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论文格式(2011.3)_第1页
自考本科--论文格式(2011.3)_第2页
自考本科--论文格式(2011.3)_第3页
自考本科--论文格式(2011.3)_第4页
自考本科--论文格式(201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江西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学院 自考生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书自考生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书 题目题目 系系 别别 专专 业业 班班 级级 准考证号准考证号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起讫日期起讫日期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职称职称 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 日日 期期 江西科技学院教务处印制江西科技学院教务处印制 2 说说 明明 1 毕业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并经系或专业学科组审定 下达到 学生 2 进度表由学生填写 每集中指导一次交指导教师签署审查意见 并作 为毕业论文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 3 本任务书在毕业设计 论文 完成后 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 作为 论文评阅和毕业设计 论文 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3 一 毕业设计 论文 的要求和内容一 毕业设计 论文 的要求和内容 二 毕业 设计 论文进度计划二 毕业 设计 论文进度计划 序号各阶段工作内容起讫日期备 注 三 主要参考资料三 主要参考资料 4 四 毕业设计 论文 进度表四 毕业设计 论文 进度表 本表指导一次填写一次 交指导教师签署审查意见 第一次指导 月 日 学生主要工作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年 月 日 第二次指导 月 日 学生主要工作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年 月 日 第三次指导 月 日 学生主要工作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年 月 日 5 七 其他 学生提交 七 其他 学生提交 论文 1 份 理科 5000 字以上 文科 6000 字以上 指 导 教 师 系 负 责 人 学生开始执行 任务书日期 学 生 姓 名 送交毕业设计 论文 日期 6 江西科技学院自考生毕业设计江西科技学院自考生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评阅人评审表评阅人评审表 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准考证号 评阅人姓名评阅人姓名职称及学历所在系 评 价 项 目好较好一般差 01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 求 02 题目难易度 03 题目工作量 选题选题 质量质量 04 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05 查阅文献资料能力 06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07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 08 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 能力能力 水平水平 09 外文应用能力 10 文题相符 11 写作水平 12 写作规范 13 篇幅 成果成果 质量质量 14 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 毕业设计 论文 原创性毕业设计 论文 原创性 是 部分引用 部分抄袭 抄袭 评阅人评定成绩评阅人评定成绩 分为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五等 评评 阅阅 人人 评评 语语 评阅人签名 年 月 日 注 评阅人由指导教师以外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部分特殊专业也可由具有讲师职称 的教师担任 7 密级 学号 自自考考生生毕毕业业 设设计计 论论文文 我国二手车鉴定评估体系的探讨 系系 别 别 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专专 业 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班 级 级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 王华中王华中 完成日期 完成日期 2013 10 52013 10 5 8 江西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学院 届自考本科生毕业设计届自考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资料袋封面资料袋封面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题目 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准考证号 所所 在在 系 系 年级 班级 年级 班级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 职职 称 称 资资 料料 清清 单单 1 任务书 任务书 2 评阅人评审表 评阅人评审表 3 答辩资格审查表 答辩资格审查表 4 答辩记录表 答辩记录表 5 答 答辩评分表辩评分表 6 毕业 设计 论文 毕业 设计 论文 7 翻译资料 翻译资料 8 工程设计图纸 工程设计图纸 9 程序及光盘 程序及光盘 10 其他资料 其他资料 日期 日期 年年 月月 日至日至 年年 月月 日日 9 密级 密级 学号 学号 自自考考生生毕毕业业 设设计计 论论文文 中部崛起视野中的中东部互动发展与经济合作研究中部崛起视野中的中东部互动发展与经济合作研究 系系 别 别 专专 业 业 班班 级 级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完成日期 黑体小四号 距顶边 3cm 可直接复制 黑体一号居中 单倍行距 黑体小二号居中 单倍行距 宋体小三号 单倍行距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格式范例 格式范例 10 摘要摘要 迄今为止 20 多年的市场化改革 使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 在中国经济发展 的同时 区域经济差距拉大 地区之间竞争加剧 各地从本地利益出发 结果导致国内统一市场难 以真正形成 区域间经济合作难以有效开展 因此 国家提出要统筹区域发展 中部崛起 正是在 这种指导思想下提出 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看 区域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已成为一种趋势 打破各个区域独立发展 的思维方式 确立区域协调 互动发展已是时代的要求 为此 除政府应适时调整区域政策以外 还必须引入市场机制 倡导区际开放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基于这种认识 本 文试图从区域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 以中东部的经济合作为主线 提出了在促进中部崛起 的战略背景下实现中东部互动发展的理论 模式与对策 关键词 关键词 统筹区域发展 中部崛起 互动发展 标题 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单倍行距 段前 段后 各一行 内容 宋体小四号 行距 20 磅 段前段 后 0 行 宋体五号居中 宋体小四号 行距 20 磅 段前 1 行 段后 0 行 关键词 三字加粗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格式范例 格式范例 11 ABSTRACT So far the process of market oriented reform has made Chinese economy change a lot However while China s economy is growing economic disparity between regions is enlarged Different regions have implemented local policies which do damage to market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regions Therefore the state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Mid