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实验_第1页
结构力学实验_第2页
结构力学实验_第3页
结构力学实验_第4页
结构力学实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 桁架结构受力性能实验报告桁架结构受力性能实验报告 学号 1153377 姓名 周 璇 专业 土木工程 实验时间 2016 年 05 月 04 日周三 中午 12 30 13 30 实验指导教师 陈涛 理论课任课教师 陈涛 一 实验目的一 实验目的 1 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 理解和掌握结构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通过 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 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2 进行静定 超静定结构受力的测定和影响线的绘制 二 结构实验二 结构实验 一 空间桁架受力性能概述 桁架在受结点荷载时 两边支座处产生反力 桁架中各杆件产生轴力 如图 1 1 为在 抛物线桁架结点分别加载时结构示意图 用 Q235 钢材 桁架跨度 6260 1560mm 最大 高度 260mm 杆件之间为铰接相连 杆件直径为 8mm 图 1 1 二 实验装置 图 1 2 为框架结构侧向受力实验采用的加载装置 25kg 挂钩和 25kg 砝码 采用单结点 集中力加载 由砝码 挂钩施加拉力 应变片测算待测杆件应变 结构尺寸如图 1 2 所示 图 1 2 三 加载方式 简单多次加载 将挂钩和砝码依次施加在各个结点 待应变片返回数据稳定后 进行 采集 采集结束后卸下重物 等待应变片数值降回初始值后再向下一节点施加荷载 重复 采集操作 四 量测内容 需要量测桁架待测杆件的应变值在前后四对桁架杆布置单向应变片 具体布置位置如 图 1 2 所示 即加粗杆件上黏贴应变片 三 实验原理三 实验原理 对桁架上的 5 个位置分别施加相同荷载 记录不同条件下各杆件的应变值 由公式 2 4 FA E d A 可以得到 2 4 d E F 其中 F 杆件轴力 E Q235 钢弹性模量 d 杆件直径 杆件应变值 杆件应力 A 杆件横截面积 因而可以求得各杆件轴力 进而得到不同杆件的轴力影响线 四 实验步骤四 实验步骤 1 将载荷挂在加载位置 1 待应变片返回数据稳定后 采集相应应变数据 2 待应变片数值降回初始值后 重复 1 中操作 将荷载分别挂在加载位置 2 3 4 5 分别采集记录各自对应的各杆件应变数据 五 实验结果与整理五 实验结果与整理 杆件编号 1 11 21 31 41 51 61 71 8 加载位置 1 69 152 429 428 7 加载位置 2 67 341 899 1415 21 加载位置 3 21100 121329 37 加载位置 4 23132 8111614 21 应变值 6 10 加载位置 5 6114 505315 9 表 2 1 实验原始数据 将对应位置杆件应变值取平均值 得到所示一榀桁架四根杆件的应变值如表 2 2 所示 杆件编号 1 11 21 31 4 加载位置 1 39 9 515 24 5 加载位置 2 38 248 55 加载位置 3 1264 5 79 加载位置 4 179 58 51 平均应变值 6 10 加载位置 5 5 579 5 29 5 表 2 2 应变平均值 利用公式 2 4 d E F 其中 Q235 钢弹性模量 8dm m 5 210EM Pa 经过计算可以得到不同加载位置下桁架不同杆件的轴力值 如表 2 3 所示 杆件编号 1 11 21 31 4 加载位置 1 392 96151 246 加载位置 2 382 241 80 553 加载位置 3 1216045 794 加载位置 4 171 9680 513 轴力 N 加载位置 5 557096 297 表 2 3 不同加载位置杆件轴力 根据表 2 3 数据可以作出四根不同杆件轴力影响线图的大致形状 如图 1 3 所示 图 1 3 由截面法求得杆件理论值如表 2 4 杆件编号 1 11 21 31 4 加载位置 1 187 9472 130 加载位置 2 375 187143 260 加载位置 3 28194215 390 加载位置 4 187 63143 260 轴力 N 加载位置 5 943172 130 表 2 4 由表 2 4 作图 1 4 如图所示 图 1 4 六 六 实验分析讨论实验分析讨论 比较实验所得轴力影响线与理论计算所得轴力影响线可知 二者所得影响线大致形状 一致 但个别杆件轴力值相差较大 特别是 1 4 位置杆件轴力 实验值接近于理论计算值 的 2 倍 存在较大程度偏差 1 出现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差较大情况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1 桁架加载方式为将荷载悬挂于两榀桁架的中间连接横杆上 很难做到加载位置在 横杆中点 因而存在两榀桁架受力情况不一致的情况 使两侧对应杆件应变值存在较大差 异而影响最终结果 2 桁架节点处并不是理想的铰接 因而与按铰接计算所得理论值必然存在一定误差 3 实验中杆件会发生变形相应角度等会发生改变 而理论计算忽略了杆件变形 2 实验改进方案 1 由于重物直接用弯头挂在腹杆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