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的优化选择_第1页
无功补偿的优化选择_第2页
无功补偿的优化选择_第3页
无功补偿的优化选择_第4页
无功补偿的优化选择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功补偿的优化选择无功补偿的优化选择 来源 免费论文网 李动周 康海叶 2006 2 26 09 52 00 网友评论 条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本文 我要投 稿 摘要 近年来 随着电网的进一步完善 工农业生产用电规模不断扩大 用电量的日 益增长和用电结构的变化 使得电力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电力的供不应求迫使人们在降 损节能上多做文章 因此 人们根据电力网的运行特点 从无功传输过程消耗有功的角度 推行了无功补偿 关键词 无功补偿 优化选择 近年来 随着农村电网的进一步完善 工农业生产用电规模不断扩大 用电量的 日益增长和用电结构的变化 使得电力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电力的供不应求迫使人们在 降损节能上多做文章 因此 人们根据电力网的运行特点 从无功传输过程消耗有功的角 度 推行了无功补偿 众所周知 电力网在运行时 电源供给的无功功率是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的前 提 它为电能的输送 转换创造了条件 没有它 变压器就不能变压与输送电能 没有它 电动机的旋转磁场就建立不起来 电动机就无法转动 但是 长距离输送无功电力 又会 造成有功功率的损耗和电压质量的降低 这不仅电力网的安全运行 而且也影响产品的质 量 因此 如何减少无功电力的长距离输送 已成为电力部门和用电必不可少的课题 为 此 我们根据用电设备消耗无功的多少 在负荷较集中 无功消耗较多的地点增设了无功 电源点 使无功的需求量就地得到解决 这样不但减少了无功传输过程中造成的能量损耗 和电压降落 而且提高了供用电双方和的经济效益 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 虽然无功补偿 能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一定的效益 但补偿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很多 也就是说怎样进行补偿 才能收到最佳的效益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补偿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做到合理的 补偿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无功补偿的原则无功补偿的原则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分级补偿 就地平衡 具体如下 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 既要满足全网的总无功平衡 又要满足分线 分站 的无功平衡 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 以分散补偿为主 这就要求在负荷集中的地方进行 补偿 既要在变电站进行大容量集中补偿 又要在配电线路 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处进 行分散补偿 目的是做到无功就地平衡 减少其长距离输送 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 以低压补偿为主 这和分散补偿相辅相成 降损与调压相结合 以降损为主 兼顾调压 这是针对线路长 分支多 负荷分 散 功率因数低的线路 这种线路最显著的特点是 负荷率低 线路损失大 若对此线路 补偿 可明显提高线路的供电能力 供电部门的无功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 因为无功消耗大约 60 在配电变压器 中 其余的消耗在用户的用电设备中 若两者不能很好地配合 可能造成轻载或空载时过 补偿 满负荷时欠补偿 使补偿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2 根据补偿原则 确定无功补偿容量根据补偿原则 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按照上述的基本原则 根据无功在电力系统中的去向 确定几种主要的补偿方式 及其容量 变电站高压集中补偿 这种补偿是在变电站 10 6 kV 母线上集中装设高压并联 电容器组 用以补偿主变的空载无功损耗和线路漏补的无功功率 在农网上 除了大宗 用户外 县局基本上采用这种补偿 比如 涉县各变电站在未进行人工补偿以前 cos 0 85 根据功率因数 0 85 调整电费标准 每月罚款为月总电费的 2 5 经过各站装设 了电容器补偿后 平均 