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车床的主轴箱部件设计课程设计_第1页
普通车床的主轴箱部件设计课程设计_第2页
普通车床的主轴箱部件设计课程设计_第3页
普通车床的主轴箱部件设计课程设计_第4页
普通车床的主轴箱部件设计课程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课程程设设计计 普通车床的主轴箱部件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 2012 级 1 班 指导教师 学 院 2015 年 12 月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目录目录 1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 1 1 确定机床运动参数 1 1 1 1 原始参数 1 1 1 2 确定主电机 1 1 1 3 主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 1 1 1 4 确定齿轮的齿数 3 1 1 5 确定系统的传动系统图 3 2 运动设计运动设计 5 2 1 确定各轴转速 5 2 1 1 确定主轴计算转速 5 2 1 2 各传动轴计算转速 5 2 1 3 各齿轮计算转速 5 2 1 4 核算主轴误差 5 2 2 带传动设计 5 2 2 1 确定计算功率 5 2 1 2 选取 V 带型 5 2 1 3 确定带轮直径和验算带速 5 2 1 4 确定传动中心距和带的基准长度 6 2 1 5 验算小带轮的包角 6 2 1 6 确定带的根数 6 2 1 7 计算带的张紧力 6 2 1 8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 7 2 3 各传动齿轮模数的确定和校核 7 2 3 1 模数的确定 7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2 3 2 齿轮的校核 8 2 4 确定各轴的最小直径 10 2 5 轴承的选择 11 2 5 1 初选轴承的型号 11 2 5 2 轴承寿命校核 11 2 6 轴的校核 12 2 7 操纵机构的设计 14 2 7 1 操纵机构类型的选择 14 2 7 2 操纵机构的参数计算 14 2 8 键的选择 14 2 8 1 键的类型选择 14 2 8 2 键的校核 16 3 主轴组件设计主轴组件设计 17 3 1 主轴内孔直径的确定 17 3 2 主轴外径的确定 17 3 3 主轴前段悬伸量 17 3 4 主轴组件最佳跨距选择 17 4 箱体结构设计箱体结构设计 19 5 变速箱的润滑变速箱的润滑 20 结论结论 21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1 1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 1 1 确定机床运动参数确定机床运动参数 1 1 1 原始参数原始参数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有极变速装置进行的 因此 在设计前期通过查阅 机床设 计图册 的方式 对各类车床 铣床等主轴变速机构及进给机构的结构和变速方式进行 了充分的了解 明确了设计的内容 对车床的主轴箱进行设计 主电机的功率 主电机的功率 3kw 最大转速 2000r min 最低转速 400r min 公比 1 26 工件材料 钢铁材料 道具材料 硬质合金 1 1 2 确定主电机确定主电机 电机功率 3kw 电机型号 Y100L2 4 电机转速 1420r min 1 1 3 主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主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 拟定传动方案 包括传动形式选择以及开停 制动 换向 操纵等整个传动系统的 确定 传动形式则指传动和变速的元件 机构以及组成 安排不同特点的传动形式 变 速类型 传动方案和形式与结构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 和工作性能也有关系 因此 确 定传动方案和形式 要从结构 工艺 性能及经济性等多方面统一考虑 确定结构式 方案 a 421 2228 总体设计 2 方案 b 41 228 主变速传动系从电动机道主轴 通常为降速传动 接近电动机的转速较高 传动的 转矩较小 尺寸小一些 反之靠近主轴的传动件转速较低 传动的转矩较大 尺寸就较 大 因此在拟定主变速传动系时 应尽可能将传动副较多的变速组安排在前面 传动副 数少的变速组放在后面 使主变速传动系中更多的传动件在高速范围内工作 尺寸小一 些 以节省变速箱的造价 减少变速箱的外形尺寸 也就是满足传动副前多后少的原则 确定传动方案 通过验算最后扩大组的变速范围 52 2 26 1 