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汇总_第1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汇总_第2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汇总_第3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汇总_第4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汇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6 1 构件 独立的运动单元 零件 独立的制造单元 机构 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 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 用构件 间能有确定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 机构 机 架 1 个 原动件 1 个 从动件 若干 机器 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的系统 注 从力的角度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差别 故将机构和机器统 称为机械 1 机构运动简图的要点 1 构件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 2 运动 副的种类和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 3 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 以及构件尺寸与实际机构成比例 该项机构示意图不需要 2 运动副 两构件组成运动副 1 高副 两构件点或线接 触 2 低副 两构件面接触组成 例如转动副 移动副 3 自由度 F 原动件数目 自由度计算公式 为高副数目 为低副数目 为活动构件数目 HHLL PPPPnnF 23 求解自由度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 复合铰链 2 局部自由 度 3 虚约束 4 杆长条件 最短杆 最长杆 其它两杆之和 满足杆长条件 则机构中存在整转副 I 满足杆长条件 若最短杆为机架 则为双曲柄机构 II 满足杆长条件 若最短杆为机架的邻边 则为曲柄摇 杆机构 III 满足杆长条件 若最短杆为机架的对边 则为双摇杆 2 16 机构 IV 不满足杆长条件 则为双摇杆机构 5 急回特性 摇杆转过角度均为摆角 摇杆左右极限位置的夹 角 的大小 而曲柄转过角度不同 例如 牛头刨床 往复 式输送机 急回特性可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或称行程速比系数 K 表 示 1 1 180 180 180 2 1 2 1 1 2 2 1 K K t t t t K 为极位夹角 连杆与曲柄两次共线时 两线之间的夹角 6 压力角 作用力 F 方向与作用点绝对速度方向的夹角 c v 7 从动件压力角 90 传动角 0 时产生死点 可用 飞轮或者构件本身惯性消除 8 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 I 按凸轮形状分 盘形 移动 圆柱凸轮 端面 II 按推杆形状分 1 尖顶 构造简 单 易磨损 用于仪表机构 只用于受力不大的低速机构 2 滚子 磨损小 应用广 3 平底 受力好 润滑好 用于高速转动 效率高 但是无法进入凹面 III 按推杆运 动分 直动 对心 偏置 摆动 IV 按保持接触方式分 力封闭 重力 弹簧等 几何形状封闭 凹槽 等宽 等 径 主回凸轮 9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 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 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方向沿接触点 3 16 的法线方向 压力角的大小与凸轮基圆尺寸有关 基圆半径越小 压力角 越大 当压力角过大时可以考虑增大基圆的半径 10 凸轮给从动件的力 F 可以如图分解为沿从动件的有用分力 