cos 0 9 每月电费减少 0 5 一年下来 功率因数奖电费约为 60 万元 为企业增加了效益 随线补偿 将电容器分散安装在高压配电线路上 主要补偿线路上的无功消耗 还可以提高线路末端电压 改善电压质量 其补偿容量一般遵循 三分之二 原则 即补偿 容量为无功负荷的三分之二 而电压降为 DU PR QX Ue 例 1 一条 10kV 线路 长为 5km 导线型号 LGJ 70 其中 g 0 46W km X0 0 411 km 所带负荷 200 j150 在线路末端补偿 QC 100kvar 求线路损耗和电压 降 求线路上的损耗 补偿前 P1 3 I2R 3 2002 1502 102 5 0 46 4313W 补偿后 P2 3 I2R 3 2002 150 100 2 102 5 0 46 2933W 则一年少损失电量 A P1 P2 T 10 3 4313 2933 365 24 10 3 12089kWh 求电压降 补偿前 U PR QX U 200 0 46 5 150 0 411 5 10 77V 补偿后 U PR QX U 200 0 46 5 150 100 0 411 5 10 56V 所以补偿后电压由 9 92kV 提高到 9 94kV 改善了电压质量 3 随器补偿随器补偿 将电容器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 主要补偿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无功功率和漏磁 无功功率 一般情况下 农网配变负载率较低 轻载或空载时 无功负荷主要是变压器的 空载励磁无功 因此配变无功补偿容量不易超过其空载无功 否则 在配变接近空载时可 能造成过补偿 所以应按式 Qb I0 Se 100 其中 I0 是空载电流百分数 从手册中可查 出 Se是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但对于用户的变压器补偿 因其负荷率高 补偿时应从提高 变压器出力的角度考虑 例 2 涉县良种场有一台变压器 Se 80kVA cos 0 8 带一抽水用电动机 Pe 75kW P Se cos 80 0 8 64kW 75kW 由公式 Qb P tg 可知 应补偿无功 Qb 25kvar 4 随电动机补偿随电动机补偿 将电容器直接并联在电动机上 用以补偿电动机的无功消耗 据运行统计 县级 农网中约有 60 的无功功率消耗在电动机上 因此 搞好电动机的无功补偿 使其无功就 地平衡 既能减少配电线路的损耗 同时还可以提高电动机的出力 一般对 7 5kW 以上电 动机进行补偿时 确定容量应按 QC 3UeI0 另外 对于排灌所带机械负荷较大的电动机 补偿容量可适当加大 大于电动机的空载无功 但要小于额定无功负荷 即 Q0 QC Qe 例 3 涉县自来水公司 一条线路长 1km 导线型号 LGJ 70 其中 g 0 46W km X0 0 411 km 带一抽水用电动机 Pe 95kW 实用负荷为 100 j60 由 于长期超载 在电动机上补偿无功 QC 30kvar 求补偿前后线路的损耗和电动机的出力 视在功率 S 1002 602 1 2 116 26kVA 求线路上的损耗 补偿前 P1 3 I2R 1002 602 0 382 1 0 46 43 32kW 补偿后 P1 3 I2R 1002 60 30 2 0 382 1 0 46 34 72kW P1 P2 43 32 34 72 8 6 kW 则一年少损失电量 8 6 24 365 75 33MWh 求电动机出力 补偿前 PN 95kW 95kW 电动机运行正常 提高了电动机的出力 5 低压集中补偿低压集中补偿 在低压母线上装设自动投切的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主要补偿变压器本身及以上输 电线路的无功功率损耗 而在配电线路上产生的损耗并未减少 因此 补偿不宜过大 否 则变压器轻载或空载运行时 将造成过补偿 补偿容量应以变压器额定容量的 30 40 确定 即 Qb 0 3 0 4 SN 或从提高功率因数的角度考虑 Qb P tg 1 tg 2 其中 tg 1 tg 2是补偿前后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6 补偿位置的确定补偿位置的确定 上述介绍了不同目的的补偿各不相同 但补偿位置在哪最合理呢 一般我们考虑 把并联电容器安置在负荷较集中的地方或无功消耗严重的设备周围 7 补偿后带来的效益补偿后带来的效益 从提高功率因数上 还是以涉县电力局为例 功率因数由 0 8 提高到 0 9 左右 月电费罚 3 7 万元 到奖 2 5 万元 赢利 7 2 万元 给带来经济效益 从电压质量上来说 如例 1 末端电压由 9 92kV 提高到 9 94kV 保证了产品质 量 给用户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 从降损节能上来说 降低了电能损耗 减少了电费的支出 同样给用户带来经济 效益 如例 3 年节能 7 533 万 kWh 按电价 0 5857 元 kWh 年节约电费 7 533 0 5857 4 4 万元 从提高变压器的处理上来说 由于减少了无功电流 所以提高了变压器的出力 如例 2 良种场若不是进行无功补偿 变压器长期处于超载运行 会因长期过热而烧坏变 