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肺止咳食疗与中药方_第1页
润肺止咳食疗与中药方_第2页
润肺止咳食疗与中药方_第3页
润肺止咳食疗与中药方_第4页
润肺止咳食疗与中药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润肺止咳润肺止咳 中药 1 苦杏仁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主入肺经 是治疗咳喘之要药 配贝母 沙参等有清肺 润燥 止咳的作用 2 百部 润肺止咳 杀虫 性微温不燥 润肺止咳 对内伤咳嗽 久咳效果都较好 治风 寒咳嗽 配荆芥 桔梗等药物 3 紫菀 用于咳嗽有痰 主入肺经 长于润肺下气 化痰浊而止咳 配合阿胶 贝母等有 养阴润肺 化痰止咳的作用 4 款冬花 用于多种咳嗽 长于化痰 主治寒咳 肺热咳嗽配合桑白皮 瓜蒌等药物 本 经逢原 记载其 润肺消痰 止咳定喘 麦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加麦冬 9g 五味子 6g 功用 滋补肺肾 主治 肺肾阴虚 或喘 或咳者 润肺止咳茶 出处 中草药制剂方法 组成 玄参 麦冬 桔梗各 6 克 乌梅 生甘草各 3 克 功用 养阴敛肺 清咽止咳 主治 久咳不已 肺阴亏损 症见咽喉干燥 咳嗽剧烈 无痰 口干 舌红 或有潮热 盗汗 制法 上药共置保温瓶中 用沸水适量冲泡 盖闷 15 分钟 代茶频饮 每日 1 剂 宜忌 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 慢性咳嗽 每易损伤肺阴或肺气 阴虚者要养阴 气虚者应补气 肺之气阴恢复 咳嗽才能治愈 方中玄参 麦冬养阴润肺 桔梗 甘草化痰止咳 乌梅能敛肺生津 纲目 用它能治久咳不已 药理试验表明 乌梅的水煎液或乙醇浸液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 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皆有显著抗菌作用 一 百合一钱半 4 5 生地黄二钱 6 熟地黄 当归身各三钱 9 芍药炒 甘草各一钱 3 贝母 麦冬各一钱半 4 5 桔梗 玄参各八分 2 4 用法 水煎服 原方未著用法 主治 肺肾阴亏 虚火上炎证 灼伤肺金 肺失清肃 咳嗽气喘 灼伤肺络 痰中带血 肺肾阴亏 虚火上炎 熏灼咽喉 咽喉燥痛 虚火内扰 手足心热 骨蒸盗汗 舌红少苔 脉细数 病机 肺肾阴亏 虚火上炎 灼伤肺络 治法 养阴润肺 化痰止咳 太子参百合瘦肉汤 用料 太子参 100 克 百合 50 克 罗汉果半个 猪瘦肉 150 克 制法 猪瘦肉原块洗净 太子参 百合 罗汉果洗净 放入锅内 加清水适量 武火煮滚 后 放入瘦肉 改文火煲 1 2 小时 调味食用 功用 清润肺燥 益肺生津 适合气虚肺燥 咳喘气短 口干渴饮 燥热伤肺而咳嗽咽干 者饮用 川贝苹果饮 用料 上好苹果一只 川贝末约 10 克 蜂蜜适量 制法 苹果平切盖 挖空心 放入川贝末 10 克 蜂蜜适量 将盖盖好 用牙签固定 隔水 炖 2 小时 汤渣同吃 白茅根雪梨猪肺汤 用料 鲜白茅根 200 克 雪梨 2 个 猪肺 1 副 陈皮 5 克 制法 猪肺洗净切块 放入开水中煮 5 分钟 捞起冲洗干净 雪梨切块 去心和核 白茅 根切短 陈皮用水浸软 与猪肺 雪梨 白茅根一齐煲 用文火煲 2 小时即可 功用 清热润肺 化痰止咳 凉血 助消化 用于秋季身体燥热 流鼻血 咳嗽 或干咳 无痰 或痰中带血 痰稠黄浓 喉痛 声音嘶哑 唇舌干燥 便秘 又适宜肝炎 肝硬化 气管炎及肺炎患者饮用 雪梨南杏瘦肉汤 用料 鲜雪梨一只 南杏仁 瘦猪肉各适量 制法 雪梨去皮 与南杏仁 瘦猪肉同煲 2 小时即可饮用 功用 本汤功能润肺 生津 清热 化痰 止咳润燥 润肺祛瘀化痰汤 王烈 润肺祛瘀化痰汤 王烈 组成 天冬 10 克 沙参 10 克 黄芩 10 克 贝母 5 克 桃仁 5 克 杏仁 6 克 地龙 10 克 白屈菜 10 克 瓜蒌 10 克 功效 滋阴清肺 祛瘀化痰 主治 肺热燥咳 久治不愈 