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_第1页
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_第2页
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_第3页
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_第4页
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 相传舜帝巡奏 韶乐 于城北 30 公里处的石峰群中 该处的 36 石后 来统称为韶石山 根据考古发现 粤北的人类历史可以远溯到距今十万年前 1958 年在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 洞穴里发现的 马坝人 头骨化石 是目前广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马坝人化石 的 发现 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广东地区人类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遍布全境 数以 百计 其中以曲江石峡 鲶鱼转和韶关走马岗遗址为代表 所出土的大批石奔 石斧 石 凿 石刀 石镞等制作精美的石制工具 以及鱼网坠 陶纺轮 各种石制和骨制的装饰品 人工栽培稻的谷粒等遗物 遗迹 勾勒了一幅四 五千年以前粤北先民劳动生息的风情画 展示了 马坝人 开户的粤北地区的远古文明 后继有人 绵延不断 青铜文化的遗址 在本市各地亦有发现 它表明粤北地区从周代起已经步入青铜时代 只 是发展较中原地区缓慢 尚未形成奴隶制社会 春秋时期 韶关地地理方位上分属荆州和 扬州地域 战国时期 当强大的楚国势力扩展到岭南时 粤北遂为楚国之南疆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 于公元前 214 年平定两广 在今广东境内设置南海郡 今市属各县皆 属南海郡管辖 当时虽然没有县的建制 但南海尉任嚣已在今韶关市南郊莲花山下修筑了 一座城堡 后人称之为 任嚣城 西汉初年 赵佗割据两广 建立了南越国 赵佗将前南海郡管辖的粤北地区并入了南越国 版图 当时仍未不置县 粤北设县 始于南越国灭亡之后 汉武帝元鼎六年 公元前 111 年 灭南越国 汉王朝鉴于南越国割据的教训 设置了地跨骑田岭南北的桂阳郡 郡治在 今湖南郴州市 桂阳郡共辖十一个县 其中桂阳 阳山 后汉省阳山入阴山 阴山 含 诓 浈阳 曲江等六县 在今韶关市境 东汉时期仍相沿袭 未作变更 今南雄 始兴地 带 两汉时则属豫章郡南林 后汉称南野 县治在今江西南康境内 县地 三国末年 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 公元 265 年 始析桂阳郡南部地区置始兴郡 治所在曲 江 今韶关市区 是为韶关立郡之始 将今市属各县第一次统一在一个行政区 郡 内 二晋因之 其时 始兴郡之辖区相当于 1983 年地 市合并前的原韶关地区和原韶关市所辖 区域的总和 为古代史上以韶关为政治中心所辖区域最大的时期 辖桂阳 阳山 吴甘露 元年置阳山 废阴山 以其地并入阳山 含诓 曲江 始兴 吴永安六年 分南野县地置 斜阶 吴甘露元年再析始兴县地置斜价县 等七县 始兴 斜价两县 即今南雄 始兴 县地 南朝 170 年间 公元 420 589 年 朝代更替频繁 导致粤北境内的郡县时废时兴 沿革 复杂 南雄刘宋时 始兴郡曾一度改称广兴郡 到南齐时又复称始兴郡 辖境与晋略同 梁 陈两代 曾在今市境内设置衡州和东衡州两个一级行政区和阳山 始兴 安远三个个 二级行政区 除原有县外 又增置了广穗 今连山 析梁阳县位置 梁化 今乐昌中南部 地区 梁置 隋开皇十八年更名乐昌 平石 今乐昌北境 梁置 隋开皇十二年省 以其 地入梁化 翁源县于梁承后末年新置 其时属清远郡 隋代粤北分属南海郡 治所在今广州 和熙平郡 治所在今连县 隋开皇九年 公元 589 年 曾改东衡州为韶州 取州北韶石山的 韶 字为名 始以 韶 字为州 但不久即废 并 归南海郡 唐代粤北全境基本上属岭南道管辖 今连阳地区曾一度属湖南道 唐王朝在粤北境内分置 韶州 唐贞观年置 治曲江 和连州 韶州辖曲江 仁化 乐昌 始兴 浈昌 今南雄 六县 五代 岭南为南汉五刘氏占据 南汉在北江领域增设英州 治所在今英德县城 和雄州 州治在今南雄城 这样 加上原有的韶州和连州 粤北共置四州 宋代时粤北属广南东路 境内仍置四州 雄州改为南雄州 元代改州为路 元初在粤北地 区置南 韶 连 英四路 俱属江西行省广东道 韶州路领乐昌 曲江 仁化 乳源四县 这是历史上韶关作为行政中心而辖区最小的时期 明代粤北属广东布政使司 境内分置二 府 南雄府 韶州府 一州 连州 清代粤北属广东省 清初时 境内州府的设置与明同 南雄府于清嘉庆十二年 1807 年 改为直隶州 裁去保昌县 公领始兴一县 明嘉靖二十六年 1547 年 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 名遇仙桥关 清康熙九年 1670 年 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到曲江县浈水边 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旱关 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辛亥革命后 废府留县 1914 年至 1920 年间 在省之下曾一度改道 把前清的南雄府 韶州府和连州府合并 称为南韶连道 后改称岭南道 道治在韶关 实际辖区与今韶关市 境完全相同 1936 年 广东省曾一度设行政督察区 粤北为第一督察区 专署设在韶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广东省先后设北行署 后改粤北行署 韶关专署 韶关行署于韶 关市 北江行署辖于 21 个县一市 现市区 市辖县和清远 佛岗 新丰 花县 从化 河 源 龙川 和平 韶关专署辖 19 县一市 韶关行署辖 15 县一市 现市区和市辖县及清远 佛岗 新丰 后新丰划归广州 