F 和使从动件压紧导路的有害分力 F F F tan 11 凸轮机构的自锁现象 在 角增大的同时 F 增大 使导 路摩擦力 大于有用分力 F 系统无法运动 当压力角超过许用值 即发 生自锁 在摆动凸轮机构中建议 35 45 在 直动凸轮 机构中建议 30 在回程凸轮机构中建议 70 80 12 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与冲击的关系 I 多项式运动规律 1 等速运动 一次多项式 运动规律 刚性冲击 2 等加 等减速 二次多项式 运动规律 柔性冲击 3 五次多项 式运动规律 无冲击 适用于高速凸轮机构 II 三角 函数运动规律 1 余弦加速度 简谐 运动规律 柔性 冲击 2 正弦加速度 摆线 运动规律 无冲击 III 改 进型运动规律 将集中运动规律组合 以改善运动特性 13 凸轮滚子机构半径的确定 为滚子半径 为理论轮廓的曲率半径 为工作轮廓的曲率半径 Ta r I 轮廓内凹时 II 轮廓外凸时 当 Ta r Ta r F F F 4 16 时 轮廓变尖 出现失真现象 所以要使机构正0 Ta r 常工作 对于外凸轮廓要使 T r min 注 平底推杆凸轮机构也会出现失真现象 可以增大凸轮的 基圆半径来解决问题 14 齿轮啮合基本定律 设 P 为两啮合齿轮的相对瞬心 啮合齿 轮公法线与齿轮连心线交点 传动比 21O O 1 2 1 2 2 1 12 b b r r PO PO i 需要恒定 即需要为常数 PO PO 1 2 15 齿轮渐开线 口诀 弧长等于发生线 基圆切线是法线 曲线形状随基圆 基圆内无渐开线 啮合线 两啮合齿轮基圆的内公切线 啮合角 节圆公切线与啮合线之间的夹角 即节圆的压 力角 16 齿轮的基本参数 弧长 弧长 齿槽宽齿厚 齿根圆 齿顶圆 kkffaa esdrdr 基圆上的弧长 法向齿距 周节 齿距 周节 bnkkk ppesp fa hh高度 齿根高 分度圆到齿根高度 齿顶高 分度圆到齿顶 分度圆 人为规定 标准齿轮中分度圆与节圆重合 分度圆 参数用 r d e s p e s 表示 无下标 轮齿的齿数为 zBhhh fa 齿宽 轮齿轴向的厚度全齿高 mzrmzdpm pzpdzpdm 2 1 有故定义 只能取某些简单的值 人为规定 分度圆的周长模数 5 16 齿轮各项参数的计算公式 mzd 短齿制正常齿齿顶高系数 80 1 aaaaa hhhmhh 3025 0 cccmchh af 短齿制正常齿顶隙系数 mchhhh afa 2 mhzhdd aaa 2 2 mchzhdd aff 22 2 17 分度圆压力角 arcos r 为基圆半径 r 为分度圆半 b r b r 径 所以 coscosmzddb 所以 coscos cos pm z mz z d pp b bn 18 齿轮重合度 表示同时参加啮合的轮齿的对数 用 1 才能连续传动 表示 越大 轮齿平均受力越小 传动越 平稳 19 mccces 21 00 为标准值即顶隙即理论上齿侧间隙为 标准安装时的中心距 2121 rrrcra fa 20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 1 成形法 用渐开线齿形的成形 刀具直接切出齿形 例如盘铣刀和指状铣刀 成形法的优 点 方法简单 不需要专用机床 缺点 生产效率低 精度 差 仅适用于单件生产及精度要求不高的齿轮加工 2 范成 法 利用一对齿轮 或者齿轮与齿条 互相啮合时 其共轭 齿阔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切齿的 常见的刀具例如齿轮插 刀 刀具顶部比正常齿高出 以便切出顶隙部分 刀具模mc 拟啮合旋转并轴向运动 缺点 只能间断地切削 生产效率 6 16 低 齿条插刀 顶部比传动用的齿条高出 刀具进行轴mc 向运动 切出的齿轮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相等 缺点 只能间断地切削 生产效率低 齿轮滚刀 其在工作面上 的投影为一齿条 能够进行连续切削 21 最少齿数和根切 根切会削弱齿轮的抗弯强度 使重合度 下降 对于 20 和 1 的正常齿制标准渐开线齿轮 a h 当用齿条加工时 其最小齿数为 17 若允许略有根切 正常 齿标准齿轮的实际最小齿数可取 14 如何解决根切 变位齿轮可以制成齿数少于最少齿数而无根 切的齿轮 可以实现非标准中心距的无侧隙传动 可以使大 小齿轮的抗弯能力比较接近 还可以增大齿厚 提高轮齿的 抗弯强度 以切削标准齿轮时的位置为基准 刀具移动的距离 xm 称为变位量 x 称为变为系数 并规定远离轮坯中心时 x 为正值 称为正变位 反之为负值 