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仪器、探头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_第1页
超声波仪器、探头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_第2页
超声波仪器、探头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_第3页
超声波仪器、探头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_第4页
超声波仪器、探头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超声波仪器 探头主要组合的性能测定超声波仪器 探头主要组合的性能测定 主要性能测试项目及其性能指标主要性能测试项目及其性能指标 仪器 灵敏度余 量 垂直线性误差 动态范 围 分辨力 水平线性 误差 探测范围 通用仪器 46dB 6 26 dB 26 dB 2 数字仪器 60 dB 3 6m 探头频率误差 相对灵敏度余 量 分辨力声轴偏斜角 折射角误 差 直探头 15 40dB 26 dB 1 5 斜探头 15 60dB 18 dB 4 小角度探头 15 50dB 16 dB 2 不动车专用 75dB 一 超声波探伤仪主要性能测试方法一 超声波探伤仪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1 电噪声电平 仪器灵敏度置最大 发射置强 抑制置零或关 增益置最大 衰减器置 0 深度粗调 深度微调置最大 读取时基线噪声平均值 用百分数表示 2 灵敏度余量 dB a 使用 2 5MHz 20 直探头和 CS 1 5 或 DB PZ20 2 型标准试块 b 连接探头并将仪器灵敏度置最大 发射置强 抑制置零或关 增益置 最大 若此时仪器和探头的噪声电平 不含始脉冲处的多次声反射 高于满辐 的 10 则调节衰减或增益 使噪音电平等于满辐度的 10 记下此时衰减 器的读数 S0 图 1 直探头相对灵敏度 灵敏度余量 测量 c 将探头置于试块端面上探测 200mm 处的 i2 平底孔 如图 17 所示 移 2 动探头使中 2 平底孔反射波辐最高 并用衰减器将它调至满辐度的 50 记下此时衰减器的微 Sl 则该探头及仪器的探伤灵敏度余量 S 为 S S1 S0 dB 3 垂直线性误差测量 垂直线性误差测量 1 连接探头并在试块上探测任一反射波 一般声程大于 50mm 作为参照 波 如图 2 所示 调节探伤仪灵敏度 使参照波的辐度恰为垂直刻 度的 100 且衰减器至少有 30dB 的余量 测试时允许使用探头 压块 图 2 垂直线性误差测量 2 用衰减器降低参照波的辐度 并依次记下每衰减 2dB 时参照波辐度的读数 直至衰减 26dB 以上 然后将反射波辐度实测值与表 l 中的理论值 相比较 取最大正偏差 d 与最大负偏差 d 则垂直线性误差 d 用式 1 计算 d d d 1 3 在工作频率范围内 改用不同频率的探头 重复 1 和 2 的测试 表 1 衰减量dB 02468101214161820222426 波高理论值 100 79 4 63 1 50 1 39 8 31 6 25 1 20 0 15 8 12 5 10 0 7 96 3 5 0 实测值 4 动态范围的测量 动态范围的测量 dB 1 连接探头并在试块上探测任一反射波 一般声程大于 50mm 作为参照 波 2 调节衰减器降低参照波 并读取参照波辐度自垂直刻度的 100 下降 3 至刚能辨认之最小值 一般约为 3 5 时衰减器的调节量 此调节 量则定为该探伤仪在给定频率下的动态范围 3 按 1 和 2 条方法 测试不同频率不同回波时的动态范围 5 水平线性误差测量 水平线性误差测量 1 连接探头 并根据被测探伤议中扫描范围档级将探头置于适当厚度的 试块上 如 DB D1 DB Pz20 2 CSK 1A 试块等 如图 3 所 示 再调节探伤仪使之显示多次无干扰底波 2 在不具有 扫描延迟 功能的探伤仪中 在分别将底波调到相同辐度 的条件下 使第一次底波 B1 的前沿对准水平刻度 2 第五次底波 B5 的前沿对准水平刻度 10 然后依次将每次底波调到上述相同 辐度 分别读取第二 三四次底波前沿与水平刻度 4 6 8 的偏差 Ln 如图 4 所示 然后取其最大偏差 Lmax 按式 2 计 算水平线性误差 L 式中 L 水平线性误差 B 水平全刻度读数 图 3 水平线性误差测量 图 4 水平线性误差测量 3 在具有 