1977 年 1 月 韶关市升格为省辖市 辖曲江为市郊县 韶关地区则辖十三县 1983 年 6 月 实行地 市合并 原地区所属的清远 佛岗划归广州 合并后的韶关市现辖 12 个县和三个市辖区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 年平均气温为 18 8 21 6 度 雨量充沛 年 降雨为 1300 2400 毫米 全年无霜冻期为 310 天左右 温暖的亚热带气候 充沛的雨量使 韶关大地四季常青 万木葱茏 生机盎然 是旅游的好去处 韶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大部分是汉族 此外还有瑶 壮 回 满 蒙 京 苗 白 侗 土家等三十多个少数民 族 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及周围 1993 年末 全市总人口 289 8 万人 其中非 农业人口 96 4 万人 汉族人口 285 7 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 98 6 少数民族人 4 1 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 1 4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56 人 韶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 韶关的人类历史可上溯到距今十万年前 这已被曲江 马坝人 头骨化石的发现所证 三国末年 公元 265 年 吴主孙诰置始兴郡 治所在曲江 城 今韶关市区 实 是韶关市郡之始 隋开皇九年 公元 589 年 曾改设韶州 取州北 韶石山之 韶 字为州名 明代嘉靖二十六年 公元 1547 年 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 清康熙九年 公元 1670 年 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 后又在曲江城北门 外增设税关 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韶关人杰地灵 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 刘瞻 宋代 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余靖等杰出人物 六祖惠能和尚选择韶关为其禅宗南派的发祥地 韶 关作为 马坝人 的故乡 石峡文化的发祥地 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摇篮之一 粤北广大地 区主要使用三种汉语方言 粤方言 又称广州方言 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 地方民间艺术 主要有 粤北采茶戏 花鼓戏 花灯戏 山歌剧 山歌 说书 快板 粤曲 狮舞等 韶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姿 异彩纷呈 有名山 名刹 溶洞 激流 温泉 原始 森林 历史遗迹 摩崖石刻 珍贵文物和民族风情 已经开放的有 国家风景名胜区 仁化 丹霞山 风景迷人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第一条江河漂流胜地九泷十八滩 全国重点 寺庙南华禅寺和云门山大觉禅寺 闻名中外的 马坝人 头盖骨出土地狮子岩 广东八大风 景名胜之一的金鸡岭 富有民族风情的乳源必背瑶寨 令人流连忘返的野生动物狩猎场等 已开辟有十多条旅游线路 成为广东的四大旅游线之一 有前专评价 粤北集华南旅游景 观之大成 可以建华南最大的旅游基地 目前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有 丹霞山阳元石景区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车八岭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 韶石山 地下森林 南粤第一高峰 华 夏名人故居和南华温泉度假村等 韶关地理 一 自然地理 1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 南临珠江三角洲 北以湖南省 江西省为邻 西接清远市 南抵 英德市 2 行政区域 包括浈江区 武江区 曲江区 乐昌市 仁化县 南雄市 始兴县 乳源县 翁源县 新丰县 3 总面积 18594 平方千米 4 地形 地势特征 1 韶关地势北 东 西高 南低 乳源县的石坑崆海拔 1902 米 是全省最高峰 2 地形 山地 丘陵 河谷 平原 台地五种地形兼备 3 大概以京广线为界 线以东为丹霞地貌 线以西为岩溶地貌 5 典型的中亚热带为主的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冬短夏长 春秋过渡迅速 四季分明 年降 水量为 1400 190 旱涝 倒春寒 龙舟水 和霜冻等为常见气象灾害 6 全市集雨面积超过 100 平方千米的河流达 102 条 绝大部分属北江流域 7 丰富的自然资源 1 全省最大的生物资源宝库和再生资源 动物资源极丰富 达 200 种 占全省 1 3 左 右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等 7 种 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有 广东始兴车八岭自然保护 区 广东乳源南岭自然保护区 广东乳源天井山自然保护区等 2 全国著名的 有色金属之乡 广东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仁化县凡口铅锌矿 曲江 区大宝山铁矿等为著名矿山 3 水能资源丰富 乳源县最丰富 乐昌市和曲江区次之 较大的水电站有南水电站 锦江电站 孟洲坝水电站 乳源县 曲江区 仁化县 新丰县和乐昌市为全国 100 个农村 电气化试点县 8 主要物产 曲江区马坝油粘米 火山粉葛 乐昌市的马蹄 香芋 