称为负变位 22 轮系的分类 定轴轮系 轴线固定 周转轮系 轴有公转 复合轮系 两者混合 一对定轴齿轮的传动比公式 a b b a b a ab z z n n i 对于 定轴 齿轮系 设输入轴的角速度为 输出轴的角 1 速度为 m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m m i 1 1 齿轮系中齿轮转向判断 用箭头表示 两齿轮外啮合时 箭头方向相反 同时指向或者背离啮合点 即头头相对或者 7 16 尾尾相对 两齿轮内啮合时 箭头方向相同 蜗轮蜗杆判断涡轮的转动方向 判断蜗杆的螺纹是左旋还是 右旋 左旋用左手 右旋用右手 用手顺着蜗杆的旋转方向 把握蜗杆 拇指指向即为涡轮的旋转方向 周转轮系 包括只需要一个原动件的行星轮系和需要两个原 动件的差动轮系 的传动比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至转化轮系从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至转化轮系从 KG KG nn nn n n i H H K H H G H K H G H GK 注 不能忘记减去行星架的转速 此外 判断 G 与 K 两轮的 转向是否相同 如果转向相同 则最后的结果符号取 如果转向相反 则结果的符号取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关键在于找出周转轮系 剩下的均 为定轴轮系 计算时要先名明确传递的路线是从哪一个轮传 向下一个轮 23 周期性 速度波动 当外力作用 周期性 变化时 机械 主轴的角速度也作 周期性的 变化 机械的这种 有规律 的 周期性的 速度变化称为 周期性 速度波动 在一个 整周期中 驱动力所做的输入功和阻力所作的输出功是相等 的 这是周期性速度波动的重要特征 24 调节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常用方法是在机械中加上一个转动惯 量很大的回转件 飞轮 选择飞轮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避 免机械运转速度发生过大的波动 而且可以选择功率较小的 原动机 8 16 对于非周期性的速度波动 我们可以采用调速器进行调节 机械式离心调速器 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 但是它的体积 庞大 灵敏度低 近代机器多采用电子调速装置 26 飞轮转动惯量的选择 2 max m A J 注 1 为最大功 22 min 2 maxminmaxmax 2 1 m JJEEA max A 亏 即飞轮的动能极限差值 的确定方法可以参照书本 max A 99 页 2 为主轴转动角速度的算数平均值 2 minmax mm 3 为不均匀系数 m minmax 27 刚性 回转件的平衡 目的是使回转件工作时离心力达到 平衡 以消除附加动压力 尽可能减轻有害的机械振动 平面 平衡的方法 安装平衡质量 使得配重对轴的离心 力 或质径积 的矢量和与要平衡的重量的离心力 或质径 积 矢量和为 0 注 对于一些轴向尺寸较小的回转件 如叶轮 飞轮 砂轮 等 可近似地认为其质量分布在同一平面内 但是对于一些 轴向尺寸较大的回转件 如多缸发动机曲柄 电动机转子 汽轮机转子和机床主轴等 其质量分布于多个平面内 不可 以看作在同一平面内进行质量平衡的计算 28 螺纹的用途 1 链接 2 传动 螺纹参数 S nP S 为导程 P 为螺距 n 为螺旋线数 注 9 16 P 为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S 为同一 条螺旋线上的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的轴向距离 关于螺纹升角 为中径 2 2 tand d nP 螺纹的类型 1 矩形螺纹 牙侧角 0 2 非矩形螺 纹 牙侧角 0 三角形螺纹 牙型角 60 为国 家标准普通螺纹 牙型角 55 为管螺纹 梯形螺纹 牙型角 75 牙侧角 15 锯齿形螺纹 牙型角 33 牙侧角 3 螺纹的效率 有效功与输入功的比 螺旋副的效率仅与螺 纹升角有关 锯齿形螺纹的牙侧角比梯形螺纹的牙侧角小 所以锯齿形螺纹的效率比梯形螺纹的效率高 但是只适用于 承受单方向的轴向载荷 自锁条件 1 矩形螺纹当斜面倾角小于摩擦角时 发生自锁 2 非矩形螺纹 当螺纹升角小于等于当量摩擦角时发生自 锁 注 用于连接的紧固螺纹必须满足自锁条件 为牙侧角 为摩擦系数 当量摩擦角 f f cos