压器 而新安装一台变压器 100kVA 需投资 1 3 万元 但经过补偿 只需要投资近 1000 元就解决了变压器超载运行的 给良种场增创了 1 2 万元的经济效益 总之 无功补偿不仅能改善农网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 而且可以使无功负荷就地 平衡 提高农网的经济运行水平 同时降低电费支出 减轻工农业生产的负担 所以进行 无功补偿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我们应下决心去抓 真正让用户得到实惠 1 前言 无功补偿 就其概念而言早为人所知 它就是借助于无功补偿设备提供必要的无功功率 以提高系统的功 率因数 降低能耗 改善电网电压质量 无功补偿的合理配置原则 从电力网无功功率消耗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 各级网络和输配电设备都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 尤以 低压配电网所占比重最大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无功功率的传输损耗 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 无功补偿 设备的配置 应按照 分级补偿 就地平衡 的原则 合理布局 1 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 以局部为主 2 电力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 在配电网络中 用户消耗的无功功率约占 50 60 其余的无功功率消耗在配电网中 因此 为了减少 无功功率在网络中的输送 要尽可能地实现就地补偿 就地平衡 所以必须由电力部门和用户共同进行补 偿 3 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 以分散为主 集中补偿 是在变电所集中装设较大容量的补偿电容器 分散补偿 指在配电网络中分散的负荷区 如配 电线路 配电变压器和用户的用电设备等进行的无功补偿 集中补偿 主要是补偿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 耗 以及减少变电所以上输电线路的无功电力 从而降低供电网络的无功损耗 但不能降低配电网络的无 功损耗 因为用户需要的无功通过变电所以下的配电线路向负荷端输送 所以为了有效地降低线损 必须 做到无功功率在哪里发生 就应在哪里补偿 所以 中 低压配电网应以分散补偿为主 4 降损与调压相结合 以降损为主 2 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功率因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交流用电设备在其工作过程中 除消耗有功功率外 还需要无功功率 当有功 功率 P 一定时 如减少无功功率 Q 则功率因数便能够提高 在极端情况下 当 Q 0 时 则其力率 1 因此提高功率因数问题的实质就是减少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需要量 2 1 异步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是耗用无功功率的主要设备 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与转子间的气隙是决定异步电动机需要较多无功的主要因素 而异步电动机所耗用的无 功功率是由其空载时的无功功率和一定负载下无功功率增加值两部分所组成 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 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 变压器消耗无功的主要成份是它的空载无功功率 它和负载率的大小无关 因而 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 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其处于低 负载运行状态 2 2 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 10 时 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 无功功率将增长得很快 据有关资料统计 当供 电电压为额定值的 110 时 一般工厂的无功将增加 35 左右 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 无功功率也相 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率因数有所提高 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所以 应当采取措施 使电力系统的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 