扫描延迟 功能的探伤仪中 按 2 条的方法 将底波以前沿 对准水平刻度 0 底波 B6前沿对准水平刻度 l0 然后读取第二 至第五次底波中之最大偏差值 Lmax 再按式 3 计算水平线性误差 4 L 4 在探伤仪扫描范围的各档级 至少应测试一种扫描速度下的水平线性 差 6 分辨力的测量 分辨力的测量 dB 使用 2 5MHz 20 直探头 a 仪器抑制置零或关 其它旋钮置适当位置 连接探头并置于 CSK IA 标准试块上 探测声程分别为 85mm 和 91mm 反射面的反射波 如图 9 所示 移动探头使两波等高 图 9 直探头分辨力的测量 b 改变灵敏度使两次波辐同时达到满辐度的 100 然后测量波谷高度 h 则该探头的分辨力 R 用下式计算 R 20lg 100 h 若 h 0 或两波能完全分开 则取 R 30dB 二 二 超声探头的测试方法超声探头的测试方法 1 探头回波频率及频率误差测量 探头回波频率及频率误差测量 1 直探头回波频率的测试 a 连接被测探头并置于 l 号标准试块 25mm 厚度处 使第一次底波最高 b 用示波器在探伤仪的接收输入端观察底波 B1的扩展波形 如图 8 在 此波形中 以峰值点 P 为基准 读出在其前一周期 后两个周期共计三个周 期的时间 T3 根据 fe 3 T3 计算回波频率 fe 再按下式计算回波频率误差 5 口 fe fe f0 f0 100 7 式中 fe 回波频率误差 f0 探头的标称频率 图 8 探头回波频率测量 2 斜探头回波频率的测量 仪器连接及调节度与直探头相同 将探头置于 1 号试块上探测 R100 圆 弧面的最高回波 其余步骤与直探头相同 2 分辨力 分辨力 纵向纵向 测量测量 1 直探头分辨力的测量 a 仪器抑制置零或关 其它旋钮置适当位置 连接探头并置于 CSK IA 标准试块上 探测声程分别为 85mm 和 91mm 反射面的反射波 如图 9 所示 移动探头使两波等高 图 9 直探头分辨力的测量 b 改变灵敏度使两次波辐同时达到满辐度的 100 然后测量波谷高度 h 则该探头的分辨力 R 用下式计算 R 20lg 100 h 8 1 若 h 0 或两波能完全分开 则取 R 30dB 2 斜探头分辨力的测量 6 a 如图 10 所示 探头置于 CSK 一 1A 试块的 K 值测量位置 耦合良好 探测试块上 A 50 B 44 两孔的反射波 移动探头使两波等高 b 调节衰减器和增益 使 A B 西波波辐同时达到满辐度的 100 然 后测量波谷高度 h 则该探头的分辨力 R 用式 8 计算 c 若 h 0 或两波能完全分开 则取 R 30dB 图 10 斜探头分辨力的测量 3 小角度探头分辨力的测量 将探头置于 K 1 5 的位置 其余测试步骤同斜探头分辨力的测量 3 直探头声轴偏斜角的测量 直探头声轴偏斜角的测量 1 在 DB H1试块上选取深度约为 2 倍被测探头近场长度的横通孔 2 标出探头的参考方向 将探头几何中心轴对准横通孔中心轴 然后使 探头沿 x 方向在试块中心线上移动 测出到孔波最高点时探头的移动距离 D 其中孔波辐度最高点在 x 方向时加上 号 在 x 方向时加上 号 如 图 1l 图 11 直探头声轴偏斜角的测量 7 3 继续沿 x 方向移动探头 分别测出孔波辐度最高点至孔波辐度下降 6dB 时 探头的移动距离 W x 和 w x 4 使探头沿 y 方向对准试块中心线移动 按上两条的方法测出 Dy W y 和 W y 6 Dx Dy 表示了声轴的偏移 W x W x W y 和 Wy 表示了声束宽度 读数精确到 1mm 按下式计算声轴的偏斜角 4 斜探头 小角度入射点的测定 斜探头 小角度入射点的测定 1 横波斜探头 连接被测探头并置于 CSK 一 1A 型标准或 CSK I 型标准试块上探测试 块 R100 圆弧面 如图 12 所示 前后移动探头并保持探头与试块侧面平行 使 R100 圆弧面的回波辐度达到最高 则此时 R100 圆心刻线所对应的探头侧 棱上的点的即为探头的入射点 读数精确到 0 5mm 图 12 入射点的测定 2 小角度纵波探头 调整仪器各旋钮使屏幕显示正常 将被测探头置于 TZS R 试块的 R 面 上 图 13 探测试块 A 面下棱角 前后移动探头 并注意保持探头声束与试块 侧面平行 使 A 面下棱角回波达到最高 记下此时探头前沿至试块前端以端 的 距离为然后用二次反射被探测 A 面上棱角 同样前后移动探头 使 A 面上 棱角回波达到最高 记下此时探头前沿至试块前端 A 端 的距离 XZ 则探头 8 前沿至入射点的距离为 a x2 2xl 5 斜探头折射角的测量 测试设备 a 探伤仪 b l 号标准试块 C 刻度尺 测试步骤 将探头置于 1 号标准试块上 