r 1 24 a 00 4 26 1r 1 42 b 所以方案 a 为优 ba r r 设计结构网 传动副的极限传动比和传动组的极限变速范围 在降速运动时 为防 止齿轮的直径过大而使其径向尺寸过大 常限制最小传动比 升速传动时 为 4 1 min i 防止产生过大的振动和噪音 常限制最大传动比 斜齿轮比较平稳 可取2 max i 故变速组的最大变速范围为 检查变速组的变速范围5 2 max i10 8 minmaxmax iiR 是否超过极限值时 只需检查最后一个扩大组 因为其他变速组的变速范围都比最后扩 大组的小 只要最后扩大组的变速范围不超过极限值 其他变速组就不会超过极限值 依据中间轴变速范围小的原则设计设计结构网如下所示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3 由 查表选取标准转速 其标准转速是 4 06 1 26 1 400 500 630 800 1250 1600 2000 由此可以确定系统的转速图 421 2228 min max r n n n 总体设计 4 1 1 4 确定齿轮的齿数确定齿轮的齿数 确定齿轮齿数的原则和要求 齿轮的齿数和不应过大 齿轮的齿数和过大会加大两轴之间的中心距 使 z S z S 机床结构庞大 一般推荐 200 100 z S 最小齿轮的齿数要尽可能少 但同时要考虑 最小齿轮不产生根切 机床变速箱中标准直圆柱齿轮 一般最小齿数 18 min Z 受限制的最小齿轮齿数应大于 18 20 齿轮齿数应符合转速图上传动比的要求 实际传动比 齿数之比 与理论传动比 转速图上要求的传动比 之间有误差 但不能过大 确定齿数所造成的转数所造成的 转速误差 一般不应超过 0 0 0 0 1 10 由系统结构图和转速图可知 系统采用双联滑移齿轮 Sz 6060 6262 6464 6666 6868 7070 7272 74 74 1 1 a i Sz 50 52 54 66 68 70 72 74 Sz 50 52 54 66 68 70 72 74 26 1 1 i 2 a Sz 44 52 54 60 62 70 72 78Sz 44 52 54 60 62 70 72 78 6 1 1 i 3 a 由以上几行可以挑出 7272 是共同适用的 选取是共同适用的 选取 则从表中可以查出小齿 则从表中可以查出小齿 z s72s z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5 轮齿数分别是轮齿数分别是 3636 3232 2828 即 即 36 36ia1 40 32i 2a 44 28i 3 a 1 1 5 确定系统的传动系统图确定系统的传动系统图 由以上可以确定系统的传动系统图 为 总体设计 6 2 运动设计运动设计 2 1 确定各轴转速确定各轴转速 2 1 1 确定主轴计算转速确定主轴计算转速 min 630 1 26400 1 3 8 1 3 min rnn z IV 2 1 2 各传动轴计算转速各传动轴计算转速 轴 的可从主轴 630r min 按的传动副找上去 2 26 1 1 轴 的计算转速 630r min 轴 的计算转速 1000r min 轴 的计算转速 1250r min 2 1 3 各齿轮的计算转速各齿轮的计算转速 传动组 c 中 28 44 只计算的齿轮 计算转速 28z min 1000n 28z r jc 44 25 只计算的齿轮 计算转速 28z min 630n 28z r jc 传动组 b 中主动齿轮 z28 44 计算转速为 min 1000n 28 r jbz 传动组 a 中主动齿轮 z32 40 计算转速为 min 1250n 32 r jbz 2 1 4 核算主轴误差核算主轴误差 85 2012 1 26 1 1 1 1 1 140 125 1420n 2 实 min r2000n 标 0 0 0 0 0 0 564 0 2000 2000 2012 85 100 n n n 标 标实 所以合适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7 2 2 带传动设计带传动设计 V 带传动中 轴间距 A 可以加大 由于是摩擦传递 带与轮槽之间会有打滑 宜 可缓和冲击和隔离振动 使传动平稳 带轮结构简单 但尺寸较大 机床中常用 作电机输出轴的定比传动 电动机转速 传递功率 传动比1420r min n3kw p 三班班制一天运转 18 小时 工作年数 10 年 0 88 i 2 2 1 确定计算功率确定计算功率 由 机械设计 表 8 7 工作系数查得 156 P A k3 1k A 由 机械设计 8 21 得 156 P kwPP AC 9 333 1k 2 2 2 选取选取 v 带型带型 根据小带轮的转速和计算功率 选 A 带型 2 2 3 确定带轮直径和验算带速确定带轮直径和验算带速 带轮的直径越小 带的弯曲应力越大 为提高带的使用寿命 小带轮的直径不应过小 即 查 表 8 8 图 8 11 和由表 8 6 取小带轮基mmd75d min1 157 P 155 P 准直径mm125d1 则mmid 5 142 125 143 125d1 