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 姓名 2016 12 14 1 机械效率和功机械效率和功 复习复习 考点一 杠杆类型的判断考点一 杠杆类型的判断 7 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机械装置中 不能省力的装置是 A 自行车的脚踏板 B 旗杆顶的定滑轮 C 水管上的水龙头 D 大门上的门把手 8 健身器是人们喜爱的运动装置 图 a 装置主要由 组合而成的 选填 杠杆 定滑轮 或 动滑轮 当有人用力将图 b 装置右端下方的重物拉起时 重物的重力势能将 利用此装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选填 省力 省距离 或 改变用力的方向 考点二 杠杆平衡条件考点二 杠杆平衡条件 1 小黄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 1 实验前他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其目的是 2 杠杆平衡后 小黄在图 16 甲所示的 A 位置挂上 两个钩 码 可在 B 位置挂上 个钩码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 他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 16 乙所示的 C 位置斜向下拉 若每个钩码重 0 5N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0 5N 2 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 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杠杆 杠杆上每小格长为 2cm 支架 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 实验前 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 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 平衡 或 非平衡 状态 2 实验时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主要是为了 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 螺母适当往 选填 左 或 右 调 3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 小明在杠杆 A 点处挂上 2 个钩码 做为动力 F1 B 点处挂上 l 个钩 码 做为阻力 F2 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乙所示 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 L1 和 L2 计算后 发现 F1L1 F2L2 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L1 F2L2 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 的 理由是 4 接着 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在杠杆 D 点处挂上 2 个钩码 用弹簧测力计在 C 点处竖直向 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 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 F1 钩码重力为阻力 F2 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 发现 F1 L1 总是大于 F2 L2 其原因主要是受 作用的影响 班级 姓名 2016 12 14 2 5 实验中 用图丁装置 A 的方式悬挂钩码 杠杆也能水平平衡 杠杆上每格等距 但老师建议 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 A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C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不易得出结论 D 杠杆受力不平衡 考点三 杠杆力臂作图考点三 杠杆力臂作图 1 请画出门手柄受到的压力 F 的力臂 2 图甲是打开的汽车后备箱盖 它被液压杆支 撑 不计后备箱盖重 关箱盖时 它可看作一个杠 杆 图乙是其简化图 O 是支点 F2是液压杆作用 在 A 点的阻力 请在图乙中画出 1 阻力臂 l2 2 在 B 点关上后备箱盖的最小动力 F1及其 力臂 l1 3 如图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 O 是轮子的转轴 O 是箱体的重心 以 O 为支点 画出力 F 的力臂和箱体所受重力的示意 图 4 杠杆在力 F1 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L2是 F2的力臂 在图中 画出力 F1的力臂 L1以及阻力 F2 5 如图所示 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 F 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 A 拉至位置 B 在 这个过程中 力 F 的大小将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6 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 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 要求人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7 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 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考考点四 点四 简单机械实验简单机械实验 1 在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时 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 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 数据 记录如下 1 完成表格中实验数据的计算 和 2 通过比较哪两次实验数据 选填实验序号 可以初步判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 的自重有关 3 小明认为 同一个机械 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 你可以用哪两次实验数据来验证他的观 班级 姓名 2016 12 14 3 点是不对的 3 小亮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小车上 联想到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 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斜面越缓越省力 是不是机械效率高呢 对于同一个滑轮组 提升的物体越重 机械效率越高 对于同一个斜面 是不是所推的物体越重 机械效率越高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小亮与几个同学一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探究 记录的部分实验 数据如下表 1 表格中缺少 2 个数据 请补充完整 保留一位小数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应沿斜面向上 拉动木块 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 应该把 木板下面的木块向 移动 选填 左 或 右 3 通过对比实验 的数据 得出的结论是 斜面越缓越省力 机械效率越 4 通过对比实验 的数据 选填实验次数 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同一斜面 机械效率与 所拉物体的重力 考点五 功 功率 机械效率的计算考点五 功 功率 机械效率的计算 1 如图所示 用此装置拉一重为 100 N 的重物 使其在地面上做匀速直 线运动 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所需拉力为 8 N 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为 N 实际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80 欲使物体以 0 6 m s 的速度沿水 平地面前进 那么实际拉力为 N 拉力在 5 s 内做的功为 J 2 如图所示工人师傅正在用叉车搬运货物 现将质量为 1t 的货物匀速提高 1 5m 用时 5s 试求 货物上升的速度是多少 货物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叉车提升货物时对货物所做的功是多少 叉车提升货物的功率是多少 3 工人用图 15 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 每次运送量不定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量变化的图象如图 15 乙 滑轮和钢绳的 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 g 取 10N kg 1 若某次运送建材的质量为 50kg 则建材的重力是多少 2 若工人在 1min 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 12m 作用 在钢绳上的拉力为 200N 求拉力的功率 3 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0 时 运送建材的重力是多大 班级 姓名 2016 12 14 4 4 如图 1 所示 工人沿斜面把一箱货物从底端拉进车厢 货物移动的距离 s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在此期间 工人拉这箱货物沿斜面匀速运动时的拉力为 594N 此斜面的长为 5m 高为 1m 这箱 货物重为 1 500N 1 0 5s 内 这箱货物处于 状态 工人所做的功为 J 2 5 30s 内 这箱货物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3 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5 如下图所示 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 已知井深 12m 物体重 汽车重 G 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高中学习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解析
- 企业人身保险理赔方案
- 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
- 家电维修节约资源方案
- 地产项目竞争分析总结
- 2025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社会招聘12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 云计算网络性能优化报告
- 创新个性化定制产品吸引用户
- 纺织服饰出口市场规定
- 医疗器械关于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评价(模板)
- 2023年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初级
- 道路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 高三数学备课组高考数学经验总结
- 鼎捷T100-V1.0-票据资金用户手册-简体
- 统编教材四上第一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 初中数学《图形的相似》大单元教学设计
- 空气能设备监理细则
- 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
- 保险反思心得体会(1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