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1_第1页
第九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1_第2页
第九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1_第3页
第九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1 1 猛虎捕食图猛虎捕食图 猛虎捕食图 新石器时代 岩石凿刻 纵 25 X 横 22 厘米 甘肃嘉峪关黑山 此幅尺寸并不太大的岩画 展示在我 们眼前的是一只体型硕大的凶恶猛 虎 它粗壮有力的前爪下踩踏着一只猎物 其余动物惊逃四散 强健成武的 猛虎 与周围那群瘦弱的动物形成对比 这 种具有夸张对比的手法 体现了原 始 先民对于猛兽威力的赞美 崇敬而又 畏惧的心理 2 2 彩陶缸绘鹳彩陶缸绘鹳 guanguan 鱼石斧纹鱼石斧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旋涡纹瓶 新石器时代 陶质彩绘 器高 47cm 口径 32 7cm 底径 19 5 厘米 文物欣赏 文物欣赏 1978 年 在河南临汝阎村出土了一件陶缸 其器形为敞口 圆唇 深腹 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 腹部是彩绘 鹳鱼石斧图 这幅 鹳鱼石斧 图 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 鹳鱼石斧图 画面纵 37 厘米 横 44 厘米 在绘画史上 它不仅反映了人 类童年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 而且以其宏伟的气势 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 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整幅作品的内容分为两组 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 石斧上 的孔眼 符号和紧缠的绳子 都被真实 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 左边画的 是一只圆眸 长喙 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 它昂着头 身躯稍微向后倾 显得 非常健美 嘴上衔着一条大鱼 面对竖立的石斧 美学特色 美学特色 鹳鱼石斧图 的表现手法与创作思想具有以下特色 作者根据石斧 鹳 画的不同形象 内容和要求 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去表现 石斧和鱼 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 起承转合刚柔互用的笔致 把表现对象的形 状和神情描绘得十分生动 鹳则直接用色彩涂染形体 惟有眼睛 用浓重的黑 线勾圈 中间用黑色圆点表现眼睛 显得分外有神 这幅作品已经孕育了中国 绘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两种基本形式 勾勒和没骨 勾勒 中国画技法的名称之一 用笔顺势为 勾 用笔逆势为 勒 一般 指用线条勾描物象轮廓 没骨法 中国画传统花卉 花鸟 画的一种画法 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 叶 而没有 笔骨 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 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 骨 没骨的 没 字 即淹没而含蓄之意 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 的融合在一起 不用勾轮廓 不要打底稿 更不能放底样拓描 作画时 要 求画者胸有成竹 一气呵成 3 3 龙凤仕女图龙凤仕女图 1949 年 2 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今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战 国楚墓帛画 绢本 墨绘 纵 31 2cm 横 23 2cm 龙凤仕女帛画是现存三幅最早的帛画作品之一 是研究战国时期楚文化的 珍贵资料 与 人物御龙帛画 和 帛书图像 比较 龙凤仕女帛画的笔触显 得较为古拙和简劲 所谓 帛画 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早在专门的纸 绢尚未发明 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 石板 器物或丝织物上 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 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 