当 K 1 5 时 探头放在如图 10 a 位置 观 察 50mm 孔的回波 1 52 5 时 则观察图 10 c 的 1 5mm 横通孔的回波 前后移 动探头 直到孔的回波最高时固定下来 然后在试块上读出按 3 2 5 测得的 入射点相对应的角度刻度 即为被测探头折射角 读数精确到 0 5 图 10 按下式计算 K 值 K tg 式中 折射角 2 小角度纵波探头 K 值和 角的测定 在小角度探头的 K 值和 角测定之前 应首先测定探头的前沿距离 a 然后再按图 15 和图 16 所示方法 在 TZS R 试块的 c 面或 B 面进行测 试 当找到端面 A 面 上棱角的最大反射波高时 则探头的 K 值和 w 角用下 式计算 当探头入射角在 6 8 时 如图 15 k X a 200 11 arctg k 9 当探头入射角在 9 11 时 如图 16 k X a 80 12 p arctg k 图 15 图 16 小角度探头人射角 和折射角 对应关系如表 3 斜块声速取 2730m s 表 3 入射角 5 6 7 8 9 10 11 12 折射角 10 86 13 06 15 27 17 5 21 76 22 04 24 35 26 7 6 6 相对灵敏度相对灵敏度 1 直探头 等同于探伤灵敏度余量 a 使用 2 5MHz 20 直探头和 CS 1 5 或 DB PZ20 2 型标准试块 b 连接探头并将仪器灵敏度置最大 即发射置强 抑制置零或关 增益 置最大 若此时仪器和探头的噪声电平 不含始脉冲处的多次声反射 高于满 辐的 10 则调节衰减或增益 使噪音电平等于满辐度的 10 记下此时衰 减器的读数 S0 图 17 直探头相对灵敏度 灵敏度余量 测量 10 c 将探头置于试块端面上探测 200mm 处的 2 平底孔 如图 17 所示 移动探头使中 2 平底孔反射波辐最高 并用衰减器将它调至满辐度的 50 记下此时衰减器的微 Sl 则该探头及仪器的探伤灵敏度余量 S 为 S S1 S0 dB 13 2 斜探头相对灵敏度测试 连接好被测试斜探头并按直探头的方法测量噪声电平 S0 然后将探头并 置于 CSK 1A 标准试块上探测 R100 圆弧面 如图 18 耦合良好并保持声束 方向与试块侧面平行 前后移动探头 使 R100 圆弧面的一次回波辐度最高 将其衰减至满辐度的 50 此时衰减器的读数为 S2 则斜探头的相对灵敏度 S 为 S S2 S0 dB 14 图 18 斜探头相对灵敏度测量 3 小角度纵波探头 测量方法同横波探头的情况 只不过基准反射面由 CSK 1A 试块上的 R100 圆弧面改为 DB H2试块上 3 80 横孔 如图 19 所示 前后移动探头 使孔波达到最高 并用衰减器将其调至满刻度的 50 记下此时衰减器的读 数 S3 则 S3 S0 的差值即为被测探头的相对灵敏度 测量时注意保持探头 侧面与试块侧面平行 11 图 19 小角度探头相对灵敏度测量 7 空载始波宽度测量 1 直探头空载始波宽度 a 探头置 1 号 或 CSK 1A 试块高 100mm 的探测面上 使底波 B1 和 B2的前沿分别对准水平刻度的 5 和 10 即水平刻度全长代表钢中纵 波声程 200mm b 探头移置 DB PZ20 2 试块或 CS 1 5 试块上 仪器的调整度置 灵敏度余量测试状态 将探头置于空气中 擦去探头表面油层 水平刻度的 0 点至始波后沿与垂直刻 20 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水平距离 Wo 即为空载 始波宽度 用钢中纵波的距离表示 如图 20 所示 2 斜探头空载始波宽度 a 连接直探头并将其置于 1 号 或 CSK 1A 标准试块高 91mm 的探 测上 调节 扫描 和 移位 旋钮 使底波 B1 B2的前沿分别对准水平刻 度的 5 和 10 并使第二次底波辐度为垂直刻度的 50 80 此时水平刻 度线全长代表钢中横波声程 100mm 也可用被测斜探头直接探测 CSK 1A 试块上 R50 和 R100 圆弧面 调节仪器 扫描 和 移位 旋钮 使两波的前沿分别对准水平刻度的 5 和 10 水平刻度线全长代表钢中横波声程 100mm b 换上待测斜探头 仪器调整度置斜探头相对灵敏度测试状态 在声束方向与试块侧面保持平行的条件下前后移动探头 使 1 号 或 CSK 1A 试块 R100 圆弧面的第一次回波最高 调节衰减器使回波辐度为垂 12 直刻度的 50 然后调节水平旋钮 使回波前沿对准刻度 10 c 将探头置于空气中 擦去探头表面油层 使仪器增益 40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