属过敏性咳嗽者 用法 日一剂 水煎两次 分三次服 方解 方中天冬 沙参功在滋养肺阴 黄芩 白屈菜清楚肺热 桃仁 地龙去肺之淤 开 肺通宣 贝母 瓜蒌 润而化痰 杏仁润燥引邪下行 全方通力而奏止咳之功效 按语 临床常见某些小儿咳嗽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尤其寒温失宣时必咳 古有久咳痰郁多 夹於之说 所以本方在滋阴清肺之中予桃仁 地龙祛瘀宣肺 而能获良效 曾将同类病症 用滋阴清肺 化痰止咳法做对照治疗 即用本方减桃仁 地龙 选加百部 紫苑 结果表 明祛瘀者优于止咳者 可见桃仁 地龙之功非小 桃仁入肺走大肠 有祛痰生新之功 本 草纲目 述其 润燥活血 以及现代用其去肺瘀 除肠燥 于地龙为伍止咳效果颇强 地 龙 古为疗热治惊之剂 现代应用治肺症 其具有善启上焦 宣降肺气之功 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组成 大生地 6 克 麦冬 5 克 生甘草 5 克 玄参 5 克 贝母 3 克 丹皮 3 克 薄荷 3 克炒白芍 3 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养阴清肺 解毒 主治 白喉 症见喉润起白斑点如腐 不易拨去 咽喉肿痛发热 鼻干唇燥 或咳或 不咳 呼吸有声 似喘非喘 方解 方中生地 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为主药 辅以麦冬 白芍助生地 玄参养阴 清肺润燥 丹皮助生地 玄参凉血解毒而消痈肿 佐以贝母润肺止咳 清化热痰 薄荷宣 肺利咽 使以甘草泻火解毒 调和诸药 共奏养阴清肺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1 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 挟表证者适当加入轻扬宣散之品 如桑叶 葛根等 热 毒重者 选加连翘 银花 土牛膝以清热解毒 2 肾阴虚者 原方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 热甚加连翘 去白芍 燥甚者加天冬 3 扁桃腺炎 咽喉炎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参考资料 药理研究证明 养阴清肺汤对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能力 对其毒素也有较强 的中和能力 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汤 医疗法律 组成 冬桑叶 10 克 石膏 10 克 阿胶 10 克 烊化 麦冬 10 克 杏仁 6 克 枇杷叶 10 克 沙参 10 克 胡麻仁 10 克 甘草 3 克 功用 清燥润肺 主治 燥热伤肺 气促 干咳无痰或少痰 咽喉口鼻干燥 或痰带血丝 舌干苔少 脉小数 方解 本方为治疗燥伤肺主要方剂 用桑叶 石膏清燥热 阿胶 麦冬 胡麻仁润肺 养阴 佐以杏仁 枇杷叶化痰止咳 诸药合用共凑清燥热 养肺阴之功 临床应用 1 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无痰 咽干口燥 舌干少苔 甚或气促痰带血等证 2 本方与桑杏汤均可治肺燥 但桑杏汤用桑叶 豆豉以疏风散热 有解表作用 适用 于燥邪伤肺兼有表证者 清燥救肺汤用石膏 麦冬 阿胶能清热养阴止血 适用于燥热伤 肺 证见阴虚内热或咯血者 养阴润肺以清燥救肺汤为强 疏散风热则以桑杏汤为佳 二陈汤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半夏 橘红各自 10 克 白茯苓 9 克 炙甘草 5 克 用法 水煎服 功能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咳嗽 痰多色白易咯 胸膈痞闷 恶心呕吐 肢体困倦 或头眩心悸 舌 苔白润 脉滑 方解 本方为祛痰基本方 方中半夏辛温而燥 最善燥湿化痰 