2 直径系列值mm140d2 实际传动比892 0 140 125 i 2 1 d d 传动比相对误差 0 0 0 0 0 0 53 1 88 0 892 088 0 i i i 故允许 验算带速 52 5 32 9 100060 142012514 3 100060 v 11 sm nd 故带速合适 总体设计 8 2 2 4 确定传动中心距和带的基准长度确定传动中心距和带的基准长度 带轮的中心距 通常根据机床的总体布局初步选定 一般可在下列范围内选取 根 据 机械设计 经验公式 8 20 152 P 设中心距为 则 0 a 2121 d2ad55 0 dd 于是 53075 145 0 a 初取中心距mm400a0 带长 mm a dd dda 2 1216 42 2l 0 2 21 2100 由 机械设计 表 8 2 查取相近的基准长度 146 P d Lmm1250 d L 按 机械设计 公式 8 23 计算实际中心距 158 P mm LL a d 81 433 2 2 12161250 400 2 a 0 0 0 a 2 2 5 验算小带轮的包角验算小带轮的包角 由 机械设计 公式 8 25 得 158 P ooo a dd 12002 1783 57180 12 o 故合适 2 2 6 确定带的根数确定带的根数 由 机械设计 公式 8 26 得 158 P 3066 2 93 0 99 013 0 92 1 9 3 z 00 L c kkpp p 即取带数 z 3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9 2 2 7 计算带的张紧力计算带的张紧力 0 F 查 机械设计 表 8 3 mkgq 1 0 由 机械设计 式 8 27 得 Nqv k k v p F z 81 177 5 2 500 2 c 0 2 2 8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 根据 机械设计 式 8 28 得 158 P NZFFQ97 922 2 02 178 sin81 17732 2 sin2 0 2 3 各传动齿轮模数的确定和校核各传动齿轮模数的确定和校核 2 3 1 模数的确定模数的确定 齿轮模数的选择应参考同类型机床的设计经验 如齿轮模数选择的过小 齿轮经不 起冲击 易磨损 如果选择的过大 齿数和将较小 使变速组内的最小齿数小于 17 产 生根切现象 并且最小齿轮还有可能无法套装到轴上 齿轮可套装在轴上的条件为齿轮 的齿槽到孔壁或键槽底部的壁厚应大于或等于 2m m 为齿轮模数 以保证齿轮具有足够 的强度 对于已选好模数的齿轮 还要进行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 在模数相 同的传动组中 只需验算齿数最少的齿轮 根据计算出的 mw 和 mj 中的大值取相似的 标准模数 也可先判断出 mw 和 mj 中的大值再进行计算 齿轮材料可选用优质中碳钢 齿面高频淬火处理 提高齿轮的耐磨性和寿命 a 传动组 32 齿齿轮的模数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3 2 2 1 16020 uzn uKP m HPcm H 轮齿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总体设计 10 3430 zn KP m FPcm F 1250 c n25 1 u kwPP E 85 2 为齿宽系数取值为 5 10 取值为 8 m 查表得 MPa HimHP 5229 0 MPa Him 580 MPa FimFP 450 计算得 11 2 H m16 1 F m 传动组 a 的齿轮模数为 3 b 传动组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3 2 2 1 16020 uzn uKP m HPcm H 轮齿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3430 zn KP m FPcm F 1000 c n57 1 u kwPP E 82 2 为齿宽系数取值为 5 10 取值为 8 m 查表得 MPa HimHP 5229 0 MPa Him 580 MPa FimFP 450 计算得 64 2 H m36 1 F m 传动组 b 的齿轮模数为 3 C 传动组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1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3 2 2 1 16020 uzn uKP m HPcm H 轮齿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3430 zn KP m FPcm F 1000 c n57 1 u kwPP E 61 2 为齿宽系数取值为 5 10 取值为 8 m 查表得 MPa HimHP 5229 0 MPa Him 580 