙龙课件
- 江苏省南京市励志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河南省新未来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测评生物试题(含答案)
- 初级《招标采购法律法规》近年考试真题库(含详解)
- 高中趣味数学竞赛题目课件
- 低压配电柜改造施工方案
- 中国模切行业分析报告:进出口贸易、行业现状、前景研究(智研咨询发布)
- 小学教材全解全析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影视拍摄角度构》课件
- 151012-天华瑞安化龙桥项目概念方案+设计
- 《穴位贴敷治疗》课件
- 从理论到实践我的博士研究计划解析
- 《统计分析软件:使用R与Python》 课件全套 王洪 第1-10章 引言 -Python 数据处理
- 2024美容行业劳动协议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