龙凤仕女图 1949 年 2 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 山楚墓出土 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龙凤仕女图 是随墓而葬的铭旌 m ng j ng 画上人物是墓主肖像 画中 随伴墓主的尚有吉祥图腾之物 所绘墓主是位挽髻贵妇 她长袍细腰 垂地而 盘的长衣前后张开 妇人侧身而立 上身略微前倾 双手合掌颇具虔诚之态 在仕女头顶左上方 一只矫健振翅的凤鸟 双脚前屈后伸 大有意欲腾空之势 凤鸟形象几乎占据了画面重要的视觉位置 凤的前端 一龙扶摇直上 却不如 凤的姿态显耀 大概这是关于凤龙与阴阳象征的意义 有一种看法把两物比为 夔凤之争 夔败阵而逃 故而形象细小 缩到一旁显出弱势 全图表示着祈神 引导 使墓主灵魂升天这一主题 此画以线为造形手段 服装衬以卷曲云纹 袖口用斜线装饰 领口 腰部 后身及衣脚皆以墨色块面处理 毛笔用线生涩 不畅 粗细不一 形态古拙而简劲 体现了中国早期绘画的特征 4 4 人物人物御龙图御龙图 帛画细绢质地 高 37 5 厘米 宽 28 厘米 帛画上端缝裹细竹篾 并系丝 绳 其用途无疑是葬仪用的旌幡 这幅帛画一九七三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 可以说是 人物龙凤图 帛画的姊妹篇 二者从制作的时代到风格技法大体相同 但 人物御龙图 在 绘画技巧上比前者更趋成熟 画面中心绘一有胡须的男子 侧身直立 身配宝 剑 手执缰绳 驾驭着一条巨龙正向天国飞升 龙头高昂 身平伏呈舟形 翘 起的尾上立一只鹭 圆目长嘴 顶有翰毛 仰首向天 画中人物上方有一舆盖 三条飘带随风拂动 绘者较好地把握了从细微的局部来烘托主题 画中龙 人 物均面向左 而人物的飘带 舆盖上的饰物则向右 表现出 种较强的方向性和 人御龙出行时的动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视 龙 为神物 是通天地之灵物 它可以载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 这幅帛画反映出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 乘龙天游或乘龙升天的一种愿望 图中男子可能就是死者的侧面肖像 画中男 子 高冠岌岌 长剑陆离 而白鹭象征着男子的人格风范 同时白鹭又是传说 中仙境之物 整幅帛画呈现出男子走完了尘世之历程 踏上天游之行 御龙乘 风白鹭相随 表现出男子轩昂自若的风度 这种广阔的襟宇 正是中华民族文 化在艺术中的体现 反映出中华民族对生与死独特的认识 这幅帛画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金的粉彩的作品 人物用流畅的线条勾描 再 施以平涂和渲染 画中龙 鹭 舆盖基本用白描勾勒 表现出绘者纯熟的绘画 技艺和对状物的精心细致的观察 5 5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帛画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帛画 这件帛画上部宽 92 厘米 下部宽 47 7 厘米 长 205 厘米 它是出丧时作 为 遣车 先导所打的 幡 也被称作 非衣 有引魂升天之意 它上面的 画面分为三 最上端画的是天国现象 正中人首蛇身的女子是上天的主宰神女 娲 左右两边画有五只神鸟 右上角绘有扶桑树 树梢有一轮红日 里面立有 太阳神 金乌树枝间还有八个小太阳 左上角画的有弯月 蟾蜍和玉兔 一个 女子正乘龙飞入 这大概即是吞食仙药奔月的蟐娥 下方为象征天门的双阙 两守门人面目相对 正娓娓而谈 阙顶各有一豹护卫 中段为人间世界 在华 盖下面 画一老年贵夫人拄杖而立 她就是墓的主人 利仓的妻子 在她的前 边有两着刘氏冠的男子在跪献某物 后有三婢女相送 这是画面的中心 也是 作者着力描绘的重点 它通过表现墓主人华丽的服装 侍者的恭候和跪送的奴 主关系 反映出墓主平和与安闲自得的神态 是当时统治阶级在 无为 节 欲 等伪善口号下纵欲享乐的真实写照 中段的下端 玉璧垂磬 q ng 彩帛帐幔分飘左右 其下有七个着刘氏冠 的男子分左四右三拱手而坐 中间有鼎壶等食具 画面最前边还陈置了一排鼎 壶 表现了 列鼎而食 的奢侈场面 下段为地下 一裸体男子 郭沫若称是 禺强 双手托起象征大地的平板 脚踏双鱼 空白处还画有青白二龙 左右各画一龟 背驭猫头鹰 也叫鸱龟 巨人前面还有一些水族在游弋 古时认为大地是浮于海上的 故地下部分多画 以水族 这幅画的内容极为丰富 从人间到天上 地下 从现实到幻想 从人神 飞禽 水族 爬虫到日 月 云 树和工艺品等 画家把这些繁杂的事物形象 有机的组合一体 表现手法多样而协调 调试的装饰性和写实手法相结合 也 是这幅帛画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画中的飞鸟 异兽动态强烈 并略作夸张 而 图中的人物却很写实 人体结构 比例恰如其分 线条劲秀流畅 画面的构图 作者利用 T 型式样横竖的不同 巧妙地作为人间和天国的分界 使得画面和协自然 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