南雄市的白果 黄烟 翁源县的三华李 仁化县的长坝沙田柚 白毛尖茶 冬菇 乳源县的猕猴桃 始兴县的杉 木等 二 人文地理 1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 公路运输 G105 G106 G107 G323 京珠高速公路 韶赣高速公路 2 铁路运输 京广线 武广客运专线 高铁 3 水运 北江航道 浈江航道 武江航道等 2 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1 2 1 特殊地貌 丹霞地貌 丹霞山 世界文化遗产 金鸡岭等 石灰岩地貌 广东乳源 大峡谷 古佛岩 通天箩等 2 名山 南岭 天井山 云髻山等 3 古迹 马坝人 遗址 梅关古道 西京古道 珠玑古巷 三影塔等 4 水景 南水湖 龙山湖等 5 漂流 九泷十八滩漂流 灵溪河漂流 百丈崖峡谷漂等 6 民居 双峰寨 满堂客家大围 东湖坪九栋十八厅等 7 名人墓 张九龄家族墓等 8 宗教景点 禅宗文化景点 南华寺 云门寺等 道教文化景点 太傅庙 钟鼓岩等 3 韶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红三角生态旅游区 霍英东先生提出的 红三角经济圈 是指广东省韶关市 湖南省 郴州市 江西省的赣州市组成的面积 8 万平方千米 人口 1500 万的大三角区 是凭广州南 沙经济平台和香港重要窗口营造的经济圈 2 沿京珠高速公路经济带 3 沿北江能源经济带 武江的乐昌峡水电站 浈江的湾头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广东省首 个内陆河核电站 韶关核电站 选址于曲江区白土镇 韶关 简称 韶 古称韶州 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 取韶石之名改东衡州为韶州 之 后历朝沿袭 元鼎六年设曲江县时 便以韶关为县治 韶州得名韶关始于明清之际 在今 韶关市区先后设立水陆三个税关收税 俗称韶关 1 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 北江上游 浈江 武江 北江三水交会处 与湖南省 江西省交界 毗邻广西 素有 三省通衢 之称 韶关是粤北地区的政治 经济 交通 文化中心 也是 广东省规划发展的粤北区域中心城市 韶关是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 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 黄金通道 韶关是国家规 划发展的一级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韶关人均拥有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矿产资源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第一位 被誉为华南生物 基因库 韶关拥有 岭南名郡 中国锌都 有色金属之乡 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2016 年 12 月 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 中文名称 韶关 外文名称 Shaoguan City 别名 韶州 桥城 韶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省 热点关注 最新新闻 广东摧毁多个 校园贷 犯罪团伙 抓获嫌犯 180 多人 近日 在公安部的协调指挥下 河北 吉林 上海 福建 陕西等地警方密切配合 广东 省公安厅组织广州 深圳 佛山 韶关 东莞等市公安机关开展 飓风 19 号 专案统一收网 行动 集中对涉 校园贷 及其关联违法犯罪活动进行重 央广网 2017 06 15 他们 也同是韶关人 走进韶关 了解韶关建筑 韶关特产 吃货必备 建制沿革 听语音 西汉元鼎六年 前 111 年 设曲江县 属桂阳郡 治所在今韶关市区东南莲花岭下 1 5 梅关古道 曲江县有 2100 多年的城市历史 三国吴甘露元年 265 年 设始兴郡 曲江县为始兴郡治 所 东晋时移治今韶关西南 隋开皇九年 589 年 改设韶州 因州北名胜韶石山得名 唐为韶州治 五代南汉移治今韶关市 此后元 明 清皆为韶州路 府治 民国时期先后设广东省南韶连绥靖区 南韶连道 岭南道 南韶连行政区 北区 西北绥 靖区 第二行政督察区等 1943 1945 年设省辖韶关市 为广东省临时省会 1949 年 11 月 广东省设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 在曲江城区设韶关市 辖曲江县等 17 个县 市 1950 年北江临时行政区委员会更名北江专区 1952 年后改设粤北行政区 韶关专区 韶关地区 1966 年曲江县移治今址马坝镇 珠玑古巷 1975 年韶关市升格为地级市 辖曲江县 1983 年撤销韶关地区 所属县并入韶关市 1984 年起辖 3 个区 9 个县 3 个自治县 1988 年起辖 3 个区 8 个县 2004 年 5 月起辖 3 个区 7 个县 市 6 行政区划 听语音 1984 年起辖 3 区 9 县 3 自治县 行政区划图 1988 年起辖 3 区 8 县 2004 年 5 月起辖 3 区 7 县 市 韶关市行政区划表 名称 面积 km2 行政代码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图片 浈江区 562 440204 512023 东河街道 浈江区 武江区 670 440203 512026 新华街道 武江区 曲江区 1666 440205 512100 马坝镇 曲江区 展开全部 地理环境 听语音 位置境域 韶关地区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 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 直线东西跨度长约 186 3 公里 北抵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 