MPa FimFP 450 计算得 61 2 H m1 1 F m 传动组 c 的齿轮模数为 3 传动组 a 的分度圆直径 36 齿 d mz 84mm 32 齿 d mz 96mm 40 齿 d mz 120mm 传动组 b 的分度圆直径 28 齿 d mz 84mm 44 齿 d mz 132mm 36 齿 d mz 108mm 传动组 c 的分度圆直径 28 齿 d mz 84mm 44 齿 d mz 132mm 齿宽 mmmb m 24 2 3 2 齿轮的校核齿轮的校核 a 传动组 总体设计 12 32 齿齿轮校核 由图查的5 2 1 a F Y 由图查的67 1 1 a S Y 因 所以6 1 719 0 75 0 25 0 Y mmN n P T 46 1 1029 2 1055 9 确定动载系数 sm dn 25 6 100060 齿轮精度为 7 级 15 1 v K 查表得 工况系数 35 1 A K 齿轮不对称分布 25 0 d 025 1 K N b dTK bFK A tA 84 26 2 1 2 1 K 91 1 K KKKK VA MPaYYY bdm KT SaFaF 66 12 2 查图 4 21 3 得MPa lF 450 lim 查表 4 10 取25 1 min F S 由图 4 22 得903 0 1 N Y 查图 4 23 得1 1 X Y 由 MPaYY S XN F lF F 08 325 111 min lim 由 MPaMP FF 08 325a66 12 11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13 故 32 齿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b 传动组 28 齿齿轮校核 由图查的57 2 1 a F Y 由图查的62 1 1 a S Y 因 所以693 1 693 0 75 0 25 0 Y mmN n P T 46 1 10865 2 1055 9 确定动载系数 sm dn 4 4 100060 齿轮精度为 7 级 1 1 v K 查表得 工况系数 35 1 A K 齿轮不对称分布 28 0 d 02 1 K N b dTK bFK A tA 37 38 2 1 2 1 K 82 1 K KKKK VA MPaYYY bdm KT SaFaF 75 49 2 由 MPaMP FF 08 325a75 49 11 故 28 齿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c 传动组 28 齿齿轮校核 由图查的57 2 1 a F Y 总体设计 14 由图查的62 1 1 a S Y 因 所以693 1 693 0 75 0 25 0 Y mmN n P T 46 1 10865 2 1055 9 确定动载系数 sm dn 4 4 100060 齿轮精度为 7 级 1 1 v K 查表得 工况系数 35 1 A K 齿轮不对称分布 28 0 d 02 1 K N b dTK bFK A tA 37 38 2 1 2 1 K 82 1 K KKKK VA MPaYYY bdm KT SaFaF 75 49 2 由 MPaMP FF 08 325a75 49 11 故 28 齿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同理可进行 a 传动组中其他齿轮和 b 传动组 c 传动组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经 计算都满足要求 2 4 确定各轴的最小直径确定各轴的最小直径 当轴上由键槽时 d 值应相应增大 4 5 当轴为花键轴时 可将估算值减小 7 为 花键轴的小径 空心轴时 需乘以计算系数 b b 值见 机械设计手册 表 7 12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15 1 轴的直径 85 2 Pmin 1250 1 rn 1 轴自身材料选用 45 号钢 72 19914 c I n P d 2 轴的直径 82 2 Pmin 1000 2 rn 29 21914 c I n P d 3 轴的直径 79 2 Pmin 630 3 rn 82 23914 c I n P d 4 轴的直径 77 2 Pmin 630 3 rn 82 23914 c I n P d 2 5 轴承的选择轴承的选择 2 5 1 初选轴承型号初选轴承型号 I 轴的轴承型号为 7005C 角接触球轴承 II 轴的轴承型号为 7005C 角接触球轴承 III 轴的轴承型号为 7005C 角接触球轴承 IV 轴的轴承型号为 3021 圆锥滚子轴承轴承 IV 轴的轴承型号为 NN3000K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2 5 2 轴承寿命校核轴承寿命校核 以 I 轴的轴承为例 7005C 角接触球轴承 由手册查得 NCr 3 10 2 16 总体设计 16 NC r 3 0 10 5 10 047 