arctan 29 螺纹链接的基本类型 1 螺栓连接 螺栓和螺母配合 普通螺栓连接 螺栓与孔之间有间 隙 孔中不切制螺纹 加工简便 成本低 应用最广 铰制孔用螺栓 10 16 连接 其螺杆外径与螺栓孔的内径 具有同一基本尺寸 螺栓与孔之见 没有空隙 并常采用过渡配合 它 适用于承受垂直螺栓轴线的横向载 荷 2 螺钉连接 螺钉直接旋入螺纹孔 省去螺母 结构简单 但是不能 经常拆装 经常拆装会使连接件的 螺纹被磨损而失效 3 双头螺柱连接 连接较厚的被连接 件 或者为了结构紧凑而采用盲孔 的连接 该连接允许多次拆装而不 损坏被连接件 4 紧定螺钉连接 固定两零件的相对 位置 并可传递不大的力或者转矩 常见的螺纹紧固件 螺栓 有多种头部形状 双头螺柱 有座端和螺母端两个端 紧 固 螺钉 末端有平端 锥端 圆尖端 螺母 垫圈 增大被连接 件的支承面积以减小接触的挤压应力 30 预紧 对于不承受轴向工作载荷的螺纹 轴向的力即为预 紧力 11 16 螺纹连接的拧紧力矩 T 等于克服螺纹副相对转动的阻力矩 T1 和螺母支承面上的摩擦阻 力矩 T2 之和 为了充分发挥螺栓的工作能力和保证预紧可靠 螺栓的预 紧应力一般可达材料屈服极限 的 50 70 小直径的螺栓装配时应施加小的拧紧力矩 否则容易将螺栓杆拉断 力 矩的大小通常由经验判断 但是为了保证质量可以选择测 力矩扳手或者定力矩扳手 31 防松 连接用的三角形螺纹具有自锁性 一般情况下不会 发生脱落 但是在冲击 振动 变载的作用下 预紧力可能在某一瞬间消失 另外高温螺 纹连接有可能导致变形脱落 所以要进行防松 常用的防松措施 弹簧垫片 反弹力使螺纹间保持压紧 力和摩擦力 对顶螺母 两个 螺母的对顶作用 使得螺栓始终受到附加 的拉力和附加的摩擦力 结 构简单 适用于低速重载的场合 尼龙圈 锁紧螺母 螺母中嵌有尼龙 圈 拧上后尼龙圈内孔被胀大 箍紧螺栓 槽型螺母开口销 圆螺母 12 16 用带翅垫片 止动垫片 垫片折边以固定 螺母和被连接件的相对位置 其它方法 用冲头冲 2 3 点防松 粘合 剂涂于螺纹旋合后粘合剂固 化粘合达到防松效果 32 齿轮失效形式 1 轮齿折断 2 齿面点蚀 3 齿面胶合 4 齿面磨损 5 齿面塑性变形 轮齿折断 一般发生在齿根处 因为齿根处受到的弯曲 应力最大 淬火钢或铸铁制成 的齿轮 闭式硬齿面齿轮 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齿面点蚀 最先出现在齿面节线处 细小裂纹扩展后颗 粒剥落造成 通常发生在闭式 软齿面齿轮上 齿面胶合 发生在齿顶 齿根等相对速度较大处 高速 重载运动中 摩擦产生高温引 润滑油失效 齿面金属粘连 相对运动时较软的齿面沿滑 动方向被撕下形成沟纹 解决 方法 1 提高齿面硬度 2 减小齿面粗糙度 3 增加润滑 剂的粘度 低速 4 加抗胶 合剂 齿面磨损 1 磨粒磨损 颗粒进入齿面间引起磨粒磨损 开式传动中难以避免 齿 13 16 阔变形 导致噪声和振动 最终传动失效 2 跑合磨损 新制造的齿轮表面不光洁 刚 开始运转时会有磨损 使得表面变光洁 跑合结束后应该 清洗并更换润滑油 齿面塑性变形 重载导致齿面局部塑性变形 使齿阔失 去正确的齿形 在过载严重和 启动频繁的传动中常见 33 齿轮的接触强度由齿轮的模数和齿数乘积 mz 决定 mz 越 大 接触强度越大 齿轮的弯曲强度由齿轮的模数 m 决定 34 齿轮径向力判断 所有齿轮的径向力都指向齿轮的轴心 齿轮圆周力向力判断 圆周力都沿齿轮旋转地切线方向 主动轮的圆周力与转动方向相 反 从动轮圆周力与转动方向相同 齿轮轴向力判断 斜齿轮有 直齿轮没有 对于圆锥齿轮 轴向力从小端指向大端 判断一般斜齿轮主动轮的轴向力可用左右 手法则 左旋用左手 右旋用右手 用对 应的手四指沿主动轮的转向把握齿轮 拇 指方向即为轴向力的方向 从动轮的轴向 力方向与主动轮轴向力方向即可 注 一对齿轮中 一齿轮的轴向力与另一齿轮的径向力是反 14 16 作用里 也就是说等大 表示圆周力表示轴向力表示径向力 tar FFF 35 轴 轴的作用是支撑旋转的机械零件 如齿轮 带轮 链 轮 凸轮等 轴的分类 1 按承受的载荷分 转轴 传递扭矩又承受 弯矩 减速器转轴 只传递扭矩 卡车底部的 传动轴 只承受弯矩 2 按轴的形状分 直 轴 曲轴 汽车发动机轴 挠性钢丝轴 不 要求 轴的设计 1 为了便于安装 轴一般设计成从轴端逐渐向 中间增大的阶梯状 装零件的轴端应该有倒角 需要磨削的轴端有砂轮越程槽 车螺纹的轴端应 该有退刀槽 2 零件在轴向上的定位由轴肩或者 套筒确定 3 零件在轴向上的固定由轴肩 套筒 螺母或轴端挡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