南达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 南北跨度长约 173 4 公里 西北和东北与湖南省郴州市 江西省赣州市交界 东南接河源市 西南连清远市 南邻广 州市和惠州市 7 两江分眀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 北界湖南 东邻江西 东南面 南面和西面分别与广东省河源 惠 州 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 介于北纬 23 53 25 31 东经 112 53 114 45 之间 东 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 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 全境直线距离东西跨长 186 3 公里 北自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 南至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 南北为 173 4 公里 全市土地面 积 1 85 万平方公里 韶关市区面积 3468 平方公里 7 阳元山 地质 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部 全境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厦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 地质构造 复杂 火成岩分布极广 地层发育基本齐全 岩溶地貌广布 种类多样 岩类以红色砂砾 岩 砂岩 变质岩 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 8 阴元石 地貌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河谷盆地分布其中 平原 台地面积约占 20 9 丹霞山 在地质历史上属间歇上升区 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造成峡谷众多 山地陡峻以及发育成各 级夷平面 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 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构成粤北 地貌的基本格局 北列为蔚岭 大庾岭山地 长 140 公里 中列为大东山 瑶岭山地 长 250 公里 南列为起微山 青云山山地 长 270 公里 其间分布两行河谷盆地 包括南雄 盆地 仁化董塘盆地 坪石盆地 乐昌盆地 韶关盆地和翁源盆地 红色岩系构成的丘陵 台地分布较广 特征显著 仁化丹霞山一带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 是中国典型的 丹 霞地貌 所在地和命名地 面积约 280 平方公里 山群呈峰林结构 有各种奇峰异石 600 多 座 南雄 坪石等盆地属红岩类型 南雄盆地幅员较广 岩层有十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 全市境内山峦起伏 高峰耸立 中低山广布 北部地势为全省最高 位于乳源 阳山 湖 南省交界的石坑崆 海拔 1902 米 为广东第一高峰 南部地势较低 市区海拨在最低 35 米 8 韶关地形剖面图 河流 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 北江以浈江为干流 自北向南贯穿全境 大小支流密布 呈羽状汇入北江 主要支流有武江 墨江 锦江 翁江 凌江 南水 9 新丰县部分属东 江流域 百丈崖峡谷漂流 气候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 气候宜人 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 冬季盛行东北季风 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 四季特点为春季 阴雨连绵 秋季降水偏少 冬季寒冷 夏季偏热 年平均气温 18 8 C 21 6 C 最冷月份 1 月 平均气温 8 C 11 C 最热月份 7 月 平均气温 28 C 29 C 冬季各地气温自北 向南递增 夏季各地气温较接近 雨量充沛 年均降雨 1400 2400 毫米 3 8 月为雨季 9 2 月为旱季 日平均温度在 10 C 以上的太阳辐射占全年辐射总量的 90 光能 温度 降水配合较好 雨热基本同季 有利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 全年无霜期 310 天左右 年日 照时间 1473 1925 小时 北部乡镇冬季每年均有降雪 9 自然资源 听语音 水利 由于雨量充沛 河流众多 落差大 水量 水力资源丰富 全市有集雨面积 100 平方公里 以上的河流 62 条 其中 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 8 条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945 毫米 多 年平均年径流总量约为 176 亿立方米 过境水量 28 5 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约 174 49 万千瓦 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有 169 92 万千瓦 已开发装机容量 146 6 万千瓦 林业 韶关是全国重点林区 广东用材林 水源林和重点毛竹基地 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和珠 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 2012 年末林业用地面积 142 06 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73 