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一中吴铭艳论文_第1页
榕江一中吴铭艳论文_第2页
榕江一中吴铭艳论文_第3页
榕江一中吴铭艳论文_第4页
榕江一中吴铭艳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 榕江一中 吴铭艳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它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 让人得 到智慧启发 滋养人的浩然之气 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这已经 不只是一个教师思考的问题了 而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实现 中国梦 传统文化的滋养不可忽视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 人生 观 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是渴望世界 认识世界的真正开始 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 塑造学生价值观的良药 语文课堂承担 的不只是传承传统文化 更是提高能力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渠道 然 而面对现实的困境 语文课堂仍然杯水车薪 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坚定信心 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 一 传统文化的范畴语文课堂的界定 说文解字 称 文 错画也 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括语言 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 以及文物典章 礼仪制度等等 它包含 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 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 文化 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包括思想 文字 语言以及生活富足 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 音乐 武术 曲艺 棋类 节日 民俗 衣 冠服饰等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三大特征 民族性 滋养精神 和传承性 语文课堂在这里的界定是除了学校规定的以完成教学任 务为核心的 45 分钟行政课堂之外还包括能够滋养学生心灵 提高学 生能力 塑造学生人格的一切活动形式 二 高中生阅读能力调查反馈 广东游心公益基金联合新南社会发展中心曾对来自贵州 四川 甘肃 广东四个省份五所学校的高中生阅读能力 阅读条件及影响 阅读因素进行调研 调研报告显示这几所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 不齐 阅读能力与阅读氛围的营造 学校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自身 的素质等方面有关 在阅读内容上 学生首选的是励志和成长 部 分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向 选择传统文化方面的较少 报告在 学生阅读能力测试过程中选取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材料 需要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对于所论述事物的定义及作者的态度 学 生在回答的时候更注重从文中细节分析找出证据的关键句而非逻辑 语言表达观点 从学生的回答看出 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多数还停留 在考试式的思维 而不是一种自我提升和自我滋养的需要 温州某 中学针对全校学生阅读情况的 中学生阅读习惯调查报告 显示中 学生阅读时间普遍低于 1 个小时 45 学生年阅读量不足 5 本书 关注传统文化方面书籍低于 20 综合各个方面 中学生阅读能力 令人堪忧 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 高中阶段是学 生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是渴望世界 认识世 界的真正开始 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 塑造学生价值观的良药 语文课堂是这一使命的重要角色 三 传统文化走进课堂的方法 一 语文课堂 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 在总目标中提出 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 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文化品位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 思想感情 这明确了语文承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选材方面也比较注重传统文化的 必修一至 必修五 五个单元其中有两个单元是中国传统文化 主要以诗词与 经典名篇为主 因此 语文课堂也成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渠 道 如教材阅读课文苏轼的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 我 们在了解词的内容以及词人感情的同时 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关于 中秋节的由来 传说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俗 同时 还可以介绍 月 这个意象对于古代文人的情感寄托和人格照应 通过课堂学习 让 学生了解中秋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以及 月 这个意象在中国人文 心中的地位 又如杜甫的 登高 杜甫的 登高 是杜甫暮年时期 的人生写照 颠沛流离 重病缠身 国难当头 前途渺茫 归乡无 望 这样复杂的情感在这次登高中展露的淋漓精致 学习这首诗歌 除了完成诗歌技巧的学习以外 更重要的是古人登高这一习俗中给 予的感情 登高这种风俗的缘由以及风俗习惯同时要传承杜甫这种 高贵的人文精神 无论是登高习俗的寄托还是人文精神 都是能够 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 学习李密的 陈情表 了解官职升迁的传统 文化 学习 鸿门宴 了解座次与身份的高低贵贱 诗经 论语 孟子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语文课堂是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二 与时俱进 传统文化现代演绎方式以及现代的解读方式 于丹教授说 如何让现在的孩子关注传统文化 这个问题本 身就让年轻人反感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 演绎方式 人为地去将其扭转过来 这本身就违背规律的 中国的 传统文化更多的是精神范畴的 而精神的慰藉和滋养在任何一个时 代都是必须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只是演绎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让 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首先要尊重时代的变迁 以年轻人喜 欢的方式去了解传统文化 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在这方面 主要做的尝试有 第一 利用现代媒介手段 让 学生更直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如播放于丹教授的 论语心得 庄子心得 让学生明白 论语 庄子 这些经典传统文化对现 代人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精神滋养 对自己的未来有 更好的规划 而且这种直观的解读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 二 运用 情人节 圣诞节 这些具有典型西方文化特征的节日 与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比较 激发学生对这两种文化的思考 碰撞 思想的火花 从学生追捧的节日找到切入点 对照中国传统文化在 不同时代的演绎方式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传播 从而达到传承的 目的 第三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传统文化现象 比如说现在的春 节是怎么过的 吃的食物有哪些 人们是如何去准备这些食物 这 里面有哪些传统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人的 春节 哪些文化内涵得 到了传承 哪些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而做出改变 比如说到 春节 的时候 学生就说到春节最大的不同就是 春运 古时候 因为交 通和生活观念的原因 基本没有 春运 这一现象 表现更多的是 邻里和睦和团圆这一主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城镇化建设 大 量的人外出打工 春节也是他们回归故乡最后方式 所以不管路途 有多远 他们总能排除万难 踏上回乡之路 这里有传统春节人们 团圆的情思又具有时代的特征 通过这些引导 能够激发学生观察 生活的热情 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对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的 演绎方式 让传统文化精髓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内心 滋养学生的心 灵 三 开展活动 让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血肉 自信来自鼓励 习惯决定人生 定期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 活动 使传统文化的滋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尽可能多让 学生乐在其中 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才能 活动的 形式多种多样 如举行传统文化故事会 传统文化读书心得交流会 优美片断朗诵赛 抢答辩论赛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等活动激发 其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 会逐步学会自 学 审美 想象 思维 表达等 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自己的 血肉 融进学生的血液 从而塑造学生健全 健康的人格 展开活动之余收集学生优秀作品 推荐发表 学生对传统文化 的所思所感 鼓励学生表达出来 将感想内化为自己的作品 指导 教师进行指导 并将优秀作品推荐发表 目前发表平台有本校的 古榕 期刊 古州文艺 榕江报 等 用以提高学生的热情和 写作自信 参考资料 1 广东游心公益基金 边远贫困地区高中生阅读能力调研 2 温州第三中学 中学生阅读习惯调查报告 附件一 读 思 书社书目推荐 部分 人物传记 1 苏东坡传 2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 宋氏三姐妹 4 史蒂夫乔布斯传 5 曾国藩 唐浩明 7 朱元璋传 吴晗 8 康熙大帝 二月河 9 雍正皇帝 二月河 10 李鸿章传 梁启超 著 雾满拦江 译 11 卑鄙的圣人 曹操 王晓磊 12 苏东坡传 作者 林语堂 中外名著 1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译注版本的 2 红楼梦 曹雪芹 译注版本的 3 水浒传 施耐庵 译注版本的 4 西游记 吴承恩 5 儒林外史 吴敬梓 6 聊斋志异 蒲松龄 7 文化苦旅 余秋雨 8 古文观止 我与地坛 史铁生 9 新唐书 旧唐书 译注版本 10 史记 译注版本 司马迁 11 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 译注版本 12 于丹 心得 心得 13 白落梅 恍若梦中一相逢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恨不相逢未剃时 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 仓央嘉措诗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 人生何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