0 10500 166 ora CF 用线性插值法得25 0 e 25 051 0 807 166 eFF ra 查表得 56 0 X78 1 Y 考虑轴承工作中有中等冲击 查得5 1 p f NYFfP ap 2 476816678 1 80756 105 1 xFr 按寿命的校核 校核 轴轴承 7005C 角接触球轴承 基本额定寿命 转 6 10 10 P C L 寿命指数 NP 当量动载荷 转为单位 基本额定寿命 以 6 10 10L 用表示轴承的转速 r min 则以小时数表示的轴承基本额定寿命为 V F n h L10 h P C n L h 60 106 10 经过温度系数修正后 基本额定寿命计算公式为 t f h P Cf n L t h 60 106 10 由于工作温度 取C o 120 1 t f hL h 2327 1088 2 102 161 125060 10 3 3 36 10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17 因为 hhL h 20002327 10 故选用轴承 7005C 能满足工作要求 2 6 轴的校核轴的校核 III 轴受力情况复杂 故对此轴进行校核 I 轴对 II 轴的作用力 取齿数为 28 44 的传动副传动力 大齿轮传递的扭矩 mmN n P T 6 42747 630 82 2 1055 9 1055 9 6 2 2 6 1 圆周力N d T Ft69 647 132 6 4274722 1 1 1 径向力NFF tr 74 23520tan69 647tan 11 IV 轴对 III 轴的作用力 取齿数为 28 44 的传动副传动力 小齿轮传递的扭矩 mmN n P T 8 42292 630 79 2 1055 9 1055 9 6 2 2 6 1 圆周力N d T Ft97 1006 283 8 4229222 3 1 2 径向力NFF tr 4 36620tan97 1006tan 22 水平受力图 总体设计 18 NFH78 146169 647 302 157 97 1006 302 200 1 NFH07 38503 1815 300 102 32 738 302 127 2 水平弯矩图 mmNMH 11461 1 mmNMH 5 32902022578 1461 2 垂直受力图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19 NFFF rrv 05 532 300 175 302 190 121 NFFF rrv 16 140 302 105 302 137 212 垂直弯矩图 mmNMv 2 10011819007 385 1 mmNMv 55 2502917507 385 2 总体设计 20 合成弯矩图 mmNMMM HV 9 109293 4 438532 100118 22 2 1 2 11 mmNMMM HV 5 329851 5 32890055 25029 22 2 2 2 22 mmNTT 1 65341 1 齿轮单向旋转6 0 当量弯矩 mmNTMM 84 331228 1 653416 0 5 328900 2 2 22 2 最大危险截面处唯一 MPa W M S 75 51 401 0 84 331228 3 45 号钢 MPa b 60 1 符合要求 MPaMPa b 6075 51 1 2 7 操纵机构的设计操纵机构的设计 2 7 1 操纵机构类型的选择操纵机构类型的选择 机床的操纵机构用于控制机床各执行件的启起动 停止 制动 变速 换向等 其 中 用来控制机床速度变换的机构成为变速操纵机构 例如 控制齿轮变速组中不同齿 轮的接合 脱开 以实现机床运动速度的变换 变速操纵机构可采用手动式机械操纵机 构或自动式液压操纵机构 机械操纵机构以采用分散操纵机构或中等复杂的集中操纵机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21 构为宜 变速操纵机构中应有定位机构 要注意防止操纵机构发生干涉 操作要方便 省力 安全 可靠 手动操纵机构是由人直接操纵控制手柄 手轮等 靠机械传动来实现操纵要求 手 动操纵机构按照控制的执行件数量不同 可以分为单独操纵机构和集中操纵机构 单独 操纵机构又称为分散式操纵机构 是一个操纵件只控制一个执行件的操纵机构 其特点 是结构简单 动作可靠 制造维修方便 可灵活安排手柄位置 本设计中采用三组摆动 式单独操纵机构 2 7 2 操纵机构的计算操纵机构的计算 e S H 2 sin2 50 S 0 40 mme20 mme S H 5 5320 20sin2 50 2 sin2 mmLL H S e753 092 2 5 5316 50 16 22 5 73205 53 eHR 34 0 5 732 50 222 sin eH S R S 故合适 0 40 00 90 60 2 8 键的选择键的选择 2 8 1 键的类型选择键的类型选择 键的规格 总体设计 22 I 轴圆头平键 8 7 18 II 轴圆头平键 6 6 22 带轮圆头平键 8 7 20 IV 轴圆头平键 9 7 20 2 8 