3 活立木 总蓄积量 7692 万立方米 9 全国首批 6 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级为世界生物圈保 护区 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15 个 其中国家级 3 个 自然保护区面积 17 9 万公顷 有小 坑 南岭 韶关 天井山 4 个国家森林公园 1 个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1 个丹霞山世界地 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 1 个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 生物 韶关区域内植物种类起源古老 成份复杂 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国家一级保护 动物有华南虎 云豹 黄腹角雉 黑鹿和瑶山鳄蜥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 猕猴等 52 种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水松 红豆杉 广东松等 36 种 林副产品有木材 毛竹 松香 松节油 茶油 桐油 木耳 冬菇 茶叶 白果 杜仲 竹笋 板栗等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苏门羚 矿产 韶关是 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有 中国锌都 称号 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煤炭 铅 锌 铜等 55 种 保有储量位居全省第一的有 23 种 9 南华寺 2012 年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中 煤 13115 万吨 铁矿石 3233 万吨 锰矿石 74 万吨 铜矿石 8487 万吨 铅矿石 9841 万吨 锌矿石 13811 万吨 钨矿石 18688 万吨 钼矿石 11500 万吨 锑矿石 247 万吨 铋矿石 12818 万吨 10 土地 韶关市土地面积 18218 06 平方公里 其中 耕地 20 3 万公顷 园地 2 99 万公顷 林地 143 万公顷 牧草地 0 028 万公顷 10 人口 听语音 2015 年末常住人口 293 15 万人 比上年增加 2 26 万人 增长 7 7 城镇常住人口比重为 54 3 比上年提高 0 5 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 330 21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 149 02 万人 2015 年出生人口 3 16 万人 人口出生率 11 3 死亡人口 1 58 万人 死亡率 5 7 人口 自然增长率 7 1 4 韶关古为长沙 豫章 南越之地 在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岭南文化交汇之地 是多民族 的聚居区 居民大部分为汉族客家人 还有小部分广府人 韶关市少数民族以瑶族 畲族 为主 还有满 回 京 苗 黎 白 侗 土家等 共 44 个 车八岭 瑶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和始兴县 乐昌市 曲江区 武江区 畲族主要分布在南雄市和始兴县 乳源瑶族自治县 经济 听语音 综合 2015 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 1163 亿元 数据均为预计数 下同 比上年增长 6 5 左右 人均生产总值 4 万元 增长 5 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 4 2 第二产业增 加值增长 3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 9 3 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4 年的 12 6 40 6 46 8 调整 为 12 9 37 5 49 6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10 亿元 下降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79 亿元 增长 10 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5 2 亿元 增长 4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和存款 余额分别达 732 亿元 1533 亿元 分别增长 9 1 9 9 外贸进出口 23 9 亿美元 增长 1 52 实际利用外资 4807 万美元 下降 74 8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1 2 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400 元 增长 8 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500 元 增长 9 2 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11 2014 年 韶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112 亿元 增长 9 5 增速高广东 7 8 1 7 个百分 点 在全省地级以上市中居第 10 位 高全国 7 4 2 1 个百分点 在新常态下保持了经 济较快发展 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 4 3 第二产业增长 