China s Rising was directed by this guide line And it is becoming the state s strategy Key Words integr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Times New Roman 三号居中 加粗 单倍行距 段前 段后各一行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行距 20 磅 段前段后 0 磅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段前 1 行 段后 0 行 Key Words 加粗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格式范例 格式范例 12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引引 言言 1 1 1 西方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4 1 1 1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4 第二章第二章 中部崛起与中东部互动发展的战略意义中部崛起与中东部互动发展的战略意义 14 第六章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62 一级节标题 宋体小四 单倍行距 段前 段后 各 0 3 行 两端对齐 页码右对齐 左缩进 2 字符 标题 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单倍行距 段前 段后各一行 章标题 宋体四号 加粗 单倍行距 段 前 段后 0 行 两端对齐 页码右对齐 二级节标题 宋体小四号 单倍行距 段前 段 后各 0 3 行 两端对齐 页码右对齐 左缩进 4 字 符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格式范例 格式范例 13 第第 1 1 章章 引言引言 1 11 1 概述概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力的增强 面对地区发展差距 特别 是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扩大 我国政府正式把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 2004 年 3 月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是我国现代化 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形成东中西 互动 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 要方面 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 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有利于增强国 家财力 物力和科技实力 更好地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东 中 西部地区要加强多种形 式的合作 在协调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国家第一次明确提出 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 并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部崛起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 具有深远影响 中部经济板块是 支撑我国总体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战略支点 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解决内需不足 结构调 整和 三农 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部崛起战略是对东部大发展 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大振兴战 略的重要补充和支撑 1 21 2 我国理论界关于区域发展的理论我国理论界关于区域发展的理论 1 2 1 反梯度推移理论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 科技日报 2004 年 3 月 6 日 第 3 版 章标题 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单倍行距 段前 段后各一行 章序号与章名间空一个汉字符 一级节标题 黑体小四号 加粗 单倍行 距 段前 1 行 段后 0 5 行 缩进 2 字符 序号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符字符 二级节标题 宋体小四号 单倍行距 段 前 1 行 段后 0 5 行 首行缩进 2 字符 序号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符 段落文字 宋体小四号 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体 小四号 两端对齐书写 段落首行左缩进 2 个汉字 符 行距 20 磅 段落中有数学表达式时 可根据表 达需要设置该段的行距 段前 0 行 段后 0 行 在本页中的脚注 页注 小五号宋体 列在相应正 文同一页最下部并与正文部分用细线 版面宽度的 1 4 长 隔开 段前 0 磅 段后 0 磅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格式范例 格式范例 14 反梯度推移理论是我国学者针对梯度推移理论并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理 论 梯度推移理论认为 一个区域的经济部门特别是主要产业部门所处于的生命循环阶段决 定了区域发展的梯度 处在创新阶段的产业一般出现在高梯度发达地区 而产业发展到衰老 阶段后 一般会有向低梯度落后地区转移的趋势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格式范例 格式范例 15 第第 3 3 章章 中东部互动发展与经济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分析中东部互动发展与经济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分析 3 23 2 中部经济发展的现状中部经济发展的现状 3 3 1 地区总体经济发展状况 表 3 1 中部五省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速度比较 时 间江 西湖 南湖 北河 南安 徽全 国 1999 年7 88 38 38 08 17 1 2000 年8 09 09 39 48 38 0 2001 年8 89 09 19 18 67 0 2002 年10 59 09 19 58 98 0 2003 年13 09 69 410 89 29 3 2004 年13 212 011 313 712 59 5 置于表的上方 宋体五号居中 单倍行距 段前 段后各 0 5 行 表序与表名文字之 间空一个汉字符宽度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格式范例 格式范例 16 图 3 2 非线性构形状态转移过程示意图 2 S R 2 s R 1 1LRI 其中 R S分别为抗力和载荷效应的均值 D1 E1 S1 S2 D2 S2 P0 P2 P1 E2 a fc b d 中部地区要素量 东部地区要素量 置于图的下方 宋体五号 单倍行距 段 前 段后各 0 5 行 图序与图名文字之间 空一个汉字符宽度 公式居中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格式范例 格式范例 17 第第 7 7 章章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 7 17 1 结论结论 本文的研究工作初步探讨了中部经济增长的未来空间演化问题 给出了具有一定普遍意 义的分析方法 中部五省位于中国中部 得中原者得天下 东部要率先现代化 东北部要 重新昂头 西部要加快大开发 都要求中部的坚实支撑 中部凹陷东西必然失衡 中部梗阻 东西必然割裂 只有中部坚挺通畅 东西才能良性互动 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空间就在于此 7 27 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本文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但依然任重道远 尚有许多有待进一步深入进行的 研究工作 这里择其要者简要讨论如下 1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于果 对我院转型期发展战略的思考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6 6 1 6 2 高景德 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