2 键的校核键的校核 以 I 轴为例校核键的强度 键 轴 轮毂的材料都是钢材 取许用挤压应力 MPa p 110 键的工作长度圆头平键 mmbLl10 键与轮毂的接触高度 mmhk5 35 0 MPa kdL T p 62 43 102 3 MPa p 110 所以该平键合适 其他轴的平键同理进行校核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23 3 主轴组件设计主轴组件设计 3 1 主轴内孔直径的确定主轴内孔直径的确定 主轴孔径过小 使从中通过的棒料或拉杆直径受到限制 而且深孔加工也较为困难 主轴孔径可减小主轴重量 提高固有频率 为了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 主轴孔径也应适 当增大 但是 当主轴外径一定时 增大孔径受到结构和刚度要求的限制 孔径增大会减小主轴的壁厚 如果轴壁过薄 就要影响主轴正常工作 对于中型机 床主轴后轴颈的直径与孔径之差不要小于 20 25mm 主轴尾端最薄处的直径差不要小 于 10 15mm 同时 孔径的增大会削弱主轴的刚度 主轴端部的刚度与截面惯性矩成 正比 主轴孔径 d 确定后 可根据主轴的使用及加工要求选择锥孔的锥度 锥孔仅用于 定心是 锥度应取大些 若锥孔除用于定心外 还要求自锁 借以传递转矩时 锥度应 小些 主轴的孔径选为mmd35 3 2 主轴外径的确定主轴外径的确定 主轴外径的大小对主轴部件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增大主轴外径 D 可使主轴组件 的刚度和抗振性得到较大的提高 对于空心主轴 增大外径还能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 因此 现代机床的主轴外径有增大的趋势 但是 增大主轴的外径尺寸 主轴上安装的元件尺寸也会相应增大 造成结构空间 的增大 要达到相同的公差 制造就更加困难 采用的轴承成本也较高 受到轴承允许 的速度参数限制 对于电机功率为 3kW 的车床 主轴前轴径可取 75mm 后轴颈 D2取 0 7 0 85 D1 取 D2 60mm 3 3 主轴前端伸长量主轴前端伸长量 a 主轴悬伸量是指主轴前端至前支撑点的距离 它的大小对主轴组件的刚度和抗振性 有显著影响 悬伸量小 轴端位移就小 刚度得到提高 在主轴尺寸参数中 主轴悬伸量对主轴组件静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大 主轴悬伸量的 大小往往受到结构限制 主要取决于主轴前端部的结构型式及尺寸 刀具或夹具的安装 方式 前轴承的类型及配置 润滑与密封装置的结构尺寸等 主轴设计时 在满足结构 要求的前提下 应最大限度地缩短主轴的悬伸量 a 在参考同类型机床的机构设计后 选取主轴悬伸量约为 50mm 总体设计 24 3 4 主轴组件最佳跨距选择主轴组件最佳跨距选择 支承跨距 L 是指主轴相邻两支承的支反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 合理确定主轴支承 跨距 L 是获得主轴部件的最大静刚度的重要条件之一 主轴采用二支承结构 前支承对主轴组件的刚度和抗振性影响要比后支距的影响大 得多 因此可按主轴的最佳支距 L0来选取 前 后支距可根据结构情况适当确定 轴前支承采取圆锥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NN3000K 型 后支承采取圆锥滚子轴承 30211 型 初步设计时 主轴的当量直径 D 可取为前后轴径外径的平均值 即 cm DD D75 6 2 65 7 2 21 惯性矩 cm dD I89 93 64 5 375 6 64 4444 轴承的刚度通过查取 现代机床使用设计手册 图 4 1 17 获得 前轴承刚度 KA 1600N m 中轴承刚度 KA 1350N m 2 4 7 1 61 61 12101600 89 93101 266 cm K EI C A 2 4 7 2 01 215 1 1350 1600 12101600 89 93101 26 1 6 cm K K K EI C B A A 由平方根叠加法 2 1 0 0211 0 nLCCL nn 取带入式中得 cmCL56 1701 2152 12 1 20 0 cmL92 16 1 0 cmL81 15 2 0 结合主轴的结构 最终选取主轴前后支距为 300mm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设计 25 4 箱体结构设计箱体结构设计 变速箱箱体时变速箱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时支持和固定轴系零件 保证 轴系零件的运转 润滑和密封 设计机体时应综合考虑传动质量 加工工艺及制造成本 等诸多要素 铸造机体一般常用灰铸铁制成 因灰铸铁有其优点 它铸造性能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