2 3 电网频率的波动也会对异步电机和变压器的磁化无功功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2 4 以上论述了影响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一些主要因素 因此必须要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 能够使低压 电力网功率因数提高的一些实用方法 使低压网能够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 达到降损节能的效果 3 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主要方法是采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 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随机补偿 随器补 偿 跟踪补偿 3 1 随机补偿 随机补偿就是将低压电容器组与电动机并接 通过控制 保护装置与电机 同时投切 随机补偿适用于补 偿电动机的无功消耗 以补励磁无功为主 此种方式可较好地限制用电单位无功负荷 随机补偿的优点是 用电设备运行时 无功补偿投入 用电设备停运时 补偿设备也退出 而且不需频繁 调整补偿容量 具有投资少 占位小 安装容易 配置方便灵活 维护简单 事故率低等 3 2 随器补偿 随器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保险接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 以补偿配电变压器空载无功的补偿方式 配变在轻载或空载时的无功负荷主要是变压器的空载励磁无功 配变空载无功是用电单位无功负荷的主要 部分 对于轻负载的配变而言 这部分损耗占供电量的比例很大 从而导致电费单价的增加 随器补偿的优点 接线简单 维护管理方便 能有效地补偿配变空载无功 限制农网无功基荷 使该部分 无功就地平衡 从而提高配变利用率 降低无功网损 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是目前补偿无功最有效的手段 之一 3 3 跟踪补偿 跟踪补偿是指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 将低压电容器组补偿在大用户 0 4kv 母线上的补偿 方式 适用于 100kVA 以上的专用配变用户 可以替代随机 随器两种补偿方式 补偿效果好 跟踪补偿的优点是运行方式灵活 运行维护工作量小 比前两种补偿方式寿命相对延长 运行更可靠 但 缺点是控制保护装置复杂 首期投资相对较大 但当这三种补偿方式的经济性接近时 应优先选用跟踪补 偿方式 4 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选择方法 无功补偿容量以提高功率因数为主要目的时 补偿容量的选择分两大类讨论 即单负荷就地补偿容量的选 择 主要指电动机 和多负荷补偿容量的选择 指集中和局部分组补偿 4 1 单负荷就地补偿容量的选择的几种方法 1 美国资料推荐 Qc 1 3 Pe 额定容量的 1 3 2 日本方法 从电气计算日文杂志中查到 1 4 1 2 容量计算 考虑负载率及极对数等因素 按式 5 选取的补偿容量 在任何负载情况下都不会出现过补偿 而且功 率因数可以补偿到 0 90 以上 此法在节能技术上广泛应用 对一般情况都可行 特别适用于 Io Ie 比值较 高的电动机和负载率较低的电动机 但是对于 Io Ie 较低的电动机额定负载运行状态下 其补偿效果较差 3 经验系数法 由于电机极数不同 按极数大小确定经验系数选择容量 比较接近实际需要的电容器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 70 负荷时 补后功率因数可在 0 95 0 97 之间 经验系数表 电机类型 一般电机 起重电机 冶金电机 极数 2 4 6 8 10 8 10 补偿容量 kvar kw 0 2 0 2 0 25 0 25 0 3 0 35 0 4 0 5 0 6 0 75 电机容量大时选下限 小时选上限 电压高时选下限 小时选上限 4 Qc P 1 COS2 1 1 1 COS2 2 1 实际测试比较准确方法此法适用于任何一般感性负荷需要精确补偿的就地补偿容量的计算 4 如果测试比较麻烦 可以按下式 Qc 3UeIo 10 3 kvar Io 空载电流 2Ie 1 COS e 瑞典电气公司推荐公式 Qo QC 若电动机带额定负载运行 即负载率 1 则 Qo QC 根据电机学知识可知 对于 Io Ie 较低的电动机 少极 大功率电动机 在较高的负载率 时吸收的 无功功率 Q 与激励容量 Qo 的比值较高 即两者相差较大 在考虑导线较长 无功经济当量较高的大功 率电动机以较高的负载率运行方式下 此式来选取是合理的 5 按电动机额定数据计算 Q k 1 cos2 e 3UeIe 10 3 kvar K 为与电动机极数有关的一个系数 极数 2 4 6 8 10 K 值 0 7 0 8 0 85 0 9 4 2 多负荷补偿容量的选择 