且能降逆止呕 变主 药 辅以橘红理气 燥湿化痰 使气顺痰消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 使湿无所聚 使以甘草 和中健脾 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和中 理气化痰之功 方中橘红 半夏以陈久者良 故有 二 陈 之名 临床运用 1 临床以咳嗽 痰多色白 苔白润 脉滑为辩证要点 2 治疗各种痰证 风痰者加制南星 白附子以祛风化痰 寒痰者加干姜 细辛以温化 寒痰 热痰者加瓜萎 竹黄 黄芩以清热化痰 食痰者加莱菔子 枳壳以消食化痰 顽痰 者加礞石 浮海石以攻逐陈积深伏之痰 附 温胆汤 千金方 即二陈汤加枳实 10 克 竹茹 10 克 水煎服 主治肝胃不和 痰多胆怯 虚烦不眠 眩晕 惊悸 苔腻之证 此方清而不燥 是与二陈汤区别之处 止嗽散止嗽散 医学心悟 组成 桔梗 炒 荆芥 紫苑 蒸 百部 白前蒸各 1000 克 甘草 炒 375 克 陈皮 去 白 500 克 用法 上七味为末 做成散剂 每日三次 每次 10 克 作汤剂时 水煎服 用量按原 方剂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 止咳化痰 疏表宣肺 主治 风邪犯肺 咳嗽咽痒 或微有恶寒发热 舌苔薄白 脉浮缓 方解 本方用于外感咳嗽 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咳仍不止者 方中紫苑 百部 白前止 咳化痰 治咳嗽不分久新 皆可取效 桔梗 橘红 陈皮去白 宣肺止咳消痰 荆芥祛风 解表 甘草调和诸药 二者与桔梗配合 更能清利咽喉 诸药合用 共奏止咳化痰 疏风 解表之效 临床应用 1 以解表后咳仍不止者 痰多 咽痒 咳痰不畅为其辩证要点 2 若头痛 鼻寒 恶寒者 加防风 苏叶 生姜以散寒解表 若痰多色白 苔白腻者 加半夏 茯芩以燥湿化痰 桑杏汤桑杏汤 温病条辩 组成 桑叶 6 克 杏仁 9 克 沙参 12 克 象贝母 6 克 香豉 6 克 栀皮 6 克 梨皮 6 克 用法 水煎服 功能 清宣温燥 主治 外感温燥 邪在肺卫 身不甚热 干咳无痰 咽干口渴 右脉数大 方解 本方治证是因温燥外袭 肺阴受灼所致身热头痛 口渴 干咳无痰 舌红 苔 燥脉浮数之外感温燥之证候 方中桑叶轻宣燥热 杏仁苦辛温润 宣利肺气 共为主药 淡豆豉助桑叶轻宣解表 沙参 梨皮生津润肺 同为辅药 栀皮清泄肺热 象贝母止咳化 痰 为佐使药 共奏 以辛凉甘润之方 气燥自平而愈 之效 临床运用 1 用于肺燥咳嗽 以干咳无痰 苔薄白而燥 脉浮数为辩证要点 2 可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 麻疹收没期之干咳无痰 定喘汤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组成 白果 10 克 麻黄 6 克 苏子 12 克 甘草 3 克 款冬花 10 克 杏仁 6 克 桑白皮 10 克 黄芩 6 克 半夏 10 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宣肺平喘 清热化痰 主治 哮喘证 咳喘痰多 痰稠色黄 胸闷气促 喉中哮鸣 或有表证 苔黄 脉滑 数 方解 本方所治为风寒外束 痰热内蕴所致 方中麻黄宣降肺气以定喘 兼解表寒 白果敛肺止咳 化痰平喘 二药一收一散 共为主药 杏仁 苏子 半夏 款冬花降气化 痰 加强平喘之功 为辅药 黄芩 桑白皮清泄肺热 以止咳平喘 临床运用 1 本方治疗哮喘证 以哮喘 痰稠色黄 脉滑数为辩证要点 2 本方加减 热盛痰多者加胆南星 瓜萎 胸膈闷甚者加枳壳 厚朴 肺热重者加生 石膏 鱼腥草 重用黄芩 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汤 医方集解 组成 生地黄 6 克 熟地黄 10 克 麦冬 6 克 百合 白芍 炒 当归 贝母 生甘草玄参 桔梗 各 3 克 用法 水煎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