10 7 第三产业增长 9 6 地方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82 亿元 增长 14 4 其中税收收入 54 1 亿元 增长 15 7 全年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 746 7 亿元 增长 18 3 12 第一产业 韶关农业优势明显 气候资源优越 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省排第一 由于近几年加强了农业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业生产持续增长 2013 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16 4 亿元 农 业增加值 131 3 亿元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9584 元 优质水稻 蔬菜 畜禽产品 烟叶 水产品 水果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不断扩大 特色农产品如南雄板鸭 张溪芋头 火山粉葛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向专业化 区域化 规模化 优 质化 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13 2013 年 韶关拥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 90 家 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17 家 各类农 民专业合作社共 2155 家 家庭农场 22 家 全市共有 14 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和 11 个省级农 业标准化示范区 2013 年全市共引进新品种 125 个 推广新品种 39 个 应用新技术 14 项 全市农业科研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分别为 6 项 6 项 5 项 13 种植业 韶关地区的粮食作物 以水稻为主 旱粮比重较小 14 韶关地区经济作物 主要有花生 油菜籽 芝麻 茶 大豆 棉花 麻 蔗 烟草 蚕桑 等 15 林业 韶关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十分有利林木生长 尤其杉木 生长迅速 一般 15 至 20 年可成材 且材质好 驰名省内外 韶关是广东省的杉木中心产区 连南县金坑乡素 有 杉都 之称 韶关是广东省最大的再生能源基地和天然生物基因库 蕴藏着丰富的动 植物和林副产品资源 1984 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 全市有林业用地 220 38 万公顷 占全 市总面积的 71 95 有林地 125 33 万公顷 占广东省的 32 99 森林覆盖率达 44 19 韶关是广东省的重点林区 所辖 12 个县均是重点林业县 11 韶关山地辽阔 素称 八山一水一分田 林区群众 历来靠山吃山 有悠久的耕山营林习 惯 林业对于改善山区人民生活和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林业部门调 查 主要林区乡镇山林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 50 以上 16 畜牧业 韶关市畜牧业方面主要饲养猪 牛 三鸟等 17 特产 韶关特产有北江香菇 冬笋 笋干 白毛茶 北乡马蹄 南华李 三华李 甘木通 龙脑 巴戟天 大鲵 通俗称 娃娃鱼 棘胸蛙 马坝油粘米 乌石红瓜子 猕猴桃 冷水猪肚 爆炒山坑螺等 第二产业 韶关历史上以农为主 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但起源颇早 且有过鼎盛时期 西周晚期到春 秋时代已有制陶业 唐宋时期手工业与矿冶业已有相当发展 宋史 载 庆历 1046 1048 年 末韶州天兴铜大发 岁釆 25 万斤 诏即其州置永通监 韶州南雄曾是当年织布 丝绸中心 明代阳山为当时全国十三个铁冶所之一 年产铁 78 万斤 清代土纸 毛笔生产 兴盛一时 民国以后 开始出现一些官僚资本家经营的工矿企业 釆煤业 以木炭 柴油 为燃料的小火电业萌芽 18 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 工业基础雄厚 五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 国家先后把韶关作 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来建设 建立起韶关钢铁厂 韶关冶炼厂 韶关挖掘机 厂 凡口铅锌矿 大宝山矿等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 奠定了韶关工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七十年代 韶关已成为广东重要的工业基地 八十年代以来 韶关的工业得到了进 一步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 韶关工业紧紧围绕 建设粤北经济强市 的目标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依托资源优势 积极发展优势产业 基本形成了资源型产业突出 加工工业雄 厚 部分轻工业份量较重的综合类工业城市 13 2014 年 韶关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375 亿 元 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348 亿元 钢铁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