多负荷补偿容量的选择是根据补偿前后的功率因数来确定 1 对已生产企业欲提高功率因数 其补偿容量 Qc 按下式选择 Qe KmKj tg 1 tg 2 Tm 式中 Km 为最大负荷月时有功功率消耗量 由有功电能表读得 Kj 为补偿容量计算系数 可取 0 8 0 9 Tm 为企业的月工作小时数 tg 1 tg 2 意义同前 tg 1 由有功和无功电能表读数求得 2 对处于设计阶段的企业 无功补偿容量 Qc 按下式选择 Qc KnPn tg 1 tg 2 式中 Kn 为年平均有功负荷系数 一般取 0 7 0 75 Pn 为企业有功功率之和 tg 1 tg 2 意义同前 tg 1 可根据企业负荷性质查手册近似取值 也可用加权平均功率因数求得 cos 1 多负荷的集中补偿电容器安装简单 运行可靠 利用率较高 但电气设备不连续运转或轻负荷运行时 会 造成过补偿 使运行电压抬高 电压质量变坏 因此这种方法选择的容量 对于低压来说最好采用电容器 组自动控制补偿 即根据负荷大小自动投入无功补偿容量的多少 对高压来说应考虑采取防过补偿措施 5 无功补偿的效益 在现代用电企业中 在数量众多 容量大小不等的感性设备连接于电力系统中 以致电网传输功率除有功 功率外 还需无功功率 如自然平均功率因数在 0 70 0 85 之间 企业消耗电网的无功功率约占消耗有功 功率的 60 90 如果把功率因数提高到 0 95 左右 则无功消耗只占有功消耗的 30 左右 由于减少了 电网无功功率的输入 会给用电企业带来效益 5 1 节省企业电费开支 提高功率因数对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明显的 因为国家电价制度中 从 合理利用有限电能出发 对不同企业的功率因数规定了要求达到的不同数值 低于规定的数值 需要多收 电费 高于规定数值 可相应地减少电费 可见 提高功率因数对企业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5 2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讲 在同样有功功率下 因功率因数的提高 负荷电 流减少 因此向负荷传送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 开关和导线等供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 从而满足了 负荷增长的需要 如果原网络已趋于过载 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 输送无功电流的减少 使系统不致于过 载运行 从而发挥原有设备的潜力 对尚处于设计阶段的新建企业来说则能降低设备容量 减少投资费用 在一定条件下 改善后的功率因数可以使所选变压器容量降低 因此 使用无功补偿不但减少初次投资费 用 而且减少了运行后的基本电费 5 3 降低系统的能耗 补偿前后线路传送的有功功率不变 P IUCOS 由于 COS 提高 补偿后的电压 U2 稍大于补偿前 电压 U1 为分析问题方便 可认为 U2 U1 从而导出 I1COS 1 I2COS 2 即 I1 I2 COS 2 COS 1 这样线 损 P 减少的百分数为 P 1 I22 I12 100 1 COS2 1 COS2 2 100 当功率因数从 0 70 0 85 提高到 0 95 时 由 2 式可求得有功损耗将降低 20 45 5 4 改善电压质量 以线路末端只有一个集中负荷为例 假设线路电阻和电抗为 R X 有功和无功为 P Q 则电压损失 U 为 U PR QX Ue 10 3 KV 两部分损失 PR Ue 输送有功负荷 P 产生的 QX Ue 输送无功负荷 Q 产生的 配电线路 X 2 4 R U 大部分为输送无功负荷 Q 产生的 变压器 X 5 10 R QX Ue 5 10 PR Ue 变压器 U 几乎全为输送无功负荷 Q 产生的 可以看出 若减少无功功率 Q 则有利于线路末端电压的稳定 有利于大电动机的起动 因此 无功补偿 能改善电压质量 一般电压稳定不宜超过 3 但是如果只追求改善电压质量来装设电容器是很不经济的 对于无功补偿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功率因数 减少线损 调压只是一个辅助作用 5 5 三相异步电动机通过就地补偿后 由于电流的下降 功率因数的提高 从而增加了变压器的容量 计算公式如下 S P COS 1 COS 2 COS 1 1 如一台额定功率为 155KW 水泵的电机 补前功率因数为 0 857 补偿后功率因数为 0 967 根据上面公式 计算其增容量为 155 0 857 0 967 0 857 1 24KVA 6 应用实例 烟台市能源监测中心于 2003 年 4 月 24 29 30 日对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B 区制冷机 空压机电机进 行了电机补偿装置的安装调试 从安装后测试结果看 平均降低电流 22 51 A 电机功率因数提高到 0 98 见测试结果对比表 减少了公司内部低压电网的消耗 从而达到了节电的目的 测试结果对比表 设备名称 设备容量 kW 补前功率因数 COS 1 补后功率因数 COS 2 电流下降 A 制冷压缩机 LM1 110M B4 110 0 84 0 98 22 制冷压缩机 LM1 200M B2 220 0 89 0 98 41 制冷压缩机 LM1 250MA1 C1 250 0 86 0 98 51 制冷压缩机 2DLGS K2 D2 250 0 89 0 986 49 制冷压缩机 2DLGS K2 D5 250 0 89 0 98 48 空气压缩机 20S 200A D1 150 0 87 0 98 38 空气压缩机 20S 200A D2 150 0 86 0 978 36 空气压缩机 20S 200A D3 150 0 87 0 982 40 空气压缩机 60A 160 B1 160 0 88 0 98 46 空气压缩机 60A 160 B2 160 0 89 0 973 48 1 由于电流减少 变压器的铜损及公司内部的低压损耗都降低 配电系统电流下降率 1 0 87 0 98 100 11 配电系统损耗下降率 1 0 872 0 982 100 21 2 该公司 B 区制冷机 空压机电动机补偿的总容量为 780 千乏 电流平均总下降 518 A 依据 GB T12497 1997 中计算公式 安装电动机补偿装置后 年可节电量 补偿容量 无功经济当量 年运行时 间 780 0 04 24 300 224640kWh 节约价值 11 2 万元 补偿投资费用 包括设备的购置 安装及现场调 试 为 6 24 万元 80 元 千乏 七 结论 文中集中探讨了无功补偿技术对用电单位的低压配电网的影响以及提高功率因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介绍了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讨论了如何确定无功功率的补偿容量 确 保补偿技术经济 合理 安全可靠 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浅谈配网低压无功补偿浅谈配网低压无功补偿 来源 免费论文网 邱振敏 2006 3 2 14 39 00 网友评论 条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本文 我要投稿 摘要 浅谈配网低压无功补偿 1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 2 无功的补偿 3 无功补偿方式 4 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 关键词 配网 低压 无功 补偿 1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 无论是负荷还是民用负荷 大多数均为感性 所有电感负载均需要补偿大量的无 功功率 提供这些无功功率有两条途径 一是输电系统提供 二是补偿电容器提供 如果 由输电系统提供 则设计输电系统时 既要考虑有功功率 也要考虑无功功率 由输电系 统传输无功功率 将造成输电线路及变压器损耗的增加 降低系统的经济效益 而由补偿 电容器就地提供无功功率 就可以避免由输电系统传输无功功率 从而降低无功损耗 提 高系统的传输功率 图图 1 无功功率补偿原理图无功功率补偿原理图 S1为功率因数改善前的视在功率 S2为功率因数改善后的视在功率 2 无功的经济补偿无功的经济补偿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 在高压侧或低压侧均可进行补偿 但是 如果在低压侧进行 补偿 既可减少变压器 输电线路等的损耗 又可提高变压器 输电线路的利用率及提高 负载端的端电压 所以补偿电容器的安装越靠近负载端 对用户而言越可获取较大的经济 效益 由图 1 可见 装设补偿电容器后 改善了负荷侧的功率因数 用电负荷所需的无功 功率 由电容器直接提供 可以降低电网的总电流 式中 I 视在电流 Ip 有功电流 Ic 电容电流 因为在低压侧装设了电容器补偿无功电流 即无功电流由电容器提供 所以在进 行电网设计时 只考虑有功电流即可 大大节省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投资 对于已有的电 网 也能够提高电网的出力 2 1 减少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的损耗 Pn 3I2 R 3I2p R 3I2q R 式中 Pn 有功功率损失 R 每项输电线路的电阻 含输电线路及变压器 输电线路电阻 R KL A 式中 K 电阻系数 A 导线截面积 L 导线长度 m 变压器电阻 R YkU2 Sn 式中 Yk 变压器短路阻抗 U 系统电压 V Sn 变压器额定容量 kVA 2 2 增加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利用率 所增加的利用率为 P2 P1 P1 cos1 cos2 1 100 式中 cos 1 改善前的功率因数 cos 2 改善后的功率因数 2 3 提高系统的端电压减少系统的电压降 du Qc Sn Xk 式中 du 电压提高百分比 Qc 补偿电容器的容量 kvar Sn 变压器容量 kVA Xk 变压器阻抗百分比 3 无功补偿方式无功补偿方